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6篇文章
< 1 2 1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后殖民的角度看库切
1
作者 佘丽泰 《今古文创》 2023年第42期59-61,共3页
《福》是库切的经典文本之一。在《福》中,库切以传统的、男性中心叙事中缺乏的女性作为叙述主体,将性别的二元对立引入种族、殖民的多元对抗格局中,从而揭露了历史叙事中的权力关系,并最终以微小的力度撬开了帝国文化霸权的一角。库切... 《福》是库切的经典文本之一。在《福》中,库切以传统的、男性中心叙事中缺乏的女性作为叙述主体,将性别的二元对立引入种族、殖民的多元对抗格局中,从而揭露了历史叙事中的权力关系,并最终以微小的力度撬开了帝国文化霸权的一角。库切早已认识到福柯所言的话语的权力结构,并巧妙地运用了此点,对殖民语言下的霸权进行了颠覆,赋予了沉默的他者以书写对抗失语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切 后殖民
下载PDF
从殖民和后殖民的角度看现代性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石海军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1-5,15,共6页
全球范围内殖民主义体系的崩溃,使现代性具有了多义性和混乱性。这证明了西方现代性本身存在着矛盾性和含混性,也说明了西方现代性的对立面——反殖民主义和现代性的效颦者——更加深了现代性本身的矛盾性和含混性,表现出对资本主义工业... 全球范围内殖民主义体系的崩溃,使现代性具有了多义性和混乱性。这证明了西方现代性本身存在着矛盾性和含混性,也说明了西方现代性的对立面——反殖民主义和现代性的效颦者——更加深了现代性本身的矛盾性和含混性,表现出对资本主义工业(或后工业)社会所设想的现代文明的质疑与抗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秩序 结构 解构 后殖民 二元对立 现代性
下载PDF
“第三空间”的生存与痛苦——从后殖民的角度解读《爱的痛苦》中的华裔男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冬苗 《中州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55-57,共3页
雷祖威的短篇小说集《爱的痛苦》,通过细微的心理描述展现了生活在中美两个世界之间的华裔美国人的种种心态。本文用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解读该作品中二代华裔男性的生存状态,指出他们在"第三空间"生存的痛... 雷祖威的短篇小说集《爱的痛苦》,通过细微的心理描述展现了生活在中美两个世界之间的华裔美国人的种种心态。本文用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理论解读该作品中二代华裔男性的生存状态,指出他们在"第三空间"生存的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他们亦可充分利用"第三空间"的优势,综合利用两种文化,为自己创造出一个跨越种族的文化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 华裔男性 《爱的痛苦》
下载PDF
歪曲的逻辑——从后殖民的视角看西方文化对东方文化的冲击
4
作者 孙延瑞 《枣庄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73-76,共4页
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了强大的文化冲击。本土文化在强势经济的压力下出现了许多问题。后殖民理论用其独特的视角揭示出文化殖民的种种表现。运用后殖民理论不仅有利于更进一步看清"文化霸权"的实质,而且可以帮助第三世界的人... 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了强大的文化冲击。本土文化在强势经济的压力下出现了许多问题。后殖民理论用其独特的视角揭示出文化殖民的种种表现。运用后殖民理论不仅有利于更进一步看清"文化霸权"的实质,而且可以帮助第三世界的人们面对现实,夯实民族文化的根基。在文化冲击的态势中应该重视文化、增强理解、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以应对文化冲击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文化冲击 后殖民理论 本土文化
下载PDF
蔡琰的歌——一个后殖民的隐喻
5
作者 程昊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43-46,共4页
汤亭亭在《女勇士》重述了中国三国时期女诗人蔡琰的故事作为她处女作的结尾。她以一种轻松浪漫的笔调叙述蔡琰的俘虏经历,把她刻画成一个敢杀汉人的勇士,甚至把她又改写成一个汉匈两族文化差异的调和者,这些大胆的改写塑造了一个具有... 汤亭亭在《女勇士》重述了中国三国时期女诗人蔡琰的故事作为她处女作的结尾。她以一种轻松浪漫的笔调叙述蔡琰的俘虏经历,把她刻画成一个敢杀汉人的勇士,甚至把她又改写成一个汉匈两族文化差异的调和者,这些大胆的改写塑造了一个具有后殖民杂交性的蔡琰故事。这个故事的杂交性表达了作者对于华裔美国人打破自己失语沉默境地的渴望,隐喻着两代华裔美国人的矛盾的和解的可能,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国种族之间相互融合与理解的期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婷婷 《女勇士》 蔡琰 后殖民杂交性 华裔美国人 种族隔阂 民族融合
下载PDF
当代中国加强亚洲文明研究刍议--以后殖民的视角
6
作者 汪珂 《西部学刊》 2022年第9期111-115,共5页
传统亚洲研究经历了欧洲的东方学、日本的东洋学和美国的区域与国别研究三个阶段,研究中心分别位于欧洲、日本和美国,其中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思想导致了亚洲国家在知识体系中的客体地位。以后殖民的视角审视,面对亚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传统亚洲研究经历了欧洲的东方学、日本的东洋学和美国的区域与国别研究三个阶段,研究中心分别位于欧洲、日本和美国,其中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思想导致了亚洲国家在知识体系中的客体地位。以后殖民的视角审视,面对亚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中国加强亚洲研究有助于提高亚洲的主体性和权力,赋予中国以及亚洲崛起的合理性,为中国对外关系提供更多元的学理依据;适应时代与学科发展的潮流,凭借制度、语言和文明多样性上的优势,促成中国成为亚洲知识领域的新研究中心,促进亚洲地区的和平、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 区域与国别研究 东方主义 亚洲研究
下载PDF
后殖民鲁迅:主体性建构视野下的逆袭与正道
7
作者 朱崇科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60,共9页
“后殖民鲁迅”作为鲁学中相当热门的论题之一彰显出有关理论与个案分析对话的繁复张力和有益链接,在不同时空都有相对精彩的实践。东南亚学者/作家王润华的相关书写犀利地反映出曾经的被殖民者“逆写”的合法与急切,作为“南洋”诗学... “后殖民鲁迅”作为鲁学中相当热门的论题之一彰显出有关理论与个案分析对话的繁复张力和有益链接,在不同时空都有相对精彩的实践。东南亚学者/作家王润华的相关书写犀利地反映出曾经的被殖民者“逆写”的合法与急切,作为“南洋”诗学的建设者,其对鲁迅作为精神资源和中国文化象征的挪用与警醒令人同情且深思。北美学者刘禾的实践既有清醒的棒喝、反问与提醒,又有剑走偏锋的偏执和悖论。实际上,鲁迅本人也有对殖民主义的深入理解和发展,其香港迷思及上海书写中的借助与补偿功能各司其职,更展现出其丰厚、锐利与发展着的伟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后殖民 王润华 刘禾 “逆写”
下载PDF
华裔女性的身份建构——《典型的美国佬》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8
作者 曾奕晖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5-17,60,共4页
美国华裔女作家任璧莲的成名作《典型的美国佬》讲述了新一代华裔融入美国社会的故事,透视着其对华裔身份建构的思考与探索。立足于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聚焦作品中的华裔女性在双重边缘化的困境中所遭遇的身份危机以及重塑自我身份的艰... 美国华裔女作家任璧莲的成名作《典型的美国佬》讲述了新一代华裔融入美国社会的故事,透视着其对华裔身份建构的思考与探索。立足于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聚焦作品中的华裔女性在双重边缘化的困境中所遭遇的身份危机以及重塑自我身份的艰难历程,探究她们如何在自我意识觉醒之后,通过构建杂糅的文化身份颠覆其在美国主流文化中的刻板印象,积极树立多元文化语境下华裔女性的新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的美国佬》 后殖民女性主义 华裔女性 身份建构
下载PDF
《砖巷》中后殖民女性文化身份的重构与认同——《砖巷》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9
作者 董雪娟 《普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4-106,共3页
伴随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民族融合与多元文化交流成为普遍现象,少数族裔文学创作已经成为世界文学史发展的重要力量。小说反映了后殖民时代中的文化、宗教、性别、种族等问题,从身份认同、女性主义、空间叙事及后殖民的视角,论述了女... 伴随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民族融合与多元文化交流成为普遍现象,少数族裔文学创作已经成为世界文学史发展的重要力量。小说反映了后殖民时代中的文化、宗教、性别、种族等问题,从身份认同、女性主义、空间叙事及后殖民的视角,论述了女性文化身份的重构与认同这一主题。基于此,从《砖巷》的内容与主题为入口,探究后殖民时代女性的困境及身份探寻,分析后殖民时代女性的文化身份重构与认同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重构 认同 《砖巷》 后殖民女性主义 解读
下载PDF
论多丽丝·皮金顿小说中的后殖民生态书写——从《漫漫回家路》中的“栅栏”意象谈起
10
作者 胡志红 张宇帆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3-73,共11页
皮金顿的《漫漫回家路》以传统的澳洲原住民口述故事为基础,利用栅栏这一核心意象,折射出殖民入侵后澳洲原住民的生存境遇及其历史文化的变迁。本文透过后殖民生态批评理论视野,检视该著中兼具生态意涵和殖民话语的文化意象——“栅栏... 皮金顿的《漫漫回家路》以传统的澳洲原住民口述故事为基础,利用栅栏这一核心意象,折射出殖民入侵后澳洲原住民的生存境遇及其历史文化的变迁。本文透过后殖民生态批评理论视野,检视该著中兼具生态意涵和殖民话语的文化意象——“栅栏”的复杂内涵,揭露欧洲殖民者对西澳大利亚的生态殖民和文化殖民,挖掘作品中的后殖民生态意蕴,敞亮原住民抵抗殖民的文化与现实路径,凸显在全球化进程中多民族文化交融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丽丝·皮金顿 《漫漫回家路》 后殖民生态批评 种族主义 环境殖民
下载PDF
后殖民主义视角下《黑暗的心》中马洛的身份认同与道德困境
11
作者 金熠婷 《今古文创》 2024年第9期16-18,共3页
作为康拉德最重要的作品之一,《黑暗的心》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小说,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流亡人的身份使得康拉德对于殖民主义有着较为明确的认知,但在西方殖民思维和话语霸权的长期影响下,他自... 作为康拉德最重要的作品之一,《黑暗的心》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小说,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流亡人的身份使得康拉德对于殖民主义有着较为明确的认知,但在西方殖民思维和话语霸权的长期影响下,他自身无法摆脱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统治。这种矛盾折射在《黑暗的心》中,并在叙事者马洛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马洛无法摆脱英国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影响,但内心的道德力量使他无法忽视在欧洲人对非洲土著的残忍迫害,从而使他陷入困境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的心 康拉德 马洛 后殖民 困境
下载PDF
后殖民时代下《面纱》中女性身份觉醒的文化探究
12
作者 何水清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6期5-9,72,共6页
该文探讨了《面纱》如何反映女性在后殖民时代的身份觉醒以及对女性解放事业的推动。通过详细分析小说主人公凯蒂的性格转变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觉醒过程,揭示了女性在反殖民主义运动中的地位,以及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进行的权力... 该文探讨了《面纱》如何反映女性在后殖民时代的身份觉醒以及对女性解放事业的推动。通过详细分析小说主人公凯蒂的性格转变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觉醒过程,揭示了女性在反殖民主义运动中的地位,以及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进行的权力斗争。通过分析历史文化背景,探讨女权运动文学作品和解析凯蒂在中国文化熏陶下心理变化等,该文着重探讨了女性在殖民主义影响下的身份认同和觉醒问题、女权文学作品与女性教育在促进女性自我意识和主体实现方面的作用,以及环境心理学对于女性成长的推动,为进一步理解现代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有价值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纱》 后殖民时代 身份觉醒 女性解放 中国传统文化 认知失调
下载PDF
后殖民语境下的《哈利·波特》
13
作者 徐宏前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4期19-21,共3页
本文透过后殖民文学批评的视角,对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魔幻系列小说《哈利·波特》进行深度解读,全面解析小说中五类角色之间的复杂纠葛,即倍受歧视的“泥巴种”,不再是独石一块的纯血巫师一族,悲惨的巨人们,被无视的一... 本文透过后殖民文学批评的视角,对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魔幻系列小说《哈利·波特》进行深度解读,全面解析小说中五类角色之间的复杂纠葛,即倍受歧视的“泥巴种”,不再是独石一块的纯血巫师一族,悲惨的巨人们,被无视的一群小精灵和代表着未来的混血巫师。最后得出结论,即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混杂体”(hybrid),这个混杂体是有多种力量共同构成的,而所谓的纯血不过是一种心理上的偏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 《哈利·波特》 混杂 生存困境
下载PDF
后殖民语境下《心中的明天》的后记忆书写
14
作者 黄秀云 《今古文创》 2024年第15期24-26,共3页
作为澳大利亚后殖民土著文学的经典代表作品,《心中的明天》刻画了在“白澳政策”的影响下原住民的后代如何发展与传承土著文化。作者吉姆·斯科特的混血儿身份使他能够检视土著人生存境遇的同时批判白人殖民者,通过书写后记忆及其... 作为澳大利亚后殖民土著文学的经典代表作品,《心中的明天》刻画了在“白澳政策”的影响下原住民的后代如何发展与传承土著文化。作者吉姆·斯科特的混血儿身份使他能够检视土著人生存境遇的同时批判白人殖民者,通过书写后记忆及其与现实的互动,为土著群体发声,重建被优越的白人种族瓦解的原住民身份,与官方的白人至上形成了对抗。同时该作品提供了土著人民如何落叶归根的策略,是跨文化的最佳典范,在经典土著文学的基础上提出包容性、拥抱跨文化性,这种包容性意识是当代澳大利亚土著文学中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中的明天》 后殖民文学 后记忆 白澳政策
下载PDF
如何以第三世界为方法?——后殖民批评之弊与非洲文学研究中的问题殖民 被引量:3
15
作者 姚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34,共9页
“问题殖民”使中国非洲文学研究难以挣脱西方设定的研究视域和知识框架,沦为以非洲为“假想物”的西学翻版,难以独立开掘重要的研究议题,导致中国学人主体性的弱化。数百年来现代性观念的全球播散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思潮... “问题殖民”使中国非洲文学研究难以挣脱西方设定的研究视域和知识框架,沦为以非洲为“假想物”的西学翻版,难以独立开掘重要的研究议题,导致中国学人主体性的弱化。数百年来现代性观念的全球播散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全球化,造成了第三世界学人的理论终结意识,由此造成其非洲文学研究的去历史化倾向。西方知识左翼的后殖民理论有其自身的问题意识和理论路径,对于非洲等第三世界的文本选择性也以此为依据。作为对策,中国的非洲文学研究必须重视非洲本土的文学历史经验,即再历史化,并以第三世界作为新的参照系,把西方的非洲研究相对化,最终通过中国问题意识与非洲文学经验的对话而提出新的研究议题,形成我们检讨西方的非洲文学研究和我们自身研究方法的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殖民 后殖民批评 主体性重建 去历史化 第三世界
下载PDF
跨文化书写与后殖民文学研究——比尔·阿希克洛夫特教授访谈录
16
作者 张丽丽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3-89,共7页
比尔·阿希克洛夫特教授在访谈中结合自身的学术经历和澳大利亚语境的后殖民研究,厘清了后殖民和跨文化研究的一些概念术语以及后殖民研究与世界文学的关系,帮助读者扫清了理论认识和实践运用上的误区。阿希克洛夫特教授认为后殖民... 比尔·阿希克洛夫特教授在访谈中结合自身的学术经历和澳大利亚语境的后殖民研究,厘清了后殖民和跨文化研究的一些概念术语以及后殖民研究与世界文学的关系,帮助读者扫清了理论认识和实践运用上的误区。阿希克洛夫特教授认为后殖民作家通过文化挪用和语言转换来表现自我,后殖民文学以全新的形式在世界文学体系流通,是典型的世界文学。后殖民文学颠覆了欧洲现代性叙事,改变了文学生产和流通的传统模式。从后殖民视角解读英语文学中的文化表征,可以有效地分析作为世界文学的跨文化书写存在的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尔·阿希克洛夫特 世界文学 后殖民研究 跨文化范式
下载PDF
斯图亚特·霍尔的“后殖民时刻”——兼评《斯图亚特·霍尔文集》
17
作者 丁珂文 《中国图书评论》 2023年第11期94-103,共10页
《斯图亚特·霍尔文集》的出版,为中文读者带来了一份较为全面的、资料索引性的霍尔作品清单。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霍尔从参与英国社会重大议题的论争中解放出来,将关注视野移位到全球化流散状态下的种族、族性问题。从某种角度... 《斯图亚特·霍尔文集》的出版,为中文读者带来了一份较为全面的、资料索引性的霍尔作品清单。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霍尔从参与英国社会重大议题的论争中解放出来,将关注视野移位到全球化流散状态下的种族、族性问题。从某种角度看,这既是其对早期文化研究建构时期提出的思想所做的修正性延续,也与其专属的“身份”经历等有着密切关系,为此也就有了一个“霍尔的后殖民时刻”。本文着重解析了中文文集后3个单元中的相关作品,对霍尔文化研究工程后期的诸多概念与问题进行了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图亚特·霍尔 后殖民 身份
下载PDF
“我是谁”——论《穿越》中的后殖民旅行叙事
18
作者 田俊武 孙玉晴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57-67,112,共12页
从后殖民旅行叙事视角分析科马克·麦卡锡的小说《穿越》,作者认为主人公跨越美墨边境时所进行的送狼、追马和寻弟三次归“家”之旅,分别暗含了主人公对墨西哥种族身份的追寻、对美国民族身份的重构以及最终陷入这两种身份认同的困... 从后殖民旅行叙事视角分析科马克·麦卡锡的小说《穿越》,作者认为主人公跨越美墨边境时所进行的送狼、追马和寻弟三次归“家”之旅,分别暗含了主人公对墨西哥种族身份的追寻、对美国民族身份的重构以及最终陷入这两种身份认同的困境。美国殖民史和墨西哥移民史使得墨西哥裔美国人在美利坚民族性和墨西哥种族性的裹挟中形成了复杂的流散身份。美墨边境作为再现美国后殖民文化的重要场域,跨越美墨边境之旅实现了流散族群身份认同和身份重构的双重表征。主人公越界之后游离于两种身份之间的“双重他者”形象既喻示了种族身份与民族身份冲突之下墨西哥裔美国人的身份危机,又揭示了全球化背景下后殖民旅行中霸权因素的在场所导致的流散身份的居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马克·麦卡锡 《穿越》 后殖民旅行叙事 美墨边境 流散身份
下载PDF
西方后殖民少数族裔的认同建构与档案实践
19
作者 闫静 章伟婷 李雪婷 《山西档案》 2023年第5期18-24,50,共8页
在后现代主义社会思潮的影响下,参与式治理模式被引入档案实践。后殖民作为后现代思潮的重要表征,强调多元主体参与,关注边缘群体权益。在后殖民语境下,少数族裔的“抗拒性认同”建构成为社会重点议题。文章追溯少数族裔社群档案实践的... 在后现代主义社会思潮的影响下,参与式治理模式被引入档案实践。后殖民作为后现代思潮的重要表征,强调多元主体参与,关注边缘群体权益。在后殖民语境下,少数族裔的“抗拒性认同”建构成为社会重点议题。文章追溯少数族裔社群档案实践的起源与发展,结合西方各国的档案实践,将少数族裔社群档案实践划分为社群自发组织、档案馆主导或参与以及少数族裔个体在档案中的认同话语表达三种主要形式。少数族裔社群档案实践是对抗后殖民话语的有效方式;是推动少数族裔社群内外部走向团结和承认的重要途径;是实现“自我发现”的独特手段。少数族裔社群档案实践不仅需要调动社群自身力量积极参与身份建构,还需要档案馆提供专业的指导帮助。在数字时代,引入数字人文能够有效增强少数族裔社群档案实践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 少数族裔社群建档 认同建构
下载PDF
《长歌》中的后殖民话语生态体系研究
20
作者 操磊 任士明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33-38,共6页
安德莉亚·利维是牙买加裔的英国女作家,其作品多围绕种族独立及文化认同探讨牙买加人的生存困境。在其历史短篇小说《长歌》中,她采用后殖民主义的方式再现了英国白人殖民者对牙买加种植园奴隶的话语压迫及人生奴役。以《长歌》为... 安德莉亚·利维是牙买加裔的英国女作家,其作品多围绕种族独立及文化认同探讨牙买加人的生存困境。在其历史短篇小说《长歌》中,她采用后殖民主义的方式再现了英国白人殖民者对牙买加种植园奴隶的话语压迫及人生奴役。以《长歌》为例,从后殖民话语生态批评理论视角切入,再现殖民背景下英国白人殖民者的话语权力,黑人奴隶的话语反抗以及黑人对自由的话语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 话语 权力 《长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