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UMCⅡd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三维矫形手术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黄盛佳 霍洪军 +6 位作者 杨学军 肖宇龙 邢文华 赵岩 祝勇 辛大齐 黄世清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6年第1期46-52,共7页
目的建立PUMCⅡd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后路三维矫形手术操作并分析其生物力学特征。方法采集1例14岁PUMCⅡdl型AIS女性志愿者T,至骶尾骨的CT影像图像,应用Mimics16.0、GeomagicStudio11.0、ANSYS14... 目的建立PUMCⅡd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后路三维矫形手术操作并分析其生物力学特征。方法采集1例14岁PUMCⅡdl型AIS女性志愿者T,至骶尾骨的CT影像图像,应用Mimics16.0、GeomagicStudio11.0、ANSYS14.0软件建立完整的AIS三维有限元模型,进一步构建椎弓根钉一棒系统内固定模型并模拟后路三维矫形手术操作,记录脊柱侧凸矫正的临床指标变化,采用VonMises应力峰值分析椎弓根钉一棒系统应力分布。结果成功建立了PUMCⅡd1型AIS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包括523617个单元,159008个节点。模拟后路三维矫形手术后,AIS有限元模型的胸弯和腰弯矫形率分别达到55.7%和71.4%;顶椎区L1和L2椎体去旋转角度分别为22.77°和23.42°,其椎体质心偏移中线距离分别为6.72mm和8.91mm。L1椎体凸侧(左侧)螺钉应力峰值为257.82MPa,远小于其屈服强度。顶椎区各椎体(T12~L3)凸侧螺钉应力大于凹侧,且应力集中于钉尾与钉身交界处以及钉尾与矫形棒联接处。结论AIS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手术模拟能为AIS生物力学研究提供量化指标,并为PUMCⅡd1型AIS手术方案的制定以及治疗效果的预测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后路三维矫形
下载PDF
半椎体畸形患儿后路三维矫形内固定术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4
2
作者 严婷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4期31-32,共2页
对15例先天性半椎体畸形惠儿采用后路三维矫形内固定术矫正脊柱畸形。结果15例手术均获成功,住院12~15d,平均13.5d;随访10-40个月,X线摄片检查证实内固定牢固,矫形效果满意。提出对患儿进行高质量的术前锻炼,做好术后体位护理... 对15例先天性半椎体畸形惠儿采用后路三维矫形内固定术矫正脊柱畸形。结果15例手术均获成功,住院12~15d,平均13.5d;随访10-40个月,X线摄片检查证实内固定牢固,矫形效果满意。提出对患儿进行高质量的术前锻炼,做好术后体位护理,脊髓神经观察.重视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半椎体畸形 后路三维矫形内固定术 围术期护理
下载PDF
一期前路松解后路三维矫形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 被引量:25
3
作者 李明 刘洋 +5 位作者 朱晓东 赵新刚 白玉树 倪春鸿 石志才 侯铁胜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71-275,共5页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松解后路三维矫形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手术策略,并评价其疗效。方法1997年7月~2003年1月应用一期前路松解后路三维矫形治疗重度脊柱侧凸36例,男9例,女27例;年龄13~39岁,平均17.2岁。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33例,神...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松解后路三维矫形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手术策略,并评价其疗效。方法1997年7月~2003年1月应用一期前路松解后路三维矫形治疗重度脊柱侧凸36例,男9例,女27例;年龄13~39岁,平均17.2岁。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33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3例。术前冠状面Cobb角85°~116°,平均96.2°;矢状面异常20例。前路行凸侧松解、椎间植骨后,同次麻醉下再行后路CD(4例)、CD-Horizon(5例)、TSRH(10例)或Isola(17例)脊柱内固定器械三维矫形内固定及植骨融合,其中31例行胸廓成形术。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48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冠状面Cobb角30°~65°,平均47.6°,平均矫正率48.5%;80.6%的患者术后维持或达到矢状面平衡。未发生严重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无脱钩、断棒及深部感染。术后气胸2例,创伤性胸膜炎1例,术后2年假关节形成1例,术后11个月躯干失平衡1例。随访1年后矫正度丢失大于10°者2例,平均丢失5.2°。结论对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应用一期前路松解、后路三维矫形的方法矫形满意。正确选择病例、术前仔细评估、术中应用SEP及唤醒试验可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 内固定器 后路三维矫形 治疗
原文传递
骨科——脊柱
4
《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 2004年第2期125-131,共7页
关键词 颈椎前路手术 手术并发症 内固定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术 颈椎外科 颈椎前路钢板 脊柱侧凸 后路三维矫形融合术
下载PDF
采用关键椎置钉及选择性融合治疗Lenke6型AIS可行性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宏其 陈凌强 +5 位作者 郭超峰 唐明星 刘少华 葛磊 刘金洋 吴建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1-544,共4页
[目的]通过有限元模型矫形手术模拟的方法探讨关键椎置钉技术的可行性及矫形效果,分析Lenke 6型脊柱侧凸是否适合采用选择性融合策略。[方法]通过CT图像建立1例Lenke 6型特发性脊柱侧凸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后,利用后路CD矫形... [目的]通过有限元模型矫形手术模拟的方法探讨关键椎置钉技术的可行性及矫形效果,分析Lenke 6型脊柱侧凸是否适合采用选择性融合策略。[方法]通过CT图像建立1例Lenke 6型特发性脊柱侧凸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后,利用后路CD矫形手术模拟技术,分别模拟全节段椎弓根钉技术矫形工况、关键椎置钉技术矫形工况、胸腰弯选择性融合工况等。测量各种工况完成后双弯Cobb角度、计算矫形率,分析各种工况的矫形效果。[结果]全节段椎弓根钉技术(非选择性融合):胸腰弯矫形率47.8%,主胸弯矫形率43.9%;关键椎置钉技术:胸腰弯矫形率44.2%,主胸弯矫形率19.1%;胸腰弯选择性融合:胸腰弯矫形率43.5%,主胸弯矫形率14.3%。[结论]全节段椎弓根钉技术因矫形力施加点更多,矫形效果较关键椎置钉技术更佳;Lenke 6型脊柱侧凸采用选择性融合策略应慎重,非选择性融合策略能明显矫正双弯,纠正脊柱序列,更适合该类型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法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后路三维矫形 生物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