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2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体间自体髂骨融合术与后路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
作者 徐俊 肖磊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22期40-41,共2页
目的:比较用椎体间自体髂骨融合术与后路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效果。方法:选取解放军第515医院收治的62例腰椎不稳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2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椎体间自体髂骨融合术进行治... 目的:比较用椎体间自体髂骨融合术与后路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效果。方法:选取解放军第515医院收治的62例腰椎不稳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2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椎体间自体髂骨融合术进行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后路椎间融合器融合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椎间隙的高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在术后的第3d及第3个月其椎间隙的高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与用椎体间自体髂骨融合术相比,用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髂骨融合术 后路椎间融合器融合术 高度
下载PDF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融合器脱出的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钟沃权 李卓夫 +5 位作者 李危石 刘杉杉 齐强 郭昭庆 孙垂国 郭新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1-567,共7页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后融合器脱出(cage retropulsion,C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1年9月在我院因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后CR行翻修手术的17例患者,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63.7±9.9岁,纳入CR组。根...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后融合器脱出(cage retropulsion,C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1年9月在我院因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术后CR行翻修手术的17例患者,其中男13例,女4例,年龄63.7±9.9岁,纳入CR组。根据相同的融合及固定节段、初次手术时间(±1年)、性别、年龄(±2岁)在无融合器脱出及移位的患者中按照2∶1的比例进行配对共匹配34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8例,年龄65.2±10.2岁。CR组初次手术平均固定节段数为1.8±0.8个,融合节段数为1.5±0.6个;发现CR距离初次手术时间为7个月(0.75~132个月);17例患者中单个节段CR 15例,两个节段CR 2例。在两组患者术前全脊柱X线片上测量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腰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病变节段椎间高度(disc height,DH)、屈伸位X线片上测量椎间隙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通过术前腰椎CT检查测量腰椎椎体CT值;通过腰椎MRI检查定义椎间盘形态;在术后即刻腰椎X线片上测量融合器位置(融合器后缘标记线到下位椎体后上缘的距离与下位椎体上终板前后径的比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两组间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C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CR组椎体CT值小于对照组(124.8±39.7 vs 147.7±38.2,P=0.011),术后即刻X线片上融合器位置较对照组更靠后(0.15±0.09 vs 0.31±0.07,P<0.001);两组间术前LL(40.8°±12.9°vs 42.4°±7.5°,P=0.717)、PT(19.6°±7.1°vs 17.1°±6.7°,P=0.356)、SS(27.7°±6.5°vs 31.0°±4.3°,P=0.144)、PI(44.3°±13.8°vs 44.7°±13.9°,P=0.926)、DH(10.1±2.4mm vs 8.8±1.4mm,P=0.066)、ROM(4.3°±2.8°vs 4.4°±2.2°,P=0.950)、梨形椎间盘比例(33.3%vs 21.4%,P=0.40)均无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椎体CT值低(骨质疏松)(OR=0.975,P=0.043)和融合器位置靠后(OR=28.393,P=0.003)是C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质疏松与融合器放置靠后是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CR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融合术 融合器脱出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孙竑洲 张玙 +3 位作者 肖良 赵泉来 刘晨 吴仲宣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45-351,共7页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采用斜外侧腰...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马尾冗余征(redundant nerve roots,RNRs)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采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治疗的9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32例,女60例,年龄44~82(63.67±9.93)岁。根据冗余与否将所有患者分为RNRs阳性组和RNRs阴性组。RNRs阳性组38例,男15例,女23例;年龄45~82(65.45±10.37)岁;病程24.00(12.00,72.00)个月。RNRs阴性组54例,男17例,女37例;年龄44~77(62.42±9.51)岁;病程13.50(9.00,36.00)个月。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包括狭窄节段数、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硬膜囊面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背部和腿部疼痛评价,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障碍。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8~18(11.04±3.61)个月,随访期未见并发症。RNRs阳性组狭窄节段数(1.71±0.46)个,多于阴性组(1.17±0.38)个(P<0.05)。RNRs阳性组术前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VAS、腿痛VAS、ODI分别为(1.11±0.19)cm、(0.46±0.17)cm^(2)、(5.39±1.00)分、(5.05±1.01)分、(55.74±4.05)%;RNRs阴性组分别为(0.97±0.23)cm、(0.69±0.26)cm^(2)、(4.50±0.77)分、(4.00±0.58)分、(47.33±3.43)%。RNRs阳性组术后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VAS、腿痛VAS、ODI评分分别为(1.60±0.19)cm、(0.74±0.36)cm^(2)、(3.39±0.72)分、(3.05±1.01)分、(46.74±4.82)%;RNRs阴性组分别为(1.48±0.25)cm、(1.12±0.35)cm^(2)、(3.00±0.82)分、(3.00±0.82)分、(37.67±3.58)%。两组术后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腿痛VAS、ODI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前椎间隙高度、硬膜囊面积、腰痛、腿痛VAS、ODI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差值、ODI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硬膜囊面积、手术前后硬膜囊面积差值、术后腰痛VAS、手术前后腰痛VAS差值、手术前后腿痛VAS差值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LIF联合后路经皮内固定术对于伴或不伴RNRs的患者均有较好疗效。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硬膜囊面积减小可能会导致RNRs的发生,伴RNRs的LSS患者症状更重。伴RNRs的LSS患者较不伴RNRs的患者手术疗效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冗余征 管狭窄症 斜外侧腰融合术 后路经皮内固定术
下载PDF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伤口渗出的治疗转归
4
作者 李清江 董玉珍 +3 位作者 路坦 连怡钧 崔明星 赵斌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453-457,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后伤口渗出的治疗转归,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因腰椎退行性疾病导致神经或脊髓损伤且经历PLIF术后出现伤口渗出的23...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后伤口渗出的治疗转归,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因腰椎退行性疾病导致神经或脊髓损伤且经历PLIF术后出现伤口渗出的23例患者资料,根据其临床资料分为感染组(n=10)和非感染组(n=13)。总结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过程。结果与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患者术中出血较多(P<0.05),术后感染确诊时间及伤口愈合时间较长(P<0.05),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较低(P<0.05),而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较高(P<0.05)。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且经过1年以上随访无复发。结论PLIF术后伤口渗出后早期正确的鉴别和干预,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损伤 后路融合术 渗出 感染 治疗
下载PDF
单纯斜外侧入路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Ⅰ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的近期疗效比较
5
作者 崔慧斐 李昊 +5 位作者 郭柱 吴晓淋 张治浩 武富通 陈伯华 相宏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47-1054,共8页
目的:比较单纯斜外侧入路(stand-alone 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SA OLIF)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Ⅰ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的近期... 目的:比较单纯斜外侧入路(stand-alone 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SA OLIF)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Ⅰ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1年8月收治的80例Ⅰ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SA OLIF组(38例)和PLIF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测量手术前后及随访时手术节段的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椎间孔高度(foraminal height,FH)、滑脱角(spondylolisthesis angle,SA)、融合率(fusion rate,FR)。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近期临床疗效。结果:术中出血量(61.3±21.3mL vs 123.5±22.4mL)、手术时间(89.8±30.1min vs 112.1±15.2min)、术后引流量(44.2±23.2mL vs 163.5±22.2mL)、术后下地活动时间(2.0±1.0d vs4.2±2.1d)、术后住院日(5.8±3.0d vs 9.2±5.3d)及并发症发生率(5.3%vs 19.1%)比较,SA OLIF组均少于PLIF组(P<0.05)。术后1周时,SA OLIF组ODI[(19.3±6.6)%vs(30.9±8.3)%]及腰部VAS评分(2.3±0.5 vs 3.0±1.0)低于PLIF组(P<0.05);术后3个月至末次随访,两组ODI及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时间内,SA OLIF组DH、FH增高程度高于PLIF组(P<0.05),SA、FR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A OLIF和PLIF治疗Ⅰ度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同样安全、有效,但SA OLIF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并且对椎间隙有更好的撑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疾病 后路融合术 单纯斜外侧腰融合术
下载PDF
围术期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存在营养风险的高龄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患者的影响
6
作者 任晓艺 李旭颖 +2 位作者 钱红娟 李缨 王朝东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目的 探讨围术期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存在营养风险的高龄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的181例年龄>75岁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NRS2002≥3分的85例患者... 目的 探讨围术期个体化营养干预对存在营养风险的高龄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的181例年龄>75岁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NRS2002≥3分的85例患者纳入干预组,NRS2002<3分的9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饮食宣教,患者根据自己的饮食模式及喜好自行订餐;干预组予以进一步营养评估,制定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比较两组的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可能致术后低蛋白血症的潜在高危因素(是否伴随糖尿病、衰弱状态、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感染情况。结果 两组性别、病程、合并糖尿病比例及衰弱状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年龄高于对照组,体质量指数、术中出血量及术前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术前有所下降,干预组各指标的下降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住院时间及术后感染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存在营养风险的行腰椎后路融合术的高龄患者进行术前营养干预,可减少术后营养指标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干预 后路融合术 营养指标 术后感染 住院时
下载PDF
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应用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分析
7
作者 熊礼顺 谭菁华 +1 位作者 尹健 晏怡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165-3171,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应用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行ACD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零切迹组)... 目的对比分析零切迹椎间融合器与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应用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行ACD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零切迹组),18例采用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钛板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及术后吞咽困难发生情况评估临床疗效;测量颈椎Cobb角(C2-7)、融合节段Cobb角、平均椎间隙高度、融合节段高度;通过术后CT观察融合器内外骨桥接情况评估融合情况及融合器下沉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JOA评分、NDI评分、平均椎间隙高度及融合节段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零切迹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显著低于钛板组(P<0.05),术后3个月零切迹组的融合节段Cobb角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除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融合节段Cobb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末次随访时两组融合器外骨桥接(ExGBB)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各随访时间点其余影像学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CDF中,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和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治疗临床疗效相似,均能显著改善颈椎功能及术后影像学指标,但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较椎间融合器联合钛板显著降低吞咽困难发生率;终末期随访,前者对融合节段Cobb角的改善效果及其ExGBB情况优于后者,更有利于促进植骨融合;两种融合器均有发生下沉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切迹融合器 前路盘切除融合术 融合器 钛板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感染预测模型
8
作者 裴宏磊 张昶 +4 位作者 郭亚峰 陈美云 董宇飞 周孝聪 高宏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7-185,共9页
目的: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预测模型,为临床预防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北京中卫云医疗数据分析... 目的: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预测模型,为临床预防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北京中卫云医疗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研究院经过数据处理分析提供的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第三医院等河北省及北京市共15家三级甲等医院脊柱外科住院接受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患者的脱敏数据资料。统计分析比较感染组(SSI)和非感染组(non-SSI)的分类数据,得到对术后感染具有显著影响的变量,使用SPSS Modeler 20数据建模系统作为工具,采用随机森林(RF)算法进行分析,得到术后感染的患者特征,即感染模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764例患者数据,其中373例患者被诊断为SSI,发病率为4.4%(95%CI,2.2%~6.5%)。经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多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性,确定六个变量[包括肥胖、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Ⅲ级及以上、手术时间延长、慢性心脏病、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与SSI独立相关。以随机森林模型进行分类可获得较高的精度,为90.6%,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易发生感染的患者特征,即两种感染模式:[(BMI=1)and(SD=1)and(ASA=1)and(RI=1)]or[(BMI=0)and(SD=1)and(DM=1)and(RI=1)]。结论: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应用于本研究可获得90.6%的平均精度,并得到两种感染模型,(1)患者肥胖,肾功能不全,ASA分级Ⅲ级及以上,且手术时间≥3h;(2)患者无肥胖,但同时患糖尿病、肾功能不全,且手术时间≥3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融合术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随机森林
下载PDF
单次给药法静滴氨甲环酸对双节段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白细胞与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9
作者 郝申申 安晓龙 +5 位作者 董胜利 刘帅 李洪珂 王鹏程 张韶民 康凯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978-984,共7页
目的:观察单次给药法静滴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在双节段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探讨围术期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 目的:观察单次给药法静滴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在双节段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探讨围术期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变化及趋势。方法:自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采用双节段PLIF治疗了4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其中男18例,女28例,年龄34~80(60.24±10.68)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61.04±9.03)岁;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3例,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18例,腰椎滑脱症(lumbar spondylolisthesis,LS)7例;在全身麻醉后切皮前15 min开始一次性静滴TXA(1 g/100 ml)。对照组18例,男6例,女12例;年龄(59.00±13.04)岁;LDH 5例,LSS 9例,LS 4例;不使用TXA。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术后住院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血小板(platelet,PLT)、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术后第1、4、7天和末次测量的WBC、ESR和CRP。结果:术后患者伤口愈合良好,均无DVT。46例患者获随访,时间3~6个月。观察组术中出血量400.0(300.0,500.0)ml、术后引流量260.0(220.0,450.0)ml,低于对照组600.0(400.0,1000.0)ml及395.0(300.0,450.0)ml(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APTT、PT、TT、FIB、PLT、RBC、HB、HCT,术后不同时间WBC、ESR和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单次给药法静滴TXA可减少双节段PLIF失血,且对术后的WBC、ESR和CRP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节段后路融合术 氨甲环酸 失血量
下载PDF
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与自体髂骨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张杰 刘煊文 +2 位作者 周强 陈丹 强喆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735-739,共5页
目的 比较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 PEEK)椎间融合器与自体髂骨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行TLIF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 目的 比较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 PEEK)椎间融合器与自体髂骨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interbody fusion, 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行TLIF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5例采用自体髂骨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PEEK椎间融合器治疗。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椎间隙高度情况,比较2组术后植骨融合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均随着术前术后时间的推移一直降低,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和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ODI评分随着术前术后时间的推移一直降低,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和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椎间隙高度随着术前术后时间的推移先增大后减小,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和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TLIF手术中使用自体髂骨与PEEK椎间融合器均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自体髂骨治疗前期的融合率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移位 融合器 融合术
下载PDF
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危险因素
11
作者 薛旺东 周海军 +2 位作者 黄伟 张升(综述) 陈建(审校)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4期596-600,共5页
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因微创、间接椎管减压、有效恢复椎间隙高度等优势,目前已成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然而,椎间融合器沉降常会影响手术疗效,甚至需要再次翻修。了解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的高危因素是预防翻... 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因微创、间接椎管减压、有效恢复椎间隙高度等优势,目前已成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然而,椎间融合器沉降常会影响手术疗效,甚至需要再次翻修。了解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的高危因素是预防翻修的关键。该文从患者自身、融合器、手术因素3个方面导致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为临床避免融合器沉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脊柱融合术 侧方融合术 危险因素 融合器沉降
下载PDF
经椎间孔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12
作者 韩康恩 王洪伟 +4 位作者 顾洪闻 胡寅 唐世磊 张智昊 于海龙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9期810-814,共5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后路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在我院接受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1000例患者,根据手术切口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n=23)和非感染组(n=977)。收集患者一般资料...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后路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切口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在我院接受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1000例患者,根据手术切口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n=23)和非感染组(n=977)。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手术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SSI的潜在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其预测效能。结果TLIF术后患者SSI的发生率为2.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C反应蛋白(CRP)、吸烟、糖尿病是SSI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手术时间越长、术中出血量越多、吸烟、患有糖尿病是影响术后S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结论年龄较大、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高、吸烟、糖尿病是术后SSI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存在上述高风险因素的患者,术前应采取对应的干预措施,降低SSI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腰后路融合术 危险因素 切口部位感染
下载PDF
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术与传统颈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比较
13
作者 许俊宇 谢旭垣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579-582,共4页
目的:浅析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术与传统颈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比较。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颈... 目的:浅析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术与传统颈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比较。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0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椎间盘切除融合术的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颈椎融合术,研究组接受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就两组患者手术状况、颈椎功能状况、疼痛程度、角度及平行位移角、并发症发生率及颈椎融合节段的上下临近节段的颈椎间盘退变程度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1年后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指标高于对照组,且术后3个月、1年后NDI指标相邻椎体角度位移、相邻椎体水平位移、邻近节段颈椎间盘退变程度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术与传统颈椎融合术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颈椎曲度,但颈椎零切迹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在改善临床症状和维持颈椎曲度、相邻椎体角度位移、水平位移方面及减缓邻近节段颈椎间盘退变程度均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压迫症 传统颈融合术 零切迹融合器融合术 邻近节段退变
下载PDF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与经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效果比较
14
作者 马瑞士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0期151-154,共4页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与经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该院收治的110例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入路方式...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与经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该院收治的110例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53例与对照组57例。研究组采用TLIF治疗,对照组采用PLIF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水平,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时,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下腰痛JOA评分均高于术前,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健侧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侧神经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IF与PLIF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均可有效减轻疼痛程度,恢复腰椎功能,但其改善围术期指标水平,降低侧神经损伤发生率的效果优于PLIF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滑脱症 老年 孔入路腰植骨融合术 后路植骨融合术 功能 神经损伤 疼痛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分析
15
作者 唐骞 陈啟鸰 +4 位作者 贾祎佳 姬林松 杨再松 罗春山 陆廷盛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9期105-107,共3页
目的 分析经皮内镜下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E-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退行性DLSS患者(100例)设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研究组),50例/组。对照组行后路椎体融合... 目的 分析经皮内镜下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E-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退行性DLSS患者(100例)设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研究组),50例/组。对照组行后路椎体融合术治疗、研究组行PE-PLIF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手术前后脊髓功能评分(JOA)、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当日、术后第一周、术后第二周、术后第四周疼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术前两组JOA、OD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JOA评分高于术前,ODI评分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JOA、OD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2.00%、18.00%。结论 对比后路椎体融合术,DLSS行PE-PLIF可取得更理想的治疗效果,手术操作期间所花费时间更短,能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疼痛程度,术式应用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腰后路融合术 管狭窄症 并发症 疼痛
下载PDF
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与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16
作者 孙海涛 张禹 彭东升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4年第3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与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TLIF)对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临床疗效、术后疼痛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104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与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TLIF)对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临床疗效、术后疼痛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104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8,行TLIF治疗)和对照组(n=46,行PLI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植骨融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McGill疼痛评估量表(MPQ)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均下降,观察组术后6个月MPQ评分和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具有较好的手术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融合术 孔入路融合术 退行性病变 疗效 术后疼痛 功能
下载PDF
微创和传统开放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远期预后
17
作者 胡大为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52-0055,共4页
探究腰椎退行性疾病(LDD)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中传统开放术式和微创术式的远期预后。方法 从2015.01内选取LDD病例参与试验,试验终止于2017.12内,共80例入组受试,按随机规则分组,各为40例LDD病例。传统组LDD病例在PLIF中行... 探究腰椎退行性疾病(LDD)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中传统开放术式和微创术式的远期预后。方法 从2015.01内选取LDD病例参与试验,试验终止于2017.12内,共80例入组受试,按随机规则分组,各为40例LDD病例。传统组LDD病例在PLIF中行传统开放术式,微创组LDD病例在PLIF中行微创术式。比较并发症、随访各时段功能评分(ODI、JOA)、腰腿部疼痛评分(VAS)、多裂肌(Mul)萎缩率及横截面积(CSA)等变化。结果 微创组LDD病例的并发症合计值低于传统组LDD病例(P<0.05)。随访各时段微创组LDD病例的Mul萎缩率及CSA水平均优于传统组LDD病例(P<0.05)。随访各时段两组LDD病例腿部VAS得分相近(P>0.05);但微创组LDD病例的腰部VAS得分低于传统组LDD病例(P<0.05)。随访各时段微创组LDD病例的ODI及JOA得分均优于传统组LDD病例(P<0.05)。结论 LDD行PLIF治疗中选择微创术式的远期预后更佳,既能减少Mul萎缩率,又能对肢体功能予以改善,还可缓解腰部疼痛,有利于预防腰背部顽固性疼痛,可推广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后路融合术 传统开放 微创 远期预后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辅助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比较
18
作者 潘展业 王茂澎 杨立进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20期21-23,共3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辅助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UBE-PLIF)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顺德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62例为研究对...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辅助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UBE-PLIF)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顺德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UBE-PLIF治疗,对照组采用MIS-TLIF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腰部疼痛程度、椎间隙高度(IDH)。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I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低于术前,IDH高于术前,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I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PLIF与MIS-TLIF均可促进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IDH恢复,但UBE-PLIF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少,术后疼痛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疾病 单侧双通道内镜辅助后路融合术 微创经孔腰融合术 隙高度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局部浸润麻醉对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术后患者的影响
19
作者 孙金国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6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局部浸润麻醉对椎间盘性疼痛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于该院行PLIF的66例椎间盘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局部浸润麻醉对椎间盘性疼痛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于该院行PLIF的66例椎间盘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3)和观察组(n=33)。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进行切口局部浸润麻醉,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进行切口局部浸润麻醉。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8、12、24 h,观察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1.72±0.84)分、(1.83±0.72)分、(2.02±0.78)分、(1.03±0.6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11±1.21)分、(4.01±1.13)分、(4.23±1.25)分、(3.02±1.04)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的3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局部浸润麻醉在行PLIF的椎间盘性疼痛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镇痛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性疼痛 后路融合术 罗哌卡因 浸润 右美托咪定 镇痛效果
下载PDF
Pivox固定系统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郝璐 刘军辉 +2 位作者 陈意磊 范顺武 赵凤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8-575,共8页
目的:探讨Pivox固定系统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5月~2021年1月,收集我院采用单纯OLIF(不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 目的:探讨Pivox固定系统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20年5月~2021年1月,收集我院采用单纯OLIF(不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疾患(盘源性腰痛、腰椎滑脱、腰椎管狭窄)的患者资料,其中男36例,女33例;年龄32~79岁,平均59.1±5.9岁。分为单纯OLIF组(39例)和Pivox+OLIF组(30例),评估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纵径和面积以及术后腰椎融合情况。以及比较两组之间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18个月,平均14.0±0.3个月,两组之间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手术节段、骨密度、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ivox+OLIF组手术时间大于OLIF组(P<0.05),而两组之间切口长度、出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内围手术期VAS评分、ODI比较均为术前高于术后1周及术后1、3、6、12个月(P<0.05),术后1周及术后1、3、6、12个月时,两组之间VAS评分、OD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组内椎间隙高度、椎间孔纵径和面积术后1周及术后6、12个月较术前均明显增加(P<0.05),术后1周及术后6、12个月时,Pivox+OLIF组椎间隙、椎间孔纵径和面积增加值均大于OLIF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有融合器沉降病例,OLIF组有两例发生融合器移位,Pivox+OLIF组无一例融合器移位,两组之间融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ivox+OLIF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满意,但相对于单纯OLIF,Pivox+OLIF在椎管减压以及融合器下沉方面并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vox 斜外侧腰融合术 融合器沉降 融合器移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