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视:后殖民主义文学折射 被引量:6
1
作者 罗世平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0,共8页
西方后殖民主义文学通过东方主义话语重构东方的过程即是西方通过凝视东方折射或再现东方的过程。西方凝视东方的目光充满西方道德价值和文化传统观念,以此目光凝视、审视或再现东方的结果是:东方被扭曲、被歪曲、被整形。所以,赛义德... 西方后殖民主义文学通过东方主义话语重构东方的过程即是西方通过凝视东方折射或再现东方的过程。西方凝视东方的目光充满西方道德价值和文化传统观念,以此目光凝视、审视或再现东方的结果是:东方被扭曲、被歪曲、被整形。所以,赛义德的东方主义不仅意味着西方对东方的话语重构,而且还意味着西方对东方的凝视折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视 折射 后殖民主义文学
原文传递
衰落与重建——论后殖民主义小说中的语言意象
2
作者 魏淼 《运城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70-72,共3页
在世界文学宝库里,后殖民主义小说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从文学批评理论的视角,我们对印度作家阿妮塔·德赛《在拘留中》、尼日利亚作家齐努瓦·阿切比《崩溃》、英国作家康拉得《黑暗之心》、简·里斯《藻海无边》、以弗... 在世界文学宝库里,后殖民主义小说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从文学批评理论的视角,我们对印度作家阿妮塔·德赛《在拘留中》、尼日利亚作家齐努瓦·阿切比《崩溃》、英国作家康拉得《黑暗之心》、简·里斯《藻海无边》、以弗斯特《印度之行》等小说的语言意象进行探索,发现并归结为:一、后殖民主义文学和意象主义具有天然的亲和力;二、殖民地民族的失语象征了在殖民主义背景下,殖民地民族文化失去了和殖民者外来文化平等对话的权利而逐渐走向衰落;三、后殖民主义小说中混杂英语的产生,象征了殖民文化与殖民地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是民族语言的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文学 语言 意象
下载PDF
无奈的沦陷——论后殖民主义小说中的女性意象
3
作者 魏淼 《长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77-79,共3页
后殖民主义小说是以殖民地及其人民为描写对象的文学作品。本文通过对康拉得的中篇小说《黑暗之心》,简·里斯的《藻海无边》以及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的《印度之旅》中女性意象进行举证分析,对女性意象在后殖民主义小说中... 后殖民主义小说是以殖民地及其人民为描写对象的文学作品。本文通过对康拉得的中篇小说《黑暗之心》,简·里斯的《藻海无边》以及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的《印度之旅》中女性意象进行举证分析,对女性意象在后殖民主义小说中的象征意义进行了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文学 女性 意象
下载PDF
试析后殖民主义身份、空间和时间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大铸 周之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19-122,共4页
身份、空间、时间以及其他许多因素在后殖民主义文化中具有新的内涵。殖民主义在形式上消失后,它的实际影响并没有伴随着殖民地的消失而消失,而是体现于后殖民主义时期的一些文学作品中。作为文学形象,移民和局外人在从边缘文化向中... 身份、空间、时间以及其他许多因素在后殖民主义文化中具有新的内涵。殖民主义在形式上消失后,它的实际影响并没有伴随着殖民地的消失而消失,而是体现于后殖民主义时期的一些文学作品中。作为文学形象,移民和局外人在从边缘文化向中心文化的蜕变过程中,一直在寻求自我在身份、空间和时间上的重新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文学 自我身份 自我空间和时间
下载PDF
从后殖民文学理论看施叔青的《香港三部曲》
5
作者 李丽娟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84-88,共5页
20世纪70年代末,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学》标志着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产生。从后殖民理论思潮中衍生出来的后殖民文学批评,昭示了文学作品阅读的崭新视角。从后殖民文学理论的角度对台湾作家施叔青的《香港三部曲》进行剖析解读,验证该理... 20世纪70年代末,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学》标志着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产生。从后殖民理论思潮中衍生出来的后殖民文学批评,昭示了文学作品阅读的崭新视角。从后殖民文学理论的角度对台湾作家施叔青的《香港三部曲》进行剖析解读,验证该理论在其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 文化霸权 《香港三部曲》 挪用和弃用
下载PDF
奈保尔对后殖民文化身份的解析——以《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子》中的无根边缘人为视角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雪 张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44-47,共4页
后殖民主义作家奈保尔受多重文化的影响,身份混杂,处于"无根"的生存状态。奈保尔既对前殖民地国家的文化历史进行无情的批判,同时又对宗主国文化不能完全地认同。奈保尔的这种后殖民文化身份认同危机使他创作出许多渴求寻找... 后殖民主义作家奈保尔受多重文化的影响,身份混杂,处于"无根"的生存状态。奈保尔既对前殖民地国家的文化历史进行无情的批判,同时又对宗主国文化不能完全地认同。奈保尔的这种后殖民文化身份认同危机使他创作出许多渴求寻找家园的无根边缘人形象,《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子》中的比斯瓦斯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奈保尔认为作为边缘人的殖民地人民追求身份、社会地位的努力以及对"中心"的渴望都是徒劳的。无根边缘人对家园的寻找,实际上就是奈保尔对文化归属的不断追求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文学 身份认同 文化归属 无根边缘人
下载PDF
三种文学文本中的杂合现象
7
作者 鲍彦 胡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46-150,共5页
文章通过分析并比较存在于传统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后殖民文学文本中的杂合现象,说明杂合这一名词虽然最早是由现代主义论的研究学者提出的,而且后来主要应用于后殖民文学的研究,但实际上杂合现象在任何文本中都广泛存在。在此基础上... 文章通过分析并比较存在于传统文学、现代主义文学和后殖民文学文本中的杂合现象,说明杂合这一名词虽然最早是由现代主义论的研究学者提出的,而且后来主要应用于后殖民文学的研究,但实际上杂合现象在任何文本中都广泛存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三种文本中杂合成分的功能以及对翻译形成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合 传统文学 现代文学 后殖民主义文学
下载PDF
托尼·莫里森小说文化背景研究
8
作者 陈杏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5-6,8,共3页
本文尝试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下,运用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从非洲黑人的传统文化、美国黑人族裔的文化传承和欧美白人主流社会的文化渊源三方面研究托尼·莫里森小说里人物生活的文化背景,分析作家的创作意图,以及其期望通过自己的作品... 本文尝试在后殖民主义语境下,运用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从非洲黑人的传统文化、美国黑人族裔的文化传承和欧美白人主流社会的文化渊源三方面研究托尼·莫里森小说里人物生活的文化背景,分析作家的创作意图,以及其期望通过自己的作品所传递的思想观念、所寄托的美好希望和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文学 文化背景 美国黑人
下载PDF
“他者”的源起异变与文学批评中的政治化嬗变
9
作者 谢青 《芒种(下半月)》 2018年第4期13-15,共3页
后殖民主义理论研究中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文学批评的政治化嬗变。当纯文本解读之路走到尽头后,后殖民主义跨学科式的文学批评方法就成为了文学批评的拯救者。大量的政治视角渗入了对文学作品的审视中。文学批评与政治学理论的分野不... 后殖民主义理论研究中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文学批评的政治化嬗变。当纯文本解读之路走到尽头后,后殖民主义跨学科式的文学批评方法就成为了文学批评的拯救者。大量的政治视角渗入了对文学作品的审视中。文学批评与政治学理论的分野不断模糊。这既是一个开阔眼界的方法,也是一个容易使文学研究走上歧路的方式。本文意在通过对著名的"他者"概念的心理学源起的梳理,推及后殖民主义理念背景下的文学批评现象,尤其是以赛义德与斯皮瓦克为代表的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中对"他者"概念的过度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的心理学起源 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 政治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