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经皮内镜与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的Meta分析
1
作者 涂展 杜文喜 +1 位作者 陈浩男 孔之寅 《大医生》 2024年第12期117-122,共6页
目的比较后路经皮内镜(PE)与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筛选期刊、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2024年3月前发表的关于UBE与PE技术治疗CSR的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 目的比较后路经皮内镜(PE)与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筛选期刊、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2024年3月前发表的关于UBE与PE技术治疗CSR的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研究数据,根据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估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回顾性研究,UBE组共202例患者,PE组共17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前上肢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术后即刻上肢VAS疼痛评分、术后30 d上肢VAS疼痛评分、术后180 d上肢VAS疼痛评分、术后360 d上肢VAS疼痛评分、术前颈肩VAS疼痛评分、术后即刻颈肩VAS疼痛评分、术后30 d颈肩VAS疼痛评分、术后90 d颈肩VAS疼痛评分、术后180 d颈肩VAS疼痛评分、术后360 d颈肩VAS疼痛评分、术前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术后30 d NDI、术后90 d NDI、术后180 d NDI、术后360 d NDI、术后优良率、术前肌酸激酶(CK)水平、术后12 h CK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UBE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PE组[MD=0.98,95%CI(0.37,1.60),P<0.05]、术后90 d上肢VAS疼痛评分低于PE组[MD=-0.14,95%CI(-0.28,-0.01),P<0.05]。本研究异质性来源为PE亚组干预措施不同。结论PE和UBE技术在CSR术后患者上肢及颈肩部疼痛缓解、患者功能恢复、手术安全性方面效果相当,均具有良好的术后优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经内镜 单侧双通道内镜 神经根型颈椎 META分析
下载PDF
后路经皮内镜微创介入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及对颈椎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2
作者 高文静 高文涛 张君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24年第3期268-271,共4页
目的:明确后路经皮内镜微创介入联合针刺治疗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简单随机法对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组;对照组(n=30)行后路经皮内镜微创介入治疗,观察组(n=30)行后路经皮内镜微创介入联合针刺治疗;以症状... 目的:明确后路经皮内镜微创介入联合针刺治疗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简单随机法对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组;对照组(n=30)行后路经皮内镜微创介入治疗,观察组(n=30)行后路经皮内镜微创介入联合针刺治疗;以症状、体征、颈椎功能评分及颈椎活动度为评价指标,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4周、8周,观察组症状、体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椎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椎活动度(屈伸、旋转)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经皮内镜微创介入联合针刺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体征,提高颈椎功能,增加颈椎活动度,该联合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 后路经内镜微创介入 针刺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全新无菌防雾导线套在颈椎后路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戚越尧 吴慧颖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185,共4页
制作内镜手术全新无菌防雾导线套,并探讨其在颈椎后路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行颈椎后路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5例。研究组采用全新无菌防雾导线套... 制作内镜手术全新无菌防雾导线套,并探讨其在颈椎后路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行颈椎后路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5例。研究组采用全新无菌防雾导线套对颈椎后路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进行防雾处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普通无菌透明聚乙烯导线套处理。比较2组患者手术2 h内2种导线套的进水量;比较2组术中的同一术者手术2 h后2种导线套中的手术镜头产生雾膜使屏幕模糊的次数;比较同一术者普通无菌透明聚乙烯保护套内产生的雾膜次数与全新无菌防雾导线套的副套(PVC真空薄膜)产生雾膜的次数;比较同一术者手术2 h内护士擦除2种导线套内镜头雾膜的次数。术后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2组医护操作者使用全新无菌防雾导线套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导线套进水量、屏幕模糊次数、护士除雾次数、导线套内层产雾次数均显著减少(均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医务人员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认为,自制的全新无菌防雾导线套在颈椎后路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中的使用效果明显优于普通导线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路经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全新无菌防雾导线套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后路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术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血瘀气滞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晓哲 石可松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术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血瘀气滞型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70例血瘀气滞型CS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术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血瘀气滞型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70例血瘀气滞型CS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后路经皮脊柱内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口服桃红四物汤治疗,比较两组疼痛情况、颈椎功能、手术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12个月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皮脊柱内镜减压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血瘀气滞型CSR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可以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改善颈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 后路经脊柱内镜减压 桃红四物汤
下载PDF
后路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软性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梓 王立奎 方卫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4期621-623,共3页
目的:探究后路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PECD)治疗因软性椎间盘突出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效果。方法:选取因软性椎间盘突出诊断为CSR接受PPECD治疗的患者24例,术后随访1年,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手术节段、手术时长... 目的:探究后路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PECD)治疗因软性椎间盘突出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效果。方法:选取因软性椎间盘突出诊断为CSR接受PPECD治疗的患者24例,术后随访1年,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手术节段、手术时长、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等。在患者术前及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情况、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评估疗效。结果:24例患者中男11例、女13例,平均年龄(54.95±5.98)岁,病程(11.29±3.98)个月。C_(4/5)节段6例、C_(5/6)节段10例、C_(6/7)节段8例,平均手术时间(92.5±6.5)min,平均住院时间(6.91±0.82)d。所有患者均完成1年随访。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和NDI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优良率达87.50%,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PPECD对于软性椎间盘突出引起的CSR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 后路经内镜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颈椎后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对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NDI指数与ROM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杨学军 梁鹏展 +3 位作者 陈晓东 杨洪杰 舒高 蔚辰强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27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CD)对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与活动度(ROM)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76例CS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CD)对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与活动度(ROM)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76例CS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接受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CDF),观察组接受PECD。随访3个月评价Macnab疗效,对比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后颈痛、上肢痛VAS评分、NDI指数、颈椎Cobb角(CA)及ROM,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Macnab疗效(89.47%)与对照组(86.8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颈痛、上肢痛VA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CA、NDI指数、ROM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CA低于对照组,ROM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创口血肿、硬膜外血肿、硬膜或神经根撕裂及脊髓损伤;对照组术后发生吞咽困难或吞咽异物感,随访3个月时,3例仍存在吞咽异物感,但不影响进食。结论:PECD与ACDF用于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中的疗效相当,且术后均可增大颈椎Cobb角与颈椎屈伸活动度,降低NDI指数,但PECD对颈椎生理曲度的恢复不如ACDF,而在保留颈椎活动度方面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 颈椎后路经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NDI指数 活动度
下载PDF
经皮脊柱内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7
作者 赵文奎 祝斌 刘晓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71-575,共5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颈椎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神经根受压而引起相应神经分布区域疼痛、麻木、无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颈椎疾病。对于症状重、影响病人生活...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颈椎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神经根受压而引起相应神经分布区域疼痛、麻木、无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颈椎疾病。对于症状重、影响病人生活和工作或者出现了肌肉运动障碍;保守治疗无效、反复发作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应考虑手术治疗。传统的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和前路融合固定术均能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但这两种术式均有自身的缺陷。近年来随着脊柱微创器械和技术的发展,通道扩张器、显微镜及脊柱内镜系统的发展,使得微创手术的优势:不亚于开放手术的临床效果、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低等逐渐体现出来。本文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目的是总结介绍目前最先进和最新颖的经皮脊柱内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几种手术方法,综述其优缺点及适应证,让更多的颈椎病病人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 椎间孔切开 颈椎前路融合固定术 内镜颈椎前路间盘切除术 路经椎体入路技术 内镜颈椎后路间盘切除术
下载PDF
颈椎后路经皮内镜keyhole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8
作者 李庆斌 杜建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2期56-60,共5页
探讨颈椎后路经皮内镜keyhole手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keyhole foraminotomy ,PPECF)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采用PPECF连续治疗的神经... 探讨颈椎后路经皮内镜keyhole手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keyhole foraminotomy ,PPECF)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采用PPECF连续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CSR)34例,评估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和复发情况,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即刻、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协会颈椎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用改良MacNab分级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3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治疗,术后VAS、JOA、NDI和术前相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改良MacNab分级优良率达97%。围手术期和随访期间均未发生硬膜撕裂、感染或术后血肿等并发症,且无患者因症状复发需要接受翻修手术。结论 PPECF治疗CSR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避免了颈椎的融合,保留了颈椎的运动功能,同时相较于其他后路手术,以最小的创伤达到神经根减压的效果,是一项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是治疗CSR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 keyhole手术 颈椎后路经内镜手术 脊柱微创手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经皮颈椎后路内镜技术治疗单节段不完全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疗效分析
9
作者 沈祥 李成存 +2 位作者 张洋 孙印明 王文强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21年第4期260-265,共6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颈椎全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PECD)治疗单节段不完全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radiographic abnormality,SCIWORA)的临床疗效及术后... 目的探讨经后路颈椎全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PECD)治疗单节段不完全性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radiographic abnormality,SCIWORA)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的51例SCIWORA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21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fusion,ACDF),观察组接受PPECD。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随访3个月,通过对比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颈部、上肢VAS评分、颈部JOA评分、颈椎Cobb角、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评价临床疗效;记录对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透视时间较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d、术后3个月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好转(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颈椎Cobb角及颈椎ROM较术前均好转(P<0.05),且观察组对比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变更佳;两组均未发生硬膜外血肿及神经硬膜损伤并发症发生;对照组中术后3个月内见1例切口感染(3.33%),3例切口水肿并发症发生(10.00%)。结论 PPECD与ACDF治疗SCIWORA患者术后短期疗效相当,PPECD术中出血量更少,但术中透视次数较多;术后均可改善颈椎Cobb角和活动度,但PEECD较ACDF改善更佳,且术后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 颈椎后路经内镜椎间盘切除术 临床疗效 活动度
下载PDF
两种入路内镜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10
作者 陈康 罗园超 +1 位作者 杨富国 何仁建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86-490,共5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与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IL-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UBE技术组(采用UBE技术治疗,37例)和IL-PELD组(采用IL-PELD治疗,46...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与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IL-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UBE技术组(采用UBE技术治疗,37例)和IL-PELD组(采用IL-PELD治疗,46例)。比较两组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硬膜囊破裂率和腰椎间盘突出复发率、腰痛及下肢痛VAS评分、ODI。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33(21.8±5.9)个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IL-PELD组少(短)于UBE技术组(P<0.05);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腰痛VAS评分UBE技术组高于IL-PELD组(P<0.01);其余各项观察及评价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技术与IL-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IL-PELD微创,但显露有限,适用于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UBE技术减压范围更广、减压更彻底,学习曲线平缓,适用于复杂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椎板间入路经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并发症
下载PDF
显微镜辅助下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术与后路经皮颈椎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2年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廖从刚 杜宇 +3 位作者 任强 陈飚 朱军 陈亮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547-553,共7页
目的:对比显微镜辅助下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术(ACDF)与后路经皮颈椎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PPECD)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51例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并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 目的:对比显微镜辅助下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术(ACDF)与后路经皮颈椎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PPECD)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51例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并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显微镜辅助下ACDF组25例,PPECD组26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和手术并发症。采用颈肩部/上肢的痛觉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的组内和组间差异。24个月随访时记录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与术前比较并计算改善率,拍摄颈椎动力位X线片观察颈椎稳定性。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24个月随访,NDI改善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及住院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MacNab疗效评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ECD组患者术后1、3个月的VAS评分优于ACDF组(P<0.05),但术后6、12、24个月随访时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个月随访颈椎动力位X线片未见邻近节段退变加重及椎体不稳等影像表现。结论:显微镜辅助下ACDF与PPECD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均满意,前者手术时间短且术中透视次数少,后者创伤小、住院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 颈椎内镜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术 后路经颈椎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 神经根型颈椎
下载PDF
探究后路经皮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燕荣 张紫燕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S01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究在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治疗工作中应用后路经皮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PECD)的有效率及价值。方法:回顾性方式进行本次分析,研究... 目的:探究在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治疗工作中应用后路经皮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Posteri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PPECD)的有效率及价值。方法:回顾性方式进行本次分析,研究时段介于2021年3月-2022年5月,将我院23例CSR患者予以选取并给予PPECD。观察并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系统功能、上肢及颈部疼痛情况以及颈椎曲度改善情况。结果:(1)本研究纳入23例CSR患者均给予PPECD治疗,患者手术耗时、术后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且术后恢复良好,并无硬膜囊破裂、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2)与术前进行比较,术后患者上肢VAS、JOA评分出现较大幅度的改变,且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3)患者术后颈椎曲度、手术节段ROM和术前数据进行比较,数值无显著差异,统计学不成立(P>0.05)。结论:在CSR患者的治疗工作中使用PPECD效果显著,术中各项操作并不会影响患者术后颈椎曲度,可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 后路经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 神经系统 颈椎曲度
原文传递
后路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2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鏐 方杰 +2 位作者 李涛 李莹 吴从俊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69-73,共5页
目的:观察后路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记录评价指标为该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于2015年3月至2020年1月,对42例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例,在全麻下采取后路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术。其中5例C... 目的:观察后路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记录评价指标为该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于2015年3月至2020年1月,对42例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例,在全麻下采取后路经皮脊柱内镜减压术。其中5例C4~5,28例C5~6,9例C6~7;年龄32~71岁,平均45岁;统计术前及术后1d、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各时间节点患者颈肩及上肢VAS评分和颈椎病JOA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该术式临床疗效。术后均复查颈椎MRI、CT(平扫+三维重建+三维成像),观察施术节段椎间稳定性、椎间塌陷及复查颈椎MRI、CT(平扫+三维重建+三维成像),观察施术节段椎间稳定性、椎间塌陷及退化增生改变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施术顺利并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术前神经系统机械性压迫症状得到缓解,短期随访2例患者残余颈项部轻度疼痛,3例残余轻微手部麻木症状,1例出现下肢脊髓症状。对术前与术后随访各时间点颈肩及上肢VAS评分和颈椎病JOA评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其临床疗效,其中优34例,良6例,可2例,差0例。术后复查相关颈椎MRI、CT平扫+三维重建提示责任节段脱出髓核、增生黄韧带、Luschka关节和关节突关节等骨性增生皆获得充分清除,神经根及硬膜囊周围组织松解彻底,近期颈椎系统序列无明显改变,未出现明显稳定性降低和(或)椎间隙塌陷,未新发骨性或软组织增生。结论:后路经皮颈椎内镜技术有稳定可靠的临床近中期疗效,术中提供清晰和灵活的水介质视野,保证了施术安全性和充分性,规避了传统开放手术对正常组织器官的干扰,不破坏正常椎间盘组织,神经组织侵袭少,该技术对传统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思路的转变有实际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 后路经皮颈椎内镜技术 颈椎管减压
原文传递
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与内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对比
14
作者 胡军 王梓 +3 位作者 郭雨雨 韩刘虎 陈立洋 王立奎 《中华全科医学》 2024年第6期943-946,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颈椎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PCN)与后路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2019年5月—2021年6月治疗的67例包容型单节段颈椎间盘软性突出患者,根... 目的探讨经皮颈椎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PCN)与后路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2019年5月—2021年6月治疗的67例包容型单节段颈椎间盘软性突出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PPECD组(35例)和PCN组(32例)。于术前、术后多个时间点分别通过VAS评分评价疼痛变化情况,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颈椎功能恢复情况;术后1年随访,采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术后随访记录完整。2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N组手术时间[(42.0±6.4)min]明显短于PPECD组[(94.7±6.3)min,P<0.001]。与术前相比,2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疼痛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均显著改善(P<0.05)。根据MacNab标准,PPECD组患者治疗优良率(82.9%,29/35)高于PCN组(75.0%,24/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观察到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结论就手术耐受较差的患者而言,PCN可成为包容型单节段颈椎间盘软性突出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PPECD治疗的良好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 颈椎间盘突出 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 后路经内镜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