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入路胸腰椎肿瘤全椎体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1
作者 陈从 郑艳 +1 位作者 田凤娟 张敏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于后入路胸腰椎肿瘤全椎体切除术患者的适宜护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8例需行全椎体切除术治疗的胸腰椎巨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均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常规护... 目的探讨应用于后入路胸腰椎肿瘤全椎体切除术患者的适宜护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8例需行全椎体切除术治疗的胸腰椎巨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均分为综合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2组,每组29例,并对比分析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患者术后疼痛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结果综合护理组患者术后7 d、3个月、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269,P<0.001;t=7.850,P=0.001;t=2.195,P=0.032)。综合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3.10%)优于常规护理组(6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56,P<0.001)。结论针对胸腰椎巨大肿瘤患者进行后入路全椎体切除术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 脊柱肿瘤 后路切除 围手 综合护理
下载PDF
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 被引量:51
2
作者 王岩 张永刚 +1 位作者 张雪松 毛克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效果。方法:2003年2月 ̄2003年8月,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18例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幼儿患者,年龄3.9 ̄7.3岁,平均5.3岁,术后支具固... 目的:评价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效果。方法:2003年2月 ̄2003年8月,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18例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幼儿患者,年龄3.9 ̄7.3岁,平均5.3岁,术后支具固定6 ̄8个月。术前及术后3、6、12、24个月摄站立前后位和侧位X线片。通过X线片和临床物理检查评估手术前后患者的躯干平衡和失代偿情况。结果:术前主弯Cobb角42.7°,术后16.4°,末次随访时14.1°。主弯头侧代偿弯由术前16.8°改善至5.8°,主弯尾侧代偿弯由术前25.6°改善至10.5°。所有患儿躯干平衡良好,未发现失代偿现象。术中或术后出现椎弓根螺钉割裂椎体3例。1例术后出现感染,无矫形丢失而需再次手术病例。结论:对发展的半椎体畸形,在原发弯发展严重或代偿弯形成结构性弯之前,进行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可以矫正和控制冠状面和矢状面畸形,短节段固定可保存脊柱的生长能力和更多的运动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凸 畸形 弓根螺钉 幼儿 内固定 后路切除 短节段经弓根内固定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汪磊 李俊杰 常江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18期85-88,共4页
目的对比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职工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103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PLIF... 目的对比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职工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103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PLIF组(51例,PLIF治疗)和PTED组(52例,PTED治疗),两组患者均术后观察、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前及术后1d、1个月、3个月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术前及术后3、6个月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术后6个月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TED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PLIF组,切口大小短于PLIF组,术中出血量少于PLIF组;术前、术后1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VAS疼痛评分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随时间延长,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逐渐降低,且PTED组VAS疼痛评分降低较为明显;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JOA评分、ODI评分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随时间延长,两组患者JOA评分均逐渐升高,ODI评分均逐渐降低,且PTED组JOA评分升高较为明显,ODI评分降低较为明显;PTED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PLIF组;PTED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PLIF组(均P<0.05)。结论相较于PLIF,PTED临床疗效显著,能够缩短手术切口、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同时可有效降低术后疼痛程度、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盘突出症 间孔镜间盘切除 后路间融合 功能
下载PDF
后路器械内固定、病椎部分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王自立 金卫东 +2 位作者 乔永东 黄建国 赵浩宁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03-205,共3页
目的 观察后路器械内固定、病椎部分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在抗痨药物治疗下手术治疗的 2 2例脊柱结核的临床资料。男 14例 ,女 8例 ;年龄 2 2 - 5 8岁 ,平均 4 1岁 ;发病部位胸椎 4例 ,胸腰段 10例 ,下... 目的 观察后路器械内固定、病椎部分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在抗痨药物治疗下手术治疗的 2 2例脊柱结核的临床资料。男 14例 ,女 8例 ;年龄 2 2 - 5 8岁 ,平均 4 1岁 ;发病部位胸椎 4例 ,胸腰段 10例 ,下腰椎及腰骶部 8例。胸椎椎旁脓肿 11例 ,腰椎腰大肌脓肿 8例 ,3例无脓肿 ;单椎体发病 3例 ,2节段发病 15例 ,3节段发病 4例 ;术前后凸角度测量 9 - 36 ,平均 30 。手术方法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为后路器械内固定 ,第二步为切除病变侵及的部分椎体 ,并取大块髂骨支撑植骨。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 1年 8个月 ,后凸角度为平均 6 ,植骨愈合时间 4 - 6个月 ,血沉全部正常 ,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结论 后路器械内固定、前路病椎部分切除、支撑植骨融合术 ,病灶切除彻底、完全 ,可以短期内稳定脊柱 ,脊柱融合可靠 ,能有效地矫正和防止后凸畸形的发生和加重 ,为治疗脊柱结核的有效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内固定器 后路器械 部分切除 植骨融合
下载PDF
Ⅰ期后路椎体切除术联合前路病灶清除环形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多阶段胸腰段结核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建伟 吴变梅 殷云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09年第11期3074-3075,共2页
关键词 前路病灶清除 切除 期护理 环形减压 胸腰段结核 固定治疗 后路 Ⅰ期
下载PDF
后方单侧截骨入路椎体大部分切除固定矫形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王峰 付德生 +1 位作者 柯琼 程良礼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2期2603-2606,共4页
目的评价后方单侧截骨入路椎体大部分切除固定矫形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的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62例陈旧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根据住院号分为试验组3... 目的评价后方单侧截骨入路椎体大部分切除固定矫形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的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62例陈旧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根据住院号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后路椎体全切除术,试验组患者则选择后方单侧截骨入路椎体大部分切除固定矫形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一般手术情况,治疗前后腰椎影像学的改善情况,治疗前及随访1年后的功能评价和疼痛评分。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但试验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186±60)min与(235±60)min,P<0.05],且术中的出血量及术后的引流量也均少于对照组患者[(878±101)mL与(1147±101)mL,(200±50)mL与(252±50)mL,P<0.05],2组患者术前的椎体后凸Cobb角比较[(38.8±2.2)°与(39.0±2.0)°,P>0.05],术后2周,患者的Cobb角、矢状位指数及伤椎楔变角均显著减小,椎体前缘高度和中缘高度恢复正常(P<0.05),且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腰椎影像学数据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功能障碍ODI评分比较[(7.0±1.0)与(6.9±1.1),(72±12)%与(70±12)%,P>0.05)],随访术后1年,2项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但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和功能障碍ODI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1.0与3.5±1.5),(23±12)%与(24±12)%,P>0.05]。结论后方单侧截骨入路椎体大部分切除固定矫形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更显著,创伤更小,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骨 部分切除 陈旧性胸腰段压缩骨折 后凸畸形
下载PDF
后路固定侧前方切除术治疗L_3椎体肿瘤12例疗效分析
7
作者 张方林 付治安 +2 位作者 杨海平 梁磊 徐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95-95,共1页
上腰椎(或胸腰段椎体)肿瘤经侧前方入路可同时完成病变切除、减压、植骨、固定及重建脊柱稳定性,下腰椎手术因受腹主动脉、腔静脉影响,病椎切除后无法同时自侧前方固定脊柱而做到即刻稳定。自2006年1月以来,我们采用后路固定侧前... 上腰椎(或胸腰段椎体)肿瘤经侧前方入路可同时完成病变切除、减压、植骨、固定及重建脊柱稳定性,下腰椎手术因受腹主动脉、腔静脉影响,病椎切除后无法同时自侧前方固定脊柱而做到即刻稳定。自2006年1月以来,我们采用后路固定侧前方切除术治疗L3椎体肿瘤1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前方入路 肿瘤 后路固定 切除 疗效分析 治疗 脊柱稳定性 胸腰段
下载PDF
后路单侧截骨椎体切除内固定修复胸腰段后凸畸形
8
作者 王辉 丁文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3期8662-8663,共2页
陈旧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和胸腰段先天性楔形椎常引起局部的后凸畸形,多数患者存在胸背部疼痛,少数伴有脊髓神经压迫症状,若保守治疗无效且严重影响工作扣生活,常需手术矫形治疗。目前普遍观点认为,超过45°的胸腰段脊柱后凸... 陈旧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和胸腰段先天性楔形椎常引起局部的后凸畸形,多数患者存在胸背部疼痛,少数伴有脊髓神经压迫症状,若保守治疗无效且严重影响工作扣生活,常需手术矫形治疗。目前普遍观点认为,超过45°的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矫形术难以达到理想的矫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后凸畸形 后路单侧截骨 切除 内固定
下载PDF
10岁以下儿童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术的手术时机选择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姚子明 郭东 +5 位作者 张学军 曹隽 祁新禹 白云松 孙保胜 李承鑫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8期664-668,共5页
背景:后路半椎体切除已经成为治疗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常用方法,但对于10岁以下儿童,何时行半椎体切除尚无定论。目的:探讨10岁以下儿童脊柱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术的合适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先天性脊柱侧... 背景:后路半椎体切除已经成为治疗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常用方法,但对于10岁以下儿童,何时行半椎体切除尚无定论。目的:探讨10岁以下儿童脊柱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术的合适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于我院行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固定的104例患儿资料,其中男51例,女53例;年龄1.6~9.9岁,平均(4.1±2.2)岁。按年龄将患儿分为3组,分别为患儿年龄<3岁(n=47),年龄为3~6岁(n=32),年龄>6岁(n=25)。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所有患儿均行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检查。记录并对比3组患儿手术前后主弯Cobb角、近端及远端代偿弯Cobb角、节段性后凸角;记录并对比3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固定节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时间为36~116个月,平均(52.9±10.2)个月。年龄<3岁组患儿平均手术年龄(2.5±0.4)岁,年龄为3~6岁组(4.3±0.8)岁,年龄>6岁组(7.8±1.4)岁,3组患儿的手术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患儿主弯Cobb角矫形率、近端及远端代偿弯矫形率及节段性后凸角矫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岁组固定节段显著多于年龄<3岁组(P<0.05),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年龄<3岁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年龄>6岁组多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治疗10岁以下儿童先天性脊柱侧凸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不同年龄的患儿手术矫形效果无明显差异,但3岁以下手术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高,6岁以上手术固定节段较长,且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较多。因此,3~6岁是儿童行半椎体切除术的合适年龄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凸 切除 后路 弓根螺钉 年龄
下载PDF
后路全椎体切除并脊柱重建术治疗重度脊柱畸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瑶 解京明 《医学综述》 2012年第17期2827-2829,共3页
全椎体切除术起源于脊椎截骨术,最早运用于脊柱肿瘤的治疗,20世纪末逐渐为脊柱矫形外科医师所接受并运用于治疗严重脊柱畸形。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手术器械的发展,经后路全椎体切除术(PVCR)治疗严重脊柱畸形的运用越发频繁。由此所伴发... 全椎体切除术起源于脊椎截骨术,最早运用于脊柱肿瘤的治疗,20世纪末逐渐为脊柱矫形外科医师所接受并运用于治疗严重脊柱畸形。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手术器械的发展,经后路全椎体切除术(PVCR)治疗严重脊柱畸形的运用越发频繁。由此所伴发的对PVCR的具体手术操作,术后脊柱稳定性重建,相关手术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的研究也愈发广泛,其讨论也形成了一定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切除 截骨 脊柱畸形
下载PDF
后路手术切除半椎体一例
11
作者 程越清 郭伟 +1 位作者 程建华 崔新广 《临床外科杂志》 2010年第4期238-238,共1页
患者,男,23岁,因“腰痛3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幼时即出现腰部疼痛,拍x片见腰4椎体发育不良,呈半椎体畸形,脊柱侧凸明显,曾于13岁时手术切除部分半椎体,术后佩戴支具。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术后X片见脊柱生理曲度基本恢... 患者,男,23岁,因“腰痛3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幼时即出现腰部疼痛,拍x片见腰4椎体发育不良,呈半椎体畸形,脊柱侧凸明显,曾于13岁时手术切除部分半椎体,术后佩戴支具。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术后X片见脊柱生理曲度基本恢复正常。于3年前腰痛又发作,保守治疗无明显效果,劳累后腰部疼痛加重。患者行走自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切除 后路 发育不良 后疼痛 脊柱生理曲度 腰部疼痛 脊柱侧凸
下载PDF
超声骨刀单侧开窗双侧减压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万克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单侧开窗双侧减压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巩义市人民医院骨科2019-04—2020-08收治的95例DLS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传统工具全椎板切除减压PLIF术组(传统...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单侧开窗双侧减压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巩义市人民医院骨科2019-04—2020-08收治的95例DLS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传统工具全椎板切除减压PLIF术组(传统工具组,47例)和超声骨刀单侧开窗双侧减压PLIF术组(超声骨刀组,48例)。比较2组手术情况(椎板切除减压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统计术后第3天、3个月、6个月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价术后6个月的植骨融合情况。结果超声骨刀组的椎板切除减压时间较传统工具组长,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较传统工具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时2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其中超声骨刀组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工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的植骨融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骨刀单侧开窗双侧减压PLIF术治疗DLSS,虽然延长了手术时间,但具有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小、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轻,以及腰椎功能好等优势。近期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管狭窄症 超声骨刀 单侧开窗 双侧减压 切除 后路间融合
下载PDF
经后路半椎体切除术与单纯椎管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艾军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第12期116-117,119,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后路半椎体切除术与单纯椎管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20年12月收治的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单纯椎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行经... 目的:对比分析经后路半椎体切除术与单纯椎管减压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20年12月收治的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单纯椎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行经后路半锥体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腰背部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腰椎前凸角、侧凸Cobb角。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腰背部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与侧凸Cobb角低于对照组,腰椎前凸角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椎管减压术,能有效提高腰背部功能,改善腰椎前凸角与侧凸Cobb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弯 后路切除 单纯管减压 功能
下载PDF
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治疗严重脊柱后凸畸形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宏 邱贵兴 +3 位作者 仉建国 田野 李书刚 于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3-325,I0004,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脊柱后凸畸形行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手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月~2007年7月在我科接受后路一期全锥体切除加重建术治疗的12例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手术用时5.0h(4.0~7.8... 目的探讨严重脊柱后凸畸形行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手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月~2007年7月在我科接受后路一期全锥体切除加重建术治疗的12例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手术用时5.0h(4.0~7.8h),术中平均出血量1800ml(800~3000ml),未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加重的患者,无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下床时间8d(6~15)d;术后后凸平均为38°,矫正率达63%。5例患者术前有神经系统症状,1例术前Frankel分级为A级,4例为D级;术后所有5例患者的Frankel分级均恢复到E级。结论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重建术是治疗严重脊柱后凸畸形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使神经充分减压,矫正后凸畸形效果满意,早期恢复负重,在避免神经付损伤方面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脊柱后凸畸形 后路一期全切除 脊柱截骨
下载PDF
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庄全魁 陈勇 +3 位作者 李杨 吴刚强 艾继超 孟晓林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1223-1225,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支撑植骨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19例,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行X线片及三维CT扫描,观察椎间高度、椎间支撑体及周围植骨融...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支撑植骨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19例,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行X线片及三维CT扫描,观察椎间高度、椎间支撑体及周围植骨融合情况、椎管减压程度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结果:1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6~36个月,术后1周X线片未见支撑体明显移位,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3个月X线片、CT扫描示椎管通畅无占位,支撑体及周围植骨与临近椎体间隙模糊;术后6个月、12个月X线片、CT扫描示18例患者支撑体及周围植骨与邻近椎体有连续骨小梁形成,1例支撑与椎间无连续骨小梁通过,但周围植骨已骨性愈合;1例支撑倾斜(矢状面或冠状面倾斜角度均〈10°);19例Frankel分级均明显改善。结论: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椎间支撑植骨减压彻底,有利于脊髓神经恢复,支撑体植骨有利于恢复脊柱稳定性,降低内固定松动和断裂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后路次全切除 植骨
下载PDF
经后路半椎体切除对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骺板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曾巧 孔畅 +1 位作者 贺宪 刘奕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9期1349-1352,共4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半椎体切除对退行性脊柱侧弯(DS)患者骺板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90例D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单纯椎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后路半椎... 目的探讨经后路半椎体切除对退行性脊柱侧弯(DS)患者骺板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90例D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采用单纯椎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治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TGF-β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对骺板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节段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腰椎前凸角和侧凸Cobb角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GF-β1、TGF-β2、bFGF及BMP-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采用经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能降低骺板生长因子表达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切除 退行性脊柱侧弯 骺板生长因子 管减压
下载PDF
后路半椎体切除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 被引量:3
17
作者 楼肃亮 郑杰 +1 位作者 杨永宏 张冬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35-436,共2页
半椎体是导致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畸形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由于脊柱发育的自然进程不同,有些患者到少年甚至青年时期出现明显的畸形甚至神经压迫症状才就诊,从而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2002年2月~2008年11月.... 半椎体是导致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畸形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由于脊柱发育的自然进程不同,有些患者到少年甚至青年时期出现明显的畸形甚至神经压迫症状才就诊,从而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2002年2月~2008年11月.我院对12例半椎体所致的CS患者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切除 先天性脊柱侧凸 固定治疗 固定治疗 弓根螺钉 脊柱发育 压迫症状 畸形
下载PDF
后路半椎体切除加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卫东 刘宏建 王利民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8期56-57,共2页
目的观察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矫正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21例。结果本组术后冠状面Cobb角平均矫正率70.30%;矢状面Cobb角平均矫正... 目的观察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矫正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21例。结果本组术后冠状面Cobb角平均矫正率70.30%;矢状面Cobb角平均矫正率74.60%。所有患儿躯干平衡良好,未发现失代偿现象。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伤口愈合不良1例,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是治疗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侧后凸 后路切除 弓根螺钉内固定
下载PDF
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及并发症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升儒 林莞锋 +2 位作者 杨阳 粟喆 仉建国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12期976-981,共6页
背景:半椎体畸形是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常见病因。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术已逐渐成为治疗此类畸形的有效方法,但目前仍缺乏大样本揭示其疗效及并发症的研究。目的:评估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半椎体致先天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并发症及对策... 背景:半椎体畸形是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常见病因。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术已逐渐成为治疗此类畸形的有效方法,但目前仍缺乏大样本揭示其疗效及并发症的研究。目的:评估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半椎体致先天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并发症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432例(男222例,女210例)接受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术治疗的半椎体致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患者,年龄1.5~17岁,平均(8.7±3.4)岁,随访12~180个月,平均(68.4±27.3)个月。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均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对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躯干偏移进行测量分析。同时复习病历,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10~365 min,平均(197.5±41.1)min;术中出血量80~2100 ml,平均(654.4±357.5)ml;固定节段2~11个,平均(5.7±1.7)个节段。冠状面原发侧凸Cobb角术前平均56.1°±11.2°,术后10.5°±5.1°,末次随访15.4°±7.2°;节段性后凸Cobb角术前平均47.7°±16.3°,术后16.5°±9.2°,末次随访18.3°±11.1°;躯干偏移术前平均(15.1±7.6)mm,术后(10.8±7.2)mm,末次随访(8.2±5.8)mm。1例次(0.2%)患者出现一过性脊髓损伤,1例次(0.2%)患者出现永久性C8神经根损伤;18例次(4.2%)患者出现一过性神经根损伤症状,其中1例次(0.2%)患者为一过性Horner综合征;3例次(0.7%)手术后出现椎弓根螺钉切割,10例次(2.3%)出现血胸,6例次(1.4%)出现伤口延迟愈合;在随访过程中,3例次(0.7%)出现断棒,15例次(3.5%)患者因冠状面或矢状面失代偿接受手术治疗。结论: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术可直接去除致畸因素,在冠状面和矢状面均可获得满意的矫形。患儿早期手术可保留脊柱的生长潜力及运动功能并获得良好的矫形。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主要为一过性神经根刺激症状,多可自行缓解;在脊柱生长发育期,可能出现冠状面及矢状面失代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切除 疗效 并发症 先天性脊柱侧凸
下载PDF
颈椎间盘并椎体后纵韧带部分切除治疗颈脊髓压迫症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涛 庞清江 +3 位作者 张前法 郑兴国 陈小牛 周海尔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9期921-922,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颈椎间盘、椎体及后纵韧带部分切除,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在治疗伴有后纵韧带压迫颈髓神经疾病中的应用. 方法单个椎间隙者13例手术采用前路间盘及相应部位后纵韧带部分切除,其余手术采用前路椎体大部分切除及相应部位后纵... 目的探讨应用颈椎间盘、椎体及后纵韧带部分切除,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在治疗伴有后纵韧带压迫颈髓神经疾病中的应用. 方法单个椎间隙者13例手术采用前路间盘及相应部位后纵韧带部分切除,其余手术采用前路椎体大部分切除及相应部位后纵韧带部分切除,18例采用自体髂骨植骨融合,38例采用钛网笼内填充减压椎体之松质骨植骨,最后均予带锁钢板内固定. 结果术后复查MRI:见颈脊髓神经压迫去除满意.56例平均随访18个月,植骨全部于术后3~4个月骨性愈合.术后已恢复椎间隙高度没有发现再丢失现象,颈椎生理弧度恢复良好. 结论颈椎间盘及后纵韧带大部分切除术,颈椎及后纵韧带大部分切除术适用于部分伴有后纵韧带颈脊髓神经和神经根压迫症患者,有利于彻底解除神经压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前路手 颈脊髓压迫症 后纵韧带 间盘 切除治疗 部分切除 带锁钢板内固定 间隙高度 植骨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