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汉英双语作家笔下的中国故事和中国形象 被引量:3
1
作者 布小继 张敏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5-134,共10页
20世纪30~50年代,现代汉英双语作家包括林语堂、熊式一、蒋彝、萧乾、叶君健、凌叔华、张爱玲等人,熟练地使用英语,借助文化著译和文学作品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达到了感染、育化受众和促使民心相通的目的。从文化智慧书写、历史... 20世纪30~50年代,现代汉英双语作家包括林语堂、熊式一、蒋彝、萧乾、叶君健、凌叔华、张爱玲等人,熟练地使用英语,借助文化著译和文学作品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达到了感染、育化受众和促使民心相通的目的。从文化智慧书写、历史书写以及民族身份书写等3个维度上建构起了奋发向上、生机勃勃的中国形象。中国故事的讲述为中国形象的建构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形象的建构又为中国故事的讲述提供了敷陈机会。既有助于改写西方世界对中国社会的认知定势,拓宽跨文化交流的渠道,也为当代作家的中国形象建构从经验层面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英作家 中国故事 中国形象 作品
下载PDF
中国现代汉英双语作家与抗战时期中华文化的欧美传播——以熊式一、蒋彝及其作品为中心的考察
2
作者 布小继 《学术探索》 2018年第3期114-123,共10页
熊式一、蒋彝与林语堂一样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汉英双语作家。抗战时期,他们身处异邦,以"多元文化人"的身份娴熟地运用英语进行创作,在欧美所传播的中华文化,体现出了东西方文化"杂交性"的品格。围绕中华文... 熊式一、蒋彝与林语堂一样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汉英双语作家。抗战时期,他们身处异邦,以"多元文化人"的身份娴熟地运用英语进行创作,在欧美所传播的中华文化,体现出了东西方文化"杂交性"的品格。围绕中华文化传播主体性的确立、中华文化与受众的持续对话而进行的创作,既为赢得欧美受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欧美盟国对中国的民意支持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消解和否定"东方主义"、"恩扶主义",建构起特殊时期中国的国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英作家 中华文化 欧美传播 抗战时期
下载PDF
中国现代汉英双语作家的南京书写及其意义论析——以熊式一、叶君健和张爱玲及其作品为中心
3
作者 布小继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7期24-28,共5页
中国现代汉英双语作家中的熊式一、叶君健和张爱玲都有自己的南京书写。前二位以历史叙述为主,后者以情感叙述为主。他们南京书写的意义体现在以进步与反动两种势力相互搏斗的历史叙述和爱恨交织的悲情叙述共同构成了现代文学史上南京... 中国现代汉英双语作家中的熊式一、叶君健和张爱玲都有自己的南京书写。前二位以历史叙述为主,后者以情感叙述为主。他们南京书写的意义体现在以进步与反动两种势力相互搏斗的历史叙述和爱恨交织的悲情叙述共同构成了现代文学史上南京城市文学书写的一个重要特质、城市文化构建中的品格塑造和国家形象塑造过程中的独特性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汉英作家 南京书写 意义
下载PDF
现代汉英双语作家的符号传播思维简论——从蒋彝、叶君健的部分儿童文学作品说起
4
作者 布小继 布晖 《红河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50-53,共4页
现代汉英双语作家的双语文学创作有着极为强烈的符号特征和传播意识。在儿童文学作品创作中也是如此。一方面要把中国文学和文化传统的内容具象化,并把其儿童化;又蒋彝注重儿童文学形象的生动性,叶君健注重儿童文学形象的崇高化。在特... 现代汉英双语作家的双语文学创作有着极为强烈的符号特征和传播意识。在儿童文学作品创作中也是如此。一方面要把中国文学和文化传统的内容具象化,并把其儿童化;又蒋彝注重儿童文学形象的生动性,叶君健注重儿童文学形象的崇高化。在特定时代的传播条件下,取得了不一般的成就。其特点主要体现为符号传播思维上的变通性、符号选择上的合目的性及符号使用上的象征性。实现路径在于符号传播的可能性、对位性和持续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英作家 符号传播思维 路径 儿童文学作品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中英译本译者主体性的对比分析——基于韩国作家韩江的«素食主义者»中英译本平行语料库 被引量:2
5
作者 徐珺 张晓恬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6期39-47,140,共10页
随着文化转向进入翻译领域,译者身份和主体性成为了翻译作品研究的热点之一,而语料库作为一个翻译语言特征比较的定量工具,将前者推进了实证研究的大门.研究中的基础语料为2016年获得布克国际文学奖的韩国作家韩江的力作——«素食... 随着文化转向进入翻译领域,译者身份和主体性成为了翻译作品研究的热点之一,而语料库作为一个翻译语言特征比较的定量工具,将前者推进了实证研究的大门.研究中的基础语料为2016年获得布克国际文学奖的韩国作家韩江的力作——«素食主义者»,通过自建韩中、中英译本的平行语料库,对两个译本从词汇、句子、语篇等维度进行客观量化分析后发现:基于相同的源语言文本(韩文),及文本内容中性与暴力描写的翻译任务,中文译者选择采用了更多描绘性词语且注重词汇的多样性,句式更长但连接词相对较少,吻合了中文多“意合”的特征,较为隐晦,减少了“敏感内容”对于译入国家(中国)读者受众的主流文化冲击;英文译者的风格选择则是词汇变化相对少,更加简单直白,句式较短但连接词使用反而相对较多,语篇特征更注重“形合”,逻辑易于理解,译者的主体性在于较少考虑敏感词汇带来的文化冲击,更注重解决译出文化(韩语背景文化)可能给英语读者带来的理解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作家韩江的«素食主义者» 韩汉、英汉料库 译者主体性
下载PDF
非洲语境中的语言、文学与写作 被引量:1
6
作者 科瓦库·A·吉雅西 孙晓萌(译) 《外国语文研究》 2019年第4期8-19,共12页
语言作为一个系统并非独立的抽象存在,而是植根于精神、文化与社会框架中。在文学创作中,作家的语言使用与其身份密切关联,因而非洲社会语言多样、文化多元的复杂语境对于讨论非洲文学至关重要,同时语言成为核心问题。殖民主义历史致使... 语言作为一个系统并非独立的抽象存在,而是植根于精神、文化与社会框架中。在文学创作中,作家的语言使用与其身份密切关联,因而非洲社会语言多样、文化多元的复杂语境对于讨论非洲文学至关重要,同时语言成为核心问题。殖民主义历史致使语言在非洲不仅是语言事件,同时也是政治事件。作家选择域外语言进行书写,在双语/多语之间斡旋,将殖民者的语言转化为可资利用、以对抗殖民主义的武器;或者利用多语现象携带的复杂意义,采用翻译的双语写作,运用多语言策略达到颠覆文化和语言层级的目的,并以此建构自己的话语权。后殖民文本以一种新建构的语言,既能挑战自身本土的传统文学模式,又能挑战殖民者的主导文学结构和传统,以此实现双重运动。如此,后殖民双语作家得以避免后殖民文本沦为西方文学样式和标准的囚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 文学 后殖民双语/多语作家
下载PDF
中国现代汉英双语作家与抗战时期中华文化的欧美传播——以熊式一、蒋彝及其作品为中心的考察
7
作者 布小继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 2018年第2期144-164,共21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熊式一、蒋彝与林语堂一样都是著名的汉英双语作家。抗战时期,他们身处异邦,以'多元文化人'的身份娴熟地运用英语进行创作,体现出了东西方文化的'杂交性'品格。围绕中华文化主体性的确立、中华文化...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熊式一、蒋彝与林语堂一样都是著名的汉英双语作家。抗战时期,他们身处异邦,以'多元文化人'的身份娴熟地运用英语进行创作,体现出了东西方文化的'杂交性'品格。围绕中华文化主体性的确立、中华文化与受众的持续对话而进行的传播,既为赢得欧美受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欧美盟国对中国的民意支持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消解和否定'东方主义''恩扶主义',建构起特殊时期中国的国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汉英作家 抗战时期的中华文化 欧美传播 熊式一 蒋彝
原文传递
换语之人:后殖民时代的跨国创作运动 被引量:3
8
作者 姚申 《中国比较文学》 1997年第2期145-148,共4页
关键词 之人 后殖民时代 拉什迪 毛利作家 文学 国际小说 世界文学 魔幻现实主义 文学现象 写作
原文传递
“90后”文学的开拓之作——《宇宙之谜》出版
9
作者 安琪 《出版参考》 2007年第09X期22-22,共1页
8月30日,海豚出版社在京举行了《宇宙之谜》新书发布及版权推介会。 《宇宙之谜》是国内第一部中学生原创英汉双语小说,荣获2007年中国少年作家征文大赛全国一等奖,该书还附赠了作者苏苏自编自导自演的同名DV英文电影。
关键词 《宇宙之谜》 出版社 文学 英汉 征文大赛 少年作家 英文电影 中学生
下载PDF
影片《大地》与诺贝尔文学奖
10
作者 肖伊排 《名人传记》 2024年第11期79-79,共1页
20世纪30年代,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1892—1973)以兼通中英双语的“中国通”作家之特殊身份,活跃于国际文化交流舞台之上。她虽出生于美国,幼年却一直在中国生活(随父母亲来到中国),这使得她在文学创作与文化交流层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跨... 20世纪30年代,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1892—1973)以兼通中英双语的“中国通”作家之特殊身份,活跃于国际文化交流舞台之上。她虽出生于美国,幼年却一直在中国生活(随父母亲来到中国),这使得她在文学创作与文化交流层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跨文化”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 赛珍珠 诺贝尔文学奖 国际文化交流 美国著名作家 中英 文学创作 中国通
原文传递
严歌苓 在书写中走进历史 被引量:2
11
作者 傅祎男 扎西梅朵 周米 《中华儿女》 2012年第1期66-70,共5页
她,是享誉世界文坛的著名作家,海外华语界极具影响力的杰出女性。她,以中英双语创作小说,是中国少数多产、高质、涉猎广泛的文化名流。她的作品被译成英、法、日、荷、西班牙等文字,并于多国举办文学研讨会;既有对于东西方文化魅... 她,是享誉世界文坛的著名作家,海外华语界极具影响力的杰出女性。她,以中英双语创作小说,是中国少数多产、高质、涉猎广泛的文化名流。她的作品被译成英、法、日、荷、西班牙等文字,并于多国举办文学研讨会;既有对于东西方文化魅力的独特阐释,又有对社会底层边缘人物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繁复历史的重新评价,体现出对人性的哲思与批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严歌苓 书写 文学研讨会 著名作家 创作小说 中英 文化魅力
原文传递
论点摘编
12
作者 子苏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2004年第1期184-184,共1页
周启超:《独特的文化身份与“独特的彩色纹理”——双语作家纳博科夫文学世界的跨文化特征》,《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第4期。自称“现在是一个美国作家”而“曾经是个俄罗斯作家”的纳博科夫,其俄文创作与英文创作是并重互动的,跨文化... 周启超:《独特的文化身份与“独特的彩色纹理”——双语作家纳博科夫文学世界的跨文化特征》,《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第4期。自称“现在是一个美国作家”而“曾经是个俄罗斯作家”的纳博科夫,其俄文创作与英文创作是并重互动的,跨文化性正是这位杰出的双语作家“独特的彩色纹理”。而跨文化的文学创作,需要跨文化的关照视界与衡量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启超 《独特的文化身份与“独特的彩色纹理”——作家纳博科夫文学世界的跨文化特征》 俄罗斯文学 美国文学
原文传递
王轶美:做一个认真阅读的小孩
13
作者 林雨 高俊荣(摄影) 《为了孩子(2-7岁)(下)》 2018年第10期20-22,共3页
今年夏天的上海书展上,两度冰心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家王轶美举办了一场名为“做兔子洞里的爱丽丝走进文学的奇妙世界”的阅读悦享会。她的新书《美蔚中英双语有声图画书》系列正式发布。她身兼数职,多重身份,母亲、作家、译者、编辑、... 今年夏天的上海书展上,两度冰心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家王轶美举办了一场名为“做兔子洞里的爱丽丝走进文学的奇妙世界”的阅读悦享会。她的新书《美蔚中英双语有声图画书》系列正式发布。她身兼数职,多重身份,母亲、作家、译者、编辑、记者、老师、策划、推广,自称“八爪达人”。本刊记者在书展现场采访了她,一起聊书、聊阅读、聊孩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 儿童文学奖 小孩 获奖作家 中英 多重身份 现场采访 图画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