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理论从现代到后现代范式转型的基本问题阐述——评《文学理论:从现代到后现代》
1
作者 李青峰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2期I0014-I0014,共1页
文学理论作为探究文学本质、功能、形式和批评方法的学科,始终处于不断的发展与变革之中。从现代到后现代的范式转型,更是深刻影响了我们对文学的理解和阐释。这一转型不仅标志着文学观念的更新,更反映了社会文化语境的变迁。《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作为探究文学本质、功能、形式和批评方法的学科,始终处于不断的发展与变革之中。从现代到后现代的范式转型,更是深刻影响了我们对文学的理解和阐释。这一转型不仅标志着文学观念的更新,更反映了社会文化语境的变迁。《文学理论:从现代到后现代》一书深入地探讨了文学理论从现代到后现代范式转型的基本问题,展现了这一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同时也揭示了这一转型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在这样的探讨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文学理论的演变过程,更可以洞察到社会文化变迁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文学本质 后现代范式 社会文化语境 社会文化变迁 范式转型 矛盾和冲突 批评方法
下载PDF
“殷鉴不远”:当代中国的哲学建设必须直面由现代范式向后现代范式的理论转型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再林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自20世纪上半叶开始,一种近乎普世性的现代主义发展潮流的诸多弊端日渐显露,并逐渐由强盛走向危机。这一危机最终导致了一种作为迥异于现代主义哲学范式的后现代哲学范式的出现。后现代哲学范式转型包括理论场域上从思辨世界向生活世界... 自20世纪上半叶开始,一种近乎普世性的现代主义发展潮流的诸多弊端日渐显露,并逐渐由强盛走向危机。这一危机最终导致了一种作为迥异于现代主义哲学范式的后现代哲学范式的出现。后现代哲学范式转型包括理论场域上从思辨世界向生活世界的转型,叙述方式上从独白模式向对话模式的转型,以及形态聚焦上从共时向度向历时向度的转型。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当中,我们也将同样不得不面临现代性的诉求和与之相偕而来的现代性危机问题。因此,作为时代精神表征的中国哲学在进行当代建设过程中,也需要在从事从前现代向现代转型的同时,自觉地对现代主义思维范式进行一种新的反思,从而在西方哲学、马克思哲学以及中国古代哲学等研究领域开创一个由现代主义的思维范式向一种后现代的思维范式转型的新的理论时代。可以说,只有认识到这一理论转型的需要,我们才能使中国哲学建设跟上时代步伐并与当代人类哲学接轨,我们才能使中国哲学的发展提升到战略性发展的思考高度,在永葆其哲学的批判性和使其成为"时代的先声"的同时,为中国哲学发展迎来又一个新的"理论春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范式 后现代范式 后意识哲学 当代中国哲学
下载PDF
从排他范式到后现代范式:以基督教和其他宗教的关系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志成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30,共7页
如何处理基督教和世界其他宗教的关系的问题在当今世界异常重要。在过去近一个世纪中,基督教思想本身就基督教和其他宗教之间的关系问题上经历了多次范式的转化。从传统的排他范式转向兼容范式,又从兼容范式转向多元范式和后现代范式。... 如何处理基督教和世界其他宗教的关系的问题在当今世界异常重要。在过去近一个世纪中,基督教思想本身就基督教和其他宗教之间的关系问题上经历了多次范式的转化。从传统的排他范式转向兼容范式,又从兼容范式转向多元范式和后现代范式。这种转变表明了基督教对自我认识的深化,也可以看到基督教和其他宗教的关系之未来不是彼此排斥或兼容,而是互益和尊重。在此背景下,对于中国基督教和其他宗教之关系的处理,对于中国宗教和平也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宗教 排他范式 兼容范式 多元范式 后现代范式 基督教
下载PDF
视听混拼的后现代范式——乱谈《罗拉快跑》 被引量:2
4
作者 刘茂琪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6-37,共2页
Y 中汤坶·蒂克沃执导,弗兰克·波登特、莫里兹·布雷布特雷主演的《罗拉快跑》是99年德国影坛大胆的实验之作。影片强烈而直接的视觉效果,紧张而急促的音乐节奏以及种种新视听的混杂拼贴,赋予了这一部仅长70余分钟的作品... Y 中汤坶·蒂克沃执导,弗兰克·波登特、莫里兹·布雷布特雷主演的《罗拉快跑》是99年德国影坛大胆的实验之作。影片强烈而直接的视觉效果,紧张而急促的音乐节奏以及种种新视听的混杂拼贴,赋予了这一部仅长70余分钟的作品传统的经典和现代的文本中所罕见有一连串形式快感。有评论把《罗拉快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拉 后现代范式 影片 经典 音乐节奏 解构 混拼 作品 形式快感 视觉效果
下载PDF
现代范式、后现代范式课程观刍议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玲 《韶关学院学报》 2010年第11期154-156,共3页
现代范式是一种封闭性的课程观,后现代范式是一种开放性的课程观。为促使学生向个性化发展,培养多种有用人才,满足社会多元化需要,受社会多元化发展影响的现代范式教育,必然会向后现代范式教育转变。
关键词 现代范式 后现代范式 课程观
下载PDF
文学理论范式:现代和后现代的转换 被引量:7
6
作者 周宪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6-134,共9页
20世纪文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现代和后现代两种范式。两种范式在一系列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上有所冲突,因此形成了对立的理论立场和价值观。现代范式建立在启蒙精神的基础之上,强调普适价值和理性原则,彰显文学的语言审美功能;而后现代范... 20世纪文学理论的发展出现了现代和后现代两种范式。两种范式在一系列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上有所冲突,因此形成了对立的理论立场和价值观。现代范式建立在启蒙精神的基础之上,强调普适价值和理性原则,彰显文学的语言审美功能;而后现代范式则更偏向差异性的价值观,更关注文学的政治意义。两种范式相互纠缠抵牾构成了文学理论的不和谐音。反思这一范式的冲突,如何超越现代/后现代的对立,探寻文学理论发展的未来路向,乃是当下理论界需要思考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现代范式 后现代范式 范式转换
下载PDF
后现代管理范式下的组织和谐构建 被引量:6
7
作者 董雅丽 赵占恒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5-156,162,共3页
以后现代管理范式为指导,提出组织和谐概念,并从组织内、外部环境入手,对组织和谐进行构建,设计组织和谐模型,以期为组织理论的发展提供思路和方向。
关键词 后现代管理范式 组织和谐 构建
下载PDF
后现代方法与法学研究范式的转向 被引量:7
8
作者 杜宴林 张文显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36,共7页
作为后现代思潮在学术范式、思维方法上的革命性贡献的后现代方法 ,正在或势必将对法学研究范式转向产生深远的影响 ,同时法学研究范式也应回应这样一种后现代方法论上的转向 ,确保其长久的繁荣。因此 ,必须实现法学研究的解构范式 。
关键词 后现代方法 法学研究 研究范式 后现代转向 后现代语言学范式 系谱学策略
下载PDF
后现代知识范式下的教师解释之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光陆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9-103,共5页
随着后现代知识范式的确立,教师解释亦有重新“正名”之必要。教材理解和教学讲解之间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形成一个解释学循环。在后现代知识范式下,人们应从描述性、阐释性和规范性这三个方面对教师解释进行分析。教师解释要尊重... 随着后现代知识范式的确立,教师解释亦有重新“正名”之必要。教材理解和教学讲解之间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形成一个解释学循环。在后现代知识范式下,人们应从描述性、阐释性和规范性这三个方面对教师解释进行分析。教师解释要尊重知识的“原创性”,其适切模式是实践智慧而非技术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知识范式 教师解释 教材理解 教学讲解 解释学循环 实践智慧
下载PDF
从预定到自组织——现代课程范式与后现代课程范式之思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朝晖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6-10,59,共6页
产生于大工业生产社会的现代课程范式的基本特征包括课程目标的预定性、课程知识的确定性、课程实施的控制性、课程评价的等级化。在普利高津提出的耗散结构理论的指引下.后现代课程将人们的视野从封闭、简单、线性的世界拓展至开放、... 产生于大工业生产社会的现代课程范式的基本特征包括课程目标的预定性、课程知识的确定性、课程实施的控制性、课程评价的等级化。在普利高津提出的耗散结构理论的指引下.后现代课程将人们的视野从封闭、简单、线性的世界拓展至开放、复杂、非线性的现实,课程只有在开放关系、交往关系中才能存在,并且是一个持续自组织的过程。现代课程范式向后现代课程范式转向的本质是教师思维之“关系思维”的转向与课程实践之“实践智慧”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课程范式 预定 自组织 耗散结构 后现代课程范式 关系思维 实践智慧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范式下的批判性语篇阅读
11
作者 原雪 陈天祥 《德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5-9,共5页
后现代主义范式不仅对全球化研究有着独到的视角和方法,对于二语或外语语境下的英语语篇解读更具独特意义。从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性、异质性、差异性出发,对"批判性"、"批判性思维"、"批判性阅读"在后现代... 后现代主义范式不仅对全球化研究有着独到的视角和方法,对于二语或外语语境下的英语语篇解读更具独特意义。从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性、异质性、差异性出发,对"批判性"、"批判性思维"、"批判性阅读"在后现代语境中的地位进行合理界定,试图找到批判性阅读的哲学根源与基础;同时为从语篇角度剖析西方文明的思想传统——普遍主义提供具体研究视角,并通过后现代主义范式中解构性和建设性同时并存的双重阅读既可以揭示语篇中潜在的权力冲突,也可以部分消解西方中心论思维,从而进一步证明后现代主义的解构性与后现代主义的建设性是交相辉映,缺一不可。这样才可以对语篇中隐藏的普遍主义进行批判性接受。同时期望对今后在二语或外语语境下研究批判性阅读及英语语言教育有所启示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范式 批判性 批判性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后现代知识范式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勇 明庆华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38-41,共4页
农村教师在乡村基础教育改革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受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农村教师面临着知识规范样式的渐变、知识主体角色的演变和知识评价模式的嬗变等挑战,使农村教师陷入有别于城市教师关于知识的社会背景、文化系统和话语实践等... 农村教师在乡村基础教育改革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受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农村教师面临着知识规范样式的渐变、知识主体角色的演变和知识评价模式的嬗变等挑战,使农村教师陷入有别于城市教师关于知识的社会背景、文化系统和话语实践等困境。农村教师应以农村社区为基点,以发展城乡教师共同体为路径,以地方性知识为支撑,以自我更新为方法,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知识范式 农村教师 专业发展 农村社区 城乡教师共同体 地方性知识 自我更新
下载PDF
后现代视域下教师角色的重构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志强 董方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5-107,共3页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六十年代产生于西方的一种文化思潮,关注过程,关注生活,关注人的"完整性"。在现代范式向后现代范式转变的背景下,"教师角色"逐步由被动的知识"消费者"与"传递者"嬗变为"...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六十年代产生于西方的一种文化思潮,关注过程,关注生活,关注人的"完整性"。在现代范式向后现代范式转变的背景下,"教师角色"逐步由被动的知识"消费者"与"传递者"嬗变为"平等中的首席"。正确定位教师角色,需要对教师的知识谱系进行追溯与探寻,在后现代视域下对教师角色进行新的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身份 后现代范式 知识谱系
下载PDF
解构与重构:后现代主义视角中的课堂教学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莉莉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5-66,共2页
现代主义范式强调的形而上学二元对立的理念和思维方式是导致传统课堂教学问题的重要原因。重构课堂教学应在解构和批判现代主义范式的基础上,力主师生平等,倡导师生对话,尊重学生差异,正视课堂的非线性特征,同时强调师生间的真实交往。
关键词 课堂教学 现代主义范式 后现代主义范式 解构 重构
下载PDF
简论后现代语境下的体育课程发展思维
15
作者 韩玉宾 《青少年体育》 2021年第6期89-92,共4页
本文通过探讨现代与后现代体育课程范式的转变、后现代体育课程的蕴意和体育课程范式的后现代取向问题,既为探究现代体育课程理想范式提供一种后现代性思维方式,又从不同视域或层面上探索"后现代体育课程主张"。
关键词 体育课程 现代体育课程 后现代体育课程 后现代体育课程范式 后现代取向
下载PDF
中共历史研究中的多重范式共生趋向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沈传亮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5年第2期13-15,共3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共历史研究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向,即多重范式共生趋向。多重范式共生主要指"革命史"范式、"双重变奏"范式、"现代化"范式、后现代范式等共同存在于中共历史研究领域。这一现象和中共历...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共历史研究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向,即多重范式共生趋向。多重范式共生主要指"革命史"范式、"双重变奏"范式、"现代化"范式、后现代范式等共同存在于中共历史研究领域。这一现象和中共历史研究的特殊性、单一范式的解释力的局限有关。多重范式共生必须从中共历史实际出发,遵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历史研究 多重范式共生 “革命史”范式 现代化”范式 后现代范式
下载PDF
中国教育改革范式演进之研究
17
作者 卢建筠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96-100,共5页
教育改革非常复杂,其制约性因素很多。但若能以一种大尺度的方式来进行考察,则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以范式演进的角度来进行解读,中国教育改革存在着的三种范式及其导向性特征,即:前现代范式(政治导向、主观导向和形式导向)、现代范式(科... 教育改革非常复杂,其制约性因素很多。但若能以一种大尺度的方式来进行考察,则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以范式演进的角度来进行解读,中国教育改革存在着的三种范式及其导向性特征,即:前现代范式(政治导向、主观导向和形式导向)、现代范式(科学导向、效率导向、经济导向和应试导向)和后现代范式(多元主义、文化导向和素质导向)。中国教育改革的大趋势,即由前现代范式转入现代范式是主流,而从现代范式转入后现代范式则是发展的未来,当然也发现了中国教育改革范式演进有着特别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改革 现代范式 现代范式 后现代范式
下载PDF
走向后工业工程:科学认知与技术实现建设性范式的整合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秀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3-98,共6页
后现代哲学对西方二元论理性主义哲学的批判、对齐一化思维方式的解构、对多元化和差异的推崇、对他者与自然的尊重,对于我们走出现代性所造成的生存危机无疑是一笔宝贵的思想资源。特别是建设性后现代的科学和技术范式,简称科学和技术... 后现代哲学对西方二元论理性主义哲学的批判、对齐一化思维方式的解构、对多元化和差异的推崇、对他者与自然的尊重,对于我们走出现代性所造成的生存危机无疑是一笔宝贵的思想资源。特别是建设性后现代的科学和技术范式,简称科学和技术的建设性范式,打破主体性哲学和意识哲学所支持的现代科学的世界形象,矫正征服、宰制自然的技术方案,为我们走向和谐发展的以后工业工程样式为主的当代工程提供了可能性。作为"自在自为"的反思性后工业工程不同于现代工业工程,它所崇尚的价值观表现在自然观、生态观、发展观上充满深沉的历史感、未来意识和人文关切。它是在对历史上的工程样式———前现代以农业为主导的"自在工程"和现代以工业为主导的"自为工程"的辩证统一与扬弃,是经过了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新的提升与飞跃,即发展,不仅遵守"天道"、依循"物道",而且张扬"人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性后现代 后现代科学范式 后现代技术范式 后工业工程
下载PDF
教学方法的研究范式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友安 《教育科学论坛》 2012年第8期5-7,共3页
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给多种教学方法研究范式的并存带来了可能。中外教育史上,各种研究范式都为教学方法的研究做出了贡献,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兴起,不仅可以容纳各种教学方法研究范式,而且启发了人们从多... 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给多种教学方法研究范式的并存带来了可能。中外教育史上,各种研究范式都为教学方法的研究做出了贡献,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兴起,不仅可以容纳各种教学方法研究范式,而且启发了人们从多个角度以多种形式对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和个性化的理论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方法 研究范式: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耗散结构理论与后现代课程范式 被引量:15
20
作者 汪霞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1-65,共5页
耗散结构理论是一种关于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理论。本文在介绍耗散结构理论的内涵、耗散结构理论之哲学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作为一种科学的发现,一种重要的观念变革,耗散结构理论对课程范式转变的影响。
关键词 耗散结构理论 后现代课程范式 课程系统 自组织现象 课程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