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艺术时代的艺术:思想基础与时代关联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法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5,共11页
后艺术时代的艺术具有三大特点:四个场极(先锋艺术、大众艺术、电型艺术、设计艺术),三类对立(先锋艺术与后三类艺术),四圈(先锋艺术之圈、大众艺术之圈、电型艺术和设计艺术的艺术部分之圈、非艺术部分之圈)互动。三大特点在思想上受... 后艺术时代的艺术具有三大特点:四个场极(先锋艺术、大众艺术、电型艺术、设计艺术),三类对立(先锋艺术与后三类艺术),四圈(先锋艺术之圈、大众艺术之圈、电型艺术和设计艺术的艺术部分之圈、非艺术部分之圈)互动。三大特点在思想上受升级了的科学和哲学形成的新世界观的影响,这就是相对论和量子论中的质能一体和时空一体观念。这两大特点从各类艺术特别是绘画中体现出来,后艺术时代的西方绘画,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如何在画中表现虚;二是如何在画中突出时间。最有代表性的画家,在这两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性。通过对西方绘画大家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到,西方后艺术时代的艺术,在体现虚实结构之“虚”和突出时空结构之“时”上,与中国和印度的古典绘画既有相同的一面,还有不同的一面,体现了西方对虚和时的理解。这种理解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自身的历史演进;二是中西印的文化比较。从西方的古今之变和中西印的艺术互鉴,可以更深地体悟西方后艺术时代中的艺术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艺术时代 质能一体 时空一体 中西印艺术 艺术互鉴
下载PDF
后艺术时代的主体升级与艺术的多维走向
2
作者 张法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4-225,共12页
后艺术时代的主体升级在思想上体现为:从近代的我思主导的主体,升级为理性与直觉、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直觉论和无意识论对主体的内容的意义,在艺术上体现为蒙克、卡夫卡、勋伯格等的表现主义文艺和布勒东、达利、恩斯特等的超现实主... 后艺术时代的主体升级在思想上体现为:从近代的我思主导的主体,升级为理性与直觉、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直觉论和无意识论对主体的内容的意义,在艺术上体现为蒙克、卡夫卡、勋伯格等的表现主义文艺和布勒东、达利、恩斯特等的超现实主义文艺。从主体升级的角度看,其特别体现在人物塑形的变色和变形上。变色和变形分别自马蒂斯和毕加索的有关节点的创造之后,从方方面面扩展开来。后艺术时代表达人的形象,在美的方面展开为俗美、艳美、机器之美、拼贴之美、解构之美等多种类型,在丑的方面展开为丑鄙、俗疵、凶恶、怪异、恐怖、荒诞等各类样式。艺术上美与丑的展开呈现为四大类型:一是先锋艺术中的丑鄙、凶恶、怪异、荒谬型;二是先锋艺术中的变形变色之美与哲学沉思型;三是普波艺术中的俗美和艳美型;四是以近代美画为主调,充满了对生活之美的欣赏,当然有些也会随主流画风而稍加新变。后艺术时代的主体升级,正在以上四类的关联和互动中展开,反映出文化对人性的复杂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艺术时代 主体升级 表现主义 超现实主义
下载PDF
西方后艺术时代的艺术与非西方互动而来的复调景观
3
作者 张法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50,共13页
后艺术时代的艺术,弥漫着西方艺术与非西方艺术的多元互动与新型组合,在各艺术门类都有体现,从绘画上更能显出这一艺术现象的内在理路,在后艺术时代的现代时期,新型绘画建立之时,高更和卢梭就显出了与原始艺术结合的风彩。从德尔沃、豪... 后艺术时代的艺术,弥漫着西方艺术与非西方艺术的多元互动与新型组合,在各艺术门类都有体现,从绘画上更能显出这一艺术现象的内在理路,在后艺术时代的现代时期,新型绘画建立之时,高更和卢梭就显出了与原始艺术结合的风彩。从德尔沃、豪斯纳、富克斯,一条把古希腊、中世纪的历史风格转到原始时代的宇宙之灵的理路透露出来,毕加索对非洲艺术的借鉴内蕴着对超越西方艺术和非西方艺术的更普遍规律的求索。在后艺术时代的后现代时期,在波普艺术中,有利希滕斯坦和沃霍尔对非西方艺术的挪用,有南太平洋的蒂基形在美国生活中的普遍运用。近年来,西方与非西方组合的新趋势体现在四大方面:一是把历史文化与现在宇宙空间组合在一起,二是把在科学理论上具有的可能变成在艺术想象中的现实,三是在新的宇宙空间中展现一个怪诞或恐怖的宇宙,四是把人类自原始时代以来的灵性互变作了一种当代提升。这四个方面多种多样的表现,内蕴的都是要寻求超越西方和非西方的共同的人类艺术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艺术时代 西方艺术与非西方艺术的互动 人类艺术的内在规律
下载PDF
艺术分类:后艺术时代的升级与转向——艺术分类的理论研究之二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法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1-167,178,共8页
在文艺复兴到19世纪形成的西方的美的艺术中,艺术分类是其基础,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和哲学的文化升级、科技演进—消费社会—大众文化的出现、电型艺术和文化工业的一体共生和演进,以及全球多元文化的一体并置,艺术分类理论也与20世纪... 在文艺复兴到19世纪形成的西方的美的艺术中,艺术分类是其基础,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和哲学的文化升级、科技演进—消费社会—大众文化的出现、电型艺术和文化工业的一体共生和演进,以及全球多元文化的一体并置,艺术分类理论也与20世纪的思想升级相应进行了升级和转型,体现为四大代表:一是苏珊·朗格的艺术分类体系,为成功升级版;二是托马斯·门罗的艺术分类体系,因直面设计艺术,在艺术分类理论的升级上进展艰难;三是杜夫海纳的理论,是艺术分类的现象学转向,艺术分类在艺术体系中的位置已经转型为主客互动;四是诺尔·卡罗尔的理论,是艺术分类的分析哲学转向,艺术门类已不重要,而艺术的根本性关联(再现与世界的关联和表现与主体的关联)是重要的。前二者为升级,后二者为转向,四种流向体现了西方文化在艺术分类上的基本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艺术时代 艺术分类 四大流向 升级与转型
下载PDF
电影在后艺术时代艺术结构中的位置——后艺术时代的艺术研究之五
5
作者 张法 《天津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4-151,166,共9页
电影处于后艺术时代的三大体系之中:一是与原有的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舞蹈、文学、戏剧构成艺术体系;但又因其营利特性而与此前艺术的非功利性区别开来,引致对艺术的重新定义。二是与摄影、广播、电脑、手机构成电型艺术体系,这一... 电影处于后艺术时代的三大体系之中:一是与原有的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舞蹈、文学、戏剧构成艺术体系;但又因其营利特性而与此前艺术的非功利性区别开来,引致对艺术的重新定义。二是与摄影、广播、电脑、手机构成电型艺术体系,这一体系又包括很多非艺术方面,如电影中的纪录片,广播、电视中的非艺术栏目,互联网和手机中的非艺术内容,从而引出了对艺术与非艺术之间关系的新思考。三是从技术上与新兴设计艺术以及各种关涉电子屏幕的文化相关联,引出了艺术与文化的新思考。电影以电子技术为基础,与电子的虚实结构在科学升级后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同构。电影从制作到放映皆与新的宇宙原则相连,在从文本到作品的放映中,电影通过在想象界、象征界和实在界横组合、纵聚合的运行,将自身的艺术特质呈现了出来。以电影为中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关联,这也使得电影处于理解后艺术时代的艺术体系以及相应理论的中心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艺术时代 电影 后艺术新质 后艺术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