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质子碰撞氦原子单电离全微分截面的后碰撞作用和扭曲效应(英文)
1
作者 段月花 苏婷 +1 位作者 孙世艳 贾祥福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96-804,共9页
用扭曲波方法,推广了修正的库仑波恩(MCB)近似计算到重离子碰撞He原子电离问题计算.检查了对75 ke V质子碰撞氦原子单电离的全微分截面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现在的方法定性地产生了实验的峰结构,尤其是在垂直平面.应用MCB方法研究这一... 用扭曲波方法,推广了修正的库仑波恩(MCB)近似计算到重离子碰撞He原子电离问题计算.检查了对75 ke V质子碰撞氦原子单电离的全微分截面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现在的方法定性地产生了实验的峰结构,尤其是在垂直平面.应用MCB方法研究这一碰撞体系中的后碰撞(PCI)效应,发现PCI效应对全微分截面的形状在散射平面和垂直平面都有着强烈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扭曲效应对全微分截面的贡献.表明,随着动量转移的增加,扭曲效应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扭曲效应定性解释了负角区域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微分截面 后碰撞作用 扭曲效应
下载PDF
南祁连造山带新元古代后碰撞岩浆作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7
2
作者 马建军 王珩 +3 位作者 何川 王璐 王勤燕 陈能松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3-154,共22页
南祁连造山带南缘乌北地体中的柯柯沙花岗岩岩浆作用记录了中国西北部响应全球Rodinia超大陆汇聚过程中长时间的后碰撞花岗岩岩浆作用历史。柯柯沙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其锆石结晶年龄分别为(861±9)^... 南祁连造山带南缘乌北地体中的柯柯沙花岗岩岩浆作用记录了中国西北部响应全球Rodinia超大陆汇聚过程中长时间的后碰撞花岗岩岩浆作用历史。柯柯沙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其锆石结晶年龄分别为(861±9)^(863±4)Ma和(827±6)^(830±8)Ma,变质锆石年龄为(463±3)Ma。结合先期获得的年龄数据,柯柯沙花岗岩体可能为约860 Ma和810~830 Ma的两阶段岩浆作用产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分别呈弱过铝质和弱—强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S型花岗岩特征,其岩浆形成于后碰撞阶段的伸展构造环境,源区岩石主要为变质杂砂岩,岩浆部分熔融温度约为800℃,压力在0.9~1.4GPa之间。综上所述,乌北地体主碰撞阶段结束于860 Ma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后碰撞岩浆作用 RODINIA超大陆 乌北地体 南祁连造山带
下载PDF
新疆博格达南缘后碰撞期陆内裂谷和水下滑塌构造 被引量:83
3
作者 舒良树 朱文斌 +3 位作者 王博 M.Faure J.Charvet D.Cluzel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36,共12页
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哈密市七角井-车轱辘泉和乌鲁木齐市白杨沟地区晚古生代后碰撞期陆内裂谷和滑塌构造的几何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在博格达山南缘的七角井-车轱辘泉一带,玄武岩和流纹岩彼此互层产出,构成厚度较大的... 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哈密市七角井-车轱辘泉和乌鲁木齐市白杨沟地区晚古生代后碰撞期陆内裂谷和滑塌构造的几何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在博格达山南缘的七角井-车轱辘泉一带,玄武岩和流纹岩彼此互层产出,构成厚度较大的后碰撞期双峰式火山岩系,呈近东西方向平行造山带展布,堆积在早二叠世红色磨拉石之上;在白杨沟一带,后碰撞水下滑塌堆积岩与火山岩共存,构成一个厚1300m的滑塌构造剖面,由水下滑塌堆积岩夹双峰式火山岩带、枕状熔岩-气孔状玄武岩带和硅质、泥砂质岩带所组成。其底部以北东走向的拆离断层和晚石炭世灰岩、砂岩岩层接触。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火山岩的SiO2含量在53%-67%之间出现间断,呈现双峰式火山岩的特点。其中,流纹岩SiO2平均71.65%,CaO2.15%,Na2O与K2O含量相近(3.2%-3.7%),含碱量>含钙量,ANKC值>1.1;轻稀土富集、稀土总量高,铕亏损,具明显Eu负异常。与之共生的玄武岩则以富硅贫碱为特征,SiO2平均51.05%,TiO2含量变化较大,轻稀土轻度富集,铕异常不明显,属拉斑系列玄武岩类。其特征和东非阿法尔裂谷的双峰式火山岩相近,反映陆内裂谷环境。对滑塌堆积岩带中的辉绿玢岩作锆石U-Pb测年,获289±5Ma年龄值,相当于二叠纪初期。从晚二迭叠世开始,全区处于相对稳定的剥蚀-堆积环境中,形成了厚度较大的磨拉石,并逐渐演化为三叠纪的准平原化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峰式火山岩 水下滑塌堆积构造 后碰撞作用 晚古生代 博格达南缘
下载PDF
新疆准噶尔晚古生代陆壳垂向生长(Ⅰ)——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的时限 被引量:556
4
作者 韩宝福 季建清 +2 位作者 宋彪 陈立辉 张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77-1086,共10页
准噶尔是新疆北部古生代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泛发育晚古生代后碰撞花岗岩为特征,是中亚造山带中显生宙陆壳生长作用非常显著的地区之一。根据新近获得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并参考已经发表的锆石U-Pb年龄,本文重新厘定了准噶尔晚... 准噶尔是新疆北部古生代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泛发育晚古生代后碰撞花岗岩为特征,是中亚造山带中显生宙陆壳生长作用非常显著的地区之一。根据新近获得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并参考已经发表的锆石U-Pb年龄,本文重新厘定了准噶尔晚古生代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的时限。按照最新的国际地质年表中石炭纪和二叠纪划分方案(Gradstein et al.,2004),准噶尔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是从早石炭世中-晚维宪期开始、于早二叠世末期结束的。东准噶尔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发生在330~265Ma之间,而西准噶尔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的时限在340~275Ma之间,持续时间分别约65Ma。但是,在东准噶尔,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集中在330~310Ma和305~280Ma两个时段发生,而在西准噶尔,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的高峰发生在310~295Ma之间。准噶尔晚古生代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在空间上没有受到重要地质界线(如蛇绿岩带)的分隔控制,在有的地方花岗岩还可以侵位在蛇绿岩带之中。而晚古生代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不但在准噶尔分布广泛,而且在准噶尔北邻的阿尔泰造山带和南邻的天山造山带中均有出现,具有广泛的区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 后碰撞深成岩浆作用 大陆地壳生长 准噶尔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末期的克拉通化:冀东昌黎碱性花岗质岩石的岩石学、锆石年代学和元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1
5
作者 佟鑫 王惠初 张永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598-2618,共21页
冀东地区是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经典地区,赋存有丰富的地球早期地壳演化和太古宙板块构造信息。本文对出露于冀东昌黎地区的一套新太古代碱性花岗质岩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主要矿物组成为碱性长石、石英和霓辉石,以及榍石... 冀东地区是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经典地区,赋存有丰富的地球早期地壳演化和太古宙板块构造信息。本文对出露于冀东昌黎地区的一套新太古代碱性花岗质岩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主要矿物组成为碱性长石、石英和霓辉石,以及榍石、磷灰石等副矿物,偶见紫苏辉石。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显示其成岩年龄为2531~2518Ma。该套碱性花岗质岩石具有高SiO 2(70.2%~73.0%)、K 2O+Na 2O(10.1%~11.0%)、Sr/Y值(44.3~103.5),低CaO(0.48%~0.94%)、MgO(0.14%~0.33%)、Cr(4.96×10^(-6)~10.9×10^(-6))、Ni(2.46×10^(-6)~4.62×10^(-6))的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冀东-辽西地区闪长质及二长-正长花岗质岩石相似,同时显示Eu的正异常(Eu/Eu*=1.02~1.49)以及岩浆分异的稀土元素分布特征。根据以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微量元素的模拟计算,本文认为这套岩石来自增厚镁铁质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并经历了以磷灰石为主同时包括榍石、褐帘石等副矿物的分离结晶。结合前人对区域内同时代变质表壳岩岩石地球化学以及变质作用的研究,认为增厚下地壳的部分熔融与岩石圈地幔镁铁质岩浆的底垫和侵入有关。陆块发生碰撞后,岩石圈包括下地壳不断增厚,岩石圈地幔下部沉入软流圈,引起了软流圈的上涌以及残余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昌黎碱性花岗质岩石形成于新太古代末期碰撞后的拉张环境,暗示了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末期的克拉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花岗质岩石 元素地球化学 后碰撞岩浆作用 新太古代末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藏南洛扎地区过铝质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43
6
作者 童劲松 钟华明 +2 位作者 夏军 鲁如魁 杨世学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08-318,共11页
洛扎及其以南地区分布有规模不等、产状不同的过铝质二云母(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电气石二长花岗岩,这些岩体侵位的时代为中新世,构成了高喜马拉雅花岗岩带的东延部分。岩体以高铝、低镁铁组分,高锶、氧同位素比值为特征,地球化学研究显... 洛扎及其以南地区分布有规模不等、产状不同的过铝质二云母(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电气石二长花岗岩,这些岩体侵位的时代为中新世,构成了高喜马拉雅花岗岩带的东延部分。岩体以高铝、低镁铁组分,高锶、氧同位素比值为特征,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它们是泥质岩的深熔作用和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所形成的产物。过铝质花岗岩是在后碰撞造山作用阶段的大规模伸展拆离作用背景下沿拆离构造带侵位的,形成于藏南拆离系韧性活动阶段的晚期,是一种典型的后碰撞过铝质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铝质花岗岩 后碰撞作用 藏南拆离系 藏南洛扎地区
下载PDF
西藏林周县扎雪地区林子宗群帕那组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7
7
作者 黄映聪 杨德明 +4 位作者 郑常青 和钟铧 戴琳娜 李建国 张耀宇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76-580,共5页
分布于西藏林周县扎雪地区的林子宗群帕那组火山岩,主要由流纹质粗安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组成。岩石总体上反映出高Al高K的特点,Al2O3的质量分数平均为14.55%,K2O+Na2O的质量分数平均为8.78%,K2O质量分数平均为5.77%,K2O/Na2O比值平均为2... 分布于西藏林周县扎雪地区的林子宗群帕那组火山岩,主要由流纹质粗安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组成。岩石总体上反映出高Al高K的特点,Al2O3的质量分数平均为14.55%,K2O+Na2O的质量分数平均为8.78%,K2O质量分数平均为5.77%,K2O/Na2O比值平均为2.07,显示了高钾钙碱性钾玄质火山岩的特征。稀土配分曲线呈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形式,并具有中等-强烈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Rb、Th强烈富集,Ta、Ba、U相对富集,而Y、Yb、Sr等相对亏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了陆壳重熔的特点。研究表明,扎雪地区帕那组火山岩是40 Ma左右陆壳加厚并部分熔融形成的,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后碰撞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部分熔融 后碰撞作用 西藏
下载PDF
洛扎县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被引量:23
8
作者 钟华明 夏军 +3 位作者 童劲松 鲁如魁 李运怀 徐生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1-457,共7页
在拉康组中发现了早白垩世小型特化类型菊石生物群,为确定该组时代和喜马拉雅地层区划提供了依据。分析结果显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亚(钙)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火山岩和辉绿玢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大陆边缘裂谷型拉斑玄武岩相似,... 在拉康组中发现了早白垩世小型特化类型菊石生物群,为确定该组时代和喜马拉雅地层区划提供了依据。分析结果显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亚(钙)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火山岩和辉绿玢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大陆边缘裂谷型拉斑玄武岩相似,表明新特提斯洋在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早期处于扩张阶段。初步确定晚白垩世宗卓组与下伏地层为不整合接触关系,为研究特提斯沉积盆地由被动陆缘盆地转变为“远缘前陆盆地”提供了依据,即沉积盆地性质转化的时间代表了新特提斯洋的闭合时代。在洛扎一带分布着以库拉抗日巨大岩基为代表的大量SP花岗岩,这些花岗岩是在喜马拉雅造山后碰撞作用阶段地壳快速隆升和大规模伸展拆离背景下地壳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白垩统拉康组 特提斯生物群 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 裂谷型拉斑玄武岩 角度不整合 盆-山转换 sP花岗岩 造山后碰撞作用 喜马拉雅
下载PDF
西藏日土县松西地区过铝质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12
9
作者 钟华明 童劲松 +1 位作者 鲁如魁 夏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3-188,共6页
西藏羌塘北部松西地区分布有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石以高Al、K和低Fe、Mg组分为特征,ANKC值平均1.16,大于1.1,属典型的过铝质花岗岩类。CaO/Na2O在0.257~0.516之间,平均0.386,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是泥质岩局部熔融所形成的。40Ar-39Ar年... 西藏羌塘北部松西地区分布有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石以高Al、K和低Fe、Mg组分为特征,ANKC值平均1.16,大于1.1,属典型的过铝质花岗岩类。CaO/Na2O在0.257~0.516之间,平均0.386,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是泥质岩局部熔融所形成的。40Ar-39Ar年龄为101.42Ma±0.18Ma,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它的出现标志着班公湖-怒江结合带闭合后继续向北发生陆内俯冲,是后碰撞构造环境形成的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西部 松西地区 白云母二长花岗岩 过铝质 后碰撞作用
下载PDF
内蒙古阿巴嘎旗白音图嘎地区晚石炭世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多 陈满 +4 位作者 龚全德 陈天红 黄菲 吴昊 李昊璐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09-1225,共17页
内蒙古白音图嘎地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晚古生代陆缘增生带,地处二连—贺根山板块对接带西北侧,该区发育大量晚古生代花岗岩,主要岩石类型为斑状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本文对该区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岩石地球化... 内蒙古白音图嘎地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晚古生代陆缘增生带,地处二连—贺根山板块对接带西北侧,该区发育大量晚古生代花岗岩,主要岩石类型为斑状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本文对该区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岩石地球化学测试。结果表明:斑状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02.8±1.3Ma(MSWD=1.4)和301.1±0.6 Ma(MSWD=0.84),属于晚石炭世;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岩体属钾玄岩系,具有高硅(SiO_2=70.83%~75.01%),富碱(Na_2O+K_2O=11.58%~13.20%),贫钙(CaO=0.50%~1.22%)和镁(MgO=0.11%~0.33%)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0.81~1.01,为准铝—弱过铝质花岗岩。岩体整体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亏损Ba、Sr以及高场强元素(HFSEs)Nb、Ta、P、Ti;LERR富集,HERR相对亏损,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11~0.43)。初始岩浆温度(759.33℃~801.81℃)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白音图嘎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同时,低的Nb/Ta(7.38~19.50)、Zr/Hf(29.61~35.26)和Sm/Nd(0.22~0.32)比值指示其源岩为壳源。综合研究表明,白音图嘎花岗岩为陆壳变杂砂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晚石炭世早期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后碰撞作用的板内伸展环境,为兴蒙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及古亚洲洋闭合的时限提供了新的约束和佐证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A型花岗岩 晚石炭世 后碰撞作用 白音图嘎
下载PDF
东准噶尔北缘两类花岗质岩石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栋 路彦明 +3 位作者 范俊杰 潘爱军 张玉杰 朝银银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7-592,共16页
对东准噶尔北缘造山带内花岗质岩石以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为主的对比研究发现,该区主要存在两类花岗质岩石:造山带钙碱性花岗岩类和富碱花岗岩类。部分钙碱性花岗岩与新疆北部的埃达克质岩具有相似的岩浆亲和性,而富碱花岗岩更多的表现出... 对东准噶尔北缘造山带内花岗质岩石以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为主的对比研究发现,该区主要存在两类花岗质岩石:造山带钙碱性花岗岩类和富碱花岗岩类。部分钙碱性花岗岩与新疆北部的埃达克质岩具有相似的岩浆亲和性,而富碱花岗岩更多的表现出碱性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点。两类花岗质岩石分别产于大陆碰撞造山带造山演化的俯冲环境和陆内后碰撞环境,并且在空间上并存于同一造山带演化体制内。钙碱性花岗岩即出现在大陆造山带演化的俯冲造山阶段,也产出于陆内后碰撞阶段,富碱花岗岩是后碰撞环境伸展时期的标志产物,标志着碰撞造山运动的结束。钙碱性花岗岩构造环境的多样性可能初步印证了具有大型斑岩成矿潜力的卡拉先格尔和IOCG成矿作用的老山口南东一带成岩成矿构造环境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两类花岗质岩石 构造环境后碰撞作用 东准噶尔北缘
下载PDF
He原子的低能(e,2e)过程中的极化和关联效应
12
作者 吴兴举 段月侠 《皖西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用包含后碰撞作用和极化效应的扭曲波玻恩近似理论计算了共面不对称几何条件下入射电子能量为50eV时He原子的低能(e,2e)反应的三重微分截面,并同实验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指出后碰撞作用和极化效应在共面不对称几何条件下He原子的低能(e... 用包含后碰撞作用和极化效应的扭曲波玻恩近似理论计算了共面不对称几何条件下入射电子能量为50eV时He原子的低能(e,2e)反应的三重微分截面,并同实验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指出后碰撞作用和极化效应在共面不对称几何条件下He原子的低能(e,2e)过程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 2E)反应 扭曲波玻恩近似 极化 后碰撞作用
下载PDF
冀东碣石山岩体的主要特征及成因探讨
13
作者 赵忠海 《城市地质》 2017年第1期34-41,共8页
本文在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遥感解译、野外调查、岩矿鉴定以及化学分析等技术方法,对碣石山岩体的主要地质特征、岩石学特征以及岩石化学特征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其岩浆类型、成因以及形成环境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 本文在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遥感解译、野外调查、岩矿鉴定以及化学分析等技术方法,对碣石山岩体的主要地质特征、岩石学特征以及岩石化学特征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其岩浆类型、成因以及形成环境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碣石山岩体的主要岩性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中细粒正长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的酸性岩,具有Rb、Th、Zr、U及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Ba、Sr、Nb、Ta、Cr、Ni及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等特点,其岩浆类型属壳源的S型岩浆,其形成环境应为同碰撞构造作用后的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碣石山岩体 二长花岗岩 正长花岗岩 S型岩浆 后碰撞作用 伸展环境.
下载PDF
新疆克拉玛依中基性岩墙群形成力学机制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9
14
作者 李辛子 韩宝福 +2 位作者 李宗怀 刘志强 杜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7-522,共6页
克拉玛依岩墙群产出在克拉玛依北岩体及其围岩之中,具有不连续分段岩墙和连续分段岩墙两种类型,空间分布受区域张性构造裂隙控制,总体走向以北西-南东(280°~300°)为主,还有少量北东-南西(30°~50°)走向的岩墙。克... 克拉玛依岩墙群产出在克拉玛依北岩体及其围岩之中,具有不连续分段岩墙和连续分段岩墙两种类型,空间分布受区域张性构造裂隙控制,总体走向以北西-南东(280°~300°)为主,还有少量北东-南西(30°~50°)走向的岩墙。克拉玛依岩墙群所受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垂直于地表,最小主压应力方向与岩墙扩容作用方向平行,并垂直于北西-南东走向的分段岩墙。岩浆沿构造裂隙贯入、充填形成岩墙,其发育程度与裂隙和区域各主压应力之间的夹角有关。岩墙分段的力学原因是岩浆在流动过程中,遇到与最小主压应力斜交的先存裂隙时,应力强度因子瞬间降低所致。估算的主伸长度为2.7%。克拉玛依岩墙群的大量出现进一步表明,二叠纪时,区域构造已经由碰撞挤压体制转变为伸展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墙群 力学机制 后碰撞伸展作用 主伸长度 基性岩墙群 克拉玛依 构造意义 构造裂隙 新疆 应力强度因子
下载PDF
拉萨地块麻江地区具有“超钾质”成分的钾质火山岩的识别及成因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保弟 陈陵康 +3 位作者 许继峰 刘鸿飞 陈建林 康志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62-1674,共13页
一般认为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后碰撞钾质-超钾质岩浆活动由西向东逐渐喷发,然而本文在拉萨地块中部麻江地区识别出一套钾质火山岩,利用单矿物金云母的40Ar-39Ar方法确定其形成于21.3Ma。这套火山岩具有高镁(>3%)和高钾(K2O/Na2O>2)... 一般认为青藏高原拉萨地块后碰撞钾质-超钾质岩浆活动由西向东逐渐喷发,然而本文在拉萨地块中部麻江地区识别出一套钾质火山岩,利用单矿物金云母的40Ar-39Ar方法确定其形成于21.3Ma。这套火山岩具有高镁(>3%)和高钾(K2O/Na2O>2)等的超钾质火山岩成分特征,但其高的MgO含量是因岩石中含有后期蚀变矿物白云石所致,因此它们是具有"超钾质岩"成分特征的钾质岩。这套火山岩与拉萨地块西部地区沿着南北向地堑产出的钾质岩具有相似的构造环境,同时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如富集LREE及LILE、亏损HFSE,高度富集Rb、Ba、Th、U等强不相容元素,并具有较高的(87Sr/86Sr)i比值和较低的εNd(t),指示其可能源于与古俯冲相联系的富集地幔源区。麻江地区约21Ma钾质岩的识别可能使人们重新认识有关拉萨地块后碰撞钾质-超钾质岩浆从西向东的演化特征,揭示拉萨地块后碰撞岩浆活动可能是近同时发生。同时本文认为麻江钾质岩的形成以及拉萨地块南北向裂谷系统的形成演化可能与中新世早期北向俯冲的印度岩石圈断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质-超钾质岩 后碰撞岩浆作用 时间分布 麻江 拉萨地块
下载PDF
东准噶尔地区与韧-脆性剪切带有关的金(铜)成矿——构造变形转换与成矿时限及地球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栋 路彦明 +4 位作者 郭小东 范俊杰 潘爱军 张玉杰 朝银银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15,共8页
东准噶尔地区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缝合带南侧,是新疆北部主要的金多金属成矿带。与韧-脆性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是该地区最重要的金矿床类型,研究表明,韧-脆性剪切变形构造也是部分铜成矿作用的主要控矿因素。成矿... 东准噶尔地区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缝合带南侧,是新疆北部主要的金多金属成矿带。与韧-脆性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是该地区最重要的金矿床类型,研究表明,韧-脆性剪切变形构造也是部分铜成矿作用的主要控矿因素。成矿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动力学研究表明,东准噶尔地区与韧-脆性剪切带有关的金(铜)成矿作用集中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260~305 Ma),其次为中三叠世(230 Ma±),相应的构造背景是华力西晚期陆内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及印支早期板内稳定体制下的造山带抬升伴随的逆冲剪切构造活化热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脆性构造变形转换 成矿时限 陆内后碰撞伸展作用 逆冲剪切构造-热事件 东准噶尔
下载PDF
共面不对称条件下He和Ar原子(e,2e)反应过程中的极化效应和后碰撞相互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丽霞 燕友果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619-7622,共4页
采用修正后的扭曲波玻恩近似(DWBA)理论,计算了共面不对称几何条件及大能量转移和小动量转移条件下的He(1s2),Ar(3p6)和Ar(2p6)(e,2e)反应三重微分截面.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及由Brauner,Briggs和Klar提出的BBK方法、标准的DWBA理... 采用修正后的扭曲波玻恩近似(DWBA)理论,计算了共面不对称几何条件及大能量转移和小动量转移条件下的He(1s2),Ar(3p6)和Ar(2p6)(e,2e)反应三重微分截面.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及由Brauner,Briggs和Klar提出的BBK方法、标准的DWBA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在共面不对称几何条件及大能量转移和小动量转移条件下,极化效应和后碰撞相互作用在He(1s2),Ar(3p6)和Ar(2p6)原子靶(e,2e)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 2e)反应 极化效应 后碰撞相互作用 共面不对称几何条件
原文传递
Xe(4d^(10))(e,2e)反应三重微分截面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丽霞 燕友果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2-96,共5页
采用修正后的扭曲波玻恩近似理论,计算了共面不对称几何条件下Xe(4d^(10))(e,2e)反应的三重微分截面.散射电子能量为1000 eV,敲出电子能量为20 eV,散射电子角度分别固定在2°,4°和7.5°.理论计算与Avaldi等人的实验结果和... 采用修正后的扭曲波玻恩近似理论,计算了共面不对称几何条件下Xe(4d^(10))(e,2e)反应的三重微分截面.散射电子能量为1000 eV,敲出电子能量为20 eV,散射电子角度分别固定在2°,4°和7.5°.理论计算与Avaldi等人的实验结果和扭曲波玻恩近似理论计算进行了比较,发现出射电子之间的后碰撞相互作用较弱,极化效应在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 2e) 扭曲波玻恩近似 极化效应 后碰撞相互作用
下载PDF
共面不对称几何条件下Xe 4d(e,2e)反应的理论研究
19
作者 周丽霞 燕友果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年第7期1681-1684,共4页
采用标准的扭曲波玻恩近似理论和修正后的扭曲波玻恩近似理论,计算了共面不对称几何条件下Xe4d轨道(e,2e)反应的三重微分截面。散射电子能量为1000eV,敲出电子能量为100eV,散射电子角度分别固定在2°和8°。理论计算与Avaldi等... 采用标准的扭曲波玻恩近似理论和修正后的扭曲波玻恩近似理论,计算了共面不对称几何条件下Xe4d轨道(e,2e)反应的三重微分截面。散射电子能量为1000eV,敲出电子能量为100eV,散射电子角度分别固定在2°和8°。理论计算与Avaldi等人的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进行了比较,发现两出射电子之间的后碰撞相互作用很弱,考虑极化效应会造成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产生很大差别,同时,散射电子和束缚电子之间的交换作用在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 2E) 扭曲波玻恩近似 后碰撞相互作用 共面不对称几何条件
下载PDF
共面不对称条件下低能电子碰撞电离Ar(3p)的三重微分截面
20
作者 张汉君 单旭 +1 位作者 徐春凯 陈向军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57-162,共6页
采用修正的扭曲波玻恩近似方法,在共面不对称几何条件下,计算了能量为70.8 eV电子与Ar(3p)碰撞电离的(e,2e)三重微分截面,并与最新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电子交换效应和后碰撞相互作用在低能电子碰撞的(e,2e)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e 2e)三重微分截面 扭曲波玻恩近似 后碰撞相互作用 电子交换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