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构思写作学:中国传统写作美学的当代转换与升华——迈向后批判实践哲学的“新现代写作学”探索历程 被引量:1
1
作者 马正平 《写作》 2018年第4期41-55,共15页
较为详细地回顾了笔者从改革开放40年来,对当代写作学从理性的现代主义认识论的"文章学"和"现代写作学"转向到写作审美行为深处的写作"赋形思维"论、"知行递变"写作过程论、写作文化论、写作... 较为详细地回顾了笔者从改革开放40年来,对当代写作学从理性的现代主义认识论的"文章学"和"现代写作学"转向到写作审美行为深处的写作"赋形思维"论、"知行递变"写作过程论、写作文化论、写作策略论、写作生长论、"写作路径思维"论到"非构思写作学"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立足中国传统的古代文论即写作美学自信,用改革开放的学术视野与后批判实践哲学的观念方法,平视西方,对中国传统文论即写作美学理论进行现代转化与升华的过程,从而使当代中国传统的古典写作美学理论走向了后批判实践哲学的新现代主义写作学的新境界。由于"非构思写作学"的写作思维论、写作生长论、写作文化论,实际上也是关于文学与艺术创作中的艺术创作思维、审美思维原理的研究,因此,非构思写作学实际上也是一种写作、文艺创作活动的审美学规律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时空美学"关于审美思维原理——直观与折射——的思维原理猜想与阐释,其灵感也是来自于写作赋形思维的基本理论。因此,本文既是"非构思写作学"的个人学术史叙事,也是"时空美学"从文艺创作、写作活动侧面对创作美学原理研究历程的学术叙事。理解写作审美思维原理对于理解时空美学基本原理与新现代后批判实践哲学原理具有奠基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构思写作学 中国传统写作美学 转化与升华 新现代 后批判哲学 实践原理 时空美学
下载PDF
生长论非构思写作学:中国传统写作美学的当代转换与升华——迈向基于后批判默会认知哲学的新现代写作学探索历程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正平 《中外文论》 2018年第2期3-23,共21页
本文较为详细地回顾了笔者从改革开放40多年来,对当代写作学从理性的现代主义认识论的"文章学"和"现代写作学"转向到写作审美行为深处的写作"赋形思维"论、"知行递变"写作过程论、"写作文... 本文较为详细地回顾了笔者从改革开放40多年来,对当代写作学从理性的现代主义认识论的"文章学"和"现代写作学"转向到写作审美行为深处的写作"赋形思维"论、"知行递变"写作过程论、"写作文化"论、"写作策略"论、"写作生长"论、"写作路径思维"论到"非构思写作学"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立足中国传统的古代文论即写作美学自信,用改革开放的学术视野与后批判实践哲学的观念方法,平视西方,对中国传统文论即写作美学理论进行现代转化与升华的过程,从而使当代中国传统的古典写作美学理论走向了后批判实践哲学的新现代主义写作学的新境界。由于"非构思写作学"的写作思维论、写作生长论、写作文化论,实际上也是关于文学与艺术创作中的艺术创作思维、审美思维原理的研究,因此,非构思写作学实际上也是一种写作、文艺创作活动的审美学规律的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笔者的"时空美学"关于审美思维原理——直观与折射——的思维原理猜想与阐释,其灵感也是来源于写作赋形思维的基本理论。因此,本文既是笔者的"非构思写作学"的个人学术史叙事,也是其"时空美学"从文艺创作、写作活动侧面对创作美学原理研究历程的学术叙事。理解写作审美思维原理对于理解时空美学基本原理与新现代后批判实践哲学原理具有奠基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构思写作学 中国传统写作美学 转化与升华 新现代 后批判哲学 实践原理 时空美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