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20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国辉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12期24-25,共2页
目的:观察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接收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40例,随机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前路短节段内固定+伤椎置钉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应用后正中小切口非... 目的:观察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接收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40例,随机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前路短节段内固定+伤椎置钉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应用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方法予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伤椎节段活动度、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功能恢复情况、伤椎Cobb角进行仔细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伤椎Cobb角、伤椎节段活动度、椎体前缘高度与脊柱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对胸腰段脊椎骨折进行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椎骨折 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李龙文 陵廷贤 +1 位作者 李政 刘立岷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第3期95-96,共2页
目的观察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2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采用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前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 目的观察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2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采用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前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伤椎活动度等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伤椎活动度小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治疗创伤,具有较显著的短期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 胸腰段脊柱骨折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9
3
作者 牛涛 李亮 周政纲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35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10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后正中小切口非融... 目的:探讨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10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前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角度丢失、脊椎评分及伤椎活动度等情况,分析短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52.28±15.72)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0.12±18.63)min,术中出血量(80.12±10.98)m 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0.36±20.64)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伤口愈合、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脊椎JOA评分及伤椎活动度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应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中具有较好的短期治疗效果,手术时间短,骨折创伤小,且手术能够保留脊柱运动单元的完好无损,近期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 胸腰段脊柱骨折 短期疗效
下载PDF
前路短节段内固定+伤椎置钉术与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苏万汉 汤凯 +1 位作者 王晓萌 卢海川 《吉林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657-658,共2页
目的:观察前路短节段内固定+伤椎置钉术与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收治的8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前路短节段内固定+伤椎置钉术治疗,试验组术式选择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 目的:观察前路短节段内固定+伤椎置钉术与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收治的86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前路短节段内固定+伤椎置钉术治疗,试验组术式选择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记录两组手术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愈合时间、伤椎Cobb角矫正率),对比其术后1 w及术后6个月腰背功能恢复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量表],记录两组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伤椎Cobb角矫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w时试验组ODI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两组ODI较术后1周均明显降低,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同时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较前路短节段内固定+伤椎置钉术疗效更佳,且更能促进患者术后腰背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 胸腰段脊柱骨折 前路短节段内固定+伤椎置钉术
下载PDF
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技术在胸腰椎脊柱骨折中的疗效 被引量:1
5
作者 田玉军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7年第6期163-164,共2页
目的:探讨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技术对胸腰椎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技术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手术... 目的:探讨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技术对胸腰椎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技术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2组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日本矫形科学会(JOA)脊髓功能评分表评价2组患者脊髓功能。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7%(37/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84%(33/38),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者Cobb角均显著减小(P<0.01),且治疗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技术与传统的后正中入路术治疗胸腰椎脊柱骨折的效果相当,但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技术更能较好地矫正伤椎Cobb角,改善患者脊髓功能,缓解疼痛,且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脊柱骨折 后正中小切口融合技术 疗效 脊髓功能 疼痛
下载PDF
胸腰椎脊柱骨折中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技术的应用分析
6
作者 狄秀梅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3期25-25,共1页
目的分析胸腰椎脊柱骨折中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技术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主要为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观察组40例,主要进行后正中小切口非融... 目的分析胸腰椎脊柱骨折中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技术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主要为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观察组40例,主要进行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术,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整体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技术进行胸腰椎脊柱骨折治疗时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脊柱骨折 正中小切口融合 活动范围
下载PDF
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技术在胸腰椎脊柱骨折中的临床疗效研究
7
作者 连建根 《基层医学论坛》 2019年第14期1950-1951,共2页
目的探讨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技术在胸腰椎脊柱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3月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对照组施行常规后正中入路手术,观察组施行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技术。对比2组治疗效果;平均... 目的探讨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技术在胸腰椎脊柱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3月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对照组施行常规后正中入路手术,观察组施行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技术。对比2组治疗效果;平均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切口痊愈时间;手术前后Cobb角、脊髓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切口痊愈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2组Cobb角、脊髓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接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脊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行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技术临床效果效果好,可更好地改善Cobb角、脊髓功能评分、疼痛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脊柱骨折 后正中小切口融合技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非融合K-Rod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倩 李咸周 +3 位作者 马晓庆 伊广坤 徐仲阳 魏彦春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1122-1124,共3页
腰椎是躯体发生退行性病变最早的部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表现为下腰椎不稳,腰背部及下肢疼痛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2].手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后正中入路从中线部分贴棘突及椎板骨面剥离双侧椎旁肌肉软组织,暴露小关节突至横突[3],是... 腰椎是躯体发生退行性病变最早的部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表现为下腰椎不稳,腰背部及下肢疼痛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2].手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后正中入路从中线部分贴棘突及椎板骨面剥离双侧椎旁肌肉软组织,暴露小关节突至横突[3],是一直沿用的传统入路.Wiltse入路是利用多裂肌与最长肌间隙,无需大范围剥离椎旁肌,可减少多裂肌损伤,保留棘突上肌肉及韧带的附着点.本研究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两种入路行非融合K-Rod内固定术的效果,旨在为类似病例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后正中入路 融合 固定术治疗 Rod 保留棘突 手术入路 退行性病变
下载PDF
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申宇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期45-47,共3页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加快,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逐年升高,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已经远远超过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1].目前,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仍然是治疗冠心病最有效...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加快,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逐年升高,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已经远远超过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1].目前,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仍然是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尤其对于病情重、合并症多的患者.早期采用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极易引起患者全身炎症反应,死亡率比较高.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胸外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逐渐在临床应用.笔者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12月间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78例,对比研究小切口冠脉搭桥与正中切口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 胸骨正中切口 小切口 疗效分析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体外 artery 全身炎症反应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护理
10
作者 田翠秀 陈红琴 司艳红 《医学信息(西安上半月)》 2006年第6期1078-1079,共2页
关键词 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手术期护理 胸骨正中切口 心脏跳动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疗效分析
11
作者 邝铭业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对比不同手术入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1年6月在我院诊治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108例,根据随机信封1:1抽签原则把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Wiltse入路行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固定,对照... 目的:对比不同手术入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1年6月在我院诊治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108例,根据随机信封1:1抽签原则把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Wiltse入路行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固定,对照组采用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手术。结果:观察组的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都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4天的切口感染、腰背疼痛、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9%,低于对照组的16.7%(P<0.05);2组术后1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与后缘高度都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优良率为98.1%,高于对照组的81.5%(P<0.05)。结论:Wiltse入路行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固定胸腰段脊柱骨折,能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促进恢复患者伤椎前缘高度与后缘高度,改善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tse入路 胸腰段脊柱骨折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固定 正中小切口融合手术
下载PDF
胸骨下段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0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志鹏 陈铁男 +2 位作者 刘志刚 闫英群 李明阳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2期107-108,共2页
传统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多采用胸部正中切口、将胸骨完全劈开的径路,在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的条件下完成桥血管的吻合。近年来,微创技术逐渐在心脏外科实践。在微创冠状动脉外科技术中,胸骨下段小切口是最为常用的微创直视... 传统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多采用胸部正中切口、将胸骨完全劈开的径路,在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的条件下完成桥血管的吻合。近年来,微创技术逐渐在心脏外科实践。在微创冠状动脉外科技术中,胸骨下段小切口是最为常用的微创直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之一。2013年1-12月,至今,我院开展胸骨下段小切口CABG10例(含2例杂交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胸骨下段小切口 体外循环 胸部正中切口 微创技术 外科实践 外科技术 杂交手术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回旋支显露方法的探讨
13
作者 冀华逊 《中华当代医学》 2005年第4期39-40,共2页
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包括:(1)左前降支及其主要对角支;(2)右冠状动脉及后降支;(3)回旋支及其主要左室支。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胸骨正中切口,对显露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对角支、和右冠状动脉及后降支均无困难。对回旋支及... 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包括:(1)左前降支及其主要对角支;(2)右冠状动脉及后降支;(3)回旋支及其主要左室支。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胸骨正中切口,对显露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对角支、和右冠状动脉及后降支均无困难。对回旋支及其发出的钝缘支显露比较困难。因此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能否实现不停跳(非体外循环)的关键在于回旋支的充分暴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下 回旋支 显露方法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右冠状动脉 术中 冠脉搭桥手术 胸骨正中切口 左前降支 主要分支 后降支 左室支 不停跳
下载PDF
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俊伟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年第6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7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资料,将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后正中入路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技术治疗,... 目的探讨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7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资料,将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后正中入路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微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矫正率、术后及末次随访伤椎Cobb角矫正率、中央高度压缩矫正率等影像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和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后正中小切口非融合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 后正中小切口融合技术 椎旁肌间隙入路
原文传递
旁正中切口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15
作者 漆启华 肖强 +2 位作者 邓亮 李晨 董谢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53-1258,共6页
目的 通过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比较,探讨旁正中切口微创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优势及近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54例单... 目的 通过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比较,探讨旁正中切口微创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优势及近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4年3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54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开放TLIF 26例(开放组),旁正中切口微创TLIF 28例(微创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因以及病变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手术创伤、全身炎性反应及肌肉损伤程度以及临床疗效、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术中开放组1例发生硬膜破裂,术后微创组1例出现L5神经根损伤症状;两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术后24 h微创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肌肉型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MM,CK-MM)均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术后7 d,开放组CK-MM仍显著高于微创组(P〈0.05),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开放组随访时间1.2-3.1年,微创组1.4-2.9年。术后1年,两组ODI及腰、腿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除腿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微创组ODI及腰痛VAS评分显著优于开放组(P〈0.05)。术后1年根据Suk标准,开放组椎间坚强融合18例、可能融合4例、不融合4例,椎间融合率为84.61%;微创组坚强融合21例、可能融合3例、不融合4例,椎间融合率为85.71%;两组椎间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2,P=0.821)。结论与开放TLIF相比,旁正中微创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手术创伤小、出血少,近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正中切口 微创手术 开放手术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
原文传递
改良手术入路取出胸腰椎内固定物
16
作者 李平 孙建民 +2 位作者 于凤珍 徐卫国 唐云德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6年第9期918-918,共1页
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5-05采用改良手术入路取出胸腰椎钉-棒系统310例,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等优点,报道如下。1病例报道本组310例,男180例,女130例;年龄18~65岁,平均46岁。脊柱骨折210例(均行后正中入路),腰椎滑脱10... 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5-05采用改良手术入路取出胸腰椎钉-棒系统310例,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等优点,报道如下。1病例报道本组310例,男180例,女130例;年龄18~65岁,平均46岁。脊柱骨折210例(均行后正中入路),腰椎滑脱100例。胸椎钉-棒系统内固定120例,腰椎钉-棒系统内固定190例。取内固定前X线片检查均提示骨折已愈合或椎间植骨处已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融合 手术入路 内固定 后正中入路 椎间植骨 脊柱骨折 定物 手术切口 持棒器 肌间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