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的围手术期非神经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迎松 解京明 +6 位作者 赵智 张颖 李韬 毕尼 施志约 蒋文斌 彭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5-61,共7页
目的:分析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围手术期主要非神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13年12月来自单中心的105例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均接受了一期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 目的:分析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围手术期主要非神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13年12月来自单中心的105例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均接受了一期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信息,围手术期及末次随访影像学资料,和围手术期非神经并发症进行统计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患者手术时平均年龄18.9±8.1岁。主弯侧凸Cobb角术前为108.9°±25.5°,末次随访时为37.2°±16.8°;节段性后凸术前为89.8°±31.1°,末次随访时为30.4°±15.3°。手术平均切除1.31个椎节,固定涉及13.6±2.8个节段。至末次随访时,冠状面平衡矫正70.9%,矢状面平衡矫正53.4%。共24例患者(22.9%)发生了31例次非神经并发症事件:13例患者发生16例次呼吸系统并发症;7例患者发生9例次心血管不良事件;1例恶性高热;1例单眼失明;3例创口感染;1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术后1d死亡。早期进行手术的患者(14/49),以及切除T6或者以上节段椎体的患者(4/10),显示了较多的非神经并发症的趋势。此外,非特发性畸形,超过150°的极度重度脊柱侧凸,术前用力肺活量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低于预计值40%,以及术中失血量超过5000ml是非神经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经后路全脊椎切除矫形的患者,围手术期中非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并与患者肺功能状况不佳及术中失血量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 后路全脊椎切除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儿童脊柱后凸畸形(附10例报告) 被引量:5
2
作者 曹光彪 李明 +4 位作者 刘传康 康权 罗聪 郑超 杨琼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97-301,共5页
目的总结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儿童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经验、技术要点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1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接受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重建治疗的10例脊柱后凸畸形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例,女7... 目的总结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儿童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经验、技术要点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1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接受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重建治疗的10例脊柱后凸畸形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例,女7例,年龄6~15岁,平均11岁,术前脊柱后凸Cobb角76°~112°,平均97.8°。2例术前有神经系统症状,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1例。所有患儿均行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经椎弓根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所有患儿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40~560min,平均373min;出血量550~2200ml,平均1115ml;术后后凸Cobb角10°~43°,平均29.3°,矫正率70.0%;患儿的躯干和双肩失平衡均得到显著改善,腰背部疼痛有明显缓解;术前有神经系统症状的2例患儿术后Frankel分级均恢复到E级。结论后路全脊椎切除+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矫正儿童脊柱后凸畸形安全有效,并可达到稳定的短节段内固定及优良的融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 儿童 后路全脊椎切除术 植骨融合
下载PDF
后路全脊椎切除术后脊柱畸形患者主弯各段Cobb角变化及其对主弯矫形的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韬 解京明 +3 位作者 王迎松 赵智 张颖 毕尼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92-995,1005,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VC)后脊柱畸形患者主弯各段Cobb角变化、对主弯矫形的意义及主弯置钉情况对矫形效果的影响。方法:对应用PVC治疗的46例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前及术后所摄标准脊柱全长前后位X线... 目的:探讨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VC)后脊柱畸形患者主弯各段Cobb角变化、对主弯矫形的意义及主弯置钉情况对矫形效果的影响。方法:对应用PVC治疗的46例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前及术后所摄标准脊柱全长前后位X线片,在冠状面将畸形主弯划分为主弯上段、主弯中段及主弯下段。采用标准Cobb角测量方法分别对术前、术后主弯及主弯各分段Cobb角进行测量。比较主弯及主弯各分段Cobb角的变化、计算主弯各分段对主弯矫形的贡献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观察主弯段椎弓根置钉情况及切除椎紧邻上下椎体的置钉情况与矫形率的关系。结果:患者术前主弯Cobb角平均为110.1°±18.1°,术后平均减小59.1°±16.4°(P<0.05),主弯矫形率为(54.1±12.2)%。其中,主弯中段平均减小28.1°±14.7°(P<0.05),对主弯矫形的贡献率为(49.1±27.3)%,主弯上段平均减小15.7°±13.1°(P<0.05),对主弯矫形贡献率为(25.2±16.6)%,主弯下段平均减小15.3°±12.4°(P<0.05),对主弯的矫形贡献率为(26.3±22.6)%。主弯上、下两段的矫形度数及矫形贡献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切除椎的相邻的上下椎体至少各置入一枚椎弓根螺钉的患者有22例,该组患者主弯中段的矫形度要明显优于上、下椎体无钉的24例患者(P<0.05)。同时发现主弯节段置钉比率与主弯矫形率密切相关(r=0.82,P<0.05)。结论:主弯中段对主弯矫形的贡献率最大,主弯内椎弓根螺钉置钉数对矫形起重要作用,尤其在切除椎的邻近椎体置钉对脊柱矫形及重建更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后路全脊椎切除术 主弯 COBB角
下载PDF
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神经系统并发症防治措施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林莞锋 仉建国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7年第5期442-445,449,共5页
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近年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重度僵硬脊柱畸形。但文献报道其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如何降低神经损伤的风险显得尤为重要。术中有效的监护、及时合理的处理、合适的动... 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近年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重度僵硬脊柱畸形。但文献报道其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如何降低神经损伤的风险显得尤为重要。术中有效的监护、及时合理的处理、合适的动脉压、恰当的坚强固定以及卫星棒等新技术的应用是减少后路全脊椎切除术神经损伤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全脊椎切除术 神经系统并发症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后路全脊椎切除术后脊柱畸形患者主弯置钉情况对矫形效果的影响
5
作者 舒冬平 李绍刚 +3 位作者 王艳芳 邓汉华 彭勇骏 马兵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VCR)后脊柱畸形患者主弯置钉情况与矫形效果。方法对35例脊柱畸形患者行PVCR,术前根据X线检查将畸形主弯分为主弯上段、主弯中段、主弯下段,分别于手术前后测量主弯各段Cobb角,计算主弯各段贡献率,并统计主... 目的探讨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VCR)后脊柱畸形患者主弯置钉情况与矫形效果。方法对35例脊柱畸形患者行PVCR,术前根据X线检查将畸形主弯分为主弯上段、主弯中段、主弯下段,分别于手术前后测量主弯各段Cobb角,计算主弯各段贡献率,并统计主弯置钉情况与矫形效果的关系。结果术后3个月患者主弯及主弯各段Cobb角均显著降低,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主弯中段矫正度、贡献率均显著高于主弯上段和主弯下段(P<0.001),主弯上段和主弯下段矫正度、贡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例在切除脊椎相邻上下椎至少置入1枚椎弓根螺钉,置钉患者主弯中段矫正度为37.4°±9.7°,18例未置钉患者主弯中段矫正度为20.7°±6.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主弯中段对脊柱畸形矫正的贡献率最大,在切除脊椎的相邻上下椎体置入椎弓根螺钉对脊柱畸形的矫正、重建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后路全脊椎切除术 矫形效果 主弯 COBB角
下载PDF
经后路全脊椎截骨术后神经功能障碍1例
6
作者 唐磊 贾思宇 +2 位作者 王勃霏 赵红卫 陈海丹 《巴楚医学》 2023年第1期7-10,共4页
经后路全脊椎截骨术(PVCR)是重度角状后凸脊柱畸形患者的常用手术方式,基层医院开展较少,缺乏相应手术经验,术后矫形效果不理想,且易发生神经并发症。本文报告我院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接受PVCR,术后出现神经并发症1例,以加强基层医院对... 经后路全脊椎截骨术(PVCR)是重度角状后凸脊柱畸形患者的常用手术方式,基层医院开展较少,缺乏相应手术经验,术后矫形效果不理想,且易发生神经并发症。本文报告我院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接受PVCR,术后出现神经并发症1例,以加强基层医院对PVCR的认识,提高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畸形 后神经功能障碍 后路全脊椎切除术
下载PDF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重建术治疗腰椎肿瘤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庄勇 尚显文 +1 位作者 刘淼 张皓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4期749-750,共2页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在我院行经后路全脊椎切除重建术治疗腰椎肿瘤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采用分块切除,观察组采用整块切除重建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术前、术后VAS评分和神经功...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在我院行经后路全脊椎切除重建术治疗腰椎肿瘤的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采用分块切除,观察组采用整块切除重建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术前、术后VAS评分和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情况。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对照组手术时间少于观察组;两组术前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显著,两组复发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显著;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84例患者均有1级以上恢复。经后路治疗全脊椎切除重建术治疗腰椎肿瘤有效可行,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全脊椎切除术 重建 腰椎肿瘤
下载PDF
僵硬型脊柱畸形患者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后近段交界性后凸的高危因素分析
8
作者 臧怡宁 隋启军 +1 位作者 邢耀文 范春海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第20期35-36,共2页
目的分析僵硬型脊柱畸形患者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VCR)后近段交界性后凸(PJK)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PVCR治疗的205例僵硬型脊柱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2年后是否发生PJK将205例患者分为PJK组... 目的分析僵硬型脊柱畸形患者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VCR)后近段交界性后凸(PJK)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PVCR治疗的205例僵硬型脊柱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2年后是否发生PJK将205例患者分为PJK组(51例)和正常组(154例),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时拍摄的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患者经PVCR治疗后发生PJK的高危因素。结果PJK组和正常组患者在年龄、合并骨质疏松、手术固定椎体数、身体质量指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发病原因、切除椎体位置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JK组和正常组患者的术后TK、术后LL、术前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PI、术前TK、术前LL、术后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手术固定椎体数>5、身体质量指数>25.16kg/m^(2)、术前SS<25.00°是患者行PVCR后发生PJK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质疏松、手术固定椎体数>5、身体质量指数>25.16kg/m^(2)、术前SS<25.00°是患者行PVCR后发生PJK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硬型脊柱畸形 后路全脊椎切除术 近段交界性后凸 高危因素
原文传递
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术治疗脊柱肿瘤的并发症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于晓东 《当代医学》 2014年第27期77-77,共1页
目的探讨脊柱肿瘤应用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术治疗的并发症。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7月临沂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采取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术患者45例,回顾性分析其并发症(次要并发症与主要并发症)、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切除节段等... 目的探讨脊柱肿瘤应用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术治疗的并发症。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7月临沂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采取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术患者45例,回顾性分析其并发症(次要并发症与主要并发症)、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切除节段等。结果手术时间202~483min,平均(334.6±68.5)min;输血量0~26840mL,平均2860mL;失血量650~10800mL。次要并发症患者41例,主要并发症患者4例。结论次要并发症对患者的转归基本上不会影响,且均有预防措施。同时术前给予积极有效地预防措施,特别是防止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给予积极治疗可使手术的安全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一期脊椎切除 脊柱肿瘤 并发症
下载PDF
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角状后凸畸形的疗效观察
10
作者 雷洪俊 陈忠羡 +1 位作者 薛忠林 付朝华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08-109,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角状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15例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角状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术后随访6~36个月,观察其临床症状缓解、手术前后后凸Cobb角度变化及Frankel分级情... 目的探讨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角状后凸畸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15例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角状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术后随访6~36个月,观察其临床症状缓解、手术前后后凸Cobb角度变化及Frankel分级情况。结果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术前后凸Cobb角为(51.2±4.9)度,术后经随访恢复为(11.2±1.7)度,术后后凸Cobb角度<术前(P<0.01),且术后Frankel分级明显降低。结论后路全脊椎切除结合椎弓根内固定与椎板减压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角状后凸畸形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全脊椎切除术 胸腰椎陈旧性骨折角状后凸畸形 方法
下载PDF
35例后路脊椎切除术治疗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
11
作者 粱刚 《医学新知》 CAS 2010年第6期596-597,共2页
目的 探讨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行后路脊椎全切除术(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VCR)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严重脊柱侧凸或后凸Cobb角大于100°的重度脊柱侧后畸形的患者资料;术前患者侧凸主弯冠状面Cobb角平均为... 目的 探讨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行后路脊椎全切除术(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VCR)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严重脊柱侧凸或后凸Cobb角大于100°的重度脊柱侧后畸形的患者资料;术前患者侧凸主弯冠状面Cobb角平均为(124.8±27.4)°,胸腰段矢状位后凸角平均为(95.8±30.2)°.结果 平均手术用时为(5.9 ±1.2)h,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855±1200)ml,术后未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加重的患者,且无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下床时间为(11±5)d;术后侧凸主弯冠状面Cobb角平均为(45.7±6.2)°,胸腰段后凸为(38.6±10.1)°,矫正率达到79%,患者的躯干和双肩失平衡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结论 后路全脊椎切除术可使神经充分的减压,矫正侧后凸畸形效果满意,是治疗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脊椎切除 严重脊柱侧后凸畸形 脊柱截骨
原文传递
严重脊柱畸形患者行PVCR术的围术期护理
12
作者 万翠仙 张梅清 +3 位作者 胥泽红 陈瑾 李晔 杨黎明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6年第6期861-863,F0004,共4页
总结严重脊柱畸形患者行PVCR围术期护理。对105例严重脊柱畸形患者行PVCR术后,在治疗中实施相应围术期护理。105例严重脊柱畸形患者行PVCR术后,通过精心护理均未发生任何并发症。严重脊柱畸形患者,行PVCR术前应加强心理护理、牵引护... 总结严重脊柱畸形患者行PVCR围术期护理。对105例严重脊柱畸形患者行PVCR术后,在治疗中实施相应围术期护理。105例严重脊柱畸形患者行PVCR术后,通过精心护理均未发生任何并发症。严重脊柱畸形患者,行PVCR术前应加强心理护理、牵引护理、肺功能训练及唤醒试验,并完善术前检查,术后加强生命体征观察、脊髓神经观察,并加强呼吸道、消化道及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重视康复训练及出院指导是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后路全脊椎切除术 护理
原文传递
胸椎椎弓根髓腔内径CT分型在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矫形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颖 解京明 +3 位作者 王迎松 毕尼 赵智 李韬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胸椎椎弓根髓腔内径CT分型在对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行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矫形徒手植钉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4年10月-2010年7月对56例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一期行PVCR矫形,T2... 目的探讨基于胸椎椎弓根髓腔内径CT分型在对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行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矫形徒手植钉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4年10月-2010年7月对56例严重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一期行PVCR矫形,T2~12共植入1 098枚椎弓根螺钉。于CT片测量胸椎椎弓根髓腔内径,并划分为4个区间:区间1(0~1.0 mm),区间2(1.1~2.0 mm),区间3(2.1~3.0 mm),区间4(>3.1 mm);对各区间椎弓根螺钉植钉成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结果将无统计学意义的区间合并,再次行统计学分析。根据Lenke的椎弓根形态学分型,行各型植钉成功率统计学分析。结果 1 098枚胸椎椎弓根螺钉中,826枚(75.23%)植钉成功。根据髓腔内径分区,除区间3与区间4椎弓根植钉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40,P=0.111)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区间3、4合并后,区间1、2、3植钉成功率分别为35.05%、65.34%、88.32%,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根据Lenke的椎弓根形态学分型,A、B、C、D型植钉成功率分别为82.31%、83.40%、80.00%、30.28%,D型植钉成功率显著低于其余各型(P<0.008),其余各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8)。基于胸椎椎弓根髓腔内径CT分型标准,Ⅰ型椎弓根占总数的17.67%,凹、凸侧椎弓根分别为24.59%、10.75%;Ⅱa型占总数的16.03%,凹、凸侧分别为21.13%、10.93%;Ⅱb型占总数的66.30%,凹、凸侧分别为54.28%、78.32%。各型凹、凸侧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基于胸椎椎弓根髓腔内径提出了量化分型标准,Ⅰ型为无髓腔型,椎弓根内径0~1.0 mm;Ⅱ型为有髓腔型,其中Ⅱa型椎弓根内径为1.1~2.0 mm,Ⅱb型>2.1 mm。该分型标准可在行PVCR时指导徒手植入胸椎椎弓根螺钉,但其有效性需进一步临床观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僵硬性脊柱畸形 椎弓根螺钉 后路全脊椎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