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生涯规划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9年中国教育长期追踪调查(CEPS)数据 被引量:4
1
作者 胡莉芳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11年第4期5-25,共21页
由于社会变迁和转型,生涯规划成为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基于2009年中国教育长期追踪调查数据,运用stata统计软件,对大学生的学业规划、职业期望、婚育期望、房车计划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重点考察了性别、户籍、家庭经济地位... 由于社会变迁和转型,生涯规划成为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基于2009年中国教育长期追踪调查数据,运用stata统计软件,对大学生的学业规划、职业期望、婚育期望、房车计划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重点考察了性别、户籍、家庭经济地位等先赋性因素,以及学校、专业、政治面貌等后致性因素与大学生生涯规划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涯规划 先赋因素 后致性因素
下载PDF
少数民族群体社会流动影响因素实证探析
2
作者 刘亚萍 《财经理论研究》 2020年第6期43-54,共12页
人们从原所属的社会阶层转移到新的社会阶层的现象称为社会流动。少数民族人口的社会流动是中国整体社会流动的一部分,同样受到社会变迁、国家政策调整的影响,但由于文化、地域、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制约,又有其特殊性。本文旨在探索当... 人们从原所属的社会阶层转移到新的社会阶层的现象称为社会流动。少数民族人口的社会流动是中国整体社会流动的一部分,同样受到社会变迁、国家政策调整的影响,但由于文化、地域、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制约,又有其特殊性。本文旨在探索当代少数民族群体社会流动的动因、路径、特性以及新的可能性。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少数民族的职业结构变化明显,但职业高级化变迁速度落后于全国水平;后致性规则对少数民族社会流动的影响作用虽然凸显,但先赋性因素的作用依然很强;经济社会发展对少数民族社会流动的重要推动毋庸讳言,而“虹吸现象”严重影响了少数民族精英参与家乡建设;社会网成为关涉少数民族社会流动不容忽视的因素,民族文化和心理则对社会流动一般性规则产生双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社会流动 先赋因素 后致性因素 文化与心理
下载PDF
安徽省黄山区应届大学毕业生回乡就业意愿调查分析
3
作者 董转年 汪欣 《蚌埠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65-168,共4页
以安徽省黄山区应届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回乡就业意愿,结果表明:本地大学生回乡就业意愿较高;家庭因素、职业发展机遇、所学专业三个因素影响最大。提出了大学生回乡就业的建议:建立特色产业集群,完善服务机制,配套措施,创业扶持;... 以安徽省黄山区应届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回乡就业意愿,结果表明:本地大学生回乡就业意愿较高;家庭因素、职业发展机遇、所学专业三个因素影响最大。提出了大学生回乡就业的建议:建立特色产业集群,完善服务机制,配套措施,创业扶持;引导大学生寻求自我发展以及物质需求与家庭和谐之间的平衡点,选择合适的就业地点,实现人生价值。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地区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拉大,劳动力市场也随之发生变化。人才短缺正在制约着我国中小城市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产业集群 回流式 后致性因素
下载PDF
农村大学生就业质量分析——基于浙江省1514名农村大学毕业生的调查 被引量:24
4
作者 袁红清 李荔波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5-70,共6页
本文通过对2011届浙江省6所地方高校1514名农村大学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从工作收入、就业稳定性、就业满意度、专业对口程度4个方面分析了先赋性因素(性别、形象和父母收入)、后致性因素(学习成绩、担任职务、实习/竞赛),以及综合因素(寻... 本文通过对2011届浙江省6所地方高校1514名农村大学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从工作收入、就业稳定性、就业满意度、专业对口程度4个方面分析了先赋性因素(性别、形象和父母收入)、后致性因素(学习成绩、担任职务、实习/竞赛),以及综合因素(寻职方式)对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村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既非完全命中注定(解释力为23%),也非仅靠后天努力(解释力为39%),拼的是学生先天与后天综合因素与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大学生 就业质量 先赋因素 后致性因素
原文传递
先赋还是后致:什么在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 被引量:11
5
作者 马永霞 张雪 《教育经济评论》 2019年第1期74-97,共24页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解锁这一问题的关键之一在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现有研究多是从教育学的角度讨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缺少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先赋性、后致性因素的影响机制。基于全国20所高校本科...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解锁这一问题的关键之一在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现有研究多是从教育学的角度讨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缺少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先赋性、后致性因素的影响机制。基于全国20所高校本科生的调查数据,利用先赋后致理论模型对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发现:先赋性因素的家庭背景和后致性因素的高校培养、个人努力共同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而后致性因素的影响程度大于先赋性因素。进一步,在后致性因素中,个人努力的影响程度大于高校培养;在先赋性因素中,以家庭收入、父母职业和学历为表征的家庭背景因素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而且通过高校层次和教育质量异质性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同时,家庭背景因素也通过个人努力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但中等收入家庭、父母低学历、从事低级阶层职业的大学生通过个人努力提升就业能力的效应最大。基于此,提出了强化个人努力、提高高校办学质量、帮扶弱势群体和实现教育公平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能力 先赋因素 后致性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