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后现代喜剧”的制笑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成慧芳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0-214,共5页
以反传统、反理性为美学追求的后现代喜剧,在生产“笑”的方式方法上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异。其从创作主体的“解构策略”,到客体呈现的“荒诞形态”,再到接受者的“超文本解读”,形成了迥异于传统喜剧制笑方式的新的制笑机制。
关键词 后现代喜剧 制笑机制 超文本 文学评论
下载PDF
中国后现代喜剧“制笑机制”初探
2
作者 梁晓平 顾益萍 《金融教育研究》 2008年第S1期270-273,共4页
文章分析了中国后现代喜剧的现状,从创作主体,客体和接受者三个方面分析其"制笑机制"的特点,从说明中国后现代喜剧已形成了迥异于传统的新的制笑机制。
关键词 后现代喜剧 周星驰 制笑机制 无厘头 超文本解读
下载PDF
后现代喜剧之解构技法 被引量:3
3
作者 成慧芳 《剧影月报》 2005年第6期50-51,共2页
人们一提到“后现代喜剧”的艺术特征和艺术方法,总是习惯用“解构”一词一言以蔽之,却少见有从艺术层面上对具体的“技法”、“技巧”做进一步的追问和探讨。实际上,“解构”只能算是一种“策略”而不是方法,或者说它是一种“开放式”... 人们一提到“后现代喜剧”的艺术特征和艺术方法,总是习惯用“解构”一词一言以蔽之,却少见有从艺术层面上对具体的“技法”、“技巧”做进一步的追问和探讨。实际上,“解构”只能算是一种“策略”而不是方法,或者说它是一种“开放式”的运思系统,其“开放”的态势使其可以串联起已有的、现有的和即将有的所有的技巧。不过,从对一些经典范本的解读中,我们不难发现“后现代喜剧”仍然有一些堪为特殊而惯用的“解构”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喜剧
下载PDF
犀利喜剧——评《犀利仁师》
4
作者 太清华 陈刚 《西部广播电视》 2014年第15期109-109,共1页
《犀利仁师》是一部古装励志喜剧,讲述的是古代弘文书院里师生之间诙谐有趣而又富有深意的一系列故事。该电视剧除演员阵容上对观众具有的诱惑力外,其喜剧色彩浓厚且不落俗套,也令人称道。喜剧风格与青春偶像的视觉魅力、虽是古装却颇... 《犀利仁师》是一部古装励志喜剧,讲述的是古代弘文书院里师生之间诙谐有趣而又富有深意的一系列故事。该电视剧除演员阵容上对观众具有的诱惑力外,其喜剧色彩浓厚且不落俗套,也令人称道。喜剧风格与青春偶像的视觉魅力、虽是古装却颇具现代×生的话语空间、励志的精神内核等相得益彰;此外,电视剧最需要重点抓获的人物形象塑造,剧中也刻画得圆满鲜明。本文从后现代式喜剧与人物形象塑造两方面出发,对该剧的创作风格进行了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犀利仁师 励志喜剧 后现代喜剧 人物塑造
下载PDF
从王朔到冯小刚——当代社会文化转型中的审美流变 被引量:2
5
作者 杜剑峰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20-24,共5页
 经历了改革"阵痛"的中国,正在经历和完成着社会转型,在这种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人文精神一度出现失落,崇高被躲避,文学失重,产生了王朔和王朔现象,中国文化正经历着从一个乌托邦的理想主义形态,转向实用主义、现世观念和消费...  经历了改革"阵痛"的中国,正在经历和完成着社会转型,在这种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人文精神一度出现失落,崇高被躲避,文学失重,产生了王朔和王朔现象,中国文化正经历着从一个乌托邦的理想主义形态,转向实用主义、现世观念和消费社会的变化,审美文化开始向世俗化转变,冯氏喜剧应运而生,冯氏影片的喜剧设计具有一定的后现代特征。从王朔到冯小刚文学创作和影视创作的发展,恰恰伴随和印证了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转型这个复杂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朔 冯小刚 社会文化转型 理想主义 躲避崇高 直面俗世 后现代喜剧 人物形象 影视创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