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足球战术体系的后现代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龚波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3-246,共4页
通过历史论证与理论推演,旨在探索现代足球战术在后现代化社会背景下的发展新趋势,结果表明,现代足球战术经历100多年发展,已形成整体攻守平衡的战术体系结构。但问题也表明,这个高度优化结构存在着敏感的缺陷与突变的可能性,人们对攻... 通过历史论证与理论推演,旨在探索现代足球战术在后现代化社会背景下的发展新趋势,结果表明,现代足球战术经历100多年发展,已形成整体攻守平衡的战术体系结构。但问题也表明,这个高度优化结构存在着敏感的缺陷与突变的可能性,人们对攻守平衡的盲目优越感阻碍了战术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现代足球战术体系的高度发展已酝酿着大量向后现代化过渡的特征,后现代条件下非平衡化与个体化元素日益显现;nX自由人战术体系的提出,旨在突破现代足球攻守平衡体系结构,使足球战术自组织变革成为可能,是足球制胜因素的新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球 战术体系 后现代化
下载PDF
现代化与后现代化:双重的新农村建设 被引量:2
2
作者 邓万春 景天魁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2-146,共5页
我国目前的农村并非传统状态的农村,以传统与现代的对立与转化为理论架构的现代化理论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解释力不足。新农村建设是要给并非传统状态的农村赋予更新的内涵,除了完成未竟的现代化使命,还有超出现代化意涵的后现代化使命... 我国目前的农村并非传统状态的农村,以传统与现代的对立与转化为理论架构的现代化理论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解释力不足。新农村建设是要给并非传统状态的农村赋予更新的内涵,除了完成未竟的现代化使命,还有超出现代化意涵的后现代化使命。新农村建设中的现代化和后现代化双重使命被压缩到同一时空环境中,增加了新农村建设工程的复杂性,但现代化和后现代化的内在张力也为对新农村建设保持反思与批判姿态留下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现代化 后现代化 时空压缩
下载PDF
中国公众近十年价值观的变化——“后现代化理论”的验证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郭莲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31,共5页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公众的价值观在1995年至2005年间发生了"现代化"维度上从"传统价值观"向"世俗—理性价值观"、以及"后现代化"维度上从"生存价值观"向"幸福价值观"的转...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公众的价值观在1995年至2005年间发生了"现代化"维度上从"传统价值观"向"世俗—理性价值观"、以及"后现代化"维度上从"生存价值观"向"幸福价值观"的转变趋势,即现代的中国公众更加趋向不再强调经济增长的最大化、成就动机和法理权威,而是更加强调生活质量、主观康乐和自我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化理论 传统价值观 世俗—理性价值观 生存价值观 幸福价值观
下载PDF
现代化的限度与后现代化之路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晓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2,共8页
本文认为 ,现代性的本质是以人为最高目的和绝对中心的主体主义 ,而现代化则是对这主体主义的实现。虽然现代化运动建构出了完整的民主、法制、多元文化体系 ,使人生活在舒适、便捷、自由的世界里 ,但是它所依据的征服的逻辑也造成了严... 本文认为 ,现代性的本质是以人为最高目的和绝对中心的主体主义 ,而现代化则是对这主体主义的实现。虽然现代化运动建构出了完整的民主、法制、多元文化体系 ,使人生活在舒适、便捷、自由的世界里 ,但是它所依据的征服的逻辑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和人文危机。在西方主体成功地把现代化扩展为全球性运动之际 ,现代化本身已经抵达其边界 ,强行越界只能产生毁灭性后果。现在人类应该而且必须开始后现代化之路 ,完成从征服逻辑、权力话语、压迫—索取意识到守护情怀、以生态系统为背景的大平等主义、给予—平衡理念的转变 ,建构后现代政治、后现代经济、后现代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后现代化 主体主义 民法 法制 文化体系 政治 经济
下载PDF
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的发展——后现代化与后全球化 被引量:5
5
作者 成中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8-75,共8页
应我校人文艺术研究院邀请,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成中英先生于2009年6月4日作客我校文治讲坛,与来自文、理、工科的交大师生面对面进行了交流。成先生以"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的发展——后现代化与后全球化"为题,阐述了自... 应我校人文艺术研究院邀请,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成中英先生于2009年6月4日作客我校文治讲坛,与来自文、理、工科的交大师生面对面进行了交流。成先生以"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的发展——后现代化与后全球化"为题,阐述了自己对现代性、后现代性、全球化、后全球化等热点话题的看法。他指出,后现代化给我们的启示在于,我们可以从后现代性的视角窥见中西哲学的主要差异:西方哲学总是通过否定前者来彰显自己,而中国哲学恰恰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并力图向前推进。中国哲学的巨大包容性为世人提供了一个可以走向后现代化和后全球化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化 中国哲学 世界哲学 全球化 现代 艺术研究院 2009年 夏威夷大学
下载PDF
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后现代化与基础化的融合发展——中国企业管理跨世纪的挑战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果 关可平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1-34,共4页
关键词 企业管理 发展 中国 现代化 后现代化 基础化
下载PDF
现代化、后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意识形态研究——西方社会学意识形态研究的历史演化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少杰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8-115,共8页
意识形态研究是西方社会学贯彻始终的基本内容之一。从古典社会学到当代社会学,西方社会学的意识形态研究经历了现代化、后现代化和全球化三个发展阶段,西方社会学对待意识形态问题的立场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社会学应当明确认识西方社... 意识形态研究是西方社会学贯彻始终的基本内容之一。从古典社会学到当代社会学,西方社会学的意识形态研究经历了现代化、后现代化和全球化三个发展阶段,西方社会学对待意识形态问题的立场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社会学应当明确认识西方社会学重视意识形态研究的学术传统、历史演化和当代课题,对中国社会各种层面的意识形态问题做出应有的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现代化 后现代化 全球化
下载PDF
后现代化态势下的科技哲学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庞跃辉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3-70,共8页
现代化是伴随着工业化开始的,而后现代化是与工业现代化相区别或相对立而形成的发展态势。作为关注科技与社会变迁互动关系的科技哲学,不能漠视后现代化理论,必须以自己的眼光来审视后现代化发展态势,深刻认知现代科技的关注焦点与理性... 现代化是伴随着工业化开始的,而后现代化是与工业现代化相区别或相对立而形成的发展态势。作为关注科技与社会变迁互动关系的科技哲学,不能漠视后现代化理论,必须以自己的眼光来审视后现代化发展态势,深刻认知现代科技的关注焦点与理性反思,把握后现代化态势下科学技术显现的重要特征、运动轨迹、发展规律和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化 科技哲学 理论范式
下载PDF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后现代化 被引量:2
9
作者 傅新球 《历史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18,共6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历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超越了现代化,进入到后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在经济、社会和政治层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社会分层和阶级结构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历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超越了现代化,进入到后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在经济、社会和政治层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社会分层和阶级结构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状,社会福利政策不断完善,人们的消费方式、婚姻和家庭都出现新的模式;政党政治也突破了传统的左、右政治分野,力争团结以中间阶层为主体的社会大多数,民族国家也遇到超国家机构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化 第三产业 社会结构 政党政治
下载PDF
中国网络传媒后现代化趋势及其伦理反思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睿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6-369,共4页
随着因特网在中国的普及应用,网络媒介正以不可阻挡的势头,迅速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及文化等诸多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以后现代性社会特征为出发点,重点分析了中国网络传媒日益显现出的后现代化趋势,并对这一现象背后所引发... 随着因特网在中国的普及应用,网络媒介正以不可阻挡的势头,迅速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及文化等诸多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以后现代性社会特征为出发点,重点分析了中国网络传媒日益显现出的后现代化趋势,并对这一现象背后所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做出反思,指出中国网络媒体在新时代和新形势下,应当坚持理性武装下的伦理道德,立足自身现代性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够规避诸多伦理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传媒 后现代化 伦理反思
下载PDF
生态后现代化主义视角下的网络课程 被引量:4
11
作者 于春锋 张景生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0年第2期52-53,共2页
从生态后现代主义的基本内涵出发,介绍了生态后现代主义课程观。这种课程观对以往学科划分过细的问题进行了批判,提出了整合课程的要求。生态后现代化主义的课程要求学习者具有"生成性思维",介绍了生态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网... 从生态后现代主义的基本内涵出发,介绍了生态后现代主义课程观。这种课程观对以往学科划分过细的问题进行了批判,提出了整合课程的要求。生态后现代化主义的课程要求学习者具有"生成性思维",介绍了生态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网络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后现代化 网络课程 云计算
下载PDF
21世纪:与后现代化邂逅的中医学 被引量:5
12
作者 匡萃璋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6-8,共3页
回顾了古老的中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历史 ,指出中西医的差别实际上是古今之别。阐述了中医学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地位及缘由 ,预示了在新的世纪中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 ,中医走向世界已成为现实。
关键词 中医学 现代医学 后现代化
下载PDF
后现代化历史文化景观象征意义解读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阳 郑曦 《绿色科技》 2019年第13期29-31,共3页
指出了随着信息全球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资本、权力、社会公平与景观相互交织,共同作用,城市文化景观和历史遗产保护与更新日益受到重视。在这一背景下,对于文化景观象征意义的科学解读,有主力利于明确文化遗产景观保护目标和管... 指出了随着信息全球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资本、权力、社会公平与景观相互交织,共同作用,城市文化景观和历史遗产保护与更新日益受到重视。在这一背景下,对于文化景观象征意义的科学解读,有主力利于明确文化遗产景观保护目标和管理对象。采取文献分析研究法,在后现代化历史文化景观的发展视角下论述文化景观的内涵,从主导文化和非主导文化两个方面的象征意义出发,结合景观自身内部价值,阐明了景观作为文化形成的关键因素的重要性,是联系自然与文化、历史与现今、物质与非物质的媒介,旨在充分解读文化景观内涵的基础上能够积极引导具有文化内涵的空间与景观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文化景观 象征意义 后现代化历史
下载PDF
后现代化视角下休闲体育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建昌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第33期216-216,218,共2页
研究后现代化休闲体育价值,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基调,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增添助力。本文阐述了后现代化休闲体育价值的含义,介绍了我国后现代化休闲体育的发展现状,并对休闲体育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 后现代化 休闲体育价值 意义 特点
下载PDF
网络语言的后现代化解读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治江 李玉艳 《新闻传播》 2004年第10期67-69,共3页
网络语言是作为网络的伴生物应运而生的,是一种网络文化冲击下的产物,同时又成为网络文化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在使用过程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但网络语言在本质上还是一种编码过程,即利用各种简单的符号方式。
关键词 网络语言 后现代化 专业术语 口语
下载PDF
中国博士生与中国公众价值观的比较——“后现代化理论”的验证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莲 《大学(研究)》 2008年第3期29-36,共8页
本文以Inglehart建构"后现代化理论"所使用的"世界价值观调查"为测量工具,对中国博士生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与2004年中国公众的"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与Inglehart"后现... 本文以Inglehart建构"后现代化理论"所使用的"世界价值观调查"为测量工具,对中国博士生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与2004年中国公众的"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与Inglehart"后现代理论"在世界范围内比较上述两组人群的结论一致,即,中国博士生的价值观已发生了"现代化"维度上从"传统价值观"向"世俗—理性价值观"、以及"后现代化"维度上从"生存价值观"向"幸福价值观"转变的趋势,即博士生趋向不再强调经济增长的最大化、成就动机和法理权威,而更强调生活质量、主观康乐和自我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化理论 传统价值观 世俗—理性价值观 生存价值观 幸福价值观
下载PDF
现代·现代化·后现代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段西宁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09-112,共4页
现代、现代化、后现代化这些名词有一定联系,但其具体含义又有所不同。对它们的确切含义以及关系作一梳理极有必要,以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它们。
关键词 现代 现代化 后现代化
下载PDF
从儒学看全球化背景中的中国现代化与后现代化
18
作者 孔令宏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15-18,共4页
全球化是现代化发展到世界整体化时的一个特定阶段。本文以儒学为例,讨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现代化与后现代化的关系,指出,立足于文化发展的现实,着眼于文化发展的未来,以中国文化为本位,以世界各国文化为环境,既要反对民族文... 全球化是现代化发展到世界整体化时的一个特定阶段。本文以儒学为例,讨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现代化与后现代化的关系,指出,立足于文化发展的现实,着眼于文化发展的未来,以中国文化为本位,以世界各国文化为环境,既要反对民族文化虚无主义,也要反对文化殖民主义,还要警惕文化世界主义演变为文化帝国主义;要充分认识到,融合古今,贯通中西,总结经验,各取所需,择善而从,取长补短,中外互利,是处理传统文化、现代化与后现代化关系的总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全球化 中国 后现代化 传统文化 虚无主义 文化殖民主义
下载PDF
中国的真正机遇在后现代化
19
作者 杨培芳 《科学决策》 2007年第5期9-10,共2页
现代化的实质是工业现代化,然而在以精细加工为核心技术的工业领域,除了美国和极少数西方国家之外,其他国家尤其是东方发展中国家,很难找到再次崛起的机会。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 后现代化 工业现代化 工业领域 精细加工 西方国家 技术 美国
下载PDF
后现代化视角下休闲体育的价值分析
20
作者 任瑛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第24期195-196,共2页
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享受以及升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休闲体育活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本文针对后现代化视角下体育价值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探讨了休闲体育价值呈现出的特征.
关键词 后现代化 休闲体育 价值 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