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有限变形下的后继屈服面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
- 1
-
-
作者
付强
刘芳
陈岑
梁乃刚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3-30,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572140
10721202)
-
文摘
有限变形下的后继屈服面会出现膨胀或收缩,移动和畸变等变形特征。基于塑性变形的滑移机制,建立了适用于有限变形条件下的多晶塑性本构模型。提出了一种混合硬化假设,可以一致描述后继屈服面演化中的等向、运动和畸变硬化以及正或负交叉效应、包氏效应等。预测了2种加工硬化铝合金(Al6061-T6511和annealed1100Al)分别在单轴拉伸和纯扭转下的后继屈服面演化过程,与已有实验结果符合一致。
-
关键词
有限变形
多晶塑性本构模型
后继屈服面演化
混合硬化
低/高加工硬化铝合金
-
Keywords
finite deformation
polycrystal plasticity
evolution of subsequent yield surfaces
mixed hardening
low/high work hardening aluminum alloys
-
分类号
O344.1
[理学—固体力学]
-
-
题名应力空间和应变空间的后继屈服面演化
- 2
-
-
作者
付强
刘芳
陈岑
-
机构
中航空天发动机研究院有限公司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出处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3-38,共6页
-
文摘
屈服面的位置和形状直接影响材料塑性应变的确定。考虑滑移是晶体的主要塑性变形机制,介绍了晶体塑性理论的推广——滑移构元模型,研究了应力空间和应变空间的后继屈服面演化。给出了确定应力空间和应变空间屈服面的数值计算方法,提出一种考虑屈服面畸变变形的混合硬化假设,可以描述应力空间和应变空间后继屈服面的移动和畸变变形。通过计算1100-O铝在纯扭转和拉扭组合加载下(σ11-σ12)空间和(ε11-γ12)的后继屈服面演化,与已有实验结果吻合。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应力空间还是应变空间,后继屈服面"前凸后扁"的变形特征可基于滑移构元的潜在硬化和包氏效应来描述。
-
关键词
滑移构元模型
应力空间
应变空间
后继屈服面演化
混合硬化
-
Keywords
slip-component model
stress space
strain space
evolution of subsequent yield surfaces
combined kinematicdistortional hardening
-
分类号
O344.1
[理学—固体力学]
-
-
题名双轴拉伸应力下后继屈服面的演化研究
被引量:3
- 3
-
-
作者
陈岑
刘芳
付强
洪友士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
中国轻型燃气轮机开发中心
-
出处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230-2239,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021262)~~
-
文摘
屈服面的位置和形状直接影响着材料塑性应变的确定。针对双轴拉伸应力下金属材料的塑性行为,以一种弹塑性损伤本构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后继屈服面在拉-拉应力空间中的演化。考虑了有限变形效应和耦合硬化效应,给出了屈服面的确定方法,并预测了拉-拉应力空间中的初始屈服面(IYS)和后继屈服面,预测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型能一致描述出后继屈服面演化中的前端尖点效应、尾部包氏效应、膨胀/收缩以及移动和畸变。针对两种加工硬化材料(Al 6061-T 6511和Annealed 1100Al)承受轴向拉伸、环向内压、轴向-环向混合比例加载时的后继屈服面,将模型预测的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后继屈服面的演化,并能分析其物理机制,为后继屈服面的演化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
关键词
构元组集模型
后继屈服面演化
耦合硬化效应
尖点效应
包氏效应
-
Keywords
component assembling model
evolution of subsequent yield surfaces
mixed hardening effect
vertex effect
Bauschinger effect
-
分类号
V219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O344.1
[理学—固体力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