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度近视非黄斑裂孔的后极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临床分析
1
作者 何建忠 潘铭东 +1 位作者 郑永征 陈颖芳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初步观察高度近视后极部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后极部裂孔(非黄斑裂孔)的形态及相关因素,探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度近视非黄斑裂孔的后极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9例19眼的病例资料,观察裂孔的形态、位置... 目的:初步观察高度近视后极部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后极部裂孔(非黄斑裂孔)的形态及相关因素,探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度近视非黄斑裂孔的后极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9例19眼的病例资料,观察裂孔的形态、位置、玻璃体牵拉和后巩膜葡萄肿的形态。所有病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裂孔周围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术中眼内激光光凝封闭裂孔,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不同的辅助处理,如玻璃体腔内填充消毒空气、C3F8、硅油等,术后3~5个月行硅油取出手术。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和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19只眼中后极部裂孔呈裂隙状12只眼(63.2%),小马蹄形3只眼(15.8%),小圆形4只眼(21.0%)。其中<1/4 PD者10眼(52.6%),1/2~1/4 PD者7眼(36.8%),1~1/2 PD者2眼(10.5%)。裂孔位于下方血管弓旁9只眼(占47.4%),上方血管弓旁4只眼(占21.1%),视盘下方1-4个视盘直径距离5只眼(占26.3%),视盘上方2个视盘直径距离1只眼(占5.2%)。后巩膜葡萄肿18只眼(占94.7%),其中Ⅰ型(宽基底黄斑型)11只眼(占61.1%),Ⅱ型(窄基底黄斑型)5只眼(占27.8%),Ⅲ型(盘周型)2只眼(占11.1%)。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LogMAR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62,P=0.002)。术后6个月视网膜复位率94.7%。结论:导致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的后极部裂孔的形成可能与后巩膜葡萄肿、血管延伸性、玻璃体皮质牵拉有关,以裂隙状和细小裂孔为主,玻璃体切除手术中仔细寻找裂孔,联合裂孔周围视网膜内界膜剥除,可促进视网膜复位,提高术后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后极部裂孔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术
下载PDF
后极部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61例临床分析
2
作者 李弘 秦娟娟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1999年第9期557-559,共3页
目的: 探讨后极部裂孔 (黄斑裂孔及巨大裂孔除外) 视网膜脱离时的手术选择。方法: 回顾我院 1997 年 1 月至 1998 年 6 月间 61 例 (61 眼) 后极部裂孔视网膜脱离病例的临床资料, 从裂孔位置、膜形成 ( P V R... 目的: 探讨后极部裂孔 (黄斑裂孔及巨大裂孔除外) 视网膜脱离时的手术选择。方法: 回顾我院 1997 年 1 月至 1998 年 6 月间 61 例 (61 眼) 后极部裂孔视网膜脱离病例的临床资料, 从裂孔位置、膜形成 ( P V R) 程度、术式选择及预后几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40°以内裂孔视网膜脱离眼中, 95% 的病例应用了玻璃体切除术, 5% 应用环扎加压术, 痊愈率 80% 。40°以外裂孔视网膜脱离眼中, 732% 的病例选择了环扎加压术, 其余采用了玻璃体切除术, 痊愈率927% 。结论: ①后极部裂孔视网膜脱离时, 常伴严重 P V R; ②应根据裂孔位置结合膜形成 ( P V 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极部裂孔 视网膜脱离 眼外科手术 术式
原文传递
气囊巩膜外顶压治疗近后极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护理
3
作者 汤合珍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06年第5期1284-1285,共2页
关键词 后极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治疗困难 气囊巩膜外顶压 护理 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手术难度 气囊导尿管 巩膜外垫 操作难度
下载PDF
合力外加压手术治疗后极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4
作者 李菊生 吴义龙 吕灶林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3-214,共2页
本文报告采用合力外加压手术治疗44例后极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随访3~12月,44例视网膜完全复位(100%)。术后获得0.02以上视力32例(72.7%)。脱盲率达到68.18%。描述了手术操作要点。讨论了合力外加压手术的原理和效果。... 本文报告采用合力外加压手术治疗44例后极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随访3~12月,44例视网膜完全复位(100%)。术后获得0.02以上视力32例(72.7%)。脱盲率达到68.18%。描述了手术操作要点。讨论了合力外加压手术的原理和效果。指出该术式的优点是能建立一个良好的加压嵴以推顶裂孔,术中不放液,黄斑孔不电凝,不冷凝。强调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源性 后极部裂孔 视网膜脱离 合力外加压手术
下载PDF
合力外加压手术治疗后极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5
作者 李菊生 吴义龙 吕灶林 《眼科新进展》 CAS 1998年第3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合力外加压手术治疗后极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采用合力外加压手术治疗44例(44眼)后极部孔源性视网脱离病人,随访3~12mo。结果44眼视网膜完全复位(100%),术后视力提高≥0.02者32例(72.7%),脱盲率达68.1... 目的探讨合力外加压手术治疗后极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采用合力外加压手术治疗44例(44眼)后极部孔源性视网脱离病人,随访3~12mo。结果44眼视网膜完全复位(100%),术后视力提高≥0.02者32例(72.7%),脱盲率达68.18%。结论指出合力外加压手术的优点是能建立一个良好的加压嵴以推顶裂孔,术中不放液,黄斑孔不电凝、不冷凝。强调正确选择手术适应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极部裂孔 视网膜脱离 合力外加压手术
下载PDF
气囊巩膜外顶压治疗近后极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军 王广慧 +2 位作者 郑晓丽 张劭茹 曹书芹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0-320,共1页
关键词 气囊巩膜外顶压 治疗 后极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疗效 诊断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视网膜脱离的体位护理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红玲 赫丽杰 于洪波 《黑龙江医学》 1997年第11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体位护理 视网膜裂孔 后极部裂孔 视网膜下液体 玻璃体注气 玻璃体牵引 眼球运动 发病机制 术后护理
下载PDF
重硅油填充在治疗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马京平 《中国农村卫生》 2013年第04Z期204-205,共2页
目的探讨重硅油填充在治疗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问我院接诊的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患者共3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标准玻璃体切除术(PPV),手术过程中... 目的探讨重硅油填充在治疗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问我院接诊的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患者共3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标准玻璃体切除术(PPV),手术过程中根据病情联合使用晶体切除、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增生膜剥除等治疗方式,并填充重硅油,本次试验应用的是Densiron-68。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约在术后3个月时取出重硅油,随访9-18月,平均(11.6±3.8)月,观察视网膜解剖复住情况、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视网膜复位29例,复位率90.6%;视力提高者23例(71.9%),等于或优于行走视力的病例由12例(37.5%)上升至术后的25例(78.1%),手术前后的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视力≥0.05的病例数由术前的5例(15.6%)上升至17例(53.1%),有统计学差距(P〈0.05);并发症:重硅油乳化3例(9.4%),上方视网膜脱离2例(6.3%)。结论重硅油填充是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视力改善明显,可减轻患者术后的痛苦程度,但重硅油填充治疗视网膜脱落仍有部分病例出现并发症,因此应慎重掌握适应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硅油 视网膜脱离 下方或后极视网膜裂孔
下载PDF
对比重大于水的硅油/RMN3混合物作为眼内填充物的前导性研究
9
作者 Rizzo S. Genovesi-Ebert F. +1 位作者 Belting C. 陈立军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眼科学分册)》 2006年第5期37-38,共2页
Aims: This work was conducted to report an interventional non-comparative pilot study using Oxane HD, a mixture of ultra-purified silicone oil and RMN3, a partially fluorinated olefin, as heavier-than-water internal t... Aims: This work was conducted to report an interventional non-comparative pilot study using Oxane HD, a mixture of ultra-purified silicone oil and RMN3, a partially fluorinated olefin, as heavier-than-water internal tamponade. Methods: Twenty-eight consecutive patients were recruited for this study. Indications included recurrent retinal detachment (RD)-with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 (stage ≥C2) arising from inferior or posterior tears, recurrences after vitreoretinal surgery, penetrating trauma and combined rhegmatogenous and choroidal detachment. The patients underwent a pars plana vitrectomy, membrane peeling, and Oxane HD was used as long-term internal tamponade. Results: Oxane was removed after 88 days (range 45-96 days) and exchanged with BSS in five eyes, long-acting gas in 14 eyes and with silicone oil in nine eyes. Retinal reattachment was achieved in 15 eyes. The overall anatomical success rate obtained using Oxane HD was 53.5%. In 15 patients with previous marked scleral buckling, the success rate was 26%: in nine patients recurrent RD occurred in the inferior sector, in five patients new tears were detected in the lower sectors; membrane formation was observed in 15 eyes. In 13 patients without marked scleral indent, the success rate was 84.6%.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dispersion and excessive inflammation. Conclusion: Oxane HD may be a useful tool in complicated RD with large inferior breaks, inferior PVR or combined rhegmatogenous, and choroidal detachment without marked scleral buckling, which put the eye profile out of shape, led to a higher failure rate and reduced the tamponading effectiveness of Oxane 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填充物 混合物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硅油 比重 复发性视网膜脱离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睫状体平坦 后极部裂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