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昆仑鄂拉山岩浆带晚三叠世后碰撞伸展:来自索拉沟高分异Ⅰ型花岗岩的证据 被引量:17
1
作者 周红智 魏俊浩 +6 位作者 石文杰 张松涛 陈加杰 张新铭 沈志远 王艺龙 曾闰灵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0-164,共15页
鄂拉山岩浆带位于东昆仑造山带最东端,为研究该地区晚三叠世的构造背景,选取索拉沟地区钾长花岗岩开展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索拉沟钾长花岗岩加权平均年龄为(233±1)Ma,形成于晚三叠世早期。该岩石有很高的w(SiO2)(... 鄂拉山岩浆带位于东昆仑造山带最东端,为研究该地区晚三叠世的构造背景,选取索拉沟地区钾长花岗岩开展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索拉沟钾长花岗岩加权平均年龄为(233±1)Ma,形成于晚三叠世早期。该岩石有很高的w(SiO2)(75.91%~77.23%)、富K 2O和Na2O,贫CaO、MgO、TiO2和P2O5,A/CNK介于1.01~1.05,属高钾钙碱性系列,锆石饱和温度733~768℃,具有强烈的Eu负异常(Eu/Eu^*=0.09~0.25),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Rb、Th、U、K等)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Ba、Sr及Nb、P、Zr、Ti等高场强元素(HFSE),显示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特征。锆石Hf同位素初始值(176 Hf/177 Hf)范围为0.282487~0.282611,εHf(t)介于-3.54^-0.56;对应的两阶段模式年龄T 2DM(Hf)为1.16~1.33 Ga。索拉沟钾长花岗岩是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后经过分离结晶作用形成,新生下地壳是幔源岩浆在特提斯洋俯冲阶段(242~238 Ma)底侵古老地壳形成。结合晚古生代至中生代东昆仑地区的构造演化特征,认为索拉沟钾长花岗岩形成于张性构造背景,与古特提斯洋俯冲结束后巴颜喀拉地体与东昆仑地体后碰撞造山伸展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异Ⅰ型花岗岩 新生下地壳 后碰撞—伸展 鄂拉山 东昆仑 晚三叠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