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后路椎管成形术前后动力位矢状面C7倾斜角、C2-C7 SVA和颈椎曲度变化及其意义
1
作者 李祖昌 蒋继乐 +1 位作者 何达 刘波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29-33,共5页
目的 观察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后路椎管成形术前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C7倾斜角、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和颈椎曲度)变化,分析术前颈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与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疗效的关系,为疗效预测提供新的参考指标。方法... 目的 观察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后路椎管成形术前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C7倾斜角、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和颈椎曲度)变化,分析术前颈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与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疗效的关系,为疗效预测提供新的参考指标。方法 纳入行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并完成长期随访的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44例,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颈椎X线片检查,测量中立位及动力位的矢状面参数[C7倾斜角(C7S,C7 Slope)、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C2-C7 SVA)和颈椎曲度(CL,C2-C7 Cobb角)];对患者进行脊髓功能(JOA评分)、颈椎功能(NDI评分)评价。统计术后并发症(轴向症状、C5神经根麻痹、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情况。根据颈椎X线片检查中测量的动力位矢状面参数值及手术前后变化值的中位数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高值组与低值组。比较高值组与低值组手术后JOA评分、NDI评分。结果 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颈椎中立位矢状面参数CL无明显变化,C2-C7 SVA数值与C4椎体前后径比值(r SVA)、C7S升高;颈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CL减低,r SVA、C7S升高。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JOA评分升高,NDI评分降低(t分别为-8.124、-7.089,3.084、2.551,P均<0.05)。术后有22例(50%)患者出现轴性症状,有5例(11.36%)患者出现C5神经根麻痹症状。术前较小的过屈位CL、术前较大的过伸位CL、术前较小的过伸位r SVA、以及术后较大的过伸位CL和r SVA的患者,术后JOA评分更高,NDI评分更低(P均<0.05)。与术后未出现轴性症状的患者比较,出现轴性症状的患者术前中立位C7S、术前过伸位Cobb角及术前过伸位C7S均较小(P均<0.05)。结论 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后颈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CL减低,r SVA、C7S升高;术前颈椎动力位矢状面参数与颈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后脊髓功能、颈椎功能的恢复以及部分并发症的发生可能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X线检查 颈椎矢状面参数 C7倾斜角 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 颈椎曲度 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 颈椎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术前C7/T1椎间孔面积对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
2
作者 张黎龙 邵睿 +1 位作者 耿彦南 徐天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8-462,共5页
目的:探究术前C7/T1椎间孔面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9月在我院因脊髓型颈椎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76例患者,其中男58例、女18例,年龄为64.4±... 目的:探究术前C7/T1椎间孔面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9月在我院因脊髓型颈椎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76例患者,其中男58例、女18例,年龄为64.4±8.5岁。于患者术前颈椎双斜位X线片上测量C7/T1椎间孔面积,根据C7/T1椎间孔面积分为两组:A组,C7/T1椎间孔面积≤平均值(40例),B组,C7/T1椎间孔面积大于平均值(36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的JOA评分,计算JOA改善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轴性症状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分析术前不同C7/T1椎间孔面积的患者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手术治疗后是否存在疗效的差异性。结果:C7/T1椎间孔面积A组为35.2±9.7mm^(2),B组为65.7±13.1mm^(2);术前C2~C7 Cobb角A组为14.0°±3.6°,B组为16.0°±5.5°,两组间椎间孔面积和C2~C7 Cobb角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时间A组127.5±23.6min,B组120.3±32.6min;出血量A组176.8±88.2mL,B组183.6±100.2mL,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JOA评分A组10.9±2.0分,B组10.3±2.1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JOA评分A组12.8±1.5分,B组14.0±2.2分;术后12个月JOA评分A组14.1±1.5分,B组15.9±1.7分,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12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术后12个月的轴性症状发生率分别为42.5%和19.4%,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前C7/T1椎间孔面积较大的患者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更好,JOA改善率更高,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C7/T1椎间孔面积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轴性症状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张文远 陈艳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8期52-54,共3页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3年1月北京丰台医院收治的84例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开门组和双开门组,各4...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3年1月北京丰台医院收治的84例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开门组和双开门组,各42例。单开门组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双开门组采用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双开门组手术时间短于单开门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单开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术后,两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膀胱功能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膀胱功能评分及总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术后,两组颈椎曲度、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颈椎曲度小于术前,疼痛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脊髓病均可取得较好效果,但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与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多节段脊髓压迫症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王海峰 《中外医疗》 2024年第4期17-20,41,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与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多节段脊髓压迫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多节段脊髓压迫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颈椎后路...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与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多节段脊髓压迫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多节段脊髓压迫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观察组予以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颈椎功能、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为(281.41±20.38)mL,多于对照组的(246.34±18.7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09,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评分中主观症状、临床体征、适应能力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79、6.000、10.830、6.962,P均<0.05);观察组术后7 d、术后3个月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84、7.296,P均<0.05);观察组的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36、6.332、6.413、6.858,P均<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43,P=0.26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压迫症效果更佳,可减轻颈椎功能损伤,加快疼痛症状消失,改善生活质量,但其术中出血量较多,需依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压迫症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单开门 双开门 并发症
下载PDF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隐性失血及其风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周瑞华 尹清力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EOLP)术后的隐性失血量(hidden blood loss,HBL)及其风险因素。方法随机纳入2019年3月~2020年3月行EOLP手术的51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统计其手术前...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EOLP)术后的隐性失血量(hidden blood loss,HBL)及其风险因素。方法随机纳入2019年3月~2020年3月行EOLP手术的51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统计其手术前后的红细胞压积变化,从总失血量(total blood loss,TBL)中去除围手术期可见的失血量,计算其HBL值。通过对51例患者的人口学与围手术期资料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与EOLP术后HBL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51例患者的TBL为(704.3±251.8)mL,HBL为(329.4±173.6)mL,占比(45.9±14.6)%;术后13例患者出现继发性贫血。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高血压是影响TBL的风险因素,与之呈负相关性;颈椎后方软组织厚度(thickness of the posterior cervical soft tissue,TPCST)是影响TBL和HBL的共同风险因素,且与之呈正相关性。结论HBL在EOLP手术总出血量中有较大占比,部分患者术后可出现继发性贫血;TPCST是引起HBL和TBL升高的共同风险因素,对于颈后软组织较厚的人群,应注意观察其出血量和隐性失血问题,及时纠正贫血,以免影响术后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隐性失血 风险因素
下载PDF
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郑俊 秦慈南 +1 位作者 王磊 段文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3期333-336,共4页
目的观察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安徽省肿瘤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西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收治的6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 目的观察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安徽省肿瘤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西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收治的6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8例(采用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和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JOA)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v index,NDI)评估患者轴性症状改善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在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上测量最狭窄处脊髓面积、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颈椎曲度(C2~7 Cobb角)、椎管矢状径、椎管横截面积和脊髓后移距离;统计两组术后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时间平均12.0(7~17)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更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JOA、NDI、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升高,NDI和VAS评分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NDI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最狭窄处脊髓面积、ROM、颈椎曲度、椎管矢状径、椎管横截面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治疗前比较,末次随访时两组最狭窄处脊髓面积、ROM、颈椎曲度、椎管矢状径、椎管横截面积均增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ROM、颈椎曲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最狭窄处脊髓面积、椎管矢状径、椎管横截面积及脊髓后移距离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391,P=0.036)。结论后路椎管扩大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良好治疗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颈椎功能,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侧块螺钉内固定术 颈椎活动度
下载PDF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效果分析
7
作者 洪鸿翔 徐冠华 崔志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0期31-34,共4页
目的:探究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88例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究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88例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前方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术后2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周、术后2个月NDI均呈现下降趋势,观察组NDI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周、术后2个月JOA评分均呈现升高趋势,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JOA评分均较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有利于降低患者NDI,改善JOA评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 日本骨科协会评分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脊髓功能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8
作者 牛国栋 崔子健 +2 位作者 李会明 曹泽岗 夏刚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24期4211-4213,共3页
目的:探究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ODL)后脊髓功能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使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总结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80例行EODL治疗的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1年后颈部脊髓功能[日本骨科协... 目的:探究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ODL)后脊髓功能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使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总结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80例行EODL治疗的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1年后颈部脊髓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恢复情况将其分为恢复良好组(JOA评分增加≥50%)和恢复不良组(JOA评分增加<50%)。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损伤情况、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使用多因素分析CSM患者EODL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恢复不良组的C_(5)后方至K线距离短于恢复良好组,颈椎内最大压迫比例、髓内MRI T_(2)WI高信号比例高于恢复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C_(5)后方至K线距离、颈椎内最大压迫比例、髓内MRI T_(2)WI高信号比例均是CSM患者EODL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CSM患者行EODL术后脊髓功能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包括C_(5)后方至K线距离、颈椎内最大压迫比例以及髓内MRI T_(2)WI高信号比例等,应在患者术前行更加细致的影像学检查以更好评估患者EODL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脊髓功能 恢复不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颈椎过伸性损伤的疗效
9
作者 唐广满 王来毅 金根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32-1137,共6页
目的比较颈椎过伸性损伤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医院骨科收治的57例颈椎过伸性损伤病患,33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A组),24例行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B组)... 目的比较颈椎过伸性损伤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医院骨科收治的57例颈椎过伸性损伤病患,33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A组),24例行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B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指标,论述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A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较B组更少(P<0.05);A组JOA评分及Frankel分级稍优于B组,融合节段高度与Cobb角稍高于B组,并发症率稍低于B组,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或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均能获得较理想疗效,但后路单开门的手术风险更小,减压更彻底,值得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过伸性损伤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
下载PDF
超声骨刀联合微型支撑钛板在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
10
作者 张宏志 王晓宇 《创伤外科杂志》 2023年第12期924-928,933,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联合微型支撑钛板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治疗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与传统颈椎后路在有效性、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2年1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骨一科收治的因无...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联合微型支撑钛板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治疗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与传统颈椎后路在有效性、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2年1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骨一科收治的因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7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6例,女性30例;年龄55~67岁,平均61.9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1例,道路交通伤26例,摔伤39例。根据手术操作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39例)应用三角形超声骨刀制作门轴、片状刀头切开开门侧椎板,采用微型钛板固定开门后的椎板;B组(37例)应用三关节咬骨钳制作门轴及咬开开门侧椎板,采用微型钛板固定开门后的椎板。统计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管矢状径手术前后差值。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致伤原因及术前JOA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伤口引流量显著少于B组[(150.3±35.6)mL vs.(276.4±43.1)mL、(115.8±20.2)mL vs.(210.7±54.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114.9±18.3)min vs.(168.8±24.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15.3±1.1)分vs.(8.9±0.3)分、(14.6±1.2)分vs.(9.1±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椎管矢状径手术前后差值[(6.2±0.7)mm vs.(5.8±0.8)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治疗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JOA评分改善明显,应用超声骨刀联合微型钛板可以明显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超声骨刀 微型钛板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下载PDF
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象望 刘向阳 +2 位作者 肖晟 张毅 王家让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34-136,共3页
目的 观察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5 6例CSM患者行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 ,术后通过信函和复诊方式随诊 ,平均随访 2 4个月 ,按JOA评分方法 ,评价术前、术后脊髓功能恢复及临床症状消失情况。结... 目的 观察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5 6例CSM患者行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 ,术后通过信函和复诊方式随诊 ,平均随访 2 4个月 ,按JOA评分方法 ,评价术前、术后脊髓功能恢复及临床症状消失情况。结果  5 6例术前术后比较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 ,发病至手术时间越短≤ 6个月 ,疗效越好 ,术后优良率达 87.5 %。结论 尽早查明引起脊髓型颈椎病的原因 ,根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的改变及早诊断、及早手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下载PDF
颈椎后路减压椎管成形术的麻醉体会 被引量:5
12
作者 戴寒英 张学康 赵为禄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9期556-556,共1页
关键词 颈椎后路减压椎管成形术 麻醉 气管插管 脊髓压迫
下载PDF
脊髓矢状位形态对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肖良 徐宏光 +5 位作者 刘平 王凌挺 杨晓明 陈学武 张玙 赵泉来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矢状位形态对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1月经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脊柱外科诊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MRI T2加权像上脊髓的不同形态分... 目的:探讨脊髓矢状位形态对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1月经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脊柱外科诊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MRI T2加权像上脊髓的不同形态分为前凸、中立和后凸3组。评价指标: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JOA缓解率。结果:术前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JOA评分、术后JOA评分以及JOA缓解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患者年龄、性别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JOA评分前凸组和后凸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JOA缓解率前凸组、中立组分别与后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凸组和中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CSM具有较好的疗效,术后脊髓形态为前凸型和中立型的患者较后凸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更好,获得更佳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形态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下载PDF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6
14
作者 方大标 张平 +4 位作者 孙洪体 叶添生 张玉贵 张寅权 王川江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519-521,共3页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手术前后影像学变化。方法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病人68例,用JOA17分法评价术前,术后功能恢复及临床症状消失的情况,测量术前术后椎管...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手术前后影像学变化。方法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病人68例,用JOA17分法评价术前,术后功能恢复及临床症状消失的情况,测量术前术后椎管矢状径变化。结果 6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3个月,术后病人均获不同程度症状改善。术后颈椎椎管矢状径扩大明显。结论该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的优点,并且只有严谨操作和围术期处理,才能有效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早期手术可防止脊髓损伤继续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多节段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手术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骨块在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柴旭斌 周英杰 +3 位作者 郑怀亮 赵刚 赵鹏飞 王少纯 《中医正骨》 2016年第8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骨块行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颈部疾病患者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32-78岁,中位数56岁;脊髓型颈椎病11例,发育性颈椎管狭... 目的:探讨应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骨块行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颈部疾病患者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32-78岁,中位数56岁;脊髓型颈椎病11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7例,颈椎后纵韧带钙化症14例;病程5-15个月,中位数10个月。均采用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以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骨块作为间隔物。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制定的脊髓型颈椎病评分标准(17分法)评定脊髓功能;进行颈椎 X 线、CT、MRI 检查,观察颈椎曲度和活动度、植骨块位置和愈合情况,测定椎管矢状径;观察记录治疗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行 C3- C6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时间(1.6±0.3)h,术中出血量(188±50)mL。所有患者均获12个月以上随访,切口均甲级愈合,未出现过敏或毒性反应,均未出现脊髓损伤加重表现。术后所有患者的症状均明显缓解,3例患者出现单侧或双上肢烧灼样疼痛,治疗1-3个月后消失;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的 JOA 评分分别为(6.56±2.52)分、(10.82±1.47)分、(11.94±1.63)分、(12.35±1.96)分。影像学检查显示术后颈椎椎管容积明显增加、颈脊髓漂移满意、脊髓压迹消失;术前最狭窄部椎管矢状径(8.86±3.69)mm,出院时增加至(14.27±2.54)mm;植骨块位置维持良好,所有植骨块均与棘突融合;未发生再关门、颈椎后凸畸形及颈椎节段性不稳等并发症。结论:应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骨块行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有效扩大并维持颈椎管容积,促进脊髓功能恢复,且植骨愈合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管狭窄 后纵韧带骨化 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 66 人工骨
下载PDF
“锚定法”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志刚 傅江明 +3 位作者 李强 严朝华 周欢斌 喻巍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31期138-140,共3页
目的:针对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临床当中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进行治疗所起到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随机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选取25例作为研究组,并将该25例患者治疗之前的生理... 目的:针对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临床当中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进行治疗所起到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随机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选取25例作为研究组,并将该25例患者治疗之前的生理状况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行"锚定法"(即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两年随访,对比分析治疗前后25例患者的ROM值、屈曲角度以及后伸角度、JOA分值、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过手术干预,两年随访期间,25例患者当中均无明显并发症状,仅有2例患者发生轻微的创口感染;另外,在ROM值、屈曲角度以及后伸角度、JOA分值以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上均呈现了明显的好转,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行以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锚定法")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定法 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并发症 关节活动弧度
下载PDF
铍针改善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彭亚 祝永刚 +1 位作者 雷仲民 柳根哲 《北京中医药》 2016年第5期478-480,共3页
目的观察铍针改善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选择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患者50例,以铍针治疗,每疗程治疗4次,每次间隔3天,共治疗1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进行疼痛评分,测量软组织张力及颈椎活动度。结... 目的观察铍针改善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选择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患者50例,以铍针治疗,每疗程治疗4次,每次间隔3天,共治疗1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进行疼痛评分,测量软组织张力及颈椎活动度。结果 50例患者各次治疗后疼痛症状、软组织张力、颈椎活动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3、4次治疗后与第2次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铍针改善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疗效满意,但延长疗程并不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轴性症状 铍针 软组织张力 颈椎活动度
下载PDF
铍针配合手法改善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翔 雷仲民 黄明华 《北京中医药》 2012年第9期646-647,共2页
目的观察铍针配合手法改善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患者48例,以铍针配合手法治疗,疗程为2周,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进行疼痛评分观察疗效。结果 48例患者治... 目的观察铍针配合手法改善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患者48例,以铍针配合手法治疗,疗程为2周,采用视觉模拟量表进行疼痛评分观察疗效。结果 48例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症状及软组织张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8例患者中痊愈7例,显效22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67%。结论采用铍针配合手法改善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轴性症状 铍针 手法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计算机数字推算模拟方案对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远期疗效及轴性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广章 蒋召芹 +1 位作者 刘志新 孙凤丽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数字推算模拟方案对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远期疗效及轴性症状(AS)的影响。方法我院骨外科确诊并收治入院的脊椎病患者68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行传统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研究组建立计... 目的探讨计算机数字推算模拟方案对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远期疗效及轴性症状(AS)的影响。方法我院骨外科确诊并收治入院的脊椎病患者68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行传统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研究组建立计算机数字推算模拟方案后再行改良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效果、神经功能、AS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显性出血量、隐性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治疗效果、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2个月研究组手术有效率、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AS发生率、出现时间、缓解时间及疼痛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计算机数字推算模拟方案应用于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病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精度和安全,提高远期疗效,且明显降低术后AS发生率,减轻严重程度、缩短症状缓解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数字推算模拟方案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远期疗效 轴性症状
下载PDF
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7
20
作者 苏小桃 李平元 谭健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17期138-139,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应用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6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轴性症状发生情况,比较术前术后ROM... 目的:探讨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应用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6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轴性症状发生情况,比较术前术后ROM、屈曲及后伸角变化情况、JOA评分,计算颈椎活动丢失角度和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本研究68例患者术中未发生脊髓损伤或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术后49例患者出现早期颈痛,7例患者出现C5神经根麻痹,2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采取及时处理措施后患者症状均得到缓解并痊愈出院;术后6个月发生明显轴性症状的患者11例,发生率为16.18%,较传统单开门手术(42.93%)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评分改善率为(57.06±19.67)%;颈椎ROM较术前明显降低,平均丢失(8.23±5.08)&#176;;屈曲和后伸角均有不同程度减小,未出现1例再关门现象。结论:采用C3椎板切除和锚定法固定悬吊C4~C7椎板的改良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推广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