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前方入路与后方椎间孔入路在治疗下胸椎结核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蒋雄健 付朝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13期65-69,共5页
目的:探究侧前方入路与后方椎间孔入路在治疗下胸椎结核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8年12月本院脊柱骨科收治的下胸椎结核患者60例,依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侧前方入路方式... 目的:探究侧前方入路与后方椎间孔入路在治疗下胸椎结核的效果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8年12月本院脊柱骨科收治的下胸椎结核患者60例,依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侧前方入路方式,研究组采用后方椎间孔入路,观察两组手术前后脊椎损伤等级、Cobb角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前Frankel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Frankel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后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obb角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与对照组的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下胸椎结核采用后方椎间孔入路的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脊柱损伤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深层次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前方入路 后方椎间孔入路 下胸结核 并发症
下载PDF
侧后方椎间孔入路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被引量:4
2
作者 马胜利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7期3124-3126,共3页
目的分析侧后方椎间孔入路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经皮椎... 目的分析侧后方椎间孔入路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6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观察组接受侧后方椎间孔入路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对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和手术相关指标(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00.00%(48/4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2%(47/4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较多,手术时间较长,术后卧床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后方椎间孔入路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能缩短患者术后卧床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盘切除术 孔镜 后方椎间孔入路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后路椎板间与侧后方椎间孔入路治疗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高振甫 董胜利 王鹏程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6期955-956,共2页
目的探讨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后路椎板间、侧后方椎间孔入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 7年1月~201 8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侧后方椎间孔... 目的探讨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后路椎板间、侧后方椎间孔入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 7年1月~201 8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侧后方椎间孔入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后路椎板间入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C臂照射次数、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腰椎V A 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腰椎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90. 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 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后路椎板间入路的疗效优于侧后方椎间孔入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腰椎疼痛感,且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镜后路 后方椎间孔入路 腰5/骶1盘突出症
下载PDF
侧后方椎间孔入路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法来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0年第6期142-144,共3页
目的 探讨侧后方椎间孔入路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1—2019-12间在郸城县人民医院疼痛科接受PTED治疗的90例LDH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采... 目的 探讨侧后方椎间孔入路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01—2019-12间在郸城县人民医院疼痛科接受PTED治疗的90例LDH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椎板间入路,观察组采用侧后方椎间孔入路.比较2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腰椎功能(JOA)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2组JOA及SF-36评分均高于术前,其中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侧后方椎间孔入路PTED治疗LDH,能有效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改善腰椎功能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孔镜 经皮入路 后方椎间孔入路
下载PDF
侧后方椎间孔入路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明军 《医药论坛杂志》 2020年第3期104-107,共4页
目的研究侧后方椎间孔入路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郑州市妇幼保健院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17年7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3)和研究组(n=53)。两组均行椎间孔镜腰... 目的研究侧后方椎间孔入路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郑州市妇幼保健院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17年7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3)和研究组(n=53)。两组均行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椎板间入路,研究组采用侧后方椎间孔入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治疗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疼痛程度(VAS评分)、腰椎功能(JOA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VAS、JOA分值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VAS分值低于对照组,JOA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优良率(96.23%)高于对照组(84.91%)(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7.55%)低于对照组(22.64%)(P<0.05)。结论采用侧后方椎间孔入路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能有效缩短术后康复时间,进一步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孔镜腰盘切除术 后方椎间孔入路 功能 疼痛程度 术后康复 并发症
原文传递
比较不同入路经皮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差异
6
作者 钟金 高苟明 邹金阳 《黑龙江中医药》 2023年第5期31-33,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经皮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202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均予以经皮内镜手术治疗,A组采取后方腰椎板间入路,B组采取后方椎间孔入路,... 目的:比较不同入路经皮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202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均予以经皮内镜手术治疗,A组采取后方腰椎板间入路,B组采取后方椎间孔入路,并就手术相关指标、手术疗效、并发症、术后疼痛情况及腰椎功能进行观察对比。结果:①A组手术疗效优良率(95.00%)较B组(87.50%)略高,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并发症发生率(95.00%)较A组(87.50%)更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B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14.38±4.21ml、72.35±3.65min)均低于A组(23.84±6.47ml、81.35±4.65min),术中C臂机透视次数(12.35±3.31次)多于A组(8.42±1.25次),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长度B组(9.13±2.17mm)略短于A组(9.49±2.05mm),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术后1月及3月B组疼痛评分(0.76±0.37分、1.01±2.03分)均低于A组(2.09±2.71分、1.45±0.41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术后3月A组腰椎功能评分(12.81±1.16分)与B组(12.43±1.53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效果,有助于患者腰椎功能的改善与提升,但相较于采取后方腰椎板间入路来说采取后方椎间孔入路可明显缩小手术切口长度,并减少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术中C臂机透视次数,亦可以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并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概率,值得被进一步研究、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内镜手术 后方入路 后方椎间孔入路 疗效 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