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8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被引量:3
1
作者 景鹏辉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0年第5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接受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接受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22~60岁,平均33.54岁。Denis分型:A型23例,B型15例。观察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背疼痛(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值、伤椎Cobb角;脊髓神经损伤分级方面情况及内固定并发症。结果3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大出血、神经受损等手术并发症,术后均获随访12个月。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21.90±3.20)周。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背疼痛(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值、伤椎Cobb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期间无椎弓根钉松动、拔出及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够有效改善疼痛程度,伤椎高度丢失和后凸畸形得到有效控制和纠正,并发症少,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爆裂性骨折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 经伤弓根植骨
下载PDF
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与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对比
2
作者 朱耀军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将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应用于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2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探讨将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应用于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2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观察组采用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比较2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4%,高于对照组的7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失血总量、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工作中应用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较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能够改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并降低其VAS评分,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促进其疾病康复,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压缩性骨折 后路切开弓根系统内固定 经皮弓根系统复位内固定 单节段
下载PDF
短钛棒复位在C型胸腰椎骨折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中的运用效果
3
作者 刘沛 李昂 彭风平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4期755-757,共3页
目的探讨短钛棒复位在C型胸腰椎骨折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本研究观察对象为2017年3月~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36例C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男性20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5.23±6.40)岁,骨折AO分型均为C型,均合并脊髓损伤... 目的探讨短钛棒复位在C型胸腰椎骨折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本研究观察对象为2017年3月~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36例C型胸腰椎骨折患者,男性20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5.23±6.40)岁,骨折AO分型均为C型,均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按减压、椎间融合、椎体重建等步骤进行个体化治疗,短钛棒复位辅助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记录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椎间融合率,术前、术后7 d、术后2年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测量Cobb角度以及伤椎前缘高度比,术前及术后2年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脊髓损伤分级评价脊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手术用时(142.87±30.65)min,术中复位时间(3.51±0.81)min,术中出血量(605.75±48.56)mL,住院时间(9.45±2.50)d;术后2例出现脑脊液漏,1例尿路感染,2例术后腰背痛;术后1年时植骨均融合,骨折均愈合;术后7 d、术后2年的Cobb角、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伤椎前缘高度比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2年的ASIA分级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钛棒复位用于C型胸腰椎骨折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中,能够快速对骨折椎体复位,操作简单,术后矫正维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钛复位 C型胸腰骨折 弓根 COBB角 前缘高度比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功能及不良事件的影响
4
作者 刘耿耿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5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功能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8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42例,经伤椎椎弓...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功能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8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42例,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和对照组(42例,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椎体解剖结构、伤椎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均升高,矢状面Cobb角均降低,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6个月,研究组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可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椎体解剖结构及腰椎功能,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伤弓根植骨置后路复位内固定 胸腰骨折 功能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减压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冯华文 赵振东 覃海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15-0118,共4页
探讨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减压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本院及江门中心医院院内收治的118例行后路切开减压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随访1... 探讨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减压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本院及江门中心医院院内收治的118例行后路切开减压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随访1年按是否出现椎体高度再丢失分为丢失组和非丢失组,分析影响术后椎体高度再度丢失的危险因素。结果 对入组的118例患者随访1年,结果显示,41例患者发生椎体高度再丢失,77例未发生椎体高度再丢失。丢失组的OSTA指数、术后休息时间,比未丢失组低,术前椎体压缩程度、术后椎体复位程度比未丢失组高(P<0.05)。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危险因素:OSTA指数、术前椎体压缩程度、术后椎体复位程度以及术后休息时间(P<0.05)。结论 经后路切开减压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与OSTA指数低、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和术后椎体复位程度高、术后休息时间少有关,围术期需注意预防上述危险因素,保证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后路切开减压 间融合系统内固定 体高度再丢失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牵引过伸按压复位结合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吴卫源 梅汉尧 +1 位作者 郑乙 陈伟健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牵引过伸按压复位结合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门市五邑中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牵引过伸按压复位结合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门市五邑中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经椎旁肌切开徒手置钉撑开复位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牵引过伸按压复位结合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治疗优良率、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观察组临床指标均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均更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使用牵引过伸按压复位结合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进行治疗,能够减少出血量和并发症,且手术用时较短,临床应用价值较经椎旁肌切开徒手置钉撑开复位法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牵引过伸按压复位 骨科机器人 经皮弓根内固定
下载PDF
自体髂骨移植用于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术治疗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李晓江 董珊珊 +1 位作者 刘大龙 张鹏程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13期42-45,共4页
研究将针对脊柱侧凸的患者实施自体髂骨移植用于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术治疗,对比治疗预后。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确诊为脊柱侧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来源,在其中随机抽取100例,随机法设计方式分组。对照组(5... 研究将针对脊柱侧凸的患者实施自体髂骨移植用于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术治疗,对比治疗预后。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确诊为脊柱侧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来源,在其中随机抽取100例,随机法设计方式分组。对照组(50例)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术,观察组(50例)则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移植术,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从围术期上看,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引流管置管时间等方面,其对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在对比患肢的体温、白细胞计数以及血沉恢复时间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 05);此外,在术后腰椎前凸角度、胸腰段后凸角以及Cobb角对比上,与手术前相比均差异显著(P<0. 05);在术后1年的对比中,观察组患者的腰椎前凸角度高于对照组,在Cobb角上则低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与此同时,在术后JOA评分以及ODI评分中,观察组的评估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通过随访调研了解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为4%,低于对照组的16%,对比差异显著( P<0. 05 )。结论: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移植术对于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较为良好,且可以纠正脊柱侧弯问题,缓解患者的病痛,提升治疗有效性,具有可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髂骨移植 后路弓根系统 矫形内固定 脊柱侧凸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与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
8
作者 廖鸿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4期30-32,共3页
对比两种胸腰椎骨折手术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3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设置为本次研究主体,纳入时间始于2019.01,完结于2022.06;将抛硬币正反面法作为分组划分依据,对照组18例、实验19例分别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 对比两种胸腰椎骨折手术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3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设置为本次研究主体,纳入时间始于2019.01,完结于2022.06;将抛硬币正反面法作为分组划分依据,对照组18例、实验19例分别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与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组间术前、术后伤椎前缘高度、JOA脊髓功能评分、Cobb角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实验组手术、住院时间较短,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疼痛评分较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折中均具备理想的预后,但前者手术损伤更小,建议临床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弓根固定 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 胸腰骨折 骨科
下载PDF
自制细长丁钩微创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9
作者 吴坤芳 覃义淳 +2 位作者 余永壮 韦世盟 易世良 《医药前沿》 2023年第22期40-42,共3页
目的:比较自制细长丁钩微创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不稳定型且无脊髓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 目的:比较自制细长丁钩微创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不稳定型且无脊髓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正中入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治疗;试验组给予自制细长丁钩微创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Cobb角及伤椎体高度、椎管内骨块占位恢复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总时长、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6 h、24 h、72 h时,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椎体的前缘高度、椎管占位改善程度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椎体的前缘高度、椎管占位改善程度及Cobb角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细长丁钩微创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能够减少手术创伤,可促进椎体各项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长丁钩 微创 经多裂肌间隙入路 正中入路 弓根 复位 内固定 胸腰骨折
下载PDF
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效果及对JOA、ODI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申雨坤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5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长节段组(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和短节段... 目的探讨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长节段组(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和短节段组(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各34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长节段组的手术时间长于短节段组,术中出血量多于短节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Cobb角均减小,腰椎前凸角度均增大,且长节段组优于短节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均升高,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降低,且长节段组优于短节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各有优劣势,长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能够提高脊柱功能,改善Cobb角和腰椎前凸角度,而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这就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酌情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节段 短节段 后路弓根系统固定 退变性脊柱侧弯
下载PDF
后路伤椎单侧椎弓根置钉结合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9
11
作者 龙浩 肖杰 +4 位作者 邹伟 吴陈 张洋 冯明星 符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7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伤椎单侧椎弓根置钉结合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于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伤椎单侧椎弓根置钉结合钉棒系统复位固定进行治... 目的探讨后路伤椎单侧椎弓根置钉结合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于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伤椎单侧椎弓根置钉结合钉棒系统复位固定进行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5-18个月)并复查影像学资料。比较术前及最后一次随访Frankel分级、伤椎前缘高度、椎管狭窄程度及Cobb角的情况。结果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41.5±3.7)%恢复至(90.6±2.3)%,椎管狭窄程度由术前(29.3±6.5)%降至(5.5±1.6)%,Cobb角由(29.4±8.3)°降至(5.3±1.4)°,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Frankel神经功能障碍分类显著改善(P〈0.05);术后影像学图片显示椎体高度恢复好,植骨分布均匀,脊柱序列恢复正常,椎管内骨块复位;术后随访12个月影像学图片显示植骨均愈合,椎体高度保持好,无明显临床症状和矫正角度丢失现象;随访后伤口愈合良好,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后路伤椎单侧椎弓根置钉结合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近期及远期疗效均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弓根 系统复位固定 后路
下载PDF
3D打印辅助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对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应激及腰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验 刘立峰 许正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3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对强直性脊柱炎(AS)并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应激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72例AS并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经后路椎弓根钉... 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对强直性脊柱炎(AS)并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应激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72例AS并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与观察组(36例,3D打印辅助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两组的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个月,两组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均高于术前,矢状位Cobb角均小于术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个月,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3D打印辅助经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可缩短AS并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减轻手术应激反应及疼痛程度,改善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位Cobb角,进而恢复患者的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后路弓根内固定 强直性脊 胸腰骨折
下载PDF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新成 杨硕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3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组(n=40)、B组(n=40).A组采用后...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A组(n=40)、B组(n=40).A组采用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B组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两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胸腰椎椎体解剖学结构变化、胸腰椎功能障碍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较A组少,术后住院时间较A组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术后6个月B组胸腰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后凸Cobb's角与A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B组胸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B组ODI评分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均可促进其胸腰椎椎体解剖学结构恢复,但后者手术创伤小,胸腰椎功能恢复更佳,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压缩性骨折 微创经皮弓根内固定 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 胸腰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近远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洪 唐长友 贺健军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1期97-98,共2页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2月收治的90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椎弓根轴形内固定,观察组开展伤椎椎弓根内固定与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对两组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骨...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2月收治的90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椎弓根轴形内固定,观察组开展伤椎椎弓根内固定与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对两组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骨折端恢复优良率为93.33%,明显较对照组73.33%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椎管占位等无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改善,但是观察组远期疗效、近期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腰椎爆裂性骨折采取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联合治疗的安全性高,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内固定 后路短节段系统复位 爆裂性骨折 效果
下载PDF
后路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椎体间融合及后外侧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玉民 王献印 张欲燃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7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结合椎体间及后外侧融合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1月至2009年3月采用后路椎弓根复位固定+椎间融合器(Cage)及后外侧融合治疗2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其中Ⅰ度滑脱10例,Ⅱ度滑脱16例,Ⅲ度...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结合椎体间及后外侧融合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1月至2009年3月采用后路椎弓根复位固定+椎间融合器(Cage)及后外侧融合治疗2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其中Ⅰ度滑脱10例,Ⅱ度滑脱16例,Ⅲ度滑脱2例。所有患者均行后路经椎弓根复位固定+椎间融合器及后外侧融合治疗。结果 28例患者经6~24个月随访,其中27例患者植骨处发生骨性融合(融合率达96%),25例患者的腰腿痛症状均有明显缓解,优良率89.3%。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结合椎体间及后外侧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 减压 弓根系统复位固定 间及后外侧融合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后椎体“空壳现象”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建金 《颈腰痛杂志》 2018年第5期565-567,共3页
目的进行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后椎体"空壳现象"Logistic回归分析,为提升胸腰椎骨折手术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5-01-2017-01于我院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1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 目的进行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后椎体"空壳现象"Logistic回归分析,为提升胸腰椎骨折手术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5-01-2017-01于我院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1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通过CT图像观察椎体"空壳现象"发生情况,将出现"空壳现象"患者设为观察组,未发生者设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病历资料,调查性别、年龄、合并骨质疏松等,通过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椎体"空壳现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24例患者术后12个月内出发生椎体"空壳现象"现象72例,发生率58.06%;两组合并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程度、骨折类型、椎体复位程度、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慢性疾病等因素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椎体压缩程度≥50%、合并骨质疏松症、年龄≥60岁,均是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后椎体"空壳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后椎体"空壳现象"发生率较高,椎体压缩程度≥50%、年龄≥60岁、合并骨质疏松症均会增加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弓根系统复位内固定 胸腰骨折 体“空壳现象”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寰枢椎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技术在幼儿上颈椎疾患中的应用
17
作者 陈源权 莫少东 +3 位作者 徐敬 付索超 张宇 艾福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84-591,共8页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技术在1~5岁幼儿上颈椎疾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本团队2013年5月~2022年3月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技术治疗的上颈椎疾患幼儿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15~68个月,平均43.85±17.56...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技术在1~5岁幼儿上颈椎疾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本团队2013年5月~2022年3月采用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技术治疗的上颈椎疾患幼儿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15~68个月,平均43.85±17.56个月;体重9~22.5kg,平均16.32±3.23kg。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颈部疼痛伴活动受限,其中2例患儿伴有四肢乏力,1例患儿颈部偏斜为主要表现;术前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C级2例,D级1例,E级10例。术前常规行张口位正侧位以及动力位X线片、CT骨三维重建、椎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MRI平扫或增强检查。常规行床边枕颌带或颅骨牵引,麻醉下颅骨牵引,13例患儿皆可获得完全或大部分复位,遂行后路寰枢椎复位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所有椎弓根螺钉直径为3.5mm;除外4例新鲜单纯Ⅱ型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患儿,其他病例皆行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对3例因颅颈交界畸形或寰枢椎发育异常无法行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患儿采用枕颈固定融合方式治疗。结果:所有患儿手术过程顺利,未发生硬脊膜、脊髓、椎动脉或神经根损伤。共置入颈椎后路螺钉50枚,枕骨钢板3个;其中寰枢椎椎弓根螺钉41枚,枢椎椎板螺钉3枚,C3、C4侧块螺钉6枚。手术时长100~180min,平均136.92±30.38min;术中出血30~150ml,平均73.33±35.43ml,均未输血。住院时间5~31d,平均15.58±8.37d。所有患儿皆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09个月,平均47.46±36.26个月。术后寰枢间距减小,椎管最小矢状径增大,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1.19±0.19cm vs 1.81±0.34cm,1.42±0.30cm vs 1.08±0.43cm,P<0.05)。术后3个月随访时,所有患儿均无颈部疼痛,除枕颈固定融合病例颈部活动受影响明显外,其余患儿仅轻微颈部旋转受限;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00±0.00 vs 16.23±0.48,P>0.05);术前1例脊髓功能ASIA C级,2例ASIA D级患儿末次随访时恢复至E级。所有行融合手术患儿骨性融合时间为2.5~6个月,平均4.15±1.60个月。4例行单纯寰枢椎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患儿,齿状突骨折愈合后返院拆除内固定,在后续随访中,寰枢椎无不稳并恢复正常功能。结论:直径3.5mm成人椎弓根螺钉能够安全有效应用于大部分上颈椎疾患幼儿,长期随访疗效满意。对于部分寰枢椎发育不良或颅颈交界畸形患儿,寰椎椎弓根螺钉联合枢椎椎板螺钉或枕颈固定融合是有效的补救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1~5岁) 上颈疾患 颅颈交界畸形 寰枢脱位 颅底凹陷症 弓根内固定技术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术与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1
18
作者 曹松松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481-484,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术与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病人的疗效。方法:行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术的胸腰椎骨折50例(微创组),同期行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40例(后路组),比较2组病人手术情况、影像学指标变化及术后疼痛情...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术与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病人的疗效。方法:行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术的胸腰椎骨折50例(微创组),同期行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40例(后路组),比较2组病人手术情况、影像学指标变化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微创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36.17±6.72)m L和(10.28±1.37)d,均明显小于后路组的术中出血量(387.13±104.39)m L和住院时间(13.86±2.51)d(P<0.01));微创组术后2周、3周及6个月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后路组(P<0.01)。2组病人术前、术后当日、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伤椎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s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病人能有效固定伤椎,同时缩短住院时间,有效减轻病人术后功能锻炼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经皮弓根固定 切开复位
下载PDF
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观察
19
作者 张振润 王艳辉 张矿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1733-1734,共2页
目的 探究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切开复位钉棒内固定术)和试验组(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固定术),各45例。比较两... 目的 探究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固定术与切开复位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切开复位钉棒内固定术)和试验组(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固定术),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情况、疼痛情况、功能恢复情况及生物力学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均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P<0.05),两组手术前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3 d以及术后6个月试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手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3 d以及术后6个月试验组ODI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术前高度和刚度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棒固定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疼痛感,促进脊柱功能和生物力学恢复,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创 胸腰段体骨折 固定 切开复位
下载PDF
后路切开骨折复位钉棒内固定术在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20
作者 黄忠福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8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切开骨折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2例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保守治疗组)和观察组(手术治疗组),...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切开骨折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2例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保守治疗组)和观察组(手术治疗组),每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即要求患者卧床休息2-3个月,在其背部放置软枕,加强腰背肌的功能锻炼等。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后路切开骨折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比较2组入院时、伤后3个月和伤后12个月时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入院时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大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伤后3个月和12个月,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伤后3个月和12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本组入院时高度,Cobb角小于本组入院时的大小(P<0.05),但对照组不同阶段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大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入院时疼痛评分、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伤后3个月和12个月,观察组疼痛评分、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2组伤后3个月和12个月的疼痛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均低于本组入院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本组入院时评分(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4%,高于对照组的68.29%(P<0.05)。结论:与保守治疗相比,后路切开骨折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可以在促进椎体高度恢复的同时重建脊椎的稳定性,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促进患者脊椎功能恢复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优势更加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胸腰段骨折 后路切开骨折复位系统内固定 体前缘高度 COBB角 疼痛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