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4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LIF联合后路固定术与TLIF术在腰椎退变性椎管狭窄中的疗效 被引量:1
1
作者 谢守宁 刘伟 韩生寿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54-558,共5页
目的探究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后路固定术与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术在腰椎退变性椎管狭窄中疗效对比。方法选取6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抽样、双盲法分为OLIF联合组(34例,采用OLIF联合后路固定术进行手术治... 目的探究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后路固定术与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术在腰椎退变性椎管狭窄中疗效对比。方法选取6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抽样、双盲法分为OLIF联合组(34例,采用OLIF联合后路固定术进行手术治疗)和TLIF组(26例,采用TLIF术进行手术治疗)。观察两组影像学、手术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量表(JOA)评分、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OLIF联合组手术后图像对比度(DH)、椎间孔高度(CSH)短于TLIF组,椎管面积(CAS)、椎间孔面积(CASF)小于TLIF组,手术后术中出血量少于TLIF组,术后卧床及住院时间短于TLIF组,手术后VAS、ODI、JOA评分明显低于TLIF组,手术后治疗总有效率高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比TLIF术,OLIF联合后路固定术在腰椎退变性椎管狭窄中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患者手术指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 后路固定术 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 腰椎退变性椎管狭窄
下载PDF
OLIF联合后路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椎管狭窄患者的CT、MRI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杜英杰 李晓军 王玉满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5-330,共6页
本文探讨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技术观察评价其对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后路固定术治疗L4/L5腰椎滑脱椎管狭窄患者的应用价值。选取采取OLIF联合后路固定术治疗的L4/L5腰椎滑脱椎管狭窄患者118例进行回... 本文探讨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技术观察评价其对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后路固定术治疗L4/L5腰椎滑脱椎管狭窄患者的应用价值。选取采取OLIF联合后路固定术治疗的L4/L5腰椎滑脱椎管狭窄患者11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术后1年的随访效果将患者分为优良组(92例)和非优良组(26例)。结果显示,优良组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面积、椎管面积增大值均显著大于非优良组患者(P<0.05);优良组的L4和L5腰大肌横截面积、L4和L5椎旁肌横截面积增大值均大于非优良组患者(P<0.05);优良组的ODI降低值、VAS降低分值均显著大于非优良组患者(P<0.05);椎间隙高度增大值、椎间孔面积增大值、椎管面积增大值、L4和L5椎旁肌横截面积增大值与患者手术前后ODI差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采用CT、MRI对L4/L5腰椎滑脱椎管狭窄患者OLIF联合后路固定术治疗后进行随访,可观察患者术后椎间孔狭窄情况,以及临床症状解除后腰大肌及椎旁肌的恢复情况,对于判断患者腰椎功能恢复及手术效果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斜外侧椎间融合 后路固定术 腰椎滑脱 椎管狭窄
下载PDF
颅颈交界区畸形后路固定术后呼吸骤停1例
3
作者 郭恒 孙兵 +3 位作者 李敏 王乐凯 马原 匡永勤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12期976-976,共1页
1病例资料52岁女性,因头晕、饮水呛咳3个月,加重伴双下肢无力1个月入院。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声音低微,咽反射减弱,耸肩无力,双上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3级,左下肢肌力4-级,双侧跟膝胫试验阳性,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术前CT示颅底凹陷... 1病例资料52岁女性,因头晕、饮水呛咳3个月,加重伴双下肢无力1个月入院。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声音低微,咽反射减弱,耸肩无力,双上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3级,左下肢肌力4-级,双侧跟膝胫试验阳性,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术前CT示颅底凹陷(齿状突尖高于Chamberlain线10 mm),寰枢椎脱位(寰齿间距3.9 mm),寰枕融合,C2~3分节不全,O-C2角为-20°(图1A、1B)。术前MRI示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伴脊髓空洞形成,延颈髓交界腹侧受压(图1C)。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因轻微呼吸困难,且肺功能检查不能配合,请麻醉科会诊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颈交界区畸形 后路固定术 呼吸骤停
下载PDF
腰椎后路固定术后镇痛用药的临床效果评价
4
作者 刘春燕 刘明伟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第22期53-56,共4页
目的探究应用盐酸羟考酮与舒芬太尼对腰椎后路固定术后患者的临床镇痛效果,为临床术后镇痛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广州白云山医院收治的50例行腰椎后路固定术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镇痛,25... 目的探究应用盐酸羟考酮与舒芬太尼对腰椎后路固定术后患者的临床镇痛效果,为临床术后镇痛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广州白云山医院收治的50例行腰椎后路固定术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镇痛,25例)与研究组(采用盐酸羟考酮进行镇痛,2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尿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及尿量,术后2、6、12、24 h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与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前、术后24 h疼痛因子水平(神经生长因子、前列腺素E_(2)、神经肽Y),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2 h比,术后6~24 h两组患者VAS、ODI评分均呈降低趋势,术后6~24 h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24 h两组患者血清神经生长因子、前列腺素E_(2)、神经肽Y水平均显著升高,但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行腰椎后路固定术患者的术后镇痛,镇痛效果显著优于舒芬太尼,且安全性良好,可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固定术 盐酸羟考酮 舒芬太尼 疼痛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前列腺素E_(2) 神经肽Y
下载PDF
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疗效分析
5
作者 孙竑洲 张玙 +3 位作者 肖良 赵泉来 刘晨 吴仲宣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45-351,共7页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采用斜外侧腰...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采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治疗的9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32例,女60例,年龄44~82(63.67±9.93)岁。根据冗余与否将所有患者分为RNRs阳性组和RNRs阴性组。RNRs阳性组38例,男15例,女23例;年龄45~82(65.45±10.37)岁;病程24.00(12.00,72.00)个月。RNRs阴性组54例,男17例,女37例;年龄44~77(62.42±9.51)岁;病程13.50(9.00,36.00)个月。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包括狭窄节段数、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硬膜囊面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背部和腿部疼痛评价,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障碍。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8(11.04±3.61)个月,随访期未见并发症。RNRs阳性组狭窄节段数(1.71±0.46)个,多于阴性组(1.17±0.38)个(P<0.05)。RNRs阳性组术前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VAS、腿痛VAS、ODI分别为(1.11±0.19)cm、(0.46±0.17)cm^(2)、(5.39±1.00)分、(5.05±1.01)分、(55.74±4.05)%;RNRs阴性组分别为(0.97±0.23)cm、(0.69±0.26)cm^(2)、(4.50±0.77)分、(4.00±0.58)分、(47.33±3.43)%。RNRs阳性组术后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VAS、腿痛VAS、ODI评分分别为(1.60±0.19)cm、(0.74±0.36)cm^(2)、(3.39±0.72)分、(3.05±1.01)分、(46.74±4.82)%;RNRs阴性组分别为(1.48±0.25)cm、(1.12±0.35)cm^(2)、(3.00±0.82)分、(3.00±0.82)分、(37.67±3.58)%。两组术后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腿痛VAS、ODI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前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腿痛VAS、ODI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差值、ODI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硬膜囊面积、手术前后硬膜囊面积差值、术后腰痛VAS、手术前后腰痛VAS差值、手术前后腿痛VAS差值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对于伴或不伴RNRs的患者均有较好疗效。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硬膜囊面积减小可能会导致RNRs的发生,伴RNRs的LSS患者症状更重。伴RNRs的LSS患者较不伴RNRs的患者手术疗效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冗余征 腰椎管狭窄症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 后路经皮内固定
下载PDF
经皮微创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及近期效果对比分析
6
作者 郭伟杰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43-145,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微创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TLSF)患者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2-04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8例TLS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4例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74例采... 目的分析经皮微创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TLSF)患者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2-04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8例TLS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4例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组),74例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第1天、3天、7天的疼痛程度。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测量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压缩率、伤椎Cobb角影像学参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第1天、3天、7天的VAS评分均低(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的椎体高度压缩率、伤椎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2组患者的椎体高度压缩率、伤椎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TLSF均有确切效果,但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下载PDF
后路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传统开放手术在脊柱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7
作者 韩永锋 杨勇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5期76-79,共4页
目的分析后路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脊柱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72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传统开放手术)和研究组(36例,后路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目的分析后路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脊柱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72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传统开放手术)和研究组(36例,后路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7 d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研究组的伤椎矢状面指数、伤椎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脊柱后凸角度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研究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丝轻链及热休克蛋白70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能减轻对脊髓神经功能的损伤,促使脊柱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后路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传统开放手
下载PDF
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微创手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8
作者 季现忠 孟宪庆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1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微创手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2月邹城市人民医院接诊的脊柱骨折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简单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0例,传统开放手术)和研究组(70例,经皮椎弓根螺钉...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微创手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2月邹城市人民医院接诊的脊柱骨折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简单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0例,传统开放手术)和研究组(70例,经皮椎弓根螺钉后路内固定术),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57%,优于对照组的8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5,P<0.05)。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研究组腰椎功能障碍评分以及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研究组伤椎前高压缩比以及Cobb角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较为明显,可以促使患者的疼痛感降低,改善患者的伤椎前高压缩比以及Cobb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经皮椎弓根螺钉后路固定 骨折愈合时间 腰椎功能障碍评分
下载PDF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腰椎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9
作者 马伟 闫芳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90-492,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腰椎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腰椎骨折患者9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7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腰椎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腰椎骨折患者9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7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围手术期的遵医依从性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围手术期的责任管理、病情观察、交流沟通、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14 d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在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腰椎骨折患者的应用能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遵医依从性,也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护理干预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腰椎骨折 遵医依从性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10
作者 潘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21-0024,共4页
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集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因外部力量导致脊柱骨折并就该情况于医院寻求干预的患者总共60例作为本次对照研究的所有实验对象;将患者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展开对照研究;患者采用前路... 探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集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因外部力量导致脊柱骨折并就该情况于医院寻求干预的患者总共60例作为本次对照研究的所有实验对象;将患者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展开对照研究;患者采用前路内固定的小组为对照组,而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对于脊柱骨折进行干预的小组是观察组;统计、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状况、术后风险事件发生率、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s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均显示其状况较之对照组患者处于更为理想的状态,P<0.05;观察组患者的Cobb’s度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在椎体前后缘高度上,观察组整体上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后路内固定手术干预脊柱骨折,有助于改善患者椎体前后缘高度和Cobb’s度数,也有助于减少围术期风险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具备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前路内固定融合 康复 风险 后路固定
下载PDF
有限元仿真分析强直性脊柱炎后路“Y”型截骨固定的生物力学特征
11
作者 张乐 曹振华 +12 位作者 张云凤 许阳阳 金凤 苏宝科 王利东 王星 仝玲 刘清华 方源 沙丽蓉 王海燕 李筱贺 李志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42-1848,共7页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因组织骨化和纤维化导致脊柱僵硬畸形的进行性炎症,表现为患者的姿势异常和活动受限,轻微损伤即可引发胸腰椎骨折。传统医学图像观察限制了医生对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的术前决策规划和术后疾病预防。目的:基于强直...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因组织骨化和纤维化导致脊柱僵硬畸形的进行性炎症,表现为患者的姿势异常和活动受限,轻微损伤即可引发胸腰椎骨折。传统医学图像观察限制了医生对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的术前决策规划和术后疾病预防。目的:基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后路脊柱去松质骨化截骨“Y”型截骨(简称“Y”型截骨)术前和术后的脊柱模型,探究“Y”型截骨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基于1名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术前和术后CT图像,于Mimics19.0软件中重建“Y”型截骨(L3截骨)术前及术后的三维脊柱模型,包括T11-S1节段,于T11椎体顶部施加7.5 Nm力矩,模拟脊柱在前屈、后伸、左弯、右弯、左旋和右旋6个工况下的运动。仿真得到脊柱各椎体的活动度、各椎间盘的应力和钉棒系统的应力。结果与结论:①“Y”型截骨术后路固定后,脊柱各椎体活动度均下降,且上部椎体活动度损失比例较大(L1:77.95%);②术前脊柱椎间盘最大应力发生于L1-L2节段(0.55 MPa),术后脊柱椎间盘最大应力发生于T11-T12节段(0.50 MPa),且T12以下的椎间盘应力远小于术前;③钉棒系统的最大应力(166.67 MPa)发生于棒体的上中段和椎弓根钉的根部;④提示后路“Y”型截骨固定手术增强了脊柱的稳定性,减小了脊柱活动范围,固定节段的椎体减压良好且下方椎体应力遮挡现象显著,应加强棒体和椎弓根钉应力集中区域的刚度以避免应力疲劳导致的钉棒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后路固定术 三维重建模型 Y型截骨 脊柱生物力学
下载PDF
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一琴 胡三莲 +2 位作者 钱会娟 周玲 崔伶伶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6期72-75,89,共5页
目的调查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于2021年4月至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住院的328例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早期下床组为术后3日内首次下... 目的调查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于2021年4月至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住院的328例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早期下床组为术后3日内首次下床能够完成床椅转移或离床坐位或床边站立或平地行走的患者;不然为非早期下床组。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GAD-7)、医疗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年龄、术后血红蛋白、骨质疏松、疼痛评分、留置尿管、手术方式、社会支持评分、焦虑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术后血红蛋白(偏高)、骨质疏松(是)、疼痛评分(≥5分)、留置尿管(是)、手术方式(开刀)、焦虑情况(中重度)为影响患者下床时间的危险因素(OR>1,P<0.05);社会支持(良好)影响患者下床时间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较高的术后血红蛋白和良好的医疗社会支持水平有利于提高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水平,促进其康复有重要意义。而年龄大、骨质疏松、中重度焦虑、留置导尿管等因素是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 加速康复外科 早期下床活动 社会支持
下载PDF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杰 张耀申 +1 位作者 赵昌松 张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3-131,共9页
目的:观察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21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骨科收治的19例接受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老年(≥65岁)布鲁氏菌... 目的:观察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21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骨科收治的19例接受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老年(≥65岁)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5例,年龄67.9±2.4岁(65~73岁),病程10.8±2.7个月(7~16个月),14例有接触牛羊史,3例有生食牛羊肉史,2例有食用牛奶或羊奶史,均有腰背部疼痛,其中3例伴发热,16例伴下肢疼痛/麻木;根据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C级9例,D级7例,E级3例。影像学检查病变节段为L1-21例,L2-31例,L3-47例,L4-57例,L5-S11例,L1-2+L5-S11例,L3-S11例;所有患者脊柱病变节段椎间隙均狭窄,其中18例有病变节段腰椎不稳,17例有椎前鸟嘴样骨刺,17例表现为“花边椎”,16例有硬膜外脓肿,3例有腰大肌脓肿。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05±0.97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42.05±2.61)%,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55.84±4.53mm/h、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46.47±3.25mg/L。入院时13例合并高血压,14例合并糖尿病,8例合并冠心病,16例合并低蛋白血症。围术期积极予以系统支持治疗,手术前后均应用利福平、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三联化疗方案2周以上,出院后继续口服利福平和多西环素治疗6个月。统计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腰腿痛VAS、ODI、ESR、CRP,统计末次随访的ASIA分级及植骨融合情况,统计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92.11±35.92min(150~300min),术中出血量527.37±108.09ml(400~800ml),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时腰腿痛VAS、ODI、ESR和CRP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所有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ESR及CRP均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时的ESR与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7.53±3.15个月(12~24个月),术前9例ASIA分级C级患者末次随访时恢复到D级1例,E级8例;术前7例ASIA分级D级患者末次随访均恢复到E级。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末次随访时均获得满意的骨性融合。结论:针对老年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患者,在围术期对症支持治疗及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效果较满意,能有效促进病灶炎性修复及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性脊柱炎 后路病灶清除减压融合内固定 老年 疗效
下载PDF
舒更葡糖钠与新斯的明拮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罗库溴铵肌松作用的临床应用分析
14
作者 朱沈娟 阮军峰 顾建霞 《中外医疗》 2023年第25期112-115,共4页
目的比较舒更葡糖钠与新斯的明拮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罗库溴铵肌松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11月江苏省如皋市中医院接诊的105例行腰椎后路内固定术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两组患者肌松药物均... 目的比较舒更葡糖钠与新斯的明拮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罗库溴铵肌松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11月江苏省如皋市中医院接诊的105例行腰椎后路内固定术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两组患者肌松药物均选择罗库溴铵。其中,对照组术后予以新斯的明进行肌松拮抗,观察组予以舒更葡糖钠进行肌松拮抗。对比两组方式对肌松作用的拮抗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肌松拮抗起效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及复苏室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给药后第3、5分钟的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55%)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9,P<0.05)。结论针对腰椎后路内固定并使用罗库溴铵作为肌松药物的患者,采取舒更葡糖钠的拮抗手段,有助于缩短术后肌松作用效果,同时维持血流动力指标趋于平稳,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更葡糖钠 新斯的明 腰椎后路固定 罗库溴铵 拮抗效果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
15
作者 陈豪豪 赵国权 蒲兴魏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6期34-36,共3页
目的:针对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探讨分析使用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医院诊疗的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中选择89例(2021年3月—2023年3月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区别将89例分为两组,其中以传统后路椎弓根... 目的:针对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探讨分析使用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医院诊疗的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中选择89例(2021年3月—2023年3月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区别将89例分为两组,其中以传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为治疗方式的45例列为对照组,以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术为治疗方式的44例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矢状面指数、伤椎椎体高度比、后凸Cobb角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估,同时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和炎性因子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矢状面指数、伤椎椎体高度比均比对照组高,后凸Cobb角、ODI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术后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相比,观察组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相比,观察组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术治疗,存在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等优势,同时还可减轻炎性反应,促进各项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 创伤性胸腰椎骨折 传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
下载PDF
终板损伤类型及其愈合形态与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的相关性
16
作者 李扬 葛邦新 +2 位作者 张康鑫 王振军 王博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3期543-547,共5页
目的 观察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终板损伤类型和愈合形态,并分析其与术后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以该院2017年1月~2022年7月应用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的6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时间为12~53个月、平... 目的 观察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终板损伤类型和愈合形态,并分析其与术后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以该院2017年1月~2022年7月应用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治疗的6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时间为12~53个月、平均29.4个月。根据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资料,统计患者的骨折AO分型、终板损伤类型(单侧终板或双侧损伤,终板中央区域或周围区域损伤)、终板愈合形态(终板曲率增加,不规则愈合或创伤性Schmorl结节)、椎间盘创伤Sander分级等数据,并对上述指标与术后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骨折AO分型方面,随着椎体骨折AO分型和骨折严重程度的增加,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也明显增加(P<0.05);终板损伤类型方面,单侧、双侧终板损伤的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显著高于无终板损伤者,且双侧损伤的退变分级也显著高于单侧损伤者(P<0.05);中央终板损伤的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显著高于周围终板损伤(P<0.05);终板愈合形态方面,终板曲率增加所对应的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显著低于不规则愈合和创伤性Schmorl结节(P<0.05);椎间盘损伤Sander分级越轻,则末次随访时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也相应越低(P<0.05)。结论 骨折AO分型高、终板的中央区域损伤、术后出现终板不规则愈合和创伤性Schmorl结节、术前椎间盘损伤的Sander分级高,均预示着术后椎间盘退变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终板损伤 椎间盘退变 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
下载PDF
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焦小振 张军荣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6期58-61,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70例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35例,传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和观察组(35例,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术)。比较两组... 目的比较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70例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35例,传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和观察组(35例,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感觉、运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中,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但脊柱纠正效果与传统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并无显著差异。因此,临床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个人需求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胸腰椎骨折 经皮脊柱微创内固定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
下载PDF
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性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睿 吴思滨 张金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观察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LIF)治疗老年性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9月于乐平市中医医院治疗的88例老年性多节段LS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半椎板切除... 目的:观察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PLIF)治疗老年性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9月于乐平市中医医院治疗的88例老年性多节段LS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半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LIF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指标、腰椎功能、椎间孔高度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23.63±25.76)min,长于对照组的(95.52±21.0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低于术前,椎间孔高度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ODI评分为(19.52±3.08)分,低于对照组的(21.35±3.64)分,椎间孔高度为(20.90±2.06)mm,高于对照组的(19.71±2.1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低于对照组的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性多节段LSS患者采用PLIF治疗虽会延长手术时间,但更利于恢复椎间孔高度,改善腰椎功能,且并发症少,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半椎板切除减压 腰椎功能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加经椎弓根人工骨植入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27
19
作者 元虎 李阳 +3 位作者 朱英俊 冯震 陈继良 郑光彬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8期1384-1386,共3页
[目的]评价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加经椎弓根植入人工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其适应证的选择。[方法]采用爆裂性骨折的Denis分类,对26例无瘫痪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实施后路椎弓根钉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后经椎弓根植入人工... [目的]评价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加经椎弓根植入人工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其适应证的选择。[方法]采用爆裂性骨折的Denis分类,对26例无瘫痪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实施后路椎弓根钉系统撑开复位内固定后经椎弓根植入人工骨(NovaBone又名固骼生)进行治疗。26例患者均为单一节段椎体骨折,椎体的破坏程度采用McCormack的LSC评分。[结果]26例病人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VAS评分改善),椎体高度和形态得到明显恢复(Cobb角平均改善11.5°)。经术后平均20.5个月随访,疼痛均消失,骨折均达到满意复位并愈合,无Cobb角加大,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加经椎弓根植骨术能及时增加椎体的骨容量和脊柱前柱的抗压稳定性,使患者早期活动,减少内固定因应力过大造成的断钉、断杆、椎体再压缩等并发症,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此方法适用于椎体压缩程度大、或合并有骨质疏松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后路固定术 植骨 人工骨 经椎弓根植骨 椎弓根钉系统 骨治疗 后路 复位内固定 Denis分类
下载PDF
后路微创椎弓根内固定腰椎骨折手术室ERAS护理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丽 张桂金 裴晓春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6期83-84,共2页
目的 探析腰椎骨折患者在实施后路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过程中,结合手术室ERAS护理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脊柱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0例,采用统计学软件SAS进行随机分组,各40例。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手术室... 目的 探析腰椎骨折患者在实施后路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过程中,结合手术室ERAS护理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脊柱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0例,采用统计学软件SAS进行随机分组,各40例。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手术室ERAS护理用于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护理前后后凸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以及疼痛程度改善情况,同时比较两组干预后并发症、功能恢复、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后凸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水平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Cobb's角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Oswestry分、手术治疗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骨折患者在实施后路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过程中,结合手术室ERAS护理,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缩短患者手术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后凸Cobb,s角与椎体前缘高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后路微创椎弓根内固定 室ERAS护理 △椎体前缘高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