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现代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与实践——陈世丹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2
1
作者 许晶 陈世丹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2023年第4期16-35,共20页
后现代主义消解权威和中心,承认并尊重差异,主张彻底多元化的基本观念实际上是一种后现代伦理诉求,是后现代西方伦理学的思想基础。伦理学总是随着社会变革而发生变化,后现代西方伦理学解构和批判现代性和现代西方伦理学,重建后现代道... 后现代主义消解权威和中心,承认并尊重差异,主张彻底多元化的基本观念实际上是一种后现代伦理诉求,是后现代西方伦理学的思想基础。伦理学总是随着社会变革而发生变化,后现代西方伦理学解构和批判现代性和现代西方伦理学,重建后现代道德价值体系,重构自我尊重他者的道德关系,强调自我担负对他者的绝对责任,主张为他者的人道主义,对于指导后现代人和人类共同体的行为,促进全社会乃至国际社会的和谐发挥了而且正在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种新的批评理论,后现代文学伦理学批评从后现代西方伦理学视角阐释后现代主义文学文本,讨论作品所表现的后现代伦理思想,揭示文学文本通过虚构的人与社会所表现的后现代伦理关系和道德秩序的变化及其引发的各种问题和导致的不同结果,为后现代人类文明进步提供经验和教诲。同时研究作品中表现后现代伦理思想的后现代伦理的狂欢化和互文性叙事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文学 后现代西方伦理学 后现代西方文学伦理学批评 后现代伦理的叙事形式
下载PDF
回归抑或转向:后现代语境下的美国文学伦理学批评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英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0-97,共8页
在20世纪90年代,曾经长期被打入“冷宫”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又悄然占据了美国学界。在后现代语境下,文学批评的伦理转向并非是向传统的简单回归,而是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承载了新的使命。投身于文学伦理学批评建设的理论家们由于其出发点... 在20世纪90年代,曾经长期被打入“冷宫”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又悄然占据了美国学界。在后现代语境下,文学批评的伦理转向并非是向传统的简单回归,而是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承载了新的使命。投身于文学伦理学批评建设的理论家们由于其出发点和策略的不同基本形成了两大阵营新人文主义派与解构主义派,他们共同构成了一道后现代语境下的美国文学伦理学批评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语境 文学伦理学批评 新人文主义派 解构主义派
下载PDF
后现代伦理道德的寓言——《路》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被引量:2
3
作者 冯溢 刘卓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5-550,共6页
在小说《路》中,伦理道德问题是小说中反复考究的主题。科马克·麦卡锡用一个启示录式的伦理寓言,揭示后现代社会中的伦理混乱和道德败坏,反映现代人的伦理困境。沿着"生存"这条伦理线,男人与男孩面临种种伦理困境和伦理... 在小说《路》中,伦理道德问题是小说中反复考究的主题。科马克·麦卡锡用一个启示录式的伦理寓言,揭示后现代社会中的伦理混乱和道德败坏,反映现代人的伦理困境。沿着"生存"这条伦理线,男人与男孩面临种种伦理困境和伦理选择,它们构成了小说中几个重要的伦理结。基于后现代伦理学的理论,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试图为解读《路》提供一个文学伦理学的新视角,从中解读麦卡锡的伦理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马克·麦卡锡 《路》 后现代伦理学 文学伦理学批评 启示小说
下载PDF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三维指向 被引量:25
4
作者 邹建军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8-31,共4页
这是一组专题论文 ,由六篇论文组成 ,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讨论了文学伦理学批评。聂珍钊教授从总体上对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起源、方法、内涵、思想基础、适用范围、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了论述。克努特教授以易卜生的戏剧为例 ,不仅讨论了... 这是一组专题论文 ,由六篇论文组成 ,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讨论了文学伦理学批评。聂珍钊教授从总体上对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起源、方法、内涵、思想基础、适用范围、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行了论述。克努特教授以易卜生的戏剧为例 ,不仅讨论了易卜生戏剧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而且还就文学伦理学发表了自己的重要意见。王宁教授把生态批评同文学伦理学批评结合在一起 ,为我们提供了这种批评同其它批评相结合的范例。刘建军教授以人对自身认识的发展所经历的三个时期为基础 ,用比较的和多学科的观点对文学伦理学批评作了进一步阐释。乔国强教授的论文在一个广阔的思想空间里 ,对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定义、思想与理论基础 ,对作家、作品以及读者的价值取向等方面深入阐释了自己的学术见解。邹建军教授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三维指向讨论了它的历史价值、现实意义和方法论启示。这些论文企图说明 ,在目前中国的文学批评出现伦理道德价值缺位的时候 ,我们的文学批评应该肩负起道德责任 ,以实现文学伦理道德价值的回归 ,而文学伦理学批评就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方法 中国文学 文论 文学现象 文坛 创作 文化语境 伦理学 具体 西方
下载PDF
伦理学视野下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5
作者 王影君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6-127,共2页
中国的大多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走得是“以西律中”或“以西立中”的痛快路子,因为忽略了中国自身的历史,无法完成外来理论对中国现实的合理性嫁接,结果难逃西方理论对东方传统的话语霸权。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伦理学 话语霸权 东方传统 西方理论 中国
下载PDF
伊哈布·哈桑的后现代文学批评思想评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毛娟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5-58,共4页
关键词 西方后现代主义 文学批评思想 哈桑 西方现代 文化概念 文学研究 中国学术界 先锋派文学
下载PDF
评詹姆逊的后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阐释理论
7
作者 马良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2-86,共5页
詹姆逊作为西方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人物,其文学阐释理论处于其整个学术思想的转折点。詹姆逊试图实现对传统文学批评理论和后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的超越,构建其后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学阐释新模式。詹姆逊的新模式有两大基本原则... 詹姆逊作为西方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人物,其文学阐释理论处于其整个学术思想的转折点。詹姆逊试图实现对传统文学批评理论和后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的超越,构建其后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学阐释新模式。詹姆逊的新模式有两大基本原则:叙事和阐释相统一的原则和形式辩证法的原则。他旨在把文本、意识形态和辩证法统一起来理解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阐释理论 后现代 詹姆逊 文学批评理论 晚期资本主义 代表性人物 学术思想 文学阐释 文化逻辑 意识形态 新模式 转折点 辩证法 相统一 本原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文化与批评——华中师大文学批评学研究中心与詹姆逊教授座谈述要 被引量:4
8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6期46-48,共3页
后现代主义文化与批评——华中师大文学批评学研究中心与詹姆逊教授座谈述要1997年7月2日,华中师大文学批评学研究中心全体成员及文学院部分师生在校科学会堂302室聆听了美国杜克大学詹姆逊教授的学术讲演,随后进行了座谈。... 后现代主义文化与批评——华中师大文学批评学研究中心与詹姆逊教授座谈述要1997年7月2日,华中师大文学批评学研究中心全体成员及文学院部分师生在校科学会堂302室聆听了美国杜克大学詹姆逊教授的学术讲演,随后进行了座谈。座谈会由文学批评学研究中心主任王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逊 后现代主义文化 文学批评 研究中心 西方马克思主义 时代精神 语言 黑格尔 视觉文化 文化研究
下载PDF
克里斯托弗·普瑞斯特《逃兵》中后现代伦理的互文叙事
9
作者 钱亚萍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23-28,共6页
后现代文学伦理学批评从后现代伦理学的视角对后现代文学文本进行解读。在英国当代小说家克里斯托弗·普瑞斯特的中篇小说《逃兵》中,主人公的战争、艺术、记忆、成长经历及对家园的寻求形成平行结构,作者借助对文学经典的戏仿,引... 后现代文学伦理学批评从后现代伦理学的视角对后现代文学文本进行解读。在英国当代小说家克里斯托弗·普瑞斯特的中篇小说《逃兵》中,主人公的战争、艺术、记忆、成长经历及对家园的寻求形成平行结构,作者借助对文学经典的戏仿,引发读者深入思考当下及未来人类的前途命运和社会的伦理道德,出自萨特的引语描绘出一幅虚实难辨的混沌世界图景。小说运用平行结构、戏仿、直接引用的后现代伦理互文叙事策略,传达了深刻的后现代伦理思想,表达了后现代伦理需求,书写了一个后现代寓言,彰显了普瑞斯特对社会与人类的责任、伦理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逃兵》 后现代文学伦理学批评 互文叙事 平行结构 戏仿
下载PDF
艾丽丝·沃克小说《紫颜色》中后现代伦理的叙事手法
10
作者 滕婧含 《海外英语》 2022年第1期223-226,共4页
后现代西方伦理学解构与批判了现代性,主张革除对权威、中心和等级的维护,强调承认差异、尊重他者、担负对他者的绝对责任。为了深刻表现后现代伦理思想,后现代主义作家消除文本的叙述中心,采用多角度观察、多叙述者的叙事手法,揭示后... 后现代西方伦理学解构与批判了现代性,主张革除对权威、中心和等级的维护,强调承认差异、尊重他者、担负对他者的绝对责任。为了深刻表现后现代伦理思想,后现代主义作家消除文本的叙述中心,采用多角度观察、多叙述者的叙事手法,揭示后现代社会中伦理关系和道德秩序的变化及其引发的各种问题、导致的不同结果,为后现代人类文明进步提供经验和教诲。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艾丽丝·沃克在其小说《紫颜色》中以平行结构、戏谑模仿、种类混杂等手段构成对话式互文叙事,表现和批判了美国社会与非洲大陆充斥的种族、性别的不平等,也宣扬了黑人女性通过彼此关爱和重建文化根基实现自立自强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文学伦理学批评 后现代伦理的叙事形式 平行结构 戏谑模仿 种类混杂
下载PDF
走向跨学科研究和东西方对话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第九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1
作者 陈芬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1-176,共6页
历经十五个春秋,文学伦理学批评在广泛吸收各种思想理论资源并不断应对新问题、新挑战的过程中,理论体系逐渐完善,研究队伍也日益壮大。在"第九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围绕文学伦理学批评在跨学科发展中... 历经十五个春秋,文学伦理学批评在广泛吸收各种思想理论资源并不断应对新问题、新挑战的过程中,理论体系逐渐完善,研究队伍也日益壮大。在"第九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围绕文学伦理学批评在跨学科发展中的理论建构和批评实践、不同文类的批评实践、科技伦理和环境伦理、全球化时代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研究前沿,以及文学伦理学批评视阈下的经典重释与国别文学研究等多个议题展开热议。此次会议的跨国界、跨学科、跨文类特征更为突出,其中,东方文学的伦理批评以及诗歌、戏剧等体裁的伦理批评实践和理论话语建构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尤为瞩目,显示了文学伦理学批评在阐释东西方文学作品和推动东西方对话时的独特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批评 跨学科研究 西方对话
原文传递
“后新时期”概念讨论与“后现代”话语生产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伟军 《求是学刊》 CSSCI 1998年第6期77-81,共5页
只要一提到“后现代主义”,我们便会遇到一系列无法绕开的问题:中国究竟有无后现代?如果有的话,它是以何种面目存在的?它如何影响着当代中国的文学实践?面对后现代,我们在文化策略上是应该认同,还是抗拒?这种种疑问,恰恰显示... 只要一提到“后现代主义”,我们便会遇到一系列无法绕开的问题:中国究竟有无后现代?如果有的话,它是以何种面目存在的?它如何影响着当代中国的文学实践?面对后现代,我们在文化策略上是应该认同,还是抗拒?这种种疑问,恰恰显示了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复杂性。如果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新时期 西方后现代主义 现代性” 新时期文学 先锋批评 后现代 先锋文学 “新时期”小说 阐释模式 后现代
下载PDF
超越后现代:走向社会主义实践伦理学 被引量:2
13
作者 肖琼 龙昕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4-80,共7页
《陌生人的烦恼》是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文学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于2009年出版的又一重要著作,这也是伊格尔顿继《甜蜜的暴力》(2003)、《神圣的恐怖》(2005)、《生活的意义》(2007)之后又一部极具思想冲击力的理论著作... 《陌生人的烦恼》是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文学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于2009年出版的又一重要著作,这也是伊格尔顿继《甜蜜的暴力》(2003)、《神圣的恐怖》(2005)、《生活的意义》(2007)之后又一部极具思想冲击力的理论著作。如果说《甜蜜的暴力》是伊格尔顿运用人类学、伦理学、精神分析学等方法重新研究悲剧以及悲剧在现代社会中的转换意义,以及寻求伦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伦理学 社会主义 后现代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伊格尔顿 理论著作 2009年 文学批评
原文传递
“永恒之女性引导我们飞升”——西方女权主义批评的困惑及在中国的影响
14
作者 李英翠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S1期85-90,共6页
女权主义批评于20世纪60年代末兴起于欧美各国,并以其强劲的“革新精神”给西方并迅速给世界带来了一股旋风。它的批评对象并不局限于女性文学活动与女性的文学经验,而是有着亚历山大和成吉思汗大帝般的雄才大略,甚至野心气魄。
关键词 女权主义批评 西方女权主义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文学 文学批评 “女性意识” 女权主义者 后现代主义理论 女权运动 女性写作
下载PDF
生态批评与后现代生态环境伦理学的建构
15
作者 王宁 《新华文摘》 2009年第18期165-165,共1页
王宁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撰文指出,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探讨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不少人文知识分子和文学批评家的关注。在这方面,文学的生态批评自本世纪初从西方引进以来已经逐步被“本土化”,并演化成了一种文学... 王宁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撰文指出,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探讨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不少人文知识分子和文学批评家的关注。在这方面,文学的生态批评自本世纪初从西方引进以来已经逐步被“本土化”,并演化成了一种文学的生态环境批评的研究方法和视角。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在西方文学中古已有之,在中国文学中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生态批评在当代文学界的崛起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人类中心主义思维模式的解构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批评 环境伦理学 后现代 生态环境问题 文学批评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文知识分子 人类中心主义
原文传递
形式与历史的辩证法——陈晓明和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文学批评
16
作者 何平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7,共8页
从早年在西方文艺理论领域的深耕,及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集中转向文学批评实践且随之获得广泛关注,陈晓明的文学批评是以深厚的文艺理论积累为基础,同时,强调对于中国文学“在地性”的考察,围绕特定的视角,根据具体的现象问题作出明晰的... 从早年在西方文艺理论领域的深耕,及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集中转向文学批评实践且随之获得广泛关注,陈晓明的文学批评是以深厚的文艺理论积累为基础,同时,强调对于中国文学“在地性”的考察,围绕特定的视角,根据具体的现象问题作出明晰的分析论述。在这一过程中,从依据“后现代性”为路径要义“退回”到对现代性的郑重反思,也是“青年”陈晓明与“晚郁风格”陈晓明显豁的分期界限。而陈晓明有关“后现代性”与“现代性”、“历史性”与“当代性”、“本土经验”与“走向世界”在框架设计、思维逻辑、价值立场等层面非同寻常的判断取舍,注意其相应主张态度所显现的里达长期的跟踪研究,旨在寻求德里达解构主义背后的“底线”“超越意义”“肯定性意义”,这是陈晓明文学批评的“底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批评 西方文艺理论 文学批评实践 陈晓明 后现代 改革开放时代 本土经验 思维逻辑
原文传递
主体之维——论中国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奠基
17
作者 邓建华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20年第3期14-24,共11页
伦理学批评和传统道德批评的区别何在,这是伦理学批评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对比中西伦理学批评流派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并结合对西方思想史的背景分析,认为中国伦理学批评兼有后现代主义和传统人文主义色彩,尚未找准自己的理论定位。进而... 伦理学批评和传统道德批评的区别何在,这是伦理学批评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对比中西伦理学批评流派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并结合对西方思想史的背景分析,认为中国伦理学批评兼有后现代主义和传统人文主义色彩,尚未找准自己的理论定位。进而,本文强调主体在伦理学批评中占据的中心位置,并通过分析列维纳斯对西方伦理学批评的重大影响,指出从主体到他者的转换所具有的全新伦理学意义,从而展望一种更具当代理论与现实关怀的中国伦理学批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伦理学批评 西方文学伦理学批评 传统道德批评 主体 列维纳斯
原文传递
解构主义的后现代哲学观及文学批评意义
18
作者 孙伟民 《群文天地》 2011年第10期134-137,共4页
一、解构的本源 上世纪末以来,以德里达解构理论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理论从东方人的角度第一次空前彻底地清理了西方从古希腊到现代的各种在场的形而上学,全方位地拆解了西方传统的文化思想,彻底摧毁了旧的文化系统,将西方文化导入... 一、解构的本源 上世纪末以来,以德里达解构理论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理论从东方人的角度第一次空前彻底地清理了西方从古希腊到现代的各种在场的形而上学,全方位地拆解了西方传统的文化思想,彻底摧毁了旧的文化系统,将西方文化导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即后现代主义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解构主义 文学批评 哲学观 后结构主义理论 意义 西方文化导入 西方传统
原文传递
一种新批评的文化品格──关于陈晓明现象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景超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2-19,共8页
一种新批评的文化品格──关于陈晓明现象张景超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承认,也不管我们想不想接受,陈晓明的名字已经强行走进我们的精神生活领域,并且以独标高举的视界逼迫我们在思索文学的走向时把他当作一个背景,一个参照点。陈晓明... 一种新批评的文化品格──关于陈晓明现象张景超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承认,也不管我们想不想接受,陈晓明的名字已经强行走进我们的精神生活领域,并且以独标高举的视界逼迫我们在思索文学的走向时把他当作一个背景,一个参照点。陈晓明确实不容忽视。其不容忽视不仅因为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晓明 文化品格 后现代主义文化 批评 东方主义 后现代 个人式写作 西方后现代主义 意识形态 中国当代文学
下载PDF
“无边现代主义”的谬误
20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92-92,共1页
王宁在《后现代主义成不了中国文学的主流》(《天津文学》89年8期)一文中指出。随着新潮小说的向后新潮小说的主流交替,随着当代“先锋文学”的实验性探索日益令人瞩目,不少批评家似乎正在把目光移向当今仍活跃在西方文学创作和理论批... 王宁在《后现代主义成不了中国文学的主流》(《天津文学》89年8期)一文中指出。随着新潮小说的向后新潮小说的主流交替,随着当代“先锋文学”的实验性探索日益令人瞩目,不少批评家似乎正在把目光移向当今仍活跃在西方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界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或运动,但我却不无惊讶地发现,关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定义、概念及其内涵,几乎绝大多数中国作家和批评家不甚了解。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就是后期的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无甚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后现代主义文学 西方文学创作 王宁 先锋文学 文学运动 后新潮小说 中国文学 批评 理论批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