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经椎板间隙入路显微内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艾克拜尔.艾拜也都拉 张斌 +1 位作者 董振宇 黄异飞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9期1132-1133,1136,共3页
目的观察并评估后路经椎板间隙入路显微内镜术后患者的腰腿疼痛、身体功能康复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随访研究64例行后路经椎板间隙入路显微内镜术后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8.3个月(7~28个月)。利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疼痛和... 目的观察并评估后路经椎板间隙入路显微内镜术后患者的腰腿疼痛、身体功能康复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随访研究64例行后路经椎板间隙入路显微内镜术后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8.3个月(7~28个月)。利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疼痛和身体功能恢复状况评定术后疗效,并对一些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随访时2例患者已行再手术治疗,再手术率为3.1%。62例患者随访时总优良率为91.9%,ODI平均值为16.79%,与术前比较,随访时ODI值平均下降为52.47%。41例(66.1%)患者轻度功能障碍(平均值9.22),16例(25.8%)中度功能障碍(平均值27.08),5例(8.1%)重度功能障碍(平均值46)。随访时ODI值与ODI下降值的术后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康复锻炼对术后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椎板间隙入路显微内镜术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适度的劳动强度、合理的劳动习惯可提高术后疗效,促进疼痛缓解和身体功能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经椎板间隙入路显微内镜 间盘突出症 功能障碍指数
下载PDF
改良椎板间隙入路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覃梁圣 黄珩 +4 位作者 潘才成 陈媛媛 肖侃侃 贺庆 卓祥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34-439,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椎板间隙入路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odified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M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2月-2021年5月我院对12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 目的:探讨改良椎板间隙入路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odified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M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2月-2021年5月我院对12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MPEID治疗,其中男65例,女58例;年龄16-83岁(44.43±12.67岁).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12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45.96±21.87min,术中出血量为5.93±3.15ml.术后出现并发症8例,发生率为6.5%.复发3例,复发率为2.4%.术后随访时间为6-35个月(16.49±7.30个月).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分别为5.29±1.71、2.89±0.75和0.59±0.72(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ODI分别为(61.14±13.93)%、(7.47±10.46)%,末次随访ODI改善明显(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100例,良20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7.6%(120/123).结论:MPEI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能够保留黄韧带,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腰间盘切除术 间盘突出症 改良间隙 黄韧带 微创
下载PDF
经皮全脊柱内镜与显微镜辅助下经椎板间隙入路手术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华 陆圣君 +1 位作者 龚腊梅 赵训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970-974,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全脊柱内镜与显微镜辅助下经椎板间隙入路手术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炎性氧化应激及椎旁肌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8例,根据手术方案分为经皮内镜组和显微镜组,每组49例,分别行经皮全脊柱内镜辅助... 目的比较经皮全脊柱内镜与显微镜辅助下经椎板间隙入路手术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炎性氧化应激及椎旁肌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8例,根据手术方案分为经皮内镜组和显微镜组,每组49例,分别行经皮全脊柱内镜辅助下经椎板间隙入路手术和显微镜辅助下经椎板间隙入路手术。统计2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情况;比较2组手术前后炎性氧化应激指标氧化蛋白产物(AOPP)、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影像学指标椎间隙前后缘高度(ISH)、椎间盘高度(DH)、手术节段活动范围(ROM)及椎旁肌形态(多裂肌功能横截面积、腰肌相对截面积、多裂肌脂肪沉积等级)。结果经皮内镜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显微镜组(P<0.05)。术后3 d经皮内镜组血清AOPP、MDA、TNF-α水平低于显微镜组(P<0.05)。术后1周经皮内镜组VAS评分低于显微镜组(P<0.05)。手术前后2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2组患者ISH、DH较小(P<0.05),ROM较大(P<0.05)。术后3个月,经皮内镜组多裂肌功能横截面积大于显微镜组(P<0.05),腰肌相对截面积、多裂肌脂肪沉积等级小于显微镜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显微镜辅助下经椎板间隙入路手术比较,经皮全脊柱内镜辅助下经椎板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整体效果更为理想,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机体创伤,促进术后恢复,缓解疼痛,提升腰椎功能,调整结构状态的同时能够维护椎旁肌形态,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管狭窄症 间隙路手术 经皮全脊柱内镜 显微镜 手术疗效 安全性 功能 旁肌形态
下载PDF
后路经肌间隙保留颈后伸肌群入路的颈椎椎板成形术的技术要点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锋 徐勇 +7 位作者 熊伟 方忠 廖晖 关邯峰 吴巍 李勇 李晶 阮智 《骨科》 CAS 2019年第5期412-417,共6页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微创入路--后路经肌间隙保留颈后伸肌群入路的颈椎椎板成形术的技术要点及其早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采用后路经肌间隙保留颈后伸肌群入路治疗的2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14例,女性7例...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微创入路--后路经肌间隙保留颈后伸肌群入路的颈椎椎板成形术的技术要点及其早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采用后路经肌间隙保留颈后伸肌群入路治疗的2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14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为54.9岁(40~72岁)。记录手术时间、病人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记录病人手术前后颈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SF-36)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手术效果,分析该方法的技术要点。结果经颈后肌间隙入路可以获得良好的颈椎椎板成形术手术区暴露,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196 min(170~24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36 ml(150~700 ml),平均术后引流量为160 ml(50~330 ml),平均住院时间为13.2 d(8~19 d)。术后1例伤口出现脂肪液化,处理后好转;无脑脊液漏、伤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无内植物松动、移位情况;发生C5神经根麻痹1例,轴性症状3例,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发紧感,但症状均较轻,不需特殊处理。末次随访时,颈椎VAS评分、NDI评分、SF-36评分及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JOA改善优良率为85.7%(18/21)。结论颈后路经肌间隙保留颈后伸肌群入路行颈椎椎板成形术体现了微创的理念,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颈后伸肌群及其附属结构的完整性。该入路可在脊髓充分减压、缓解术后神经症状的同时,减轻轴性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经间隙保留颈后伸肌群 成形术 轴性症状 脊髓型颈
下载PDF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_(5)~S_(1)腋下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高飞 吴波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椎板间入路皮内镜经椎间盘摘除术(PEID)治疗L_(5)~S_(1)腋下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7—2020-06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信阳医疗区骨科收治的72例L_(5)~S_(1)腋下型LDH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椎板间入路皮内镜经椎间盘摘除术(PEID)治疗L_(5)~S_(1)腋下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7—2020-06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信阳医疗区骨科收治的72例L_(5)~S_(1)腋下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椎板间入路PEID组(PEID组,31例)和传统后路开放椎间盘摘除术组(传统开放组,41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临床指标及各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PEID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卧床时间和拆线时间均短(少)于传统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9~12个月,2组患者各时间点的VAS、ODI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PEID组患者术后第3天的VAS评分优于传统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时间点2组患者的VAS、ODI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板间入路PEID与传统后路开放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_(5)~S_(1)腋下型LDH,在改善患者的VAS、ODI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椎板间入路PEID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早期痛苦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不高等优势,故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ID 腋下型腰间盘突出症 路经内镜间盘切除术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与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Meta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彭嘉杰 钟的桂 +2 位作者 赖俊辉 黄永铨 苏海涛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8期20-29,共10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术(PETD)与经皮内镜下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18年1月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和维...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术(PETD)与经皮内镜下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18年1月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6个数据库,收集PETD与PEID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文章,按照标准纳入文章,并由两位作者进行独立筛选。运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文章进行质量评分。对文章中的数据进行提取后,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此次Meta分析共纳入18篇相关研究,共1 149例患者。其中,PETD组597例,PEID组552例。PEID手术时间短于PETD(P<0.05),PEID术中透视次数少于PETD(P<0.05),PETD手术并发症少于PEID(P<0.05),而术后1 d、3个月、6个月、1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比较、术后1 d、3个月、1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的比较、术后疗效优良率的比较、术后复发或残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ETD和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确且疗效相当,两种入路各有优缺点,适应证存在重叠,亦有不同,故需结合临床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镜 间孔 间隙
下载PDF
经皮脊柱内镜椎板间隙入路治疗微小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梁庆晨 孙凤龙 +2 位作者 王宏庆 郭恒冰 于德军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3期31-36,共6页
目的探讨椎板间隙入路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PELD)治疗微小腰椎间盘突出症(MLD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12例MLDH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使用PELD进行治疗。分析术前1 d和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 目的探讨椎板间隙入路经皮脊柱内镜腰椎间盘摘除术(PELD)治疗微小腰椎间盘突出症(MLD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12例MLDH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使用PELD进行治疗。分析术前1 d和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且采用MacNab标准对末次随访进行疗效评估。结果随访时间(12.1±2.6)个月,手术时间(45.5±8.5)min。术后1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Macnab疗效评定:优9例,良3例。结论椎板间隙入路PELD治疗MLDH,创伤小,症状改善明显,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脊柱内镜 间隙 间盘摘除术 微小腰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运动疗法在后路经椎板间隙全内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胡翠莲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15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板间隙全内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模式与方法。方法: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采用后路经椎板间隙全内镜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板间隙全内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模式与方法。方法: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采用后路经椎板间隙全内镜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与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康复护理模式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结果:术后1个月后,研究组JOA评分明显下降,研究组患者预后日常生活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后路经椎板间隙全内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同时,加用康复护理模式运动疗法进行干预,可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经间隙内镜 间盘突出症 运动疗法
下载PDF
脊柱内镜下椎板间隙入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
9
作者 滑国田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2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椎板间隙入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55例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脊柱内镜下椎板间隙入路手术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下肢疼痛度,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手术后8个月和手术后1个月的视觉模...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椎板间隙入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55例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脊柱内镜下椎板间隙入路手术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下肢疼痛度,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手术后8个月和手术后1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8.2%。结论 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脊柱内镜下接受椎板间隙入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患者的下肢疼痛度大大减轻,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 间隙 L5/S1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国斌 《包头医学》 2017年第4期10-11,共2页
目的 :研究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52例钙化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26例,行常规开窗手术治疗;研究组26例,行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 目的 :研究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院52例钙化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26例,行常规开窗手术治疗;研究组26例,行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内失血量、住院时间均高于研究组,差异显著(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ODI、VAS评分均有所降低,但对照组降低程度差于研究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给予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可减少机体损伤,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经内镜微创 钙化型 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皮全脊柱内镜经椎板间隙入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1
11
作者 阚阔 张仲明 +2 位作者 张露 杨勇 张茁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第20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全脊柱内镜经椎板间隙入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分析本院2016年7月-2019年3月收治的42例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经皮全脊柱内镜经椎板间隙入路治疗,记录手术完成情况和住院时间,采用疼... 目的:探讨经皮全脊柱内镜经椎板间隙入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分析本院2016年7月-2019年3月收治的42例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经皮全脊柱内镜经椎板间隙入路治疗,记录手术完成情况和住院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的腰、腿疼痛情况进行评价,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患者的腰椎功能进行评价。采用MacNab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9.35±13.67)分钟,平均术中出血量(21.72±3.9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26±1.06)天。观察术后1天、术后12个月的腰疼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和OD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J0A评分明显升高,各阶段较前阶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2个月MacNab评价优23例(54.8%),良16例(38.1%),可3例(7.1%),无差病例,优良率为92.9%。结论:经皮全脊柱内镜经椎板间隙入路治疗中央型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能有效改善患者腰腿痛症状,解除功能障碍,手术效果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脊柱内镜 间隙 中央型腰管狭窄症
下载PDF
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手术联合硬膜外注射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海昊 汤涛 +3 位作者 余霄 庞清江 王云 张宗凯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5期538-541,共4页
目的评价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联合硬膜外注射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PLDH)的疗效。方法将114例单节段PLD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7例)行PEID后注入4 ml生理盐水,B组(57例)行PEID后注入1 ml复方倍他米松+1 ml利多卡... 目的评价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ID)联合硬膜外注射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PLDH)的疗效。方法将114例单节段PLD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7例)行PEID后注入4 ml生理盐水,B组(57例)行PEID后注入1 ml复方倍他米松+1 ml利多卡因+2 ml甲钴胺。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恢复工作时间以及术后疼痛VAS评分和JOA评分。按改良Mac Nab功能评价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0个月。两组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行MRI复查显示髓核均彻底摘除。术后住院时间及恢复工作时间B组均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各时段VAS评分、JOA评分两组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1周、1个月的疼痛VAS评分及JOA评分B组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时两组疼痛VAS评分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按照改良Mac Nab功能评价标准评定疗效:A组优38例,良17例,可2例,优良率96%;B组优36例,良19例,可2例,优良率96%;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ID治疗PLDH创伤小、疼痛缓解明显、功能恢复好。术中联合使用硬膜外注射短期内疼痛缓解及功能改善更加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经内镜 硬膜外注射 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硬膜外造影在辅助经皮椎板间隙入路直接法脊柱内镜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意义
13
作者 李卫星 程亮 +3 位作者 刘波 张志海 邹亿城 王利利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1期37-38,共2页
目的探究硬膜外造影在辅助经皮椎板间隙入路直接法脊柱内镜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来到我院确诊为L5/S1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 目的探究硬膜外造影在辅助经皮椎板间隙入路直接法脊柱内镜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来到我院确诊为L5/S1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在硬膜外造影辅助下行经皮椎板间隙入路直接法脊柱内镜髓核摘除术,B组不实施硬膜外造影操作,其他方法同A组。对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进行观察分析,同时对比两组手术疗效的差异性。结果A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均明显少于或短于B组(P<0.05);经手术治疗并随访12个月之后,A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83.33%;B组治疗优良率为53.33%,治疗结果A组明显优于B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造影在辅助经皮椎板间隙入路直接法脊柱内镜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中,能精准、实时引导腰椎经皮椎板间隙入路直接法脊柱内镜下的穿刺,有利于缩短穿刺时间,保证治疗效果,降低该技术的学习曲线,促进该技术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造影 经皮间隙 直接法 脊柱内镜 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经椎板间隙入路脊柱内镜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52例
14
作者 范少勇 于江涛 +1 位作者 陶志强 吴庭胜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40-42,共3页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经椎板间隙入路脊柱内镜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52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行经椎板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记录术前及术后第1天和3、6个月腰腿VAS评分...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经椎板间隙入路脊柱内镜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52例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行经椎板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记录术前及术后第1天和3、6个月腰腿VAS评分,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分。结果:术后第1天和3、6个月腰腿VAS评分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分标准,优良率为98.1%。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下行经椎板间隙入路脊柱内镜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临床疗效满意,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型腰间盘突出症 间隙 脊柱内镜 腰硬联合麻醉
下载PDF
两种入路内镜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15
作者 陈康 罗园超 +1 位作者 杨富国 何仁建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86-490,共5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与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IL-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UBE技术组(采用UBE技术治疗,37例)和IL-PELD组(采用IL-PELD治疗,46...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与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IL-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UBE技术组(采用UBE技术治疗,37例)和IL-PELD组(采用IL-PELD治疗,46例)。比较两组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硬膜囊破裂率和腰椎间盘突出复发率、腰痛及下肢痛VAS评分、ODI。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33(21.8±5.9)个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IL-PELD组少(短)于UBE技术组(P<0.05);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腰痛VAS评分UBE技术组高于IL-PELD组(P<0.01);其余各项观察及评价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技术与IL-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IL-PELD微创,但显露有限,适用于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UBE技术减压范围更广、减压更彻底,学习曲线平缓,适用于复杂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盘突出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路经内镜间盘髓核摘除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板间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16
作者 韦波 戚怀伟 董剑嵩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0期54-58,共5页
目的探究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板间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作用。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4月—2023年3月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1例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分为研究组(n=31)、参照组(n... 目的探究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板间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作用。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4月—2023年3月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1例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分为研究组(n=31)、参照组(n=30)。参照组行椎旁肌间隙入路经椎间孔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研究组行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板间椎间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结果研究组手术情况、腰椎功能情况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7 d,研究组疼痛评分为(2.51±0.97)分、(0.95±0.28)分,低于参照组的(3.62±1.81)分、(1.80±0.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99、9.483,P均<0.05)。结论对比椎旁肌间隙入路经椎间孔减压椎间融合术,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板间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疗效更好,可改善手术情况相关指标,降低疼痛程度,提高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间融合术 旁肌间隙路经间孔减压间融合术 单节段退变性腰滑脱症 手术情况 疼痛程度
下载PDF
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摘除L5/S1椎间盘突出髓核技术改进探讨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杨湘江 张洪 +2 位作者 曾月东 欧阳冰 包杰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6-329,共4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经椎板间隙摘除腰5骶1椎间盘突出髓核手术操作技巧。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7月,我科对30例高髂嵴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了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孔镜下摘除突出髓核手术。结果术毕下肢麻木减轻5例,麻木无改善4例,麻...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经椎板间隙摘除腰5骶1椎间盘突出髓核手术操作技巧。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7月,我科对30例高髂嵴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了经椎板间隙入路椎间孔镜下摘除突出髓核手术。结果术毕下肢麻木减轻5例,麻木无改善4例,麻木加重1例。无感染及硬膜囊撕裂等并发症。平均随访6.8个月,所有下肢麻木病例均恢复正常。术前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疗效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伴高髂嵴患者的微创手术,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术是较好的选择,但是其狭小操作空间、增强安全性、适应证窄极具挑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盘突出 内镜 微创手术 间隙
下载PDF
经皮椎板间脊柱内镜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短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陶志强 吴庭胜 +1 位作者 范少勇 于江涛 《现代医院》 2018年第5期736-738,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板间入路使用脊柱内镜(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性及微创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2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Nakai疗效评定... 目的探讨经皮椎板间入路使用脊柱内镜(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性及微创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2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Nakai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术后3个月的疗效;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第1个月、第3个月、第12个月的疼痛VAS(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腰椎JOA评分。结果 120例患者均获得12个月的随访。术后第1天、第3天,第1个月、第3个月、第12个月的VAS评分及腰椎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本研究患者中1位患者术后第一天出现双下肢无力,以患侧为甚,经相应处理后第7天,肌力基本恢复正常,有3例出现患肢麻痛或加重,经脱水及激素治疗3天,症状基本缓解。随访期间无一例出现椎间感染及腰椎不稳等其他并发症。结论腰椎经皮椎板间隙入路脊柱内镜技术对脊柱稳定性结构的破坏小,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新的、有效、安全的微创手术方法,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管狭窄 间隙 脊柱内镜 临床疗效 微创性
下载PDF
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不同入路方式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崔永胜 陈明新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47-449,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不同入路方式在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90例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并根据抽签法等分为观察组(经椎间板间隙入路)和对照组(经... 目的:分析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不同入路方式在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90例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并根据抽签法等分为观察组(经椎间板间隙入路)和对照组(经侧路椎间孔入路)。术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透视次数明显少(P<0.05);两组的手术用时、术后半年内复发次数相比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术前、术后的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JOA)相比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手术后,两组的ODI、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均P<0.05)。结论:经侧路椎间孔、经椎间板间隙入路方式对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确切疗效,均改善了患者的腰椎功能以及生活能力等,故而在手术的选择上,应当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等,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侧路间孔 间隙 L_(5)/S_(1)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镜下腰间盘切除术 功能障碍指数 对比研究
下载PDF
3种入路脊柱内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
20
作者 缪志锐 陈陆平 +2 位作者 蔡学海 赖俊雄 黄光立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 研究3种入路脊柱内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汕尾市人民医院治疗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采取经皮后外侧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治疗,25例... 目的 研究3种入路脊柱内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汕尾市人民医院治疗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采取经皮后外侧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治疗,25例)、B组(采取经椎板间隙入路脊柱内镜下治疗,38例)和C组(采取后侧椎板间隙扩大成形或经椎板入路脊柱内镜下治疗,35例)。对比3组治疗前、治疗半年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腰椎评分(JOA)评分。结果 3组治疗半年后的ODI评分中A组(15.63±3.58)分、B组(16.52±3.21)分、C组(15.98±2.98)分均低于治疗前,而JOA评分中A组(23.26±2.01)分、B组(22.98±2.41)分、C组(22.48±2.14)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的ODI、JOA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入路脊柱内镜下治疗方法疗效相当,临床可根据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情况采取合适的入路脊柱内镜下治疗,能有效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 经皮后外侧间孔 间隙 后侧间隙扩大成形或经 间盘突出症 ODI JO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