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角度解读谭恩美的“喜福会” |
孙刚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
2008 |
10
|
|
2
|
双重边缘化黑人女性文化身份的追寻——《所罗门之歌》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解读 |
杨君君
韩浩
|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6 |
0 |
|
3
|
性别意识与族群政治的复杂纠葛: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林树明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2 |
28
|
|
4
|
性别、民族与权力: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的“国/族”论 |
肖丽华
|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4
|
|
5
|
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视域:以斯皮瓦克的语境化性别理论为例 |
刘岩
|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
2019 |
1
|
|
6
|
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策略 |
董晓烨
赵姝昕
|
《绥化学院学报》
|
2020 |
0 |
|
7
|
重返《生死场》、女性主义批评与20世纪90年代知识氛围——重读刘禾《作为合法性话语的文学批评》 |
杨希帅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华裔女性的身份建构——《典型的美国佬》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
曾奕晖
|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9
|
《砖巷》中后殖民女性文化身份的重构与认同——《砖巷》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
董雪娟
|
《普洱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0
|
刻板书写与自我定义——论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中的形象批评 |
肖丽华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1
|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当代中国的应用研究 |
周承宇
|
《极目》
|
2023 |
0 |
|
12
|
叙事中的“她者”——基于女性主义对19世纪俄国文学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形象分析 |
曹诗颖
|
《今古文创》
|
2024 |
0 |
|
13
|
生态女性主义与文学批评 |
罗婷
谢鹏
|
《求索》
CSSCI
|
2004 |
104
|
|
14
|
斯皮瓦克“属下”研究及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基于性别和种族的双重视角 |
许晓琴
|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2
|
|
15
|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及国内研究述评 |
付玉群
李成坚
|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
9
|
|
16
|
生态女性主义与生态女性文学批评 |
曾繁仁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9 |
18
|
|
17
|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现状与开拓”笔谈 |
杨剑龙
乔以钢
丁帆
张凌江
|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8
|
|
18
|
来自女性和自然的呼唤——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陈俊华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11
|
|
19
|
论当前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问题 |
林树明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16
|
|
20
|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 |
张敬婕
廖春涛
|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
2008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