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至7岁儿童道德判断依据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莫雷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98-305,共8页
本研究分别用动机错误程度差异增大与后果严重程度差异缩小的两个系列改编对偶故事对5至7岁儿童的道德判断依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儿童由原来的后果判断转为动机判断的人数均达显著性水平。儿童的年龄越大,转变的... 本研究分别用动机错误程度差异增大与后果严重程度差异缩小的两个系列改编对偶故事对5至7岁儿童的道德判断依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儿童由原来的后果判断转为动机判断的人数均达显著性水平。儿童的年龄越大,转变的人数就越多。据此可以认为,这个时期的儿童在进行道德判断时会受到行为后果与行为动机两个方面的影响,只不过是行为后果的影响作用要大大超于行为动机;而随着年龄的增大,两者的相对影响作用逐步会此消彼长。皮亚杰的有关结论应予以补充与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判断 后果判断 动机判断
下载PDF
行政处罚减免制度的内在逻辑
2
作者 张倩 《政法论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8-60,共13页
如果说处罚是苦涩的,那么由《行政处罚法》第30-33条所构建的行政处罚减免制度则折射出人性的温暖和关怀。这种温暖和关怀蕴含在支撑处罚减免制度的法律父爱主义、后果判断理论、责任能力理论和主观过错归责理论等法理之中。比如,关于... 如果说处罚是苦涩的,那么由《行政处罚法》第30-33条所构建的行政处罚减免制度则折射出人性的温暖和关怀。这种温暖和关怀蕴含在支撑处罚减免制度的法律父爱主义、后果判断理论、责任能力理论和主观过错归责理论等法理之中。比如,关于特殊个体行政违法的减免之规定,闪烁着法律父爱主义的关怀;关于“无后果不处罚”和“首违不罚”之规定,反映着后果主义判断理论在行政处罚法中的运用;以责任能力为“量罚”要件之规定,贯彻了法律责任能力理论;“主观过错”条款,则在行政处罚中嵌入了主观过错归责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父爱主义 后果判断 责任能力 主观归责
下载PDF
司法中的社会科学判断 被引量:59
3
作者 侯猛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2-59,共18页
在司法裁判过程中,法律人需要法律逻辑推理,也需要社会科学判断。在事实认定阶段,社会科学主要通过转化成为证据来认定事实。但如果证据规则不发达,社会科学只能作为证明材料成为法官心证的来源,就会增加裁判的不确定性。在法律适用阶段... 在司法裁判过程中,法律人需要法律逻辑推理,也需要社会科学判断。在事实认定阶段,社会科学主要通过转化成为证据来认定事实。但如果证据规则不发达,社会科学只能作为证明材料成为法官心证的来源,就会增加裁判的不确定性。在法律适用阶段,法官在审理有潜在影响的案件时,遵循先做后果判断再找法条解释的过程。社会科学的引入,有助于提高法官对后果预测的准确程度。总体而言,法律说理和社会科学理由同时存在,会增强裁判的说服力。在司法中进行社会科学判断,有助于减少法律与社会之间的隔阂,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问题 裁判事实 法官心证 后果判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