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评估胸腰椎骨折后柱韧带复合体损伤的精确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徐建桥 周维锋 +2 位作者 赵苛棋 童松林 陈维善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 研究MRI评估胸腰椎骨折后柱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ous complex,PLC)损伤的一致性. 方法 回顾性研究1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MRI资料,每例患者在伤后l周内行MRI检查,3位医师分别对MRI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MRI评估PLC损伤... 目的 研究MRI评估胸腰椎骨折后柱韧带复合体(posterior ligamentous complex,PLC)损伤的一致性. 方法 回顾性研究1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MRI资料,每例患者在伤后l周内行MRI检查,3位医师分别对MRI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MRI评估PLC损伤的一致性及PLC损伤严重程度. 结果 观察者1和2的Kappa系数(K值)为0.85,观察者1和3的K值为0.77,观察者2和3的K值为0.79,观察者之间的可靠性非常吻合,总体K值为0.80.PLC损伤程度与脊髓神经损伤呈正相关(P<0.05). 结论 胸腰椎骨折中PLC损伤的准确评估有利于明确脊柱的机械稳定性,MRI评估PLC损伤的一致性程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胸椎 腰椎 后柱韧带复合体 核磁共振影像
原文传递
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保留后柱韧带复合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邱军 杨金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7期738-739,共2页
目的观察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板减压术中保留后柱韧带复合体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2-01—2014-01诊治的5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均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板减压术治疗,其中观察组30例术中保留后柱韧带复合体,对照... 目的观察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板减压术中保留后柱韧带复合体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2-01—2014-01诊治的5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均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板减压术治疗,其中观察组30例术中保留后柱韧带复合体,对照组25例切除后柱韧带复合体。结果 55例均获得随访12~18个月,平均14个月。2组术后1周、术后6个月的椎体前、后柱高度压缩率及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的椎体前、后柱高度压缩率及伤椎Cobb角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板减压术中保留后柱韧带复合体,虽然术后初期效果未能得到明显体现,但是对于患者后期胸腰椎功能恢复和临床症状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骨折 后柱韧带复合体 椎弓根钉 内固定 椎板减压 植骨融合
原文传递
重建后柱棘上韧带复合体在胸腰椎骨折术后的临床康复功能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蓝常贡 唐毓金 +1 位作者 陆敏安 潘生才 《中国综合临床》 2009年第3期313-315,共3页
目的探讨重建后柱棘上韧带复合体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单一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中重建后柱棘上韧带复合体60例(A组),同期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行切除后柱棘上韧带复合体50例(B组),比较A、B组手术前、后下腰痛功能量表... 目的探讨重建后柱棘上韧带复合体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单一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中重建后柱棘上韧带复合体60例(A组),同期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行切除后柱棘上韧带复合体50例(B组),比较A、B组手术前、后下腰痛功能量表(FRS)评分和改良日本骨科学会(M—JOA)下腰痛评分。结果手术前M-JOA下腰痛评分:A组平均23.83分(19~30分),B组平均21.68分(17—30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M—JOA下腰痛评分:A组平均9.05分(8~12分),B组平均11.95分(9—1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前下腰痛FRS评分:A组平均28.85分,B组平均26.56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FRS评分:A组平均68.22分(46~84分),B组平均46.87分(39~6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治疗中重建后柱棘上韧带复合体,有利于术后胸腰椎功能恢复和临床症状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重建 后柱棘上韧带复合 功能评价
原文传递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单开门减压术后轴性痛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巩腾 苏学涛 +2 位作者 夏群 王景贵 阚世廉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3期257-262,共6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DM)患者行单开门扩大成形联合开门侧Centrepiece微型板钉固定术后轴性痛(PAP)临床特点、病理机制及危险因素。方法对79例MCDM患者行单开门扩大成形联合开门侧Centrepiece微型板钉固定,手术节段均≥4个。...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DM)患者行单开门扩大成形联合开门侧Centrepiece微型板钉固定术后轴性痛(PAP)临床特点、病理机制及危险因素。方法对79例MCDM患者行单开门扩大成形联合开门侧Centrepiece微型板钉固定,手术节段均≥4个。根据是否发生PAP分为两组,PAP组(12例)和非PAP组(67例)患者,比较手术前后颈椎曲度、颈椎前凸指数、颈椎屈伸、侧弯和侧旋活动度差异,评估术前C_(2~7)节段颈椎曲度类型、大小及术前合并颈椎不稳与PAP发作的关系。结果 PAP组均接受非手术治疗,末次随访时基本改善。PAP组术前合并颈椎不稳比例高于非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P组术后颈椎屈伸活动度下降幅度大于非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合并颈椎不稳的MCDM患者行单开门扩大成形联合开门侧Centrepiece微型板钉固定,术后更易继发颈椎屈伸活动度的下降和颈肩P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轴性痛 单开门扩大成形 颈椎不稳 微型板钉 后柱韧带复合体
下载PDF
前路减压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钉重建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 被引量:7
5
作者 巩腾 苏学涛 +1 位作者 夏群 王景贵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5期520-524,共5页
目的探讨经前外侧胸膜外和(或)腹膜后减压融合联合后路经皮短节段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未合并后方致压的胸腰椎不稳定性单节段骨折患者行T11~L2胸腰段前路减压联合后路经皮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 目的探讨经前外侧胸膜外和(或)腹膜后减压融合联合后路经皮短节段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未合并后方致压的胸腰椎不稳定性单节段骨折患者行T11~L2胸腰段前路减压联合后路经皮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记录背痛VAS评分评估术后疼痛改善情况,影像学观测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椎管占位率、伤椎楔形角和邻椎终板间后凸Cobb角矫正程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41个月。背痛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率、椎管占位率、伤椎楔形角及后凸Cobb角术后3、12个月均优于术前(P <0. 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12个月神经功能ASIA等级较术前分别提高(1. 0±0. 1)级和(1. 2±0. 2)级。结论常规前路减压植骨融合联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置钉,具有减压彻底、显著提高伤椎整体高度和脊柱矢状及冠状序列、即刻获取并持续维持生物机械力学稳定等优势,是治疗未合并后方致压胸腰椎不稳定性单节段骨折的适宜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不稳定性骨折 前后联合入路 后柱韧带复合体 经皮椎弓根置钉
下载PDF
椎管成形辅助不同内固定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术后轴性痛对比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巩腾 苏学涛 +1 位作者 夏群 王景贵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8年第1期45-51,共7页
目的 探讨术前颈椎不稳和术中不同内固定对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行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减压术后并发轴性痛(PAP)特征和门轴侧骨槽融合率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4月武警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和天... 目的 探讨术前颈椎不稳和术中不同内固定对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行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减压术后并发轴性痛(PAP)特征和门轴侧骨槽融合率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4月武警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和天津医院脊柱外科106例OPL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2例,女24例;年龄51~68岁,平均58.7岁;均行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减压术.按照患者术前合并颈椎不稳与否,分为颈椎不稳组(36例)和颈椎稳定组(70例);再按照辅助内固定装置类型,将颈椎不稳组36例分为连续节段Centerpiece微型钛板固定组(14例)和椎弓根钉棒固定组(22例),颈椎稳定组70例分为椎弓根钉棒固定组(17例)和微型钛板固定(53例).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3年以上,比较两组患者PAP发生率,以及组内实施不同内固定术式的两亚组间术后3个月门轴侧骨槽融合率、PAP发生率、首发时间、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结果术后颈椎不稳组PAP发生率高于颈椎稳定组,两组分别为27.78%(10/36)和11.43%(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6,P〈0.05).颈椎稳定组患者,椎弓根钉棒固定术后3个月门轴侧骨槽融合率高于Centerpiece微型钛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5,P〈0.05);椎弓根置钉术后PAP持续时间短于Centerpiece微型钛板固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50,P〈0.05);两亚组PAP发生率、首发时间和严重程度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前颈椎不稳组患者,椎弓根固定组术后PAP发生率低于微型钛板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41,P〈0.05);两亚组PAP首发时间、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和术后3个月门轴侧骨槽融合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术前颈椎不稳患者更易继发PAP,其辅助椎弓根较微型钛板固定者可在一定程度减少PAP发生率.术前颈椎稳定患者行颈椎管后路单开门扩大成形减压术治疗时,联合应用椎弓根钉棒较Centrepiece微型钛板固定,更有利于提高早期门轴侧骨槽融合率和缩短PAP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术后轴性痛 单开门扩大成形 颈椎不稳 后路减压 椎弓根钉棒 微型钛板 后柱韧带复合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