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自我东方化”的批评尺度看后殖民主体建构问题--以"新移民文学"批评为个案的研究
1
作者 邓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4-139,共6页
如何把握"自我东方化"的批评尺度问题,是后殖民批评面对的难题之一。通过对萨伊德、斯皮瓦克、霍米·巴巴和德曼等人相关理论的"对位批评",结合对新移民文学批评个案的分析,我们发现,在以往的后殖民批评中,后... 如何把握"自我东方化"的批评尺度问题,是后殖民批评面对的难题之一。通过对萨伊德、斯皮瓦克、霍米·巴巴和德曼等人相关理论的"对位批评",结合对新移民文学批评个案的分析,我们发现,在以往的后殖民批评中,后殖民主体存在被忽视甚至抹煞的现象,集中表现在对"殖民者"和"被殖民者"间权力关系的简单化层面上。具有"混杂性"特征的后殖民主体可以采用"模拟"、"文化翻译"和对民族文化的"挪用"与改造等策略,借助"第三空间"完成自身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体 自我东方化 对位批评 新移民文学 第三空间
下载PDF
萨义德与后殖民主体性
2
作者 路小明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5-110,共6页
作为拥有双重身份、对流亡有着切身体验的学者,萨义德以其独特的学术视角、非凡的学术创造力开创了一个探讨殖民话语的新时代。他的后殖民批评将人文和反人文思想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强调在处理西方"自我"与第三世界"他者... 作为拥有双重身份、对流亡有着切身体验的学者,萨义德以其独特的学术视角、非凡的学术创造力开创了一个探讨殖民话语的新时代。他的后殖民批评将人文和反人文思想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强调在处理西方"自我"与第三世界"他者"间对立问题上,世俗知识分子所应采取的立场既是对抗的又是建设性的。所谓对抗就是指向帝国主义回述。其建设性在于后殖民知识分子通过对抗行动要达到的效果就是自我与他者的融合,即一种理想化的后殖民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义德 流亡 后殖民主体
下载PDF
理论转变的征兆:论霍米·巴巴的后殖民主体建构 被引量:5
3
作者 陶家俊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0-85,共6页
20世纪80年代初,霍米·巴巴集中批判殖民话语中的他者、原型、模仿等话语修辞,介入后殖民理论争鸣。80年代末,他开始介入后现代论争,进一步反思新殖民主义、后现代和现代性问题,提出文化转换、发声文化和后殖民主体等重要理论观点... 20世纪80年代初,霍米·巴巴集中批判殖民话语中的他者、原型、模仿等话语修辞,介入后殖民理论争鸣。80年代末,他开始介入后现代论争,进一步反思新殖民主义、后现代和现代性问题,提出文化转换、发声文化和后殖民主体等重要理论观点。这标志着巴巴新的理论批话语转变的征兆,同样是西方批评理论文化转向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论争 文化转换 发声文化 后殖民主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