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型损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1
1
作者 顾军 孙小明 +2 位作者 王俊 罗爱华 李宽新 《河北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1926-1929,共4页
目的:分析后路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型损伤的疗效。方法:收集行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脱位型损伤患者100例,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后路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组(观察组,n=45)和传统手术组(传统组,n=55)。比... 目的:分析后路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型损伤的疗效。方法:收集行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脱位型损伤患者100例,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后路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组(观察组,n=45)和传统手术组(传统组,n=55)。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前、术后24h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程度、矫形影像学指标变化及ODI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传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组(P<0.05);术后24h及末次随访时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矫形影像学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ODI评分变化幅度大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中出血少,创伤小,可减少患者术后切口疼痛,促进其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后路经肌间隙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开放手术
下载PDF
后路经肌间隙保留颈后伸肌群入路的颈椎椎板成形术的技术要点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锋 徐勇 +7 位作者 熊伟 方忠 廖晖 关邯峰 吴巍 李勇 李晶 阮智 《骨科》 CAS 2019年第5期412-417,共6页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微创入路--后路经肌间隙保留颈后伸肌群入路的颈椎椎板成形术的技术要点及其早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采用后路经肌间隙保留颈后伸肌群入路治疗的2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14例,女性7例...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微创入路--后路经肌间隙保留颈后伸肌群入路的颈椎椎板成形术的技术要点及其早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0年11月至2011年11月采用后路经肌间隙保留颈后伸肌群入路治疗的2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14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为54.9岁(40~72岁)。记录手术时间、病人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记录病人手术前后颈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SF-36)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手术效果,分析该方法的技术要点。结果经颈后肌间隙入路可以获得良好的颈椎椎板成形术手术区暴露,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196 min(170~24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36 ml(150~700 ml),平均术后引流量为160 ml(50~330 ml),平均住院时间为13.2 d(8~19 d)。术后1例伤口出现脂肪液化,处理后好转;无脑脊液漏、伤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无内植物松动、移位情况;发生C5神经根麻痹1例,轴性症状3例,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发紧感,但症状均较轻,不需特殊处理。末次随访时,颈椎VAS评分、NDI评分、SF-36评分及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JOA改善优良率为85.7%(18/21)。结论颈后路经肌间隙保留颈后伸肌群入路行颈椎椎板成形术体现了微创的理念,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颈后伸肌群及其附属结构的完整性。该入路可在脊髓充分减压、缓解术后神经症状的同时,减轻轴性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经肌间隙保留颈后伸群入路 颈椎椎板成形术 轴性症状 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VAS评分及影像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永明 郭新军 +1 位作者 杨卫强 田致忠 《哈尔滨医药》 2021年第4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疼痛(VAS)评分及影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84例,采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入路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经肌间... 目的探讨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疼痛(VAS)评分及影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84例,采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入路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方式治疗,术后,比较两组VAS评分、伤椎椎管通畅率、责任节段前柱高度百分比、Cobb角。结果术后5个月,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个月两组伤椎椎管通畅率、责任节段前柱高度百分比、Cobb角水平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传统开放入路手术治疗对比,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可有效减轻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改善伤椎椎管通畅率、责任节段前柱高度百分比、Cobb角,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脱位 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内固定 疼痛水平 伤椎椎管通畅率
下载PDF
侧前方腹膜后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肌间隙椎弓根钉棒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凸38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吴贤良 黄建军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24期72-75,共4页
目的观察侧前方腹膜后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后路经肌间隙椎弓根钉棒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凸(DLS)的临床效果。方法 DLS患者38例,均接受OLIF联合后路经肌间隙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及末次随访时腰痛视觉... 目的观察侧前方腹膜后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后路经肌间隙椎弓根钉棒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凸(DLS)的临床效果。方法 DLS患者38例,均接受OLIF联合后路经肌间隙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及末次随访时腰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腿痛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侧凸Cobb角、前凸Cobb角、矢状面平衡(SVA)、冠状面平衡(CVA)等,评估患者并发症和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第3天及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侧凸Cobb角、SVA、CVA均较术前降低或变小(P均<0.05),腰椎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前凸Cobb角、较均术前升高或变大(P均<0.05)。38例患者术后腰腿痛症状明显改善,无逆向射精、肠黏连、感染、腹膜损伤、腹腔脏器损伤、大血管损伤、硬膜撕裂、断钉断棒等并发症。38例患者中,5例出现了并发症,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38例患者末次随访时椎间均融合。结论 OLIF联合后路经肌间隙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DLS临床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前方腹膜后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后路经肌间隙椎弓根钉棒固定 腰椎退变性侧凸 腰椎退变
下载PDF
后路经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25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吕伟胜 胡南松 池一阳 《浙江创伤外科》 2014年第4期611-612,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无神经症状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患者行后路经肌间隙入路6钉2棒复位固定。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12月,平均9个月。钉棒系统无松动,断钉,... 目的探讨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无神经症状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患者行后路经肌间隙入路6钉2棒复位固定。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12月,平均9个月。钉棒系统无松动,断钉,椎体高度无丢失。结论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无神经症状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岀血少、固定坚强、椎体高度恢复满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经肌间隙入路 单节段胸腰椎骨折 6钉2棒内固定
下载PDF
对比后路经肌间隙与开放入路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神经功能及影像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夏智昌 赵晋平 《新疆医学》 2021年第12期1382-1385,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肌间隙与开放入路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神经功能及影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后路... 目的探讨后路经肌间隙与开放入路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神经功能及影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内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入路内固定进行治疗,两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围术期手术指标,术前、术后6个月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影像学指标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降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两组运动功能评分、感觉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两组后凸Cobb角均降低,而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及伤椎椎管通畅率均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随访期间均无相关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后路经肌间隙与开放入路内固定均可有效改善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影像学指标,但相比开放入路内固定,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更有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脱位 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内固定 开放入路内固定 神经功能 影像学
下载PDF
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效果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安成功 李任重 段连永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第4期100-102,182,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84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观察组42例患者采用后路经肌间隙入路治疗,对两... 目的探讨后路经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84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观察组42例患者采用后路经肌间隙入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指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肌酸磷酸激酶(CK)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3.28±3.15)min、术中出血量(100.05±20.74)mL、术后引流量(21.48±2.94)mL、住院时间(6.05±1.43)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7.59±4.02)min、(312.85±21.43)mL、(98.72±11.23)mL、(8.64±2.0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59、46.243、43.121、6.628,P<0.05);治疗前,观察组VAS(5.71±1.26)分、CK值(117.98±12.34)IU/L与对照组(5.59±1.30)分、(120.45±12.08)IU/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0、0.927,P=0.669、0.357);手术后1、3、7 d观察组VAS评分依次为(3.54±0.35)分、(2.01±0.64)分、(0.87±0.1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9±0.97)分、(2.74±0.38)分、(1.69±0.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84、6.356、11.652,P<0.05),手术后1、3 d,观察组CK分别为(576.68±23.42)、(412.37±26.68)IU/L,显著低于对照组(860.09±50.67)、(549.32±30.05)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04、22.086,P<0.05)。结论采用后路经肌间隙入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可提高手术治疗效率,减轻椎旁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脱位 后路经肌间隙入路 手术指标 疼痛程度
下载PDF
后路经肌间隙侧方病灶清除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单间隙胸腰椎结核疗效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晓东 易小波 +2 位作者 贺旭 王洪 胡鑫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4年第9期872-874,共3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经肌间隙侧方病灶清除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单间隙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5—2011-05诊治的32例单间隙胸腰椎结核,采用后路经肌间隙侧方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钉矫形内固定治疗,并评价其...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经肌间隙侧方病灶清除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单间隙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5—2011-05诊治的32例单间隙胸腰椎结核,采用后路经肌间隙侧方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钉矫形内固定治疗,并评价其疗效。结果 32例术后、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Frankel分级有显著提升(P<0.01)。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8°(P<0.05),末次随访平均丢失角度2°(P>0.05)。末次X线片显示腰椎融合率100%,未见假关节、内固定失败及复发。末次ODI评分平均(12±1.5)%,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后路经肌间隙侧方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单间隙胸腰椎结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结核 病灶清除 骨移植 后路经肌间隙入路 椎弓根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应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马晋 孙春汉 郑剑平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4年第10期1359-1361,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应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打开椎弓根入路螺钉内固定的手术方式,试验采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手... 目的对比观察应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打开椎弓根入路螺钉内固定的手术方式,试验采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手法复位的手术方式,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均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Cobb角矫正率,椎弓根植入准确率等指标没有统计学差别,均有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疼痛VAS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在术后两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手法复位的手术方式与传统打开椎弓根入路螺钉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有着相同的Cobb角矫正率和椎弓根钉植入准确率,临床疗效值得肯定,同时能够相对传统术式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量,术后患者疼痛较轻,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经椎旁间隙入路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手法复位 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7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50例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25例。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干预组患者采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50例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25例。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干预组患者采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腰椎功能恢复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后凸Cobb角显著小于术前,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显著高于术前,且干预组后凸Cobb角显著小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腰椎功能优良率96.0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采用后路经椎旁间隙入路治疗,相对于传统入路能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 后路经椎旁间隙入路 腰椎功能
下载PDF
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腰椎骨折患者关节与功能恢复及血清磷酸肌酸激酶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汤雄飞 钱越宁 +2 位作者 顾宣歆 孙彦 阮朝阳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13期71-74,共4页
目的分析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腰椎骨折患者关节与功能恢复及血清磷酸肌酸激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7月~2016年9月收治的110例腰椎骨折患者病患为研究对象,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椎弓根入螺钉内... 目的分析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腰椎骨折患者关节与功能恢复及血清磷酸肌酸激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7月~2016年9月收治的110例腰椎骨折患者病患为研究对象,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椎弓根入螺钉内治疗,实验组经后路颈椎旁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关节恢复功能与血清磷酸肌酸激酶水平等。结果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322.6±22.8)m L、术后引流量为(108.6±18.4)m L,矫正率为(82.6±4.4)%,椎弓根钉植入为(98.6±4.2)%,手术时间为(154.8±13.5)min,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73.5±19.3)m L,术后引流量为(68.9±12.4)m L,矫正率为(83.2±4.3)%,椎弓根钉植入为(98.8±3.6)%,手术时间为(129.4±16.3)min,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P<0.05);实验组在术前VAS分数为(7.6±1.0)分,术后两周为(3.2±0.9)分,术后1个月为(1.5±0.4)分,术后6个月为(0.6±0.3)分,对照组在术前VAS分数为(7.5±1.0)分,术后两周为(4.5±1.2)分,术后1个月为(3.9±0.8)分,术后6个月为(2.8±0.6)分,具有差异性(P<0.05),实验组手术前,实验组血清磷酸肌酸激酶活性[(65.92±4.54)U/m L],手术后为[(54.92±3.89)U/m L],对照组为血清磷酸肌酸激酶活性[(64.34±2.54)U/m L],手术后为[(42.56±3.28)U/m L],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腰椎骨折患者实施手法复位联合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提高疗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血清磷酸肌酸激酶活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经椎旁间隙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腰椎骨 血清磷酸酸激酶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方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2
作者 秦铁涛 《临床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经肌间隙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9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经...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经肌间隙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9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椎体影像学参数、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量、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Cobb角均较术前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较术前高,且观察组VAS、JO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不仅可恢复伤椎前缘高度,还可减轻机体创伤性及腰部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腰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后路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原文传递
不同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患者的影响
13
作者 刘震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第3期21-22,42,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3月~2019年1月收治的94例腰椎骨折患者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研究组49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行传统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行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3月~2019年1月收治的94例腰椎骨折患者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研究组49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行传统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行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腰椎疼痛程度评分、脊柱功能及髋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7 d、30 d腰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0 d的脊柱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骨折的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能减轻腰椎疼痛,改善患者脊柱功能及髋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传统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后路经椎旁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