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观极量义构式“A了去了”的来源及双“了”构式的历时演化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昌来 陈红燕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6-136,共11页
"A了去了"的可替换构件为性质形容词A,固件为"了1"和"去了2"。"了1"实现"A"语义的有界化,"去了2"将"A了"主观识解为无终点极量,共现的双"了"是"... "A了去了"的可替换构件为性质形容词A,固件为"了1"和"去了2"。"了1"实现"A"语义的有界化,"去了2"将"A了"主观识解为无终点极量,共现的双"了"是"A了去了"构式的语义算子和形式标记。与"V了去了"相比,"A了去了"的特征更接近"X了Y了",即二者都是四音节,都以双"了"为形式和语义标记,基本都作为述谓成分或独立成分,都是表达语义量级较高的主观评价。从相关构式的形式和语义特征来看,"A了去了"是双"了"构式迎合当代语境需求,语义细化、转化、主观化的结果:"A了去了"构式承继双"了"构式的形式、语义和韵律特征,将"去"作为语义焦点,实现双"了"构式的语义突变("主观极量义")、构件性质的突变("A了"的有界化、"去了"性质的准程度副词化)和构件语义的突变("去了"语义的极量程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了去了” 双“了” 主观极量 后构式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