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2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殖民主义视阈下《月亮宝石》中的身份重构
1
作者 吾文泉 杨丹丹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13期77-80,共4页
《月亮宝石》是英国作家威尔基·柯林斯非常出名的侦探小说。这部小说通过叙述月亮宝石从失窃到最终由三个印度人带回印度的过程,展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侦探故事。本文从后殖民主义角度出发,对小说中的三个印度人、詹宁斯及罗莎娜这... 《月亮宝石》是英国作家威尔基·柯林斯非常出名的侦探小说。这部小说通过叙述月亮宝石从失窃到最终由三个印度人带回印度的过程,展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侦探故事。本文从后殖民主义角度出发,对小说中的三个印度人、詹宁斯及罗莎娜这些边缘人物的身份困境和身份重构展开研究,揭示了作者对东方和社会底层人民积极赞扬的态度,以及作者在消解文化身份的二元对立,促进不同文化身份的共融共生方面做出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亮宝石》 后殖民主义 身份重构
下载PDF
后殖民主义视阈下百老汇音乐剧的改编策略——以音乐剧《国王与我》为例
2
作者 王艺儒 《剧影月报》 2024年第1期37-39,共3页
音乐剧《国王与我》是根据玛格丽特·兰登的小说《安娜与暹罗王》改编而成,描述了英国家庭教师安娜在19世纪暹罗皇室中发生的故事。这部作品从文本到百老汇音乐剧改编都呈现出西方的优越感,以凌驾于东方文化之上的姿态来表述东方。... 音乐剧《国王与我》是根据玛格丽特·兰登的小说《安娜与暹罗王》改编而成,描述了英国家庭教师安娜在19世纪暹罗皇室中发生的故事。这部作品从文本到百老汇音乐剧改编都呈现出西方的优越感,以凌驾于东方文化之上的姿态来表述东方。女主角安娜作为剧中唯一的西方女性形象,被赋予了完美的品格与高超的学识,并对东方世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与之相反的则是东方形象的构建,无论男性或女性,这些东方人物都被刻板地符号化,完全符合西方印象中落后野蛮的东方形象。可以看出,百老汇音乐剧在进行文本改编与东方世界的重构时所渗透的后殖民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改编 东方形象 家庭教师 音乐剧 玛格丽特 东方文化 后殖民主义 改编策略
下载PDF
后殖民主义视域下中国典籍有效“走出去”的启示——以林语堂《庄子》英译本为例
3
作者 严雅妮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4期96-98,共3页
中国典籍外译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庄子》作为中国重要的古代典籍,由中国译者翻译的译本在海外极少得到有效传播。林语堂译本却能在一众译本中脱颖而出,在海外市场收获良好反响,这与译者特殊的文化身份和翻译策... 中国典籍外译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庄子》作为中国重要的古代典籍,由中国译者翻译的译本在海外极少得到有效传播。林语堂译本却能在一众译本中脱颖而出,在海外市场收获良好反响,这与译者特殊的文化身份和翻译策略选择是分不开的。本文从后殖民视域出发,从文本选择和翻译策略选择两方面分析林语堂译本成功的原因。林语堂迎合当时西方社会的文化需求,选择翻译富含自由闲适哲学的《庄子》;翻译过程中通过构建“第三空间”既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中国文化特质,又考虑了西方读者的阅读需求。这为解决西方文化霸权现状提供了思路,也对当下中国典籍文化有效“走出去”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林语堂 《庄子》 翻译策略
下载PDF
孤独·愧疚·自由——《刻骨铭心》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4
作者 许勤超 王泓元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17-128,共12页
《刻骨铭心》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首部自传,讲述了她从1919年出生到1949年等待回到英国这之间30年的人生。在后殖民主义的视角下,该书是一部反思和重识“自我”的回忆录。莱辛以一种痛苦但决绝的语气,生动还原了自己的... 《刻骨铭心》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首部自传,讲述了她从1919年出生到1949年等待回到英国这之间30年的人生。在后殖民主义的视角下,该书是一部反思和重识“自我”的回忆录。莱辛以一种痛苦但决绝的语气,生动还原了自己的前半生,不仅对自我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同时也对殖民地生活作了第一视角的解读。本文采用萨义德的对位阅读等后殖民批评方法,通过探究莱辛在孤独、愧疚的心理历程中寻求独立的无畏尝试,揭示了在帝国殖民主义背景下知识女性追求自由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对位阅读 自我 后殖民主义 《刻骨铭心》
下载PDF
从《生死疲劳》的谚语翻译看葛浩文的后殖民主义翻译观
5
作者 王振平 冯旭冉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93-98,共6页
葛浩文在翻译莫言小说《生死疲劳》中的谚语时,没有一味迎合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心理,多数情况下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力图传达小说特有的语言和文化表达,为西方读者建构真实的“他者形象”,体现了其后殖民主义翻译观。他如此处理文化信... 葛浩文在翻译莫言小说《生死疲劳》中的谚语时,没有一味迎合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心理,多数情况下采用异化翻译策略,力图传达小说特有的语言和文化表达,为西方读者建构真实的“他者形象”,体现了其后殖民主义翻译观。他如此处理文化信息的目的,是想让读者体味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进而推动中国文学更好地“走出去”,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谚语翻译 《生死疲劳》 葛浩文 异化 后殖民主义翻译
下载PDF
后殖民主义视域下《印度之行》中的男性形象书写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克博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3年第6期57-61,共5页
印度遭受殖民压迫数百年,其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大量西方殖民视角下对东方的异化描写,具有鲜明的后殖民主义特征。福斯特的小说《印度之行》讲述了殖民时代,英国殖民者与印度人的交流与碰撞,体现了大量的殖民与反殖民意识。本文结合已有研... 印度遭受殖民压迫数百年,其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大量西方殖民视角下对东方的异化描写,具有鲜明的后殖民主义特征。福斯特的小说《印度之行》讲述了殖民时代,英国殖民者与印度人的交流与碰撞,体现了大量的殖民与反殖民意识。本文结合已有研究,借助后殖民主义批评方法,对作品中经典男性人物形象—朗尼、菲尔丁以及阿济兹进行分析。三者背后都折射出了鲜明的东方主义色彩。同时,本文通过剖析这三种截然不同的男性形象形成的原因,从而探寻福斯特的反殖民意识与后殖民主义书写,以期为《印度之行》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印度之行 殖民意识 殖民意识 男性形象
下载PDF
基于后殖民主义理论思想价值实践性的网络思政教育研究
7
作者 裴慧敏 《教育进展》 2023年第5期2390-2395,共6页
后殖民主义理论思潮作为当代国外思潮的分支,其产生背景与19世纪中国面临的处境有相似之处,其主要内容的思想价值对当今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以后殖民主义理论开创者萨义德的《东方学》为主线总结理论内容并从中探... 后殖民主义理论思潮作为当代国外思潮的分支,其产生背景与19世纪中国面临的处境有相似之处,其主要内容的思想价值对当今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以后殖民主义理论开创者萨义德的《东方学》为主线总结理论内容并从中探寻其对当代网络思政教育的可借鉴之处,同时对其理论缺憾之处进行反思,以此推动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理论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民族国家发展 东方学
下载PDF
凝望深渊——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对后殖民主义意识形态的反思
8
作者 安中委 《喀什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66-72,共7页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作品在空间上跨越三大洲,在时间上跨越殖民前后。他将殖民地人民的生存状况和非洲人移民到宗主国英国寻找归属感的历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深度剖析了身份认同、种族冲突以及欧洲中... 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作品在空间上跨越三大洲,在时间上跨越殖民前后。他将殖民地人民的生存状况和非洲人移民到宗主国英国寻找归属感的历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深度剖析了身份认同、种族冲突以及欧洲中心主义,生动刻画了后殖民主义时期“夹心人”的生存现状以及欧洲殖民对非洲社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以及现实意义。论文综述了古尔纳迄今为止发表的作品,集中探讨了古尔纳作品中的历史记忆、身份认同以及其对欧洲中心主义的反抗,并展望了其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尔纳 后殖民主义 欧洲中心主义 历史记忆
下载PDF
浅析导致译文与原文之间差异的因素——以本雅明与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为指导
9
作者 贺玥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3期30-33,共4页
该文基于本雅明的翻译理论及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大致讨论了导致译文与原文之间存在差异的两大主要因素,并分别从文化层面及译者方面入手,佐以例子来解释和支撑笔者的论点,并得出文化差异及译者对原文的理解与阐释是导致译文与原文之间... 该文基于本雅明的翻译理论及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大致讨论了导致译文与原文之间存在差异的两大主要因素,并分别从文化层面及译者方面入手,佐以例子来解释和支撑笔者的论点,并得出文化差异及译者对原文的理解与阐释是导致译文与原文之间存在差异的两大重要原因。最后,笔者提出了进一步的问题讨论,如果译文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与原文保持一致,那么会造成什么样的后续影响?文化霸权主义或许会被考虑在内,而殖民国家与被殖民国家之间的联系也会重新被讨论和定义。进一步来讲,对被殖民国家而言,文化主权的缺失也是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重要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翻译理论 后殖民主义 译文 原文 差异
下载PDF
从电影《诗人》看第三世界后殖民主义构建
10
作者 杨一嘉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12期72-74,共3页
“后殖民主义”又称“后殖民批判主义”,主要聚焦文化研究领域,它着眼于对殖民史的反思、对西方帝国主义主流叙事的批判,广泛借鉴与吸纳了后结构主义等流派的观点,揭示文化交流中的不对等现象以及这种现象所产生的不对等结构在当今第三... “后殖民主义”又称“后殖民批判主义”,主要聚焦文化研究领域,它着眼于对殖民史的反思、对西方帝国主义主流叙事的批判,广泛借鉴与吸纳了后结构主义等流派的观点,揭示文化交流中的不对等现象以及这种现象所产生的不对等结构在当今第三世界中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世界 西方帝国主义 殖民批判 主流叙事 文化交流 后殖民主义 后结构主义 不对等现象
下载PDF
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岳川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00-105,共6页
关键词 东方主义 赛义德 后殖民主义理论 后殖民主义文化 第三世界文化 殖民理论 文化霸权 文本 文化政治 文化帝国主义
下载PDF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接受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作友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1-130,308-309,共10页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是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在翻译领域的拓展,是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延续,是把翻译与帝国联系起来的翻译研究。传入中国后,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经历了译介、评论、综合研究、应用与反思等不同层面的...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是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在翻译领域的拓展,是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延续,是把翻译与帝国联系起来的翻译研究。传入中国后,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经历了译介、评论、综合研究、应用与反思等不同层面的"理论"旅行,最终在中国生根、发芽、长大,对中国翻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理论接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人深思,引导译界学人深度思考翻译学的建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 中国 接受
下载PDF
后殖民主义理论与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雷志梅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31-133,共3页
通过对后殖民主义理论和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思想内容进行梳理,深化了对两种理论的认识。前者主要是一种文化批评理论,后者则主要是一种翻译实践理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在对帝国主义的文化霸权的揭示及其对抗上,不同点在于翻... 通过对后殖民主义理论和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的思想内容进行梳理,深化了对两种理论的认识。前者主要是一种文化批评理论,后者则主要是一种翻译实践理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在对帝国主义的文化霸权的揭示及其对抗上,不同点在于翻译作为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践行的一个场所,具有更深刻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理论 后殖民主义翻译 翻译学
下载PDF
后殖民主义的文化身份观 被引量:33
14
作者 李琳 生安锋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2004年第12期48-51,共4页
关键词 文化身份 殖民理论 优劣 后殖民主义 霍米·巴巴 消解 少数 公民权 弱势群体 种族
下载PDF
翻译与共谋——后殖民主义视野中的译者主体性透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屠国元 朱献珑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6期154-158,共5页
翻译既是殖民化进程中殖民者维护等级秩序的"殖民工具",又是解殖民化进程中弱势族群抵制文化霸权的工具。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下,译者的翻译行为成为一种有明确指向性的话语实践,成为弱势族群表达文化诉求、争取话语权力、重塑... 翻译既是殖民化进程中殖民者维护等级秩序的"殖民工具",又是解殖民化进程中弱势族群抵制文化霸权的工具。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下,译者的翻译行为成为一种有明确指向性的话语实践,成为弱势族群表达文化诉求、争取话语权力、重塑文化身份的途径。霍米.巴巴的杂合化、巴西的食人主义及韦努蒂的抵抗式翻译,成为主要的后殖民主义翻译策略。后殖民主义译论,为国内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带来了全新的致思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文化霸权 殖民 后殖民主义 译者 主体性
下载PDF
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与中国科学史研究——科学编史学意义上的理论可能性 被引量:13
16
作者 章梅芳 刘兵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5-70,共6页
在科学史研究的不同阶段,许多来自其他领域的思潮、学说和观点,不断地影响到它的发展,理论基础和研究视角的不同,使得其不断以新的形式,体现出新的视野、新的内容、新的解释和新的寓意,科学史学科也因此而不断发展。在国际背景中,后殖... 在科学史研究的不同阶段,许多来自其他领域的思潮、学说和观点,不断地影响到它的发展,理论基础和研究视角的不同,使得其不断以新的形式,体现出新的视野、新的内容、新的解释和新的寓意,科学史学科也因此而不断发展。在国际背景中,后殖民主义和女性主义,都是近些年来颇有影响而且发展迅速的学术思潮,在包括科学史在内的许多领域中表现出生命力。就中国科学史而言,虽然已有少数相关研究,但在国际范围的科学史领域中,尚未成为学术主流。本文将从科学编史学的立场,就这些思潮对于中国科学史研究可能带来的影响与意义进行初步的理论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女性主义 中国科学史
下载PDF
文化输出中的文化抵抗困境与对策——基于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翻译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芳 李洁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5-138,共4页
当前,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远没有达到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应有的地位。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需要借助翻译这一途径所体现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立场来推进我国的文化输出。后殖民视角下的翻译既是弱势文化抵抗强势文化霸权的手段,也是塑造本国文... 当前,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远没有达到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应有的地位。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需要借助翻译这一途径所体现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立场来推进我国的文化输出。后殖民视角下的翻译既是弱势文化抵抗强势文化霸权的手段,也是塑造本国文化形象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国文化输出困境形成的原因既有西方世界对中国文化形象的歪曲,也有中国自身文化输出吸引力的不足。中国文化输出可以运用翻译策略抵抗西方文化殖民主义,弘扬和改造民族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输出 文化抵抗 后殖民主义 翻译策略
下载PDF
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的理论实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司桂 樊波 +1 位作者 冉隆森 何三建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76-79,共4页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后殖民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认为翻译是一种政治行为,主张以"殖民地群族的价值观"介入翻译文本而重塑殖民地群族形象,从而彰显了后殖民语境下翻译的"主体性、权力关系以及文...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后殖民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认为翻译是一种政治行为,主张以"殖民地群族的价值观"介入翻译文本而重塑殖民地群族形象,从而彰显了后殖民语境下翻译的"主体性、权力关系以及文化身份"。本文从这三个维度阐述了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的本质特征,提出后殖民主义翻译语境下的翻译标准已转向了翻译的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翻译理论 本质特征
下载PDF
后殖民主义理论视阈下的《暴风雨》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坚 杨仁敬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45,共5页
随着20世纪60年代解构主义理论的兴起,特别是伴随着福柯和萨义德思想的传播,学者们开始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对莎士比亚的剧作进行阐释。文章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分析了《暴风雨》中普洛斯帕罗和他的两位他者凯力班和爱丽尔的关系,认为本剧现... 随着20世纪60年代解构主义理论的兴起,特别是伴随着福柯和萨义德思想的传播,学者们开始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对莎士比亚的剧作进行阐释。文章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分析了《暴风雨》中普洛斯帕罗和他的两位他者凯力班和爱丽尔的关系,认为本剧现实地展现了当时英国的殖民扩张的历史真实,凯力班和爱丽尔是莎士比亚创造的典型的早期他者的形象;普洛斯帕罗和爱丽尔的关系是殖民者和其代理人的关系,通过爱丽尔,普洛斯帕罗方能实现对小岛的统治;他和凯力班的关系则是典型的殖民者和被殖民者之间压迫与被压迫、控制与反控制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暴风雨》 后殖民主义 他者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与后殖民主义批评 被引量:4
20
作者 姜飞 冯宪光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16,共7页
后殖民主义批评同马克思主义有着密切联系 ,或者说受到马克思主义深刻的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老牌殖民主义的批判 ,于后殖民主义的理论视角极有启发。著名后殖民主义批评家对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的有关论述专门进... 后殖民主义批评同马克思主义有着密切联系 ,或者说受到马克思主义深刻的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老牌殖民主义的批判 ,于后殖民主义的理论视角极有启发。著名后殖民主义批评家对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的有关论述专门进行分析 ,成为一个理论热点。杰姆逊的第三世界文化理论在后殖民主义批评中具有重要地位。引人注目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家是艾贾兹·阿赫默德。他对后殖民主义理论“三剑客”的批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后殖民主义批评 文化批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