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物克隆技术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
1
作者 谭景和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2期1-6,共6页
动物克隆技术对于优良种畜的复制、减少实验用动物数目、动物遗传多样性保存及濒危动物挽救、转基因动物培育以及人类疾病的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早在1938年HansSpemann就已提出了胚胎细胞核移植的设想,但直到20世纪50和60年代才... 动物克隆技术对于优良种畜的复制、减少实验用动物数目、动物遗传多样性保存及濒危动物挽救、转基因动物培育以及人类疾病的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早在1938年HansSpemann就已提出了胚胎细胞核移植的设想,但直到20世纪50和60年代才在两栖类和鱼类获得成功。而哺乳动物的胚胎细胞核移植起步更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有成功的报道。自1997年Wilmut等人培育出体细胞克隆绵羊Dolly以来,哺乳动物克隆技术有了迅速发展;先后获得了体细胞克隆小鼠、牛、山羊、猪、猫和兔,供核细胞的种类也在不断拓宽。然而,目前体细胞克隆的成功率还很低,一般只有1%~3%。一般认为,造成克隆成功率低的原因主要是供体核后成性基因程序再编不当。尽管最近的实验证明,端粒长度和X-染色体灭活等程序再编正常,但于配子发生期间形成的后成性信息(如配子基因印迹)在核移植之后并不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克隆技术 治疗性克隆 异种核移植 细胞核移植 后成性基因程序再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