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问题与后经济国家:中国特色总体公共政策的挑战和机遇 被引量:20
1
作者 陈社英 梁小楠 《改革与战略》 2013年第8期1-6,10,共7页
文章以中国的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强调总体公共政策(GPP)在认识与应对各种社会问题中所起到的关键指导作用。在当前福利国家发生眼花缭乱变化的背景下,重审经济国家的概念性框架及其历史变迁,以利于进一步比较社会政策研究。文章特别... 文章以中国的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强调总体公共政策(GPP)在认识与应对各种社会问题中所起到的关键指导作用。在当前福利国家发生眼花缭乱变化的背景下,重审经济国家的概念性框架及其历史变迁,以利于进一步比较社会政策研究。文章特别强调历史观点的重要性,展示国家在不同的发展(和挫折)时期,如何以及为何对社会问题与事件的理解和处理会大不相同。中国社会经济政策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之窗,无论是经济国家早期不幸高度政治化还是后来拨乱反正专心搞经济,社会问题的科学研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过。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平衡发展",将有助于明确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文章因而首次提出"后经济国家时代"的概念。这里既有一个与国际接轨东西方聚合的过程,又有与福利国家相区别的中国特色的坚持和发扬。这一对中国社会问题进行客观评估的必要框架,将有助于全面理解特定文化及历史背景下整个国家发展战略的演变,包括重新认识和处理社会经济不公平这一改革开放中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问题 事件 社会公平 改革开放 总体公共政策 经济国家变迁 后经济国家时代 福利国家 社会政策 历史比较研究 人的发展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原文传递
社会公平与经济学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社英 蔡想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1-188,共8页
就社会公平这个主要的社会经济议题,厘清其理论概念,回顾中国特有的"经济国家"历史时期社会科学与社会经济发展及累积的问题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实力大幅增长同时社会问题倍受关注的新形势下,政府职能与政策的转型更成为一个... 就社会公平这个主要的社会经济议题,厘清其理论概念,回顾中国特有的"经济国家"历史时期社会科学与社会经济发展及累积的问题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实力大幅增长同时社会问题倍受关注的新形势下,政府职能与政策的转型更成为一个核心课题。通过梳理经济学主要流派的影响,并考察其与公共政策以及社会不公问题之间的关系来加以阐明"后经济国家"时代社会科学研究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平与正义 公共经济 总体公共政策(GPP) 后经济国家与政府职能转型 中国特色社会科学
下载PDF
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总体公共政策的理论解释及“一个人的40年”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社英 《领导科学论坛》 2018年第21期5-14,共10页
为了更全面深入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文章概述总体公共政策(GPP)理论解释的观点。1978年拨乱反正(摈弃"以阶级斗争为纲",即"经济国家"去极端政治化)之根本重要性,新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GPP... 为了更全面深入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文章概述总体公共政策(GPP)理论解释的观点。1978年拨乱反正(摈弃"以阶级斗争为纲",即"经济国家"去极端政治化)之根本重要性,新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GPP造成整个社会的经济化,启动中国经济超常发展。但改革开放随之导致经济国家本身去经济化;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中国GPP发生再次转变(即逐步上升为"以经济建设为基础、社会经济全面动态平衡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后经济国家时代)。中国已不再是改革开放头二十年宁可牺牲其他利益原则也要保持GDP高速增长的经济国家;中国也不会变成一个福利国家(即GPP仍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基础)。过去的不平衡发展和以后既要求充分又要求平衡的战略格局,以中共十九大为历史分水岭。GPP则为新时代"主义"与"问题"之争增加了一个新的研究维度。文章还借"一个人的40年"口述历史角度,从草根层面反映国家治理的变迁,从亲历见证的社会政治经济脉络中给出更为直接的启发,并结合笔者求学治学的经历,为GPP的研究提供一个国际比较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拨乱反正 改革开放 总体公共政策(GPP) 后经济国家 充分又平衡发展战略 社会治理与福利 口述历史
下载PDF
70年来中国人口与社会政策的演变--兼论“问题”“主义”与“GPP”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社英 《领导科学论坛》 2020年第3期5-17,共13页
本文试图从总体公共政策(general public policy,简称GPP)角度高度反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口与社会发展的曲折经历,并探索未来发展方向。基于公共政策系统分析和历史-比较方法提炼出"变迁中的经济国家"概念范畴,打破国... 本文试图从总体公共政策(general public policy,简称GPP)角度高度反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口与社会发展的曲折经历,并探索未来发展方向。基于公共政策系统分析和历史-比较方法提炼出"变迁中的经济国家"概念范畴,打破国际上社会政策学科由福利国家统领的局面,使各种发展型与非/反发展型国家GPP模式探讨亦成为可能,为深刻理解中国经验提供比以往"问题"与"主义"焦点之分更为完整贴切的理论框架。概言之,关于人口与社会70余年变迁的主要观点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的是与西方福利国家根本不同的社会主义经济国家;(2)"主义"之争导致GPP政治化,"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对于计划经济及计划生育的失误负有重要责任;(3)经济方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质是经济国家GPP去政治化,改革开放搁置"主义"之争更是进一步加速了物质生产自由化发展;人口方面,则在经济国家"两种生产"指导思想下推行计划生育,不惜采取强制性一胎化政策;(4)"唯GDP论"和"一切向钱看"积累了许多重大社会问题,同时,政府在改革开放中被去经济化(下放企业自主权、利改税等)亦越来越有余力研究解决这些问题;(5)21世纪在经济发展基础上,中共十九大提出了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和既求充分又求平衡的发展战略,标志着"后经济国家"新时代的到来;(6)面对婚姻家庭解组、生育意愿低下、人口急剧老龄化等严峻挑战,新时期GPP重点再次转变,很大程度上将从"人口与经济"转向更为全面和动态平衡的"人口与社会"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之初被搁置的"主义"之争亟待在更高水平上研究出科学合理的答案,以彻底解决各种"问题",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 总体公共政策(GPP) 后经济国家 “问题”与“主义” 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 社会发展与历史-比较研究
下载PDF
Technology Gaps,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of Large Late-starting Countries
5
作者 欧阳蛲 易先忠 生延超 《China Economist》 2012年第5期16-28,共13页
In the evolution of economic growth drivers, technology gaps are a key variable that determines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allocation. Analysis of an optimal resource allocation path based on an extended endogenous gr... In the evolution of economic growth drivers, technology gaps are a key variable that determines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allocation. Analysis of an optimal resource allocation path based on an extended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reveals that economic growth drivers evolve from productive investment to R&D investment and a shift from imitation to innovatio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China's provincial-level panel data suggests that the effect of productive investment and R&D investment, as well as innovation and imitation, on economic growth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varies greatly among regions of disparate technology levels. As a late-starting country, China should properly allocate resources between productive investment and R&D investment, and between imit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novative investment while advanc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patterns on a differentiated basis in light of regional technology dispar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nomic growth technology gaps indigenous innovation late-starting country
下载PDF
总体公共政策、社会主义与社会问题 社会公平、公共经济学与新时期社会科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社英 蔡想 《社会与公益》 2018年第3期64-71,共8页
社会公平是当前一个主要社会经济议题,需要从中国总体公共政策(GPP)过去四十多年的变迁来理解,特别是"经济国家"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科学也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过程,与社会问题的大量产生与累积相关联。1978年摒弃"以... 社会公平是当前一个主要社会经济议题,需要从中国总体公共政策(GPP)过去四十多年的变迁来理解,特别是"经济国家"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科学也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过程,与社会问题的大量产生与累积相关联。1978年摒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性转变,彻底实现了经济国家的使命并借助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近十年)向后经济国家进一步转变,正通过否定之否定解决目前所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尤其是社会不公及所造成的社会不稳定)。本文着重就公共经济学的历史地位及其在"后经济国家"发展阶段应起的作用展开讨论。政府职能与政策转型的关键,是要认识总体公共政策(GPP)、"主义"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并明确采取用什么样的GPP和"主义"来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以达到社会真正和谐与公平。各经济学流派的影响、公共经济学的学科地位和人的发展经济学等新思路及其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也进一步加以考察,以明确社会科学研究新的时代责任,以及对社会工作和公共福利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公平正义和谐 社会主义与社会问题 总体公共政策(GPP) 后经济国家时期以人民为中心 公共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科学
原文传递
中国社会工作的使命:国际与历史的视野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社英 《社会与公益》 2018年第8期58-63,共6页
"中国社会工作2.0"提出了一个专业提升的战略任务。任何战略规划都离不开对目的或使命的反思。本文首先就社会工作专业的使命提供一个国际视野,然后针对中国社会工作的主题加以探讨,并从历史和发展的观点深入考察。中国社会... "中国社会工作2.0"提出了一个专业提升的战略任务。任何战略规划都离不开对目的或使命的反思。本文首先就社会工作专业的使命提供一个国际视野,然后针对中国社会工作的主题加以探讨,并从历史和发展的观点深入考察。中国社会工作是国际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有自己独特的国情、文化和专业化过程。因此,中国社会工作的使命不能简单套用国外模式也并非一成不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迄今是一部由其总体公共政策(GPP)演变所主导的历史,社会工作专业的命运从受其政治化影响而一度销声匿迹,到"拨乱反正"之后的艰难重建,再到本世纪逐步进入社会经济发展主流和核心。社会工作的使命也从主要受制于政治/阶级斗争,到为经济建设服务和为经济改革开山让路,最后才转变成为引领平衡发展的主导力量。揭示这一曲折历程,为理解前段时间中国大陆社会工作重建三十年却唯有"十年"(2006-2016)显辉煌提供了一个时代背景与理论解释。"后经济国家"新历史时期的到来,以社会公平与正义为根本原则的社会工作专业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要趁十九大机会之窗抓住"平衡"这一核心问题,为助人自助/赋权、推进社会服务、改善社会政策、增进人民福祉和实现社会公平发挥积极引导作用。本文最后再提打造中国社会工作2.0、引领平衡发展新潮流一些基本要点,作为进一步拟定行动纲领以及研究假设的参考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工作2.0 战略规划与专业使命 总体公共政策(GPP)与后经济国家 充分而平衡发展战略 社会公平与正义
原文传递
新常态下中国总体公共政策的选择 被引量:1
8
作者 陈社英 李泽星 《改革与战略》 2018年第8期20-23,28,共5页
总体公共政策(General Public Policy,简称GPP)是一个政策体系的重心和指南,会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转变,对总体公共政策加以系统研究,有助于重大社会问题的预防和解决。文章回顾总体公共政策的概念思路,并对中国总体公共政策的发... 总体公共政策(General Public Policy,简称GPP)是一个政策体系的重心和指南,会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转变,对总体公共政策加以系统研究,有助于重大社会问题的预防和解决。文章回顾总体公共政策的概念思路,并对中国总体公共政策的发展转变进行梳理,认为中国在发展新常态下的总体公共政策正在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升转型到"以经济建设为基础、社会经济动态平衡发展"。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与GPP研究结论高度一致。在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精神时,对GPP转变的理解有助于抓住社会不公等核心问题,以克服避重就轻等可能发生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公共政策 后经济国家 经济建设为基础 社会经济动态平衡发展
原文传递
华人社会福利发展新思维:海峡两岸暨港澳视野下之“中国社会工作2.0”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社英 《社会与公益》 2018年第4期64-69,共6页
本文从海峡两岸暨港澳的角度反思"中国社会工作2.0"这一话题,为探讨华人社会福利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首先将中国大陆专业社会工作现状、需求及进一步提升的必要性置于历史的脉络和比较的视野中加以分析,从建国头三十年不... 本文从海峡两岸暨港澳的角度反思"中国社会工作2.0"这一话题,为探讨华人社会福利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首先将中国大陆专业社会工作现状、需求及进一步提升的必要性置于历史的脉络和比较的视野中加以分析,从建国头三十年不复存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科学的恢复,之后社会工作重建三十多年历史却只有"十年"(2006-2016)辉煌,再到中共十九大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这些从总体公共政策(GPP)转变的高度作出了诠释,即:(1)求"平衡",就不能够继续奉行"GDP主义","经济国家"正退出历史舞台而"后经济国家"的时代已经来临;(2)求"充分",就仍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基础,而不照搬"福利国家"公共政策模式。另一方面,港台社会工作界在大陆社会工作重建之初所做的贡献,近年来"两岸四地"日益密切的互动,以及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使得华人社会福利发展在大中华区(GreaterChina)逐步呈现一种"趋同",并在制度设计和专业道路上共同面对本土化与国际化、经济国家与福利国家等关系问题。就大陆的立场来说,新时代新思维要求所谓"中国特色"不再仅限于大陆特色,而这正是"中国社会工作2.0"的一个重要含义,即大陆社会工作无法孤立存在和发展,唯有海峡两岸暨港澳的视野和理解,才是华人社会福利发展新思维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工作2.0 总体公共政策(GPP)与后经济国家 充分又平衡发展战略 华人社会福利 海峡两岸暨港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