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3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融合在寰枢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黄春明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7期1747-1749,共3页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可行性、方法、疗效和适应证。方法:选取收治的寰枢骨折、脱位患者92例,按照抽签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采取经寰枢椎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手术,对照组采取...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可行性、方法、疗效和适应证。方法:选取收治的寰枢骨折、脱位患者92例,按照抽签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采取经寰枢椎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手术,对照组采取经寰枢椎后路椎板夹内固定手术,观察两组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观察组手术的时间低于对照组[134.83±7.54 vs 142.61±7.89]min,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289.15±8.64 vs 320.63±9.12]ml,下地的时间短于对照组[2.74±0.31 vs 3.58±0.36]d,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5.78±0.52 vs 6.84±0.5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并发症率1.63%低于对照组1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寰枢骨折、脱位患者运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确切,下地时间较早,并发症几率较低,能够帮助患者尽早的恢复,值得推广临床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系统固定 板夹内固定手术 寰枢骨折 脱位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 被引量:2
2
作者 周立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22期136-137,共2页
目的对如今临床上有效运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有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11例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施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 目的对如今临床上有效运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有效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11例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所有患者施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进行有效治疗。结果在手术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有与置钉有关的并发症情况发生,且在随访期间,治疗效果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均未发现患者有颈椎不平稳或复位丢失的情况,螺钉的位置也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没有出现螺钉松动或断裂的情况,患者的寰枢椎都获得了比较好的骨性融合。结论有效运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寰枢骨折脱位的患者具有明显的疗效,能够使患者得到快速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系统 寰枢骨折 固定治疗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刘文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11期166-167,共2页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寰枢椎骨折脱位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JOA评分、NDI评分(颈椎残障功能量表)。结果 32例...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寰枢椎骨折脱位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JOA评分、NDI评分(颈椎残障功能量表)。结果 32例患者手术时间93~148(119. 5±4. 82) min,出血量231~587 (347. 5±13. 84) ml,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12个月患者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NDI评分明显降低。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疗效肯定,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 寰枢骨折脱位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并植骨治疗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
4
作者 赵选尚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5期962-963,共2页
目的:探讨和总结胸腰段椎体骨折应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并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脊柱后路正中切口,应用手法及椎弓根钉棒系统对伤椎复位、内固定并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伤椎平均复位率在95%以上,脊柱损... 目的:探讨和总结胸腰段椎体骨折应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并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脊柱后路正中切口,应用手法及椎弓根钉棒系统对伤椎复位、内固定并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伤椎平均复位率在95%以上,脊柱损伤局部稳定性得以重建。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并植骨治疗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符合脊柱稳定的生物力学要求,是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非常好的手术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胸腰段体骨折 弓根系统固定 植骨
下载PDF
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与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对比
5
作者 朱耀军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将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应用于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2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探讨将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应用于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2例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观察组采用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比较2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4%,高于对照组的7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失血总量、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工作中应用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较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能够改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并降低其VAS评分,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促进其疾病康复,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压缩性骨折 后路切开弓根系统固定 经皮弓根系统复位内固定 单节段
下载PDF
经皮微创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近远期效果观察
6
作者 倪建平 周国柱 +3 位作者 顾军 黄亮 包文龙 魏斐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9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经皮微创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2年1月我院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椎弓根内固定治疗,... 目的:观察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经皮微创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2年1月我院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微创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对比2组各项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的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后缘高度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伤椎后凸Cobb角均降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后缘高度均升高,观察组变化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ODI、Harris评分、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VAS评分降低,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ODI评分降低,Harris评分升高,观察组变化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经皮微创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能得到有效保障,对于促进患者腰椎指标及功能改善、缓解疼痛程度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均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经皮微创脊柱后路系统固定 近期疗效 远期疗效 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效果 被引量:5
7
作者 付正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10期50-52,共3页
目的比较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4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观察组... 目的比较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4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观察组行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观察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Cobb角均小于术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25%,略低于观察组的15.6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利于Cobb角与脊柱功能恢复,而短节段固定融合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弯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 脊柱功能
下载PDF
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8
作者 麦荫文 韦文 +3 位作者 黄承夸 华树良 李新武 陆吉利 《广西医学》 CAS 2011年第8期1026-1027,共2页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取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治疗,椎管明显受压及伴有神经损伤者行椎弓根减压,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2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取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及植骨治疗,椎管明显受压及伴有神经损伤者行椎弓根减压,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2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均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神经功能除1例A级无明显恢复外,其余均提高1级以上。术后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恢复良好,后凸Cobb's角均获得纠正。结论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具有创伤小、复位良好、固定牢靠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后路 弓根 固定
下载PDF
后路伤椎单侧椎弓根置钉结合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9
9
作者 龙浩 肖杰 +4 位作者 邹伟 吴陈 张洋 冯明星 符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7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伤椎单侧椎弓根置钉结合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于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伤椎单侧椎弓根置钉结合钉棒系统复位固定进行治... 目的探讨后路伤椎单侧椎弓根置钉结合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于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伤椎单侧椎弓根置钉结合钉棒系统复位固定进行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5-18个月)并复查影像学资料。比较术前及最后一次随访Frankel分级、伤椎前缘高度、椎管狭窄程度及Cobb角的情况。结果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41.5±3.7)%恢复至(90.6±2.3)%,椎管狭窄程度由术前(29.3±6.5)%降至(5.5±1.6)%,Cobb角由(29.4±8.3)°降至(5.3±1.4)°,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Frankel神经功能障碍分类显著改善(P〈0.05);术后影像学图片显示椎体高度恢复好,植骨分布均匀,脊柱序列恢复正常,椎管内骨块复位;术后随访12个月影像学图片显示植骨均愈合,椎体高度保持好,无明显临床症状和矫正角度丢失现象;随访后伤口愈合良好,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后路伤椎单侧椎弓根置钉结合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近期及远期疗效均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弓根 系统复位固定 后路
下载PDF
脊柱前路内固定器系统与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对比 被引量:16
10
作者 周鹰飞 赵宙 杨艳敏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脊柱前路内固定器系统固定与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随机将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90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分为前路组和后路组各45例。前路组采用前路内固定器系统内... 目的探讨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脊柱前路内固定器系统固定与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随机将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90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分为前路组和后路组各45例。前路组采用前路内固定器系统内固定治疗,后路组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Cobb角测定值及丢失情况,椎管狭窄程度恢复情况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前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引流量均显著的高于后路组(P<0.05)。治疗前、术后即刻两组患者的Cobb角测定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年前路组的Cobb角丢失度显著的低于后路组患者(P<0.05)。术后1周、1年两组患者的前后径、横断面积较治疗前均显著好转(P<0.05),术前、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前后径、横断面积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年前路组的前后径、横断面积值显著的优于后路组(P<0.05)。治疗前、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间的ASIA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SIA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较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脊柱前路内固定器系统固定治疗的手术时间等术中情况复杂一些,但是术后Cobb角丢失度小,椎管狭窄程度小,因此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酌情选择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裂性骨折 前路内固定系统 后路弓根系统 固定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减压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危险因素分析
11
作者 冯华文 赵振东 覃海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15-0118,共4页
探讨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减压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本院及江门中心医院院内收治的118例行后路切开减压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随访1... 探讨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减压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本院及江门中心医院院内收治的118例行后路切开减压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随访1年按是否出现椎体高度再丢失分为丢失组和非丢失组,分析影响术后椎体高度再度丢失的危险因素。结果 对入组的118例患者随访1年,结果显示,41例患者发生椎体高度再丢失,77例未发生椎体高度再丢失。丢失组的OSTA指数、术后休息时间,比未丢失组低,术前椎体压缩程度、术后椎体复位程度比未丢失组高(P<0.05)。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的危险因素:OSTA指数、术前椎体压缩程度、术后椎体复位程度以及术后休息时间(P<0.05)。结论 经后路切开减压椎间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椎体高度再丢失与OSTA指数低、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和术后椎体复位程度高、术后休息时间少有关,围术期需注意预防上述危险因素,保证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后路切开减压 间融合系统固定 体高度再丢失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近远期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洪 唐长友 贺健军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1期97-98,共2页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2月收治的90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椎弓根轴形内固定,观察组开展伤椎椎弓根内固定与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对两组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骨...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2月收治的90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椎弓根轴形内固定,观察组开展伤椎椎弓根内固定与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对两组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骨折端恢复优良率为93.33%,明显较对照组73.33%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椎管占位等无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改善,但是观察组远期疗效、近期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腰椎爆裂性骨折采取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与后路短节段钉棒系统复位联合治疗的安全性高,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根固定 后路短节段系统复位 爆裂性骨折 效果
下载PDF
后路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上颈椎损伤的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健 尚显文 +1 位作者 陈思思 刘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85-889,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上颈椎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6例上颈椎损伤患者接受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记录患者并发症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1例患者C:后方静脉丛损伤,使用显微镜止血;其余手术...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上颈椎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6例上颈椎损伤患者接受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记录患者并发症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中1例患者C:后方静脉丛损伤,使用显微镜止血;其余手术过程均顺利。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脑脊液漏,切口无血肿及感染等并发症。7例出现神经症状的患者术后平均改善率为81.8%。出院后随访3~18个月,未发现并发症发生,上颈椎活动度基本未受影响。结论后路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技术为上颈椎损伤患者提供了稳定的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颈损伤 弓根 系统 固定
下载PDF
后路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椎体间融合及后外侧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玉民 王献印 张欲燃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7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结合椎体间及后外侧融合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1月至2009年3月采用后路椎弓根复位固定+椎间融合器(Cage)及后外侧融合治疗2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其中Ⅰ度滑脱10例,Ⅱ度滑脱16例,Ⅲ度...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结合椎体间及后外侧融合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1月至2009年3月采用后路椎弓根复位固定+椎间融合器(Cage)及后外侧融合治疗2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其中Ⅰ度滑脱10例,Ⅱ度滑脱16例,Ⅲ度滑脱2例。所有患者均行后路经椎弓根复位固定+椎间融合器及后外侧融合治疗。结果 28例患者经6~24个月随访,其中27例患者植骨处发生骨性融合(融合率达96%),25例患者的腰腿痛症状均有明显缓解,优良率89.3%。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结合椎体间及后外侧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 减压 弓根系统复位及固定 间及后外侧融合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后椎体“空壳现象”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建金 《颈腰痛杂志》 2018年第5期565-567,共3页
目的进行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后椎体"空壳现象"Logistic回归分析,为提升胸腰椎骨折手术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5-01-2017-01于我院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1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 目的进行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后椎体"空壳现象"Logistic回归分析,为提升胸腰椎骨折手术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5-01-2017-01于我院行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1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通过CT图像观察椎体"空壳现象"发生情况,将出现"空壳现象"患者设为观察组,未发生者设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病历资料,调查性别、年龄、合并骨质疏松等,通过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椎体"空壳现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24例患者术后12个月内出发生椎体"空壳现象"现象72例,发生率58.06%;两组合并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程度、骨折类型、椎体复位程度、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慢性疾病等因素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椎体压缩程度≥50%、合并骨质疏松症、年龄≥60岁,均是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后椎体"空壳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后椎体"空壳现象"发生率较高,椎体压缩程度≥50%、年龄≥60岁、合并骨质疏松症均会增加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弓根系统复位内固定 胸腰骨折 体“空壳现象” LOGISTIC回归分析
下载PDF
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对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黄开营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5期57-60,共4页
目的分析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使用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7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样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38例。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后路椎管减压治疗,研究组使用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 目的分析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使用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7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样法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38例。常规组患者使用常规后路椎管减压治疗,研究组使用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腰椎功能、功能障碍程度评分,椎间活动度、椎间高度指数,疼痛程度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74%高于常规组的78.95%,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3、6、9、12个月,研究组腰椎功能评分分别为(5.44±1.28)、(6.54±1.32)、(7.68±1.36)、(8.45±1.69)分,功能障碍程度评分分别为(24.35±6.64)、(20.72±9.43)、(16.73±7.47)、(13.75±5.36)分;常规组腰椎功能评分分别为(3.33±1.07)、(4.43±1.21)、(5.57±1.24)、(6.34±1.53),功能障碍程度评分分别为(30.46±7.75)、(28.83±10.54)、(26.84±10.58)、(20.86±10.47)分。和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3、6、9、12个月的腰椎功能评分更高,功能障碍程度评分更低,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和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3、6、9、12个月的椎间活动度更小、椎间高度指数更高,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和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3、6、9、12个月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常规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使用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患者腰椎功能,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减压 系统固定 管狭窄症 疗效 功能
下载PDF
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2
17
作者 杜向青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4期484-485,共2页
我院骨科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胸腰骨折 后路 弓根 固定
下载PDF
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效果及对JOA、ODI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申雨坤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5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长节段组(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和短节段... 目的探讨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长节段组(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和短节段组(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各34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长节段组的手术时间长于短节段组,术中出血量多于短节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Cobb角均减小,腰椎前凸角度均增大,且长节段组优于短节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均升高,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降低,且长节段组优于短节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各有优劣势,长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能够提高脊柱功能,改善Cobb角和腰椎前凸角度,而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这就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酌情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节段 短节段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 退变性脊柱侧弯
下载PDF
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型截骨内固定与前路椎体骨折复位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的对比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强 华庆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2期52-52,共1页
背景: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多采取外科手术矫形治疗,后路楔形截骨稳定性比较差,容易损伤脊髓,效果不佳。目的:分析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型截骨内固定术与前路椎体骨折复位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 背景: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多采取外科手术矫形治疗,后路楔形截骨稳定性比较差,容易损伤脊髓,效果不佳。目的:分析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型截骨内固定术与前路椎体骨折复位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大庆龙南医院收治的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56例,分为2组,治疗组32例采取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型截骨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24例采取前路椎体骨折复位内固定融合术,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术前两组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治疗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Cobb角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组断钉断棒松动、不融合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治疗中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型截骨内固定术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矫形效果可靠,防止术后畸形再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畸形 -系统 后路截骨内固定 Cobb角度
下载PDF
长节段与短节段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在退变性脊柱侧弯治疗中的对比分析
20
作者 孙健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长节段与短节段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在退变性脊柱侧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后路椎弓... 目的探讨长节段与短节段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在退变性脊柱侧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对照组行短节段融合,观察组行长节段融合.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影像学参数、疼痛评分、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32.41±28.68)min,长于对照组的(164.85±14.83)min,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中透视次数分别为(554.96±52.41)mL、(156.32±14.82)mL、(6.32±1.15)次,均多于对照组的(449.65±45.84)mL、(123.41±13.35)mL、(4.21±0.83)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侧凸Cobb角、矢状面平衡偏移量、冠状位平衡偏移量分别为(18.15±1.63)°、(17.79±1.45)mm、(13.51±1.23)mm,均低于对照组的(22.34±2.49)°、(23.53±2.57)mm、(16.78±1.45)m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ODI评分分别为(1.42±0.24)分、(12.58±1.2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98±0.27)分、(15.39±1.42)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分别为(87.25±5.24)分、(88.26±5.19)分、(88.93±5.25)分、(90.76±4.1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0.62±5.21)分、(81.11±5.09)分、(82.04±5.18)分、(83.63±4.5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节段与短节段融合在退变性脊柱侧弯中各有价值,短节段融合手术创伤更小,长节段能更好恢复脊椎力线及功能,还需根据临床病情特点慎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脊柱侧弯 后路弓根系统固定 长节段融合 短节段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