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泛后路松解三维矫形治疗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宏其 鲁世金 +3 位作者 陈静 郭超峰 陈凌强 刘少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74-279,共6页
目的:探讨广泛后路松解三维矫形对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方法:2002年3月至2005年9月我院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42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前路松解后路矫形)20例,男3例,女17例;年龄12~20岁... 目的:探讨广泛后路松解三维矫形对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方法:2002年3月至2005年9月我院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42例,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前路松解后路矫形)20例,男3例,女17例;年龄12~20岁,平均15.5岁;Lenke1型12例,2型2例,3型3例,5型3例。B组(后路脊柱松解三维矫形)22例,男3例,女19例;年龄12~26岁,平均15岁;Lenke1型13例,2型2例,3型4例,5型3例。比较两组间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和SRS-22评分的差异。结果:A组主弯Cobb角由83.6°±7.6°矫正到21.4°±5.4°,矫正率为72.4%±5.1%;B组由85.4°±11.5°矫正到22.0°±5.4°,矫正率为74.1%±5.2%,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SRS-22评分分别为303.9±28.9min、1379.5±236.8ml、92246.5±9784.9$及17.4±0.24分;B组分别为241.0±20.8min、965.5±193.1ml、77725.1±8917.8$及19.65±0.20分,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曲轴现象、假关节形成及失代偿发生。结论:广泛后路脊柱松解三维矫形对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矫正效果满意,具有手术风险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费用相对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后路松解 矫形 治疗
下载PDF
僵硬性脊柱侧凸前、后路松解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利 史亚民 +3 位作者 侯树勋 王华东 高天君 韦兴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03-206,共4页
目的:比较前、后路松解在僵硬性脊柱侧凸分期治疗中的效果,分析前、后路松解的手术适应证。方法:79例僵硬性脊柱侧凸患者(均为先天性或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分别一期行脊柱前路或后路松解,头颅骨盆环牵引2~5周,平均18d,二期行矫形内固... 目的:比较前、后路松解在僵硬性脊柱侧凸分期治疗中的效果,分析前、后路松解的手术适应证。方法:79例僵硬性脊柱侧凸患者(均为先天性或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分别一期行脊柱前路或后路松解,头颅骨盆环牵引2~5周,平均18d,二期行矫形内固定术。前路松解组40例,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凸18例,特发性脊柱侧凸22例。后路松解组39例,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凸19例,特发性脊柱侧凸20例。对两组患者松解术前、术后Cobb角及脊柱畸形改善率、手术时间和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前路松解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Cobb角由101°矫正至61°,特发性脊柱侧凸由96°矫正至53°;后路组先天性脊柱侧凸由106°矫正至78°,特发性脊柱侧凸由89°矫正至63°,脊柱畸形改善率前路松解优于后路松解(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前路松解的脊柱畸形改善率明显优于后路松解,前路松解更适合于僵硬性脊柱侧凸的一期松解,不适合行前路松解的患者可选择后路松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硬性脊柱侧凸前 后路松解 手术治疗 内固定 手术适应证
下载PDF
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治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海江 李超 +3 位作者 付青松 周宇 赵刚 于海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25-730,共6页
目的:评价经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治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临床初步效果,并探讨其融合固定节段的选择。方法:2007年4月~2010年3月收治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11例,男4例,女7... 目的:评价经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治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临床初步效果,并探讨其融合固定节段的选择。方法:2007年4月~2010年3月收治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14~22岁,平均17.1岁;半椎体均为单个完全分节型,T11 3例,T12 4例,L1 1例,L2 3例;术前侧凸Cobb角82°~125°,平均94.4°,侧凸柔韧性为17.4%~28.9%,平均24.8%;后凸Cobb角72°~145°,平均101.1°;C7铅垂线与骶正中线距离1.5~5.5cm,平均2.9cm。均行经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形手术,以触及椎(touched vertebrae,TV)(指站立前后位像上被骶正中线触及的最近端椎体)作为融合固定下端椎;1例合并脊髓拴系和脊髓纵裂者,术中一期行骨嵴切除,解除拴系。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松解3.0个椎间隙。手术时间5.5~10.0h,平均7.7h;术中出血量1000~7000ml,平均3500ml。无脊髓神经损伤。1例术中切除肋骨小头时引起左侧胸膜撕裂,发生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2周后痊愈;1例术后出现螺钉穿破背部皮肤,1枚螺钉钉尾外露,术后3个月取出该枚螺钉。术后侧凸Cobb角7°~54°,平均28.0°,平均矫正率为70.9%;后凸Cobb角20°~36°,平均27.8°,平均矫正率为71.7%;C7铅垂线与骶正中线距离0.1~2.3cm,平均0.6cm,冠状位平衡平均矫正率为78.1%。随访14~35个月,平均23.4个月,末次随访侧凸Cobb角8°~57°,平均29.7°,丢失率为7.3%;后凸Cobb角22°~38°,平均29.9°,丢失率为7.7%;C7铅垂线与骶正中线距离0.2~2.5cm,平均0.7cm;随访X线片证实植骨均融合,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选择TV作为远端融合椎(lowest instrumented vertebrae,LIV)比选择稳定椎(stable vertebrae,SV)平均节省了1.09个椎体,未发现失代偿现象。结论:经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治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安全有效,选择TV作为LIV可以减少融合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半椎体 重度脊柱侧后凸 后路松解 楔形截骨 融合节段选择
下载PDF
后路松解椎间支撑植骨对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治疗效果评价 被引量:7
4
作者 张银顺 陶晖 +6 位作者 董福龙 钱军 李伟 章仁杰 刘畅 杨庆国 申才良 《颈腰痛杂志》 2020年第3期293-295,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松解椎间支撑植骨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后路松解椎间支撑植骨治疗的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2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 目的探讨后路松解椎间支撑植骨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后路松解椎间支撑植骨治疗的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2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记录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患者腰椎功能进行评估,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测量术前术后及随访时侧弯Cobb角。结果患者术前侧弯Cobb角平均26.0°(15-41°),术后侧弯矫正率平均70.8%;随访时间(23.2±5.7)个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失败、松动等,侧弯矫正度无明显丢失;术前ODI指数和VAS评分分别为(61.0±11.7)%和(5.9±1.5)分,末次随访时ODI指数和VAS评分分别为(18.9±4.0)%和(1.1±0.8)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后路松解椎间支撑植骨对退变性脊柱侧弯的矫正效果明显,能较好地重建患者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改善其功能障碍,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松解 椎间 支撑植骨 退变性脊柱侧弯 功能障碍
下载PDF
Ⅰ期后路松解前路融合治疗陈旧性双侧关节突关节交锁
5
作者 洪盾 陈海啸 +1 位作者 林列 洪正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510-511,共2页
关键词 Ⅰ期后路松解前路融合 治疗 陈旧性双侧关节突关节交锁 颈椎损伤
下载PDF
单纯后路松解原位弯棒技术治疗重度僵硬的脊柱侧凸
6
作者 王善松 刘艺明 +3 位作者 雷会宁 苏家庆 储建军 李春 《颈腰痛杂志》 2011年第3期206-209,共4页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松解原位弯棒技术对重度僵硬的非角状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后路松解、原位弯棒技术治疗包括各种病因导致的重度僵硬的非角状脊柱侧凸畸形14例,依据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评估临床效果。结果脊...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松解原位弯棒技术对重度僵硬的非角状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后路松解、原位弯棒技术治疗包括各种病因导致的重度僵硬的非角状脊柱侧凸畸形14例,依据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评估临床效果。结果脊柱侧凸的主弯平均Cobb角为86.3°(70~97°),柔韧性为21.3%(8%~28%),术后矫正率为61.7%(48.5%~74.3%),手术前的冠状面失衡约22 mm,术后为9 mm,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单纯后路松解可以增加脊柱侧凸僵硬节段的柔韧性,原位弯棒技术治疗非角状重度脊柱侧凸的近期疗效满意,与去旋转等技术相结合,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后路松解 矫形
下载PDF
特发性脊柱侧弯后路松解矫形术的护理体会
7
作者 葛向荣 田静娟 王桂芝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6期220-221,共2页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弯后路松解矫形术 护理
下载PDF
特发性脊柱侧弯后路松解矫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定丽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28-629,共2页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弯 后路松解 术后并发症 护理 预防 矫形 矫正畸形 不明原因
下载PDF
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松解矫形术患者手术前后护理 被引量:1
9
作者 尚蕾 史增玉 王陈玲 《中国农村卫生》 2017年第10期65-65,共1页
目的:主要研究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松解矫形术患者手术前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6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73例接受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松解矫形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37例,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 目的:主要研究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松解矫形术患者手术前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6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73例接受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松解矫形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37例,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36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惠者护理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松解矫形术患者实时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加快患者康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应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后路松解矫形术 手术 护理
下载PDF
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治
10
作者 戴冲华 马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0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采用经后路松解楔形截骨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初步效果,并探讨其融合固定节段(LIV)的选择。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7月~2011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 目的探讨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采用经后路松解楔形截骨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初步效果,并探讨其融合固定节段(LIV)的选择。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7月~2011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10例临床资料,均行经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形手术,以触及椎(touched vertebrae,TV)(指站立前后位像上被骶正中线触及的最近端椎体)作为融合固定下端椎。结果本组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松解3.0个椎间隙;手术时间4.5~9.4 h,平均6.3 h;术中出血量680~10 000 mL,平均985 mL;术后侧凸Cobb角6°~32°,平均18.7°,平均矫正率为27.2%;后凸Cobb角-8°~22°,平均8.3°,平均矫正率为88.6%;C7铅垂线与骶正中线距离0.1~2.3 cm,平均0.6 cm,冠状位平衡平均矫正率为78.1%。随访14~35个月,平均23.4个月,末次随访侧凸Cobb角8°~57°,平均29.7°,丢失率为7.3%;后凸Cobb角22°~38°,平均29.9°,丢失率为7.7%。结论经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治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安全有效,选择TV作为LIV可以减少融合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 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 后路松解楔形截骨术 融合节段选择
下载PDF
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治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疗效观察
11
作者 王东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709-711,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治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12例,均行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治,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 目的探讨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治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12例,均行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治,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4~10.3(7.3±2.1)h,术中出血量1 173.1~6 954.8(3 768.5±894.2)mL,术后24 h的伤口引流量297.1~628.5(392.6±57.4)mL,骨折愈合时间16.2~24.8(19.1±4.5)周。术后发生感染1例,内固定松动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患者术后的后凸Cobb角、侧凸Cobb角、C7铅垂线和骶正中线距离均明显小于术前(P均<0.05)。后凸Cobb角的平均矫正率为72%,侧凸Cobb角的平均矫正率为70%,C7铅垂线和骶正中线距离的平均矫正率为79%。患者术后的躯干偏移明显小于术前,患者术后的身高明显高于术前。躯干偏移的平均矫正率为64%,身高的平均矫正率为5%。结论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治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采用触及椎作为远端融合椎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融合节段,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治术 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 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
下载PDF
经后路松解胸椎间隙在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矫正术中的应用
12
作者 李超 周宇 +3 位作者 付青松 赵刚 于海洋 马更远 《解剖与临床》 2010年第6期395-398,共4页
目的:评价经后路胸膜外松解胸椎间隙联合顶椎区脊椎楔形截骨及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后路胸膜外松解凸侧胸椎间隙联合顶椎区脊椎楔形截骨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重度僵硬型侧凸患... 目的:评价经后路胸膜外松解胸椎间隙联合顶椎区脊椎楔形截骨及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后路胸膜外松解凸侧胸椎间隙联合顶椎区脊椎楔形截骨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重度僵硬型侧凸患者28例.其中特发性19例,先天性脊柱侧后凸6例,神经纤维瘤病、神经肌肉型、瘢痕型各1例.术前侧凸Cobb角平均103°.平均松解椎间隙5.2个,楔形截骨平均2.2个椎体.结果:全组无一例脊髓损伤.1例术中发生血气胸,1例术后第4天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症,经对症处理,均于术后2周痊愈 术后3月T11-12局部感染1例,行病灶清除术后3周痊愈.术后即刻测量侧凸Cobb角平均27.7°,矫正率平均73%.随访19.2个月,所有患者获得良好的骨质愈合,内固定无断裂及松动,矫正无明显丢失.躯干平衡良好.结论:经后路胸膜外松解胸椎间隙联合顶椎区脊椎楔形截骨与胸廓成形及后路脊柱矫形术使用同一个手术切口.该术式创伤小,对心肺干扰小,降低了手术风险,有效改善了脊柱柔韧性,提高了矫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脊柱侧凸 后路松解 楔形截骨 胸廓成形 三维矫正
原文传递
半椎体切除术与后路松解截骨矫形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邓波 王开化 张学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9年第11期1172-1173,共2页
目的比较半椎体切除术与后路松解截骨矫形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17-12诊治的96例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48例采用后路松解骨矫形术治疗(截骨矫形组),48例采用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半椎体切除组)。比... 目的比较半椎体切除术与后路松解截骨矫形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17-12诊治的96例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48例采用后路松解骨矫形术治疗(截骨矫形组),48例采用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半椎体切除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脊柱Cobb角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9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6(12~24)个月。与截骨矫形组比较,半椎体切除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术后Cobb角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后路松解骨矫形术比较,半椎体切除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疗效更为确切,术后并发症发生更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先天性脊柱侧凸 半椎体切除术 后路松解截骨矫形术 脊柱Cobb角
原文传递
一期后路椎间隙松解+Ponte截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 被引量:2
14
作者 尚晖 王达义 +5 位作者 郭振鹏 常巍 岑毕文 邓磊 杨琪 郭晓鹏 《骨科》 CAS 2017年第4期292-296,共5页
目的评价一期后路椎间隙松解+Ponte截骨矫形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段脊柱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采用后路椎间隙松解+Ponte截骨矫形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段脊柱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病人15... 目的评价一期后路椎间隙松解+Ponte截骨矫形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段脊柱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采用后路椎间隙松解+Ponte截骨矫形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段脊柱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病人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为38~52岁,平均为44.3岁。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测量X线侧位片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评价后凸畸形的纠正情况,通过CT检查了解植骨融合情况。结果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9个月,平均为18.1个月。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术前平均为43.1°±9.0°,术后平均为8.1°±3.0°;VAS评分术前平均为(6.5±1.4)分,术后平均为(2.5±0.8)分;ODI评分术前平均为(37.8±6.1)分,术后平均为(6.7±2.5)分。3个指标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以上3例病人出现肋间神经麻痹症状,3个月后症状消失。1例出现胸腔积液,经闭式引流治愈。1例植骨愈合欠佳,但是无矫正度丢失和内固定断裂表现;余病例植骨愈合良好。结论一期后路椎间隙松解+Ponte截骨矫形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段脊柱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是治疗此类疾病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nte截骨 后路椎间隙 矫形 后凸畸形
下载PDF
特发性脊柱侧弯后路松解矫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15
作者 孙华丽 《健康之路》 2017年第6期223-223,共1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弯后路松解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脊柱侧弯后路松解术后患者30例进行分析,总结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观察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手术治... 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弯后路松解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脊柱侧弯后路松解术后患者30例进行分析,总结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观察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手术治疗,30例患者都得到了很好的矫形效果,发生椎体失稳的1例也经由手术治疗后,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特发性脊柱侧弯后路松解术后患者在预防和护理措施下并发症情况得以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弯 后路松解矫形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后路矫正特发性脊柱侧凸相关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池永龙 王向阳 +4 位作者 徐华梓 黄其杉 倪文飞 林焱 毛方敏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8年第2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矫正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2001年1月~2006年10月42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冠状面Cobb角45°~145°,平均76.75°;矢状面Cobb角22°~105°,平均47.08°;Bending相主胸弯侧凸平均矫正... 目的探讨后路矫正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2001年1月~2006年10月42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冠状面Cobb角45°~145°,平均76.75°;矢状面Cobb角22°~105°,平均47.08°;Bending相主胸弯侧凸平均矫正率20.51%~39.19%。侧凸Cobb角80°~145°8例,采用一期后路松解,颅盆环牵引二期后路选择性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及胸廓成形术;侧凸Cobb角60°~79°16例,行同期后路松解选择性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侧凸Cobb角小于60°18例,勿需松解,即行选择性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Cobb角80°~145°、60°~79°和小于60°的术后矫正Cobb角分别为10°~40°(34.50°)、6°~25°(18.66°)、4°~18°(10.11°);术后侧凸平均矫正率分别达66.88%、73.31%和80.34%。术后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角度为29.50°、27.74°和22.65°,平均矫正率分别为57.35%、40.77%和10.30%。随访12~78个月(平均36个月),16例失访,随访26例中23例内固定无松脱断裂,畸形丢失率为1.53%~5.10%,平均3.01%。2例术后1年半复查发现断棒,再次矫形术。结论重度AIS应采用后路广泛松解,凹侧松解是关键。颅盆环牵引安全可靠。选择性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同样达到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矫形效果。融合范围应密切结合AIS的分型。胸廓成形术后早期对肺功能有影响,通过术后肺功能训练可恢复至术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后路松解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前路经口减压后路固定和枕骨大孔减压治疗颅底凹陷症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军伟 盛伟斌 +4 位作者 郭海龙 普拉提 买尔旦 梁卫东 徐涛 《临床骨科杂志》 2013年第6期601-604,共4页
目的探讨前路经口寰枢关节松解减压后路固定融合术(TAAR)与后路枕骨大孔减压术(FMD)治疗颅底凹陷症的疗效。方法对18例颅底凹陷患者采用TAAR治疗9例、FMD治疗9例。术前测量Chamberlain线、McRae线、Wackenheim线、寰齿前间距(AID)、Klau... 目的探讨前路经口寰枢关节松解减压后路固定融合术(TAAR)与后路枕骨大孔减压术(FMD)治疗颅底凹陷症的疗效。方法对18例颅底凹陷患者采用TAAR治疗9例、FMD治疗9例。术前测量Chamberlain线、McRae线、Wackenheim线、寰齿前间距(AID)、Klaus高度指数及延脊髓角;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总量。应用JOA颈椎病疗效判定标准,比较两种方式的疗效。结果 McRae线、Wackenheim线和AID值TAAR组均明显大于FM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amberlain线值、Klaus值和延脊髓角度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TAAR组优4例,良3例,好转1例,差1例;FMD组优7例,良1例,好转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固定寰枢关节脱位颅底凹陷症且齿状突高于McRae线和Wackenheim线者行TAAR,对无寰枢关节脱位且齿状突低于McRae线和Wackenheim线者行FMD,两种方法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凹陷症 ARNOLD-CHIARI畸形 固定寰枢关节脱位 前路经口寰枢关节减压后路固定融合术 后路枕骨大孔减压术
下载PDF
后路全脊椎切除与松解治疗先天性重度脊柱角状后凸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超 付青松 +5 位作者 周宇 于海洋 赵刚 崔西龙 兰魁勇 尹稳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4年第4期268-274,共7页
目的探讨后路全脊椎切除与松解治疗先天性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2004年2月-2012年2月,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与松解治疗先天性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14例。其中男5例,女9例;年龄6~42岁,平均20.6岁。先天性分节不... 目的探讨后路全脊椎切除与松解治疗先天性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2004年2月-2012年2月,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与松解治疗先天性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14例。其中男5例,女9例;年龄6~42岁,平均20.6岁。先天性分节不全型3例,先天性半椎体型8例和混合型3例。术前脊柱后凸 Cobb 角91°~155°,平均109.4°;术前矢状面偏移-0.1~5.5 cm ,平均0.9 cm。13例合并脊柱侧凸,Cobb角11°~128°,平均67.5°;术前冠状面偏移0~6.5 cm,平均2.6 cm。8例半椎体畸形中有2例合并神经损害,Frankel分级C级和D级各1例。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0~45分,平均16.8分。结果手术时间为5.6~10.7 h,平均6.9 h;术中出血1400~5100 ml,平均3160 ml;脊髓短缩为1.9~2.9 cm,平均缩短2.4 cm。融合固定节段为6~14节椎体,平均10.4节。14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24~96个月,平均44.9个月。末次随访结果:脊柱后凸 Cobb 角9°~44°,平均26.4°,后凸矫正率75.8%;矢状面偏移矫正到-0.8~0.5 cm,平均0.09 cm,矫正率89.8%;脊柱侧凸Cobb角0°~55°,平均17.2°,侧凸矫正率74.6%;冠状位偏移矫正到0~2.7 cm,平均0.5 cm,冠状位不平衡矫正率81.3%。术前2例神经损害者,术后Frankel分级恢复到E级。术后ODI评分0~2分,平均0.2分,改善率为98.8%。所有患者获得良好的骨质愈合,无脊髓损伤。结论后路全脊椎切除与松解治疗先天性重度脊柱角状后凸能有效改善脊柱的柔韧性,可获得极好的畸形矫正,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角状后凸 后路松解 全脊椎切除 先天性
原文传递
肌力平衡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19
作者 郭亚 陈卫兵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8-638,共1页
关键词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治疗方法 肌力平衡 小儿 足部功能 胫骨内旋 早期治疗 后路松解
下载PDF
手术矫正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建江 陈桂荣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1027-1028,共2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采用手术后路松解为主 ,结合石膏矫形远期疗效评价。方法 :应用专家设计的手术后路松解为主 ,结合石膏矫形的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本组 1 8例 ,后路松解扩大踝穴 ,距骨复位是该手术的关键。结果 :经术后 5年 ... 目的 :探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采用手术后路松解为主 ,结合石膏矫形远期疗效评价。方法 :应用专家设计的手术后路松解为主 ,结合石膏矫形的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本组 1 8例 ,后路松解扩大踝穴 ,距骨复位是该手术的关键。结果 :经术后 5年 6个月的随访 ,平均年龄 6 .7岁 ,从形态功能发育情况综合评价 ,优 8足 ,良 6足 ,可 3足 ,优良率 84.2 5 %。结论 :“动静”结合的管型石膏软组织后路松解为主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根本原则 ,经术后随访及统计学分析 ,该方法是合理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疗效 手术后路松解 石膏矫形术 手术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