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父与子:后苏联电影中的苏联形象
1
作者 张晓东 《俄罗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9,共17页
作者运用拉康的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并以后苏联电影中描写父与子代际冲突的代表性作品为考察对象,通过对这些影像叙事的分析和解构,来探讨"苏联形象"在后苏联电影中作为一个"想象的能指",是如何以父亲的形象出现的... 作者运用拉康的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并以后苏联电影中描写父与子代际冲突的代表性作品为考察对象,通过对这些影像叙事的分析和解构,来探讨"苏联形象"在后苏联电影中作为一个"想象的能指",是如何以父亲的形象出现的,隐藏着怎样的意识形态符码,并如何通过"父与子"的叙事,来进行创伤修复,重新塑造"理想的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苏联电影 苏联形象 父与子 拉康 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等待“后苏联”电影神话——简析在市场中探寻的俄罗斯电影
2
作者 姚汝勇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65-67,共3页
苏联解体后,长期生活在计划经济“襁褓”中的电影失去了依托。国家生产滑坡、物价上涨、面包比娱乐更紧迫。放开的国门为外国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的泛滥铺平了道路。在内外交困的情状下,俄民族电影生产凋敝,观众流失,发行放映网全线崩... 苏联解体后,长期生活在计划经济“襁褓”中的电影失去了依托。国家生产滑坡、物价上涨、面包比娱乐更紧迫。放开的国门为外国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的泛滥铺平了道路。在内外交困的情状下,俄民族电影生产凋敝,观众流失,发行放映网全线崩溃,几度走到了濒临消亡的境地。然而政府、制片厂和电影创作者在困顿中探索,慢慢使几经坎坷的本土电影走向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市场 发行放映网 “家庭电影”时代 后苏联电影
下载PDF
折翼的王子与进击的公主——评电影《大剧院》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晓东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18年第4期121-125,共5页
俄罗斯导演瓦列里·托多罗夫斯基的新作《大剧院》从故事情节、电影语言、人物塑造等多方面来看,都是与商业电影的套路背道而驰的。它以一种朴素而深沉的笔触,在广阔的维度上表达了对社会现实、民族精神、女性命运的关注。
关键词 瓦列里·托多罗夫斯基 《大剧院》 后苏联电影 女性命运 尊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