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调变奏:从澳门文化看澳门小说
1
作者 李若岚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6期45-49,共5页
澳门处于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独特时空点 ,具有多重的文化意蕴。这一点从澳门日益繁荣的小说创作尤其得以体现。本文选取由澳门基金会 1996年出版的《澳门短篇小说选》为文本 ,以澳门文化为视野 ,从各个作家不同的身份、经历、叙... 澳门处于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独特时空点 ,具有多重的文化意蕴。这一点从澳门日益繁荣的小说创作尤其得以体现。本文选取由澳门基金会 1996年出版的《澳门短篇小说选》为文本 ,以澳门文化为视野 ,从各个作家不同的身份、经历、叙述方式等多元融合的角度 ,揭示澳门小说特定的艺术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形”文化 “过客”情结 边缘人 土生人 后设小说
下载PDF
蔡源煌:台湾后现代小说的代言人
2
作者 古远清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1-14,共4页
作为"台湾后现代小说主要的理论代言人",傅珂的"僭越"理论被蔡源煌用来解说"后设小说"的特征:超越约定俗成的言说体系,借着书写行为去说明经验的极限,进而去超越构成这些极限的业障。蔡源煌用文化人类学... 作为"台湾后现代小说主要的理论代言人",傅珂的"僭越"理论被蔡源煌用来解说"后设小说"的特征:超越约定俗成的言说体系,借着书写行为去说明经验的极限,进而去超越构成这些极限的业障。蔡源煌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文学,用的是一种历史与现实的透视观。他之所以能在当代文学评论与研究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一个重要原因是他非常重视文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设小说 僭越 台湾文学
下载PDF
在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变奏中开拓新的审美空间——转型期陈建功的京味小说 被引量:2
3
作者 吕智敏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0-88,共9页
作为文化内涵与审美艺术形式都颇具稳定性的京味小说,80年代中期以前很以它的北京地域文化特色和传统的审美艺术范型在京城乃至全国红火了一阵子。进入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转型期,它的稳定性受到了挑战——虽说基本遵循着“有头... 作为文化内涵与审美艺术形式都颇具稳定性的京味小说,80年代中期以前很以它的北京地域文化特色和传统的审美艺术范型在京城乃至全国红火了一阵子。进入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转型期,它的稳定性受到了挑战——虽说基本遵循着“有头有尾地讲述一个北京人的故事”模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建功 转型期 审美空间 情节模式 叙述立场 叙述结构 后设小说 京味文学 北京文化 叙事结构
下载PDF
历史与神话(摘录)——评林耀德的小说《高砂百合》及其它 被引量:1
4
作者 钱虹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1991年第2期47-48,共2页
小说虽有一个半人半神的主人公——瓦涛·拜扬贯穿首尾,有一个泰雅民族的神话框架支撑其中,但事实上这一框架所包容的现实人物及其历史,实在是过于庞杂,不堪重荷;尤其是小说的前半部,从第12章到结尾,这个神话框架已被撑得变了形。... 小说虽有一个半人半神的主人公——瓦涛·拜扬贯穿首尾,有一个泰雅民族的神话框架支撑其中,但事实上这一框架所包容的现实人物及其历史,实在是过于庞杂,不堪重荷;尤其是小说的前半部,从第12章到结尾,这个神话框架已被撑得变了形。虽然作者将小说的客观时间定位于1947年2月27日的这一天,可实际这一时间,只对于第12章以后所描述的“二·二八”事件才有确切的涵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设小说 百合 神话框架 神话史诗 半神 客观时间 重荷 涵意 面数 现实人
下载PDF
意义世界的崩溃——对张大春三篇小说的叙事学分析
5
作者 宋菊梅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2期85-86,共2页
台湾作家张大春的《将军碑》等三篇小说,着重运用了后设小说的写作技巧,致力于对传统小说形式的解构,对作家们一再要表现的小说意义进行了狂轰滥炸式的破坏,达到了巴赫金所谓的语言狂欢化效果。
关键词 张大春 意义 后设小说 消解
下载PDF
多元共生 和而不同──从澳门文化看澳门小说
6
作者 李若岚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8-71,共4页
关键词 和而不同 澳门文化 澳门文学 多元共生 “过客”情结 后设小说 短篇小说 女性作家 文化精神 土生人
下载PDF
多元共失 和而不同——从澳门文化看澳门小说
7
作者 李若岚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1999年第3期26-29,共4页
《澳门短篇小说选》是由陶里先生选编、澳门基金会于1996年出版的.编者主要着眼于那些反映澳门生活,在各种风格流派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整部集子在浓郁的澳门本土底色之上,因各个作家不同的文化视野、性别身份和特定的时空交合而各... 《澳门短篇小说选》是由陶里先生选编、澳门基金会于1996年出版的.编者主要着眼于那些反映澳门生活,在各种风格流派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整部集子在浓郁的澳门本土底色之上,因各个作家不同的文化视野、性别身份和特定的时空交合而各成其特色,幻化出一个动人的七彩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而不同 澳门文化 澳门文学 “过客”情结 短篇小说 后设小说 女性作家 文化精神 土生人 个人化写作
下载PDF
论黎紫书《告别的年代》中的死亡书写 被引量:2
8
作者 石雅岚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0-34,共5页
《告别的年代》是黎紫书首部长篇小说,除了故事内容上相互指涉、层层包覆之外,书里主要的三个大故事皆以死亡作为开端,并于故事内容中穿插着不同的死亡事件,细究后即可发现每场死亡皆非偶然,除了帮助故事进行,藉由对象象征死亡及死亡意... 《告别的年代》是黎紫书首部长篇小说,除了故事内容上相互指涉、层层包覆之外,书里主要的三个大故事皆以死亡作为开端,并于故事内容中穿插着不同的死亡事件,细究后即可发现每场死亡皆非偶然,除了帮助故事进行,藉由对象象征死亡及死亡意象操作等手法,也为该小说带来不同的书写效果。本论文即以《告别的年代》中的死亡书写为核心,尝试分析各层故事中相互包裹和推进的死亡记事,及其所展现的意象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紫书 《告别的年代》 死亡书写 多层叙事 后设小说
下载PDF
浅谈寂然对小说艺术的探索
9
作者 计红芳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67,共4页
寂然擅长各种文体,最用心写的都是小说。对于传统小说艺术的突破和变革,使他成为澳门文坛上少有的钟情于小说艺术实验的代表性青年作家。最初,其小说出场亮相以后设方式显示出与众不同,再从"后设小说"的规囿中闯出貌似回归传... 寂然擅长各种文体,最用心写的都是小说。对于传统小说艺术的突破和变革,使他成为澳门文坛上少有的钟情于小说艺术实验的代表性青年作家。最初,其小说出场亮相以后设方式显示出与众不同,再从"后设小说"的规囿中闯出貌似回归传统的新路子,后又以"后设小说"返回而非同凡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寂然 后设小说 澳门文学
原文传递
台湾新世代小说家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耀德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89年第6期139-145,共7页
在《新世代小说大系》的总序中,笔者曾提出台湾新世代小说家的界说: 所谓“新世代”在未被确切定义前,是一个因时空转移而产生相对诠释的名词,在此我们以出生序在一九四九年之后的小说家做为编选的主轴,并以四五至四九年间出生者做为弹... 在《新世代小说大系》的总序中,笔者曾提出台湾新世代小说家的界说: 所谓“新世代”在未被确切定义前,是一个因时空转移而产生相对诠释的名词,在此我们以出生序在一九四九年之后的小说家做为编选的主轴,并以四五至四九年间出生者做为弹性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春 王幼华 后设小说 黄凡 叙述主体 一九 中国作家 生者 小说
原文传递
赛博时代的三重世界叙事 被引量:4
11
作者 凌逾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7-125,共9页
一文本一世界一故事,这种文本模式已被后现代叙事法解构。董启章的"自然三部曲"开创实然、或然、应然三重世界合奏的多层故事,建构赛博时代的百科全书式内容,融合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后设小说等多种叙事法,营造出异托邦式的... 一文本一世界一故事,这种文本模式已被后现代叙事法解构。董启章的"自然三部曲"开创实然、或然、应然三重世界合奏的多层故事,建构赛博时代的百科全书式内容,融合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后设小说等多种叙事法,营造出异托邦式的第三空间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 董启章 可能世界 后设小说 后现代叙事 文本模式 第三空间 小说叙事 天工开物 空间叙事
原文传递
后现代主义的双刃之剑——叶兆言新作《刻骨铭心》
12
作者 王晶晶 《文艺评论》 2019年第1期55-60,共6页
一、后设的意味和叶兆言之前的许多小说一样,他的新作《刻骨铭心》是一部后设小说。所谓'后设小说'(meta-fiction),用林达·哈钦的话说:'后设小说,顾名思义,是关于小说的小说——也就是说,在它的内部包含着对小说本身... 一、后设的意味和叶兆言之前的许多小说一样,他的新作《刻骨铭心》是一部后设小说。所谓'后设小说'(meta-fiction),用林达·哈钦的话说:'后设小说,顾名思义,是关于小说的小说——也就是说,在它的内部包含着对小说本身叙事的评论,以及/或者包含着对于小说的语言本体的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兆言 小说传统 历史叙事 后设小说 后现代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