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7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改良颈后路通道辅助下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1
作者 沈晓龙 刘洋 +7 位作者 徐辰 吴卉乔 魏磊鑫 钟华建 王睿哲 王新伟 陈华江 袁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97-906,共10页
目的:与常规颈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比,探讨三种改良的颈后路通道辅助下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共122例行颈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患者资料,其中27例患者接受了颈后路双侧通道辅助... 目的:与常规颈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比,探讨三种改良的颈后路通道辅助下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共122例行颈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患者资料,其中27例患者接受了颈后路双侧通道辅助下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纳入双侧通道组(bilateral channelassisted laminoplasty,BCA组);31例患者接受开门侧肌间隙入路+铰链侧通道辅助下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纳入肌间隙入路+单侧通道组(inter-muscular approach and unilateral channel-assisted laminoplasty,IM-UCA组);34例患者接受开门侧常规显露+铰链侧通道辅助下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纳入单侧通道组(unilateral channel-assisted laminoplasty,UCA组);30例患者接受常规的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纳入常规组(laminoplasty,LP组)。四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诊断无统计学差异(P>0.05)。记录并比较四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平均住院日。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估颈部疼痛程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患者颈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状况。四组间术前VAS评分、NDI及JOA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C2~C7 Cobb角、T1倾斜角、C2~C7矢状位偏移(C2~C7 SVA)、CT横断面上测量骨性椎管面积,比较不同手术方法上述指标的组间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LP组与UCA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IM-UCA组较LP组更长,BCA组最长(P<0.05)。四组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BCA组最少,IM-UCA组与UCA组次之(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LP组最多。四组间平均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术后NDI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四组间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NDI及JOA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组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颈痛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的颈痛VAS评分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UCA组、BCA组、IM-UCA组的术后即刻颈痛VAS评分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术后2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颈痛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LP组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C2~C7 Cobb角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间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的C2~C7 Cobb角无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间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时的C2~C7 Cobb角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T1倾斜角、C2~C7 SVA均较术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间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T1倾斜角、C2~C7 SVA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椎管面积增加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间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椎管面积增加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LP组相比较,UCA组能显著减少手术创伤;与IM-UCA组、BCA组相比较,UCA组显著减少手术时间,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扩大成形术 通道 单侧显露
下载PDF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即刻保持常压引流与负压引流效果的比较
2
作者 高阳 王勇 +2 位作者 刘阳 杨枭雄 吴坤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53-557,共5页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EOL)术后即刻保持常压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6月我院9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后路EOL,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常压引流组(n=43)和负压引流组(n=51)...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EOL)术后即刻保持常压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6月我院9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后路EOL,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常压引流组(n=43)和负压引流组(n=51),常压组病例时间为2023年1~3月,负压组为2023年4~6月。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发热、切口感染、颈部切口血肿、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JOA)评分改善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等。结果常压引流组术后24 h引流量中位数45(15~150)ml,显著少于负压引流组中位数170(70~400)ml(Z=-7.934,P=0.000);常压引流组术后总引流量中位数45(15~285)ml,显著少于负压引流组中位数315(165~730)ml(Z=-7.924,P=0.000);常压引流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27.1±13.9)h,明显短于负压引流组(82.2±20.6)h(t=-14.933,P=0.000);常压引流组住院时间(3.5±1.1)d,明显短于负压引流组(5.6±0.8)d(t=-10.322,P=0.000);常压引流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13.9±3.1)g/L,显著低于负压引流组(16.5±7.2)g/L(t=-2.165,P=0.033);常压引流组住院费用(3.00±0.30)万元,显著少于负压引流组(3.48±0.29)万元(t=-7.924,P=0.000)。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发热、切口感染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均无深部切口感染或血肿发生。2组术后3个月JOA评分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t=0.861,P=0.391)。结论颈后路EOL术后常压引流可以减少术后引流量,缩短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住院费用,且并不增加术后血肿、发热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手术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常压引流 负压引流 血肿
下载PDF
术前C7/T1椎间孔面积对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的影响
3
作者 张黎龙 邵睿 +1 位作者 耿彦南 徐天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8-462,共5页
目的:探究术前C7/T1椎间孔面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9月在我院因脊髓型颈椎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76例患者,其中男58例、女18例,年龄为64.4±... 目的:探究术前C7/T1椎间孔面积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接受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9月在我院因脊髓型颈椎病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76例患者,其中男58例、女18例,年龄为64.4±8.5岁。于患者术前颈椎双斜位X线片上测量C7/T1椎间孔面积,根据C7/T1椎间孔面积分为两组:A组,C7/T1椎间孔面积≤平均值(40例),B组,C7/T1椎间孔面积大于平均值(36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的JOA评分,计算JOA改善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轴性症状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分析术前不同C7/T1椎间孔面积的患者接受颈后路单开门手术治疗后是否存在疗效的差异性。结果:C7/T1椎间孔面积A组为35.2±9.7mm^(2),B组为65.7±13.1mm^(2);术前C2~C7 Cobb角A组为14.0°±3.6°,B组为16.0°±5.5°,两组间椎间孔面积和C2~C7 Cobb角有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时间A组127.5±23.6min,B组120.3±32.6min;出血量A组176.8±88.2mL,B组183.6±100.2mL,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JOA评分A组10.9±2.0分,B组10.3±2.1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JOA评分A组12.8±1.5分,B组14.0±2.2分;术后12个月JOA评分A组14.1±1.5分,B组15.9±1.7分,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12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术后12个月的轴性症状发生率分别为42.5%和19.4%,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前C7/T1椎间孔面积较大的患者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更好,JOA改善率更高,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 C7/T1间孔面积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轴性症状
下载PDF
雷火灸联合加味芍药甘草汤对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张树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1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雷火灸联合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临床效果,探索治疗术后轴性症状新途径。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就诊的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且中医... 目的:探讨雷火灸联合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临床效果,探索治疗术后轴性症状新途径。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就诊的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且中医辨证属于气血不足症型的7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采用雷火灸联合加味芍药甘草汤内服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颈椎JOA评分及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4周,试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4周,颈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配合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脊髓功能障碍,缓解轴性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火灸 加味芍药甘草汤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 轴性症状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张文远 陈艳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8期52-54,共3页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3年1月北京丰台医院收治的84例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开门组和双开门组,各4... 目的:比较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3年1月北京丰台医院收治的84例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开门组和双开门组,各42例。单开门组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双开门组采用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双开门组手术时间短于单开门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单开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术后,两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膀胱功能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膀胱功能评分及总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术后,两组颈椎曲度、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颈椎曲度小于术前,疼痛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脊髓病均可取得较好效果,但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多节段压迫性颈脊髓病
下载PDF
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比较
6
作者 王峰 戴腾 《大医生》 2024年第19期71-73,共3页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4年1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M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4年1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M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组患者行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和术后脊髓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NDI评分、VAS疼痛评分均低于手术前,JOA评分均高于手术前,且观察组NDI评分、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总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相比,颈椎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MCSM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更短,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可改善患者颈椎功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间盘切除融合术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多节段脊髓型颈 脊髓功能
下载PDF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隐性失血及其风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周瑞华 尹清力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EOLP)术后的隐性失血量(hidden blood loss,HBL)及其风险因素。方法随机纳入2019年3月~2020年3月行EOLP手术的51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统计其手术前...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EOLP)术后的隐性失血量(hidden blood loss,HBL)及其风险因素。方法随机纳入2019年3月~2020年3月行EOLP手术的51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统计其手术前后的红细胞压积变化,从总失血量(total blood loss,TBL)中去除围手术期可见的失血量,计算其HBL值。通过对51例患者的人口学与围手术期资料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与EOLP术后HBL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51例患者的TBL为(704.3±251.8)mL,HBL为(329.4±173.6)mL,占比(45.9±14.6)%;术后13例患者出现继发性贫血。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高血压是影响TBL的风险因素,与之呈负相关性;颈椎后方软组织厚度(thickness of the posterior cervical soft tissue,TPCST)是影响TBL和HBL的共同风险因素,且与之呈正相关性。结论HBL在EOLP手术总出血量中有较大占比,部分患者术后可出现继发性贫血;TPCST是引起HBL和TBL升高的共同风险因素,对于颈后软组织较厚的人群,应注意观察其出血量和隐性失血问题,及时纠正贫血,以免影响术后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隐性失血 风险因素
下载PDF
颈后路单侧显露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运用效果
8
作者 魏传禄 聂翔宇 吴志远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4期783-785,共3页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侧显露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35例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58.22±6.91)岁,均采用颈后路单侧显露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随访1年以上...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侧显露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35例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58.22±6.91)岁,均采用颈后路单侧显露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随访1年以上。记录手术完成情况、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随访期间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用时(73.90±8.82)min、出血量(110.64±24.02)mL、住院天数(7.03±1.72)d;术中1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术后4例出现轴性疼痛;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1年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评价手术效果,优良率为91.43%。结论颈后路单侧显露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CSM疗效确切,切实可行,能够减少手术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单侧显露 椎管扩大成形术 多节段脊髓型颈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与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多节段脊髓压迫症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9
作者 王海峰 《中外医疗》 2024年第4期17-20,41,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与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多节段脊髓压迫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多节段脊髓压迫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颈椎后路...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与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多节段脊髓压迫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济南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多节段脊髓压迫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颈椎后路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观察组予以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颈椎功能、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为(281.41±20.38)mL,多于对照组的(246.34±18.7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09,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评分中主观症状、临床体征、适应能力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79、6.000、10.830、6.962,P均<0.05);观察组术后7 d、术后3个月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84、7.296,P均<0.05);观察组的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36、6.332、6.413、6.858,P均<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43,P=0.26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压迫症效果更佳,可减轻颈椎功能损伤,加快疼痛症状消失,改善生活质量,但其术中出血量较多,需依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压迫症 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单开门 双开门 并发症
下载PDF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中短期疗效分析
10
作者 缪必成 潘达静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4期707-710,共4页
目的 探讨分析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ODL)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中短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2年11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62例CSM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行EODL 31例)和对照组(行ACDF 31例),比较... 目的 探讨分析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ODL)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中短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2年11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62例CSM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行EODL 31例)和对照组(行ACDF 31例),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不同时间点的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OA)、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影像学参数;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P<0.05);而术中失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VAS评分和NDI指数较术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0.05),且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在JOA评分和NDI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C_(2-7)Cobb角较术前显著升高,而C_(2-7)SVA和T_(1)倾斜角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90%与观察组的9.675%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与ACDF比较,EODL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在术后短期内改善功能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 后路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疗效
下载PDF
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在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张震乾 张福兴 +1 位作者 孔志强 柳旭洲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6期1-4,共4页
目的探究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的实施价值,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40例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采用Centerpiec... 目的探究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的实施价值,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40例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采用Centerpiece微型钛板内固定法纳入A组,采用锚定法纳入B组,各20例。对两组患者进行复查随访,对比两组VAS评分、NDI指数、JOA评分、颈椎ROM、椎管横截面积、C3-7夹角、椎管扩大率、椎管矢状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VAS评分、JOA评分、NDI指数、椎管横截面积、椎管矢状径、颈椎ROM、C_(3~7)夹角、椎管扩大率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00%均低于B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2,P<0.05)。结论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实施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得到有效抑制,可以保障护理质量安全,对颈椎功能恢复及疼痛抑制等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 Centerpiece钛内固定 VAS评分 JOA评分 NDI指数 并发症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椎板成形术后继发颈椎曲度丢失的风险因素
12
作者 孟宪志 韩新勇 +1 位作者 李文龙 刘殿鹏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2期286-290,295,共6页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cervical open-door expansive laminoplasty,LAMP)手术后的颈椎曲度丢失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骨科于2018年1月~2020年1月开展LAMP手术(开门侧均采用微型钛板固定...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cervical open-door expansive laminoplasty,LAMP)手术后的颈椎曲度丢失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骨科于2018年1月~2020年1月开展LAMP手术(开门侧均采用微型钛板固定)的8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资料,评价患者术前、术后2年时的VAS评分、mJOA评分和改善率,并观察患者术前、术后2年时的C1-2Cobb角、C_(2-7)Cobb角、C_(2-7)屈曲和伸展ROM、C_(2-7)矢状位垂直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变化情况。对上述影像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上述指标与VAS评分和mJOA评分改善程度的相关性,均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LAMP术后C_(2-7)Cobb角、C_(2-7)ROM减少和C_(2-7)SVA增加的风险因素。结果(1)与术前相比,所有患者LAMP术后2年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mJOA评分显著升高(P<0.05),mJOA改善率达到(50.5±10.5)%;术后2年的C_(2-7)Cobb角和C_(2-7)ROM均显著减少,而C_(2-7)SVA显著增加(P<0.05)。(2)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C_(2-7)Cobb角与T_(1)斜率和C_(2-7)屈曲ROM呈正相关性(r=0.223,r=0.386);术后C_(2-7)SVA值与C1-2Cobb角和T_(1)斜率呈正相关性(r=0.295,r=0.491),与术后C_(2-7)屈曲ROM呈负相关性(r=-0.325)。术后VAS改善程度、mJOA改善率与C_(2-7)Cobb角、C_(2-7)屈曲ROM和C_(2-7)SVA的变化值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前T_(1)斜率越大,则术后C_(2-7)Cobb角减少越明显(β=0.331;P=0.007);术前C_(2-7)伸展ROM越大,则术后C_(2-7)Cobb角的减少越轻微(β=-0.312;P=0.022)。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LAMP手术后,可出现颈椎曲度丢失、活动度减少和颈椎重心位置前移等变化,但尚未对术后早期疗效造成明显影响。术前颈椎伸展能力越大,术后颈椎曲度丢失越少;术前T_(1)斜率越大,则术后颈椎曲度丢失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 后路单开门成形术 曲度 后凸畸形 风险因素
下载PDF
颈后路单侧显露选择性通道辅助下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沈晓龙 魏磊鑫 +8 位作者 徐辰 钟华建 王睿哲 张子凡 刘洋 王新伟 陈华江 吴卉乔 袁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4-114,共11页
目的:评价颈后路单侧显露选择性通道辅助下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selective channel-assisted laminoplasty,SCA-LP)治疗多节段颈椎行性疾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对比3种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laminoplasty,LP)的临床疗效。方... 目的:评价颈后路单侧显露选择性通道辅助下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selective channel-assisted laminoplasty,SCA-LP)治疗多节段颈椎行性疾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对比3种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laminoplasty,L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7月共114例行颈后路LP的患者资料,其中男62例、女52例,年龄58.27±7.36岁。其中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52例、颈椎管狭窄症25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37例。39例患者接受了颈后路单侧显露SCA-LP,33例患者接受了颈后路单侧显露完全保留对侧椎旁肌的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muscle-preserved laminoplasty,MP-LP),42例患者接受了常规的颈后路单开门LP。随访12~28个月(18.46±5.75个月)。比较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记录并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平均住院日。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评估颈部和上肢疼痛程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患者颈椎功能,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状况。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C2-C7 Cobb角、CT横断面上测量骨性椎管面积,比较三种手术方法对C2-C7 Cobb角的影响及椎管面积的增加程度(比较每个节段的增加程度及每例患者的平均增加程度)。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未发生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手术时间及平均住院日MP-LP组均最短、SCA-LP组次之、LP组最长,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MP-LP组均最少、SCA-LP组次之、LP组最多,三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NDI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NDI及JOA评分三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P组中,术后即刻的颈痛VAS评分要高于术前,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的颈痛VAS评分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SCA-LP组、MP-LP组术后即刻的颈痛VAS评分与术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即刻及术后2个月随访,SCA-LP组、MP-LP组的颈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LP组(P<0.05);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三组的颈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即刻的C2-C7 Cobb角均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LP组术后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C2-C7 Cobb角均显著小于术前(P<0.05),SCA-LP组、MP-LP组术后2个月的C2-C7 Cobb角均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SCA-LP组、MP-LP组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C2-C7 Cobb角均显著小于术前(P<0.05)。三组间术前及术后即刻C2-C7 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C2-C7 Cobb角SCA-LP组、MP-LP组均大于LP组(P<0.05)。三组间术后即刻、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的平均椎管面积增加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A-LP组中所有患者的C7(100%)、12例患者的C6(30.77%)、6例患者的C3(15.38%)需要通道下制作铰链。术后即刻、2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SCA-LP组和LP组患者C7的椎管面积增加程度均优于MP-LP组(P<0.05);三组间C3~C6椎管面积增加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的颈后路单开门LP相比,两种改良术式均能有效减少铰链侧肌肉韧带的损伤,术后加速康复,减少术后早期轴性颈痛的发生率。与MP-LP相比,SCA-LP能更有效地增加手术节段的椎管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扩大成形术 选择性通道辅助 单侧显露 疗效
下载PDF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门轴侧骨槽位置对C5神经根的影响——一项有限元分析
14
作者 洪伟军 金海明 +1 位作者 吴爱悯 王向阳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32-332,共1页
目的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门轴侧骨槽位置变化对术后C5神经根应力的影响。方法建立C2~T1节段脊柱、颈髓和神经根的有限元模型,并于C4~C6椎体后方生成占位比40%和60%的节段性后纵韧带骨化。然后对C3~C7椎体行... 目的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探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中门轴侧骨槽位置变化对术后C5神经根应力的影响。方法建立C2~T1节段脊柱、颈髓和神经根的有限元模型,并于C4~C6椎体后方生成占位比40%和60%的节段性后纵韧带骨化。然后对C3~C7椎体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开门宽度约12 mm。门轴侧开槽位点分为3种,分别为:(1)椎板与侧块的交界处内侧;(2)椎板与侧块的交界处;(3)椎板与侧块的交界处外侧。测量术后椎板倾斜角度、椎板开门角度及侧隐窝宽度,并分析术前与3种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后模型中脊髓与C5神经根的最大von Mises应力。结果当门轴侧开槽位点向外侧移动后,在开门宽度不变的情况下,椎板倾斜角度、椎板开门角度与门轴侧侧隐窝宽度均有所增大。在3种术后模型中,脊髓均获得较为充分的解压,其最大von Mises应力无显著差异;而两侧C5神经根的应力均随着门轴侧开槽位点向外侧移动而减小,其中,门轴侧神经根的应力较开门侧下降更为明显。结论将门轴侧开槽位置外移,增大侧隐窝可能有利于预防C5神经根麻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 神经根 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侧隐窝 开门角度 骨槽 节段性
下载PDF
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郑俊 秦慈南 +1 位作者 王磊 段文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3期333-336,共4页
目的观察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安徽省肿瘤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西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收治的6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 目的观察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安徽省肿瘤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西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收治的6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8例(采用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和对照组32例(采用传统颈椎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JOA)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v index,NDI)评估患者轴性症状改善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在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上测量最狭窄处脊髓面积、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颈椎曲度(C2~7 Cobb角)、椎管矢状径、椎管横截面积和脊髓后移距离;统计两组术后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时间平均12.0(7~17)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更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JOA、NDI、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两组JOA评分升高,NDI和VAS评分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NDI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最狭窄处脊髓面积、ROM、颈椎曲度、椎管矢状径、椎管横截面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治疗前比较,末次随访时两组最狭窄处脊髓面积、ROM、颈椎曲度、椎管矢状径、椎管横截面积均增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ROM、颈椎曲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最狭窄处脊髓面积、椎管矢状径、椎管横截面积及脊髓后移距离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391,P=0.036)。结论后路椎管扩大减压联合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具有良好治疗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颈椎功能,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 后路减压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侧块螺钉内固定术 活动度
下载PDF
超声骨刀联合微型支撑钛板在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
16
作者 张宏志 王晓宇 《创伤外科杂志》 2023年第12期924-928,933,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联合微型支撑钛板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治疗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与传统颈椎后路在有效性、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2年1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骨一科收治的因无...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联合微型支撑钛板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治疗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与传统颈椎后路在有效性、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2年1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骨一科收治的因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7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6例,女性30例;年龄55~67岁,平均61.9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1例,道路交通伤26例,摔伤39例。根据手术操作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39例)应用三角形超声骨刀制作门轴、片状刀头切开开门侧椎板,采用微型钛板固定开门后的椎板;B组(37例)应用三关节咬骨钳制作门轴及咬开开门侧椎板,采用微型钛板固定开门后的椎板。统计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管矢状径手术前后差值。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致伤原因及术前JOA评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伤口引流量显著少于B组[(150.3±35.6)mL vs.(276.4±43.1)mL、(115.8±20.2)mL vs.(210.7±54.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114.9±18.3)min vs.(168.8±24.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15.3±1.1)分vs.(8.9±0.3)分、(14.6±1.2)分vs.(9.1±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椎管矢状径手术前后差值[(6.2±0.7)mm vs.(5.8±0.8)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治疗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JOA评分改善明显,应用超声骨刀联合微型钛板可以明显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超声骨刀 微型钛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下载PDF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颈椎过伸性损伤的疗效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广满 王来毅 金根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32-1137,共6页
目的比较颈椎过伸性损伤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医院骨科收治的57例颈椎过伸性损伤病患,33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A组),24例行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B组)... 目的比较颈椎过伸性损伤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2月医院骨科收治的57例颈椎过伸性损伤病患,33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A组),24例行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B组)。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指标,论述不同手术入路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A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较B组更少(P<0.05);A组JOA评分及Frankel分级稍优于B组,融合节段高度与Cobb角稍高于B组,并发症率稍低于B组,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或前路减压内固定术均能获得较理想疗效,但后路单开门的手术风险更小,减压更彻底,值得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伸性损伤 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术
下载PDF
颈后路单开门椎板固定板系统椎管扩大成形术在颈椎手术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谢景瑞 孙俊凯 +1 位作者 孙耿锋 苏树娟 《智慧健康》 2023年第26期147-152,共6页
目的分析针对颈椎手术患者,在行椎管扩大成形术基础上,应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内固定板系统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于本院就诊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和过伸伤脊髓损伤患者,共计40例。以治疗方式为分组依据分设参比组(保... 目的分析针对颈椎手术患者,在行椎管扩大成形术基础上,应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内固定板系统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于本院就诊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和过伸伤脊髓损伤患者,共计40例。以治疗方式为分组依据分设参比组(保守治疗,n=20)与分析组(颈后路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n=20),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SIA运动评分、ASIA感觉评分、神经功能评分、疼痛评分、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生活质量、住院时间等指标,并记录分析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时间。结果分析组治疗后ASIA运动评分、ASIA感觉评分、JOA运动评分、颈椎曲度及颈椎活动度显著高于参比组及两组治疗前;分析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参比组及两组治疗前,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分析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比组,住院时间短于参比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颈椎手术患者,在行椎管扩大成形术基础上,应用颈后路单开门椎板内固定板系统治疗,能够改善患者颈椎关节功能,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术后生活质量,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 单开门内固定 椎管扩大成形术 JOA
下载PDF
术中超声在神经根型颈椎病颈后路椎板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
19
作者 雷少晖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447-448,457,共3页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神经根型颈椎病颈后路椎板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采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医院接受颈后路椎板成形术治疗的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采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医院接受在术中超...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神经根型颈椎病颈后路椎板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采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医院接受颈后路椎板成形术治疗的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采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医院接受在术中超声下行颈后路椎板成形术治疗的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两组均进行颈后路椎板成形术,对照组根据医生观察结果评估减压效果,观察组采用术中超声评估减压效果。对比两组术前、术后半年颈椎功能评分,术后半年恢复率以及术前、术后3 m采用疼痛数字量表评定疼痛程度。结果:术前,两组的颈椎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颈椎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的疼痛数字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 m,观察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超声应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颈后路椎板成形术中,能改善患者的脊椎功能、促进术后恢复,缓解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 术中超声 后路成形术 功能 疼痛
下载PDF
颈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升顶式”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早期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变化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帅 周非非 +5 位作者 赵衍斌 陈欣 潘胜发 韦峰 刘忠军 孙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21-1128,共8页
目的:探讨颈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升顶式"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20年9月我院采用颈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的75例多... 目的:探讨颈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升顶式"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20年9月我院采用颈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的75例多节段CSM患者,其中42例患者采用颈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升顶式"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升顶组),年龄31~79岁(57.2±10.7岁);33例患者采用传统"关节囊悬吊法"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悬吊法组),年龄48~82岁(67.2±9.6岁)。所有患者于术后3~14个月门诊随访。收集两组患者的住院相关基本信息;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颈椎X线片上测量颈椎矢状面平衡参数,包括C0-2 Cobb角、C2-7 Cobb角、C2-7矢状面轴向距离(C2-7 SVA)、C7倾斜角(C7-Slope),同时测量颈椎活动度(ROM);术前和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JOA(mJOA)评分、VAS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计算mJOA评分改善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术中出血量和平均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升顶组患者年龄和术后住院天数均小于悬吊法组(P<0.05)。两组术前C0-2 Cobb角、C2-7 Cobb角、C2-7 SVA、C7-Slope和颈椎ROM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升顶组C7-Slope和C2-C7 SVA小于悬吊法组(P<0.05),C2-7 ROM大于悬吊法组(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mJOA和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mJOA和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mJOA评分改善率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NDI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相比,颈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升顶式"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CSM早期可获得相同神经功能改善效果,且在维持颈椎矢状面平衡及颈椎活动度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 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经肌间隙入路 升顶 矢状面平衡 活动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