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蜣螂后胸叉骨的几何形态学分析及其适应进化研究
被引量:
8
1
作者
佟一杰
杨海东
+1 位作者
马德英
白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71-879,共9页
【目的】甲虫的后胸叉骨是基部位于后足基节关节处,端部游离在胸腔内的几丁质构成的内骨骼。后胸叉骨作为胸腹部运动肌肉的联结点,在甲虫运动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也承载了分类和系统发育信息。蜣螂根据其习性可分为滚粪球和直接...
【目的】甲虫的后胸叉骨是基部位于后足基节关节处,端部游离在胸腔内的几丁质构成的内骨骼。后胸叉骨作为胸腹部运动肌肉的联结点,在甲虫运动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也承载了分类和系统发育信息。蜣螂根据其习性可分为滚粪球和直接掘洞两类行为类型。通过传统的比较形态学方法,我们无法得知滚粪球或直接掘洞的行为对后胸叉骨形态的影响。本研究旨在利用定量的几何形态学方法探究蜣螂后胸叉骨形态对不同行为选择压力的响应关系。【方法】对76种蜣螂后胸叉骨的形态多样性进行二维几何形态学定量评估;利用显微CT和计算机三维重建方法,对直接掘洞类蜣螂和滚粪球类蜣螂的代表种西班牙粪蜣螂Copris hispanus和忠诚泽蜣螂Kheper devotus的后胸叉骨进行三维重建,用于比较两者的三维形态差异。【结果】经过几何形态学分析可知,两类蜣螂后胸叉骨背面观和侧面观的马氏距离和普氏距离的p值均低于0.0001,表明两类蜣螂的后胸叉骨的形态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对C.hispanus和K.devotus后胸叉骨3D模型的比较发现,两类蜣螂后胸叉骨的最大区别在于后胸叉骨的端半部(叉臂和中突)。前者的叉臂细长,中突面积大,背立脊呈窄条状且不发达;后者的叉臂宽扁,叉臂基半部十分宽大,中突面积小,背立脊呈鳍状且十分发达。【结论】滚粪球或直接掘洞的行为会对蜣螂后胸叉骨的形态有显著性影响,蜣螂后胸叉骨形态与滚粪球和直接掘洞两种行为的选择压力显著相关,这与后胸叉骨所附着的胸部肌肉参与相关运动关系密切。本研究为探索昆虫形态与功能关系提供了一个有益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蜣螂
后胸叉骨
几何形态学
计算机三维重建
进化
选择压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蜣螂后胸叉骨形态演化趋势及其在系统发育分析中的意义(鞘翅目:金龟科)
被引量:
1
2
作者
兴安
白明
+3 位作者
葛斯琴
能乃扎布
刘新民
杨星科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47-755,共9页
后胸叉骨是昆虫胸部的内骨骼,是重要的肌肉联结点,在昆虫运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该结构在鞘翅目高级阶元系统发育关系重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由于其在低级阶元间的差异较小以及在形态分析中使用困难等因素限制,致使后胸叉骨的研究...
后胸叉骨是昆虫胸部的内骨骼,是重要的肌肉联结点,在昆虫运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该结构在鞘翅目高级阶元系统发育关系重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由于其在低级阶元间的差异较小以及在形态分析中使用困难等因素限制,致使后胸叉骨的研究并未受到广泛重视。国内学者对于甲虫后胸叉骨的研究非常少,甚至长期以来没有中文名称,相关内容只零星散布于教科书和学位论文中,针对蜣螂后胸叉骨形态学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对金龟科蜣螂亚科9族65种的后胸叉骨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形态学研究,归纳了族级形态特征,进而探究蜣螂后胸叉骨形态演化趋势及其在系统发育分析中的意义。此外,还对利用现代形态学和几何形态学等方法研究后胸叉骨功能形态的前景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蜣螂亚科
后胸叉骨
形态演化
系统发育
原文传递
题名
蜣螂后胸叉骨的几何形态学分析及其适应进化研究
被引量:
8
1
作者
佟一杰
杨海东
马德英
白明
机构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出处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71-87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72345)
中国科学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YZ201509)
德国洪堡基金会(The Alexander von Humboldt Foundation,Germany,to Ming Bai)
文摘
【目的】甲虫的后胸叉骨是基部位于后足基节关节处,端部游离在胸腔内的几丁质构成的内骨骼。后胸叉骨作为胸腹部运动肌肉的联结点,在甲虫运动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也承载了分类和系统发育信息。蜣螂根据其习性可分为滚粪球和直接掘洞两类行为类型。通过传统的比较形态学方法,我们无法得知滚粪球或直接掘洞的行为对后胸叉骨形态的影响。本研究旨在利用定量的几何形态学方法探究蜣螂后胸叉骨形态对不同行为选择压力的响应关系。【方法】对76种蜣螂后胸叉骨的形态多样性进行二维几何形态学定量评估;利用显微CT和计算机三维重建方法,对直接掘洞类蜣螂和滚粪球类蜣螂的代表种西班牙粪蜣螂Copris hispanus和忠诚泽蜣螂Kheper devotus的后胸叉骨进行三维重建,用于比较两者的三维形态差异。【结果】经过几何形态学分析可知,两类蜣螂后胸叉骨背面观和侧面观的马氏距离和普氏距离的p值均低于0.0001,表明两类蜣螂的后胸叉骨的形态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对C.hispanus和K.devotus后胸叉骨3D模型的比较发现,两类蜣螂后胸叉骨的最大区别在于后胸叉骨的端半部(叉臂和中突)。前者的叉臂细长,中突面积大,背立脊呈窄条状且不发达;后者的叉臂宽扁,叉臂基半部十分宽大,中突面积小,背立脊呈鳍状且十分发达。【结论】滚粪球或直接掘洞的行为会对蜣螂后胸叉骨的形态有显著性影响,蜣螂后胸叉骨形态与滚粪球和直接掘洞两种行为的选择压力显著相关,这与后胸叉骨所附着的胸部肌肉参与相关运动关系密切。本研究为探索昆虫形态与功能关系提供了一个有益范例。
关键词
蜣螂
后胸叉骨
几何形态学
计算机三维重建
进化
选择压力
Keywords
Dung beetle
metendosternite
geometric morphology
three-dimension computer reconstruction
evolution
selective pressure
分类号
Q969 [生物学—昆虫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蜣螂后胸叉骨形态演化趋势及其在系统发育分析中的意义(鞘翅目:金龟科)
被引量:
1
2
作者
兴安
白明
葛斯琴
能乃扎布
刘新民
杨星科
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科学院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出处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47-755,共9页
基金
973项目(2011CB302102)
国家自然科学项目(30900144,31010103913,31172143,40761016)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EW-G-4)
文摘
后胸叉骨是昆虫胸部的内骨骼,是重要的肌肉联结点,在昆虫运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该结构在鞘翅目高级阶元系统发育关系重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由于其在低级阶元间的差异较小以及在形态分析中使用困难等因素限制,致使后胸叉骨的研究并未受到广泛重视。国内学者对于甲虫后胸叉骨的研究非常少,甚至长期以来没有中文名称,相关内容只零星散布于教科书和学位论文中,针对蜣螂后胸叉骨形态学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对金龟科蜣螂亚科9族65种的后胸叉骨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形态学研究,归纳了族级形态特征,进而探究蜣螂后胸叉骨形态演化趋势及其在系统发育分析中的意义。此外,还对利用现代形态学和几何形态学等方法研究后胸叉骨功能形态的前景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蜣螂亚科
后胸叉骨
形态演化
系统发育
Keywords
dung beetles, metendosternite,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phylogeny
分类号
Q961 [生物学—昆虫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蜣螂后胸叉骨的几何形态学分析及其适应进化研究
佟一杰
杨海东
马德英
白明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蜣螂后胸叉骨形态演化趋势及其在系统发育分析中的意义(鞘翅目:金龟科)
兴安
白明
葛斯琴
能乃扎布
刘新民
杨星科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