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谢子龙 《中国伤残医学》 2019年第9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后路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后路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后路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观察并比较其疗效.结果:术前2组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椎弓根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减轻疼痛,改善下肢及腰背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腰间盘突出症 后路切除髓核摘除弓根内固定融合术 后路切除髓核摘除术 疗效
下载PDF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随后凸畸形行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方式的选择和疗效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曹峰 李纯志 柯西江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11期1998-2000,共3页
目的比较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随后凸畸形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颈椎后路椎板切除融合术及前后路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6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随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颈椎前... 目的比较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随后凸畸形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颈椎后路椎板切除融合术及前后路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6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伴随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颈椎前路组)患者24例,采用颈椎后路椎板切除融合术(颈椎后路组)患者26例,采用前后路联合治疗(前后路联合组)患者17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节段、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估治疗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疼痛量表(VAS)评分、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并发症等的差异,评估手术方式的选择。结果前后路联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融合节段数均明显多于颈椎前路组和颈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后路组患者手术出血量和融合节段数明显大于颈椎前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椎前路组、颈椎后路组以及前后路联合组患者的JO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NDI指数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椎后路组患者NDI指数评分明显高于颈椎前路组和前后路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纽患者VAS评分、Cobb角及颈椎活动度均明显小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椎后路组患者和前后路联合组患者的Cobb角均小于颈椎前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后路组患者术后颈椎活动度大于颈椎前路组和前后路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手术方式均取得一定疗效,颈椎前路手术方式在矫正后凸方面效果优于后路和前后路联合术,颈椎后路手术方式对减少颈椎活动度的丧失方面效果优于前路和前后路联合术,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的方式手术时间更长,出血量更多,融合节段更多,适用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 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 后路椎板切除融合术 后凸
下载PDF
前路Hybrid减压固定融合术与后路椎板切除固定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姚冀 高杨 +2 位作者 周俊杰 袁彪 袁婷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7期722-724,共3页
目的比较前路Hybrid减压固定融合术与后路椎板切除固定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6-12诊治的5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6例采用前路Hybrid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ACHDF组),21例采用后路椎板切... 目的比较前路Hybrid减压固定融合术与后路椎板切除固定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6-12诊治的5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6例采用前路Hybrid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ACHDF组),21例采用后路椎板切除固定融合术治疗(PCLF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情况、术后2年疼痛VAS评分、JOA评分、NDI评分、颈椎曲度。结果 5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7.8(24~60)个月。ACHDF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较PCLF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ACHDF组疼痛VAS评分较PCLF组低,颈椎曲度较PCLF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JOA评分与N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Hybrid减压固定融合术以及后路椎板切除固定融合术都可明显改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颈椎及神经功能,但前路Hybrid减压固定融合术更有利于缓解颈部疼痛,促进颈椎曲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 前路Hybrid减压固定融合术 后路切除固定融合术
原文传递
颈椎后路手术融合与非融合的选择策略
4
作者 李瀚卿 艾秋池 +4 位作者 刘梦碟 徐美涛 谭山 邢军超 侯天勇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S01期200-205,共6页
颈椎后路手术技术对于治疗颈椎后方张力带结构损伤、复杂的交锁性颈椎骨折脱位、颈椎后方结构受到侵犯的感染、肿瘤等疾病、需后路矫形的颈椎畸形,在技术方案的选择上一般不存在争议,但对于颈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技术选择上仍存在争议,... 颈椎后路手术技术对于治疗颈椎后方张力带结构损伤、复杂的交锁性颈椎骨折脱位、颈椎后方结构受到侵犯的感染、肿瘤等疾病、需后路矫形的颈椎畸形,在技术方案的选择上一般不存在争议,但对于颈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技术选择上仍存在争议,尤其是对于脊髓型颈椎病的外科手术治疗。众所周知脊髓型颈椎病是指以脊髓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主要是因为各种因素[颈椎间盘退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OPLL)、黄韧带骨化等]导致脊髓受压,椎管狭窄所致。此类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丧失工作能力,并有一定的致瘫风险,保守治疗效果往往较差,需外科手术干预。对于≥3个节段的或压迫来自后方的脊髓型颈椎病常采用后路手术干预,因为受累节段越多,前路手术并发症发生的概率越大,国内外已基本达成共识。以往很长一段时间,单纯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被视为一种“金标准”的后路手术方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认识不断提高,病例数的积累,发现单纯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后并发症,尤其是颈椎后凸畸形,节段失稳的发生率非常高,导致再次出现脊髓症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LP),后路椎板切除融合术(LF)成为目前颈后路治疗的主要技术手段,但两者之间如何选择,存在争议。笔者复习相关文献,对两种手术方式进行总结,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 后路管扩大成形术 后路椎板切除融合术 后纵韧带骨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