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前方腹膜后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联合后路经肌间隙椎弓根钉棒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凸38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吴贤良 黄建军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24期72-75,共4页
目的观察侧前方腹膜后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后路经肌间隙椎弓根钉棒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凸(DLS)的临床效果。方法 DLS患者38例,均接受OLIF联合后路经肌间隙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及末次随访时腰痛视觉... 目的观察侧前方腹膜后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联合后路经肌间隙椎弓根钉棒固定术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凸(DLS)的临床效果。方法 DLS患者38例,均接受OLIF联合后路经肌间隙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第3天及末次随访时腰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腿痛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侧凸Cobb角、前凸Cobb角、矢状面平衡(SVA)、冠状面平衡(CVA)等,评估患者并发症和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第3天及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侧凸Cobb角、SVA、CVA均较术前降低或变小(P均<0.05),腰椎JOA评分、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前凸Cobb角、较均术前升高或变大(P均<0.05)。38例患者术后腰腿痛症状明显改善,无逆向射精、肠黏连、感染、腹膜损伤、腹腔脏器损伤、大血管损伤、硬膜撕裂、断钉断棒等并发症。38例患者中,5例出现了并发症,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38例患者末次随访时椎间均融合。结论 OLIF联合后路经肌间隙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DLS临床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前方腹膜后入路腰间融合术 后路经肌间隙椎弓根钉棒固定 退变性侧凸 退变
下载PDF
经Wiltse肌间隙与经皮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A3型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2
作者 陈举 涂洪波 吴春宝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10期762-764,共3页
胸腰段骨折指发生在T_(11)~L_(2)节段的骨折,约占全部脊柱骨折的50%[1],AO分型中A3型骨折为不全爆裂骨折,对于无脊髓、神经损伤的A3型骨折,通常需行手术复位、固定,以恢复脊柱稳定性及功能。本研究目的在于比较经Wiltse肌间隙与经皮入... 胸腰段骨折指发生在T_(11)~L_(2)节段的骨折,约占全部脊柱骨折的50%[1],AO分型中A3型骨折为不全爆裂骨折,对于无脊髓、神经损伤的A3型骨折,通常需行手术复位、固定,以恢复脊柱稳定性及功能。本研究目的在于比较经Wiltse肌间隙与经皮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A3型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经皮弓根 固定 Wiltse间隙入路
下载PDF
通道肌间隙入路经椎弓根动态棒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效果观察
3
作者 王衡 安博 +5 位作者 刘英杰 冯金勇 邵科武 单朝 郭新军 朱卉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3-268,共6页
目的:评估通道肌间隙入路(Wistle入路)经椎弓根动态棒固定手术(Dynesys)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36例,在全麻下通过微创通道Wistle入路完成神经减压及双侧Dynesys... 目的:评估通道肌间隙入路(Wistle入路)经椎弓根动态棒固定手术(Dynesys)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36例,在全麻下通过微创通道Wistle入路完成神经减压及双侧Dynesys椎弓根螺钉置入(微创组);选取同期后正中入路神经减压辅助Dynesys手术的患者40例作为常规组。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第1、3、5天检测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术前、术后第5天、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时记录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后3、6、12个月,末次随访时记录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手术节段及上邻节段的活动度(ROM)以及手术节段的椎间隙高度(DH);记录末次随访时的MacNab优良率;记录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小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CPK水平先升高后降低,微创组升高幅度小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腰腿痛VAS均降低,微创组腰痛VAS降低幅度大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ODI、手术节段ROM均逐渐减小,上邻节段ROM逐渐增大,DH先增加后降低;微创组上邻节段ROM小于常规组(P<0.05)。两组MacNab优良率、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istle入路Dynesys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令人满意,优于后正中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疾病 间隙入路 弓根动态固定 DYNESYS
下载PDF
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
4
作者 王家启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12期37-40,共4页
目的探究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经Wiltse肌间隙入路行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术后疼痛、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聊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 目的探究在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经Wiltse肌间隙入路行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术后疼痛、椎体前缘高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聊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行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照组经传统后正中入路,观察组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椎体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评估表(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疼痛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腰椎功能、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周及6个月VAS评分均更低,术后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比更高,Cobb角更低,JOA评分更高,ODI评分更低,GQOLI-74中各维度评分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后正中入路,经Wiltse肌间隙入路,行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能够更为有效的优化围术期指标,减轻疼痛,提高椎体前缘高度比,改善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应用价值高,可进一步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Wiltse间隙入路 微创弓根固定 疼痛程度 体前缘高度比 功能
下载PDF
自制细长丁钩微创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5
作者 吴坤芳 覃义淳 +2 位作者 余永壮 韦世盟 易世良 《医药前沿》 2023年第22期40-42,共3页
目的:比较自制细长丁钩微创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不稳定型且无脊髓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 目的:比较自制细长丁钩微创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2月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不稳定型且无脊髓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正中入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治疗;试验组给予自制细长丁钩微创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Cobb角及伤椎体高度、椎管内骨块占位恢复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和住院总时长、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6 h、24 h、72 h时,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椎体的前缘高度、椎管占位改善程度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椎体的前缘高度、椎管占位改善程度及Cobb角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细长丁钩微创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能够减少手术创伤,可促进椎体各项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长丁钩 微创 经多裂间隙入路 正中入路 弓根 复位 固定 胸腰骨折
下载PDF
后路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型损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1
6
作者 顾军 孙小明 +2 位作者 王俊 罗爱华 李宽新 《河北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1926-1929,共4页
目的:分析后路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型损伤的疗效。方法:收集行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脱位型损伤患者100例,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后路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组(观察组,n=45)和传统手术组(传统组,n=55)。比... 目的:分析后路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型损伤的疗效。方法:收集行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脱位型损伤患者100例,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后路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组(观察组,n=45)和传统手术组(传统组,n=55)。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前、术后24h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程度、矫形影像学指标变化及ODI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传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组(P<0.05);术后24h及末次随访时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矫形影像学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ODI评分变化幅度大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中出血少,创伤小,可减少患者术后切口疼痛,促进其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后路经间隙 弓根固定 开放手术
下载PDF
经皮入路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钉棒技术对腰椎骨折患者关节功能影响
7
作者 万波 郭振华 仇彩琴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59-261,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入路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钉棒技术对腰椎骨折患者疗效、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采用经皮入路行椎弓根钉棒固定技术,... 目的分析经皮入路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钉棒技术对腰椎骨折患者疗效、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采用经皮入路行椎弓根钉棒固定技术,研究组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椎弓根钉棒技术。比较两种手术入路方式对腰椎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治疗效果及关节功能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手术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融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切口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2组腰痛评分(OD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而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以及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研究组的ODI评分、Harris评分以及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采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和经皮入路行椎弓根钉棒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相当,均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脊柱、髋关节、膝关节功能,但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更能减少手术时间,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入路 间隙入路 弓根技术 骨折 疗效 关节功能
下载PDF
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合并后方韧带复合体受损 被引量:9
8
作者 范小波 韩伦洁 +1 位作者 陈雪果 陈艳珍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6期848-849,共2页
胸腰段骨折是造成急性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对于不伴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治疗方法目前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通过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研究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合并后方韧带复合体受损的临床疗效,报道... 胸腰段骨折是造成急性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对于不伴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治疗方法目前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通过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研究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合并后方韧带复合体受损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入路 短节段弓根固定 骨折 后方韧带复合体受损
下载PDF
应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马晋 孙春汉 郑剑平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4年第10期1359-1361,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应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打开椎弓根入路螺钉内固定的手术方式,试验采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手... 目的对比观察应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手法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打开椎弓根入路螺钉内固定的手术方式,试验采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手法复位的手术方式,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均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Cobb角矫正率,椎弓根植入准确率等指标没有统计学差别,均有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疼痛VAS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在术后两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手法复位的手术方式与传统打开椎弓根入路螺钉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有着相同的Cobb角矫正率和椎弓根钉植入准确率,临床疗效值得肯定,同时能够相对传统术式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量,术后患者疼痛较轻,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经间隙入路 弓根固定 手法复位 胸腰骨折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经皮微创与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术疗效对比研究
10
作者 胡中伟 刘耿耿 闫峰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5期57-59,共3页
目的 比较创伤性胸腰椎骨折(TTF)经皮微创与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术(PSF)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周口协和骨科医院2021-01—2023-03行PSF术治疗的92例TT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SF术的方法分为经皮微创组和肌间隙入路组,每组46例。比... 目的 比较创伤性胸腰椎骨折(TTF)经皮微创与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术(PSF)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周口协和骨科医院2021-01—2023-03行PSF术治疗的92例TT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SF术的方法分为经皮微创组和肌间隙入路组,每组46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术期指标。评估术前、术后3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影像学指标(椎间隙、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结果 经皮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长于肌间隙入路组,术中总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总住院时间少(短)于肌间隙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时的ODI、 VAS评分和伤椎的影像学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微创与经肌间隙入路PSF术治疗TTF患者的效果相当。其中经皮微创PSF术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较长,但切口小、术中出血量较少,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住院时间较短。可根据患者的病情、术者的经验、医院的设备等权衡利弊,个体化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胸腰骨折 弓根固定 经皮微创 间隙入路
下载PDF
双侧肌间隙入路通道下椎弓根钉棒复位融合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琨 刘韶华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1年第13期2017-2019,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双侧肌间隙入路通道下椎弓根钉棒复位融合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进行椎弓根钉棒复位融合固定治疗的8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双侧肌间隙入路的42例患者纳入观察...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双侧肌间隙入路通道下椎弓根钉棒复位融合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进行椎弓根钉棒复位融合固定治疗的8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双侧肌间隙入路的4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将采用正中入路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术后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并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3d时疼痛程度,比较术前及术后1年时腰椎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肌间隙入路通道下椎弓根钉棒复位融合固定对腰椎滑脱症患者的创伤较小,可缓解术后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症 弓根复位融合固定 双侧间隙入路 正中入路
下载PDF
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7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50例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25例。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干预组患者采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50例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25例。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干预组患者采用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腰椎功能恢复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后凸Cobb角显著小于术前,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显著高于术前,且干预组后凸Cobb角显著小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腰椎功能优良率96.0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采用后路经椎旁间隙入路治疗,相对于传统入路能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弓根固定手术 后路经间隙入路 功能
下载PDF
不同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创伤性腰椎骨折患者术后腰痛及恢复情况的影响
13
作者 闫定彬 王光璞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创伤性腰椎骨折患者术后腰痛及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新野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创伤性腰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皮入路组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各50例。比较两...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创伤性腰椎骨折患者术后腰痛及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新野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创伤性腰椎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皮入路组与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各50例。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时测量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及腰椎功能、疼痛水平;记录并比较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经皮入路组切口长度相较经椎旁肌间隙组短,术中出血量相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少,术中手术时长、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相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相较术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相较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经皮入路组出现并发症相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低,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入路方式均可有效治疗创伤性腰椎骨折患者,可改善患者腰痛及功能障碍,其经皮入路具有手术切口较小,术中出血量少的优势,而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则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临床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弓根固定 经皮入路 间隙入路 并发症
下载PDF
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腰椎骨折患者关节与功能恢复及血清磷酸肌酸激酶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汤雄飞 钱越宁 +2 位作者 顾宣歆 孙彦 阮朝阳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13期71-74,共4页
目的分析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腰椎骨折患者关节与功能恢复及血清磷酸肌酸激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7月~2016年9月收治的110例腰椎骨折患者病患为研究对象,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椎弓根入螺钉内... 目的分析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腰椎骨折患者关节与功能恢复及血清磷酸肌酸激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7月~2016年9月收治的110例腰椎骨折患者病患为研究对象,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椎弓根入螺钉内治疗,实验组经后路颈椎旁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关节恢复功能与血清磷酸肌酸激酶水平等。结果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322.6±22.8)m L、术后引流量为(108.6±18.4)m L,矫正率为(82.6±4.4)%,椎弓根钉植入为(98.6±4.2)%,手术时间为(154.8±13.5)min,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73.5±19.3)m L,术后引流量为(68.9±12.4)m L,矫正率为(83.2±4.3)%,椎弓根钉植入为(98.8±3.6)%,手术时间为(129.4±16.3)min,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P<0.05);实验组在术前VAS分数为(7.6±1.0)分,术后两周为(3.2±0.9)分,术后1个月为(1.5±0.4)分,术后6个月为(0.6±0.3)分,对照组在术前VAS分数为(7.5±1.0)分,术后两周为(4.5±1.2)分,术后1个月为(3.9±0.8)分,术后6个月为(2.8±0.6)分,具有差异性(P<0.05),实验组手术前,实验组血清磷酸肌酸激酶活性[(65.92±4.54)U/m L],手术后为[(54.92±3.89)U/m L],对照组为血清磷酸肌酸激酶活性[(64.34±2.54)U/m L],手术后为[(42.56±3.28)U/m L],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腰椎骨折患者实施手法复位联合后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提高疗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血清磷酸肌酸激酶活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经间隙 弓根固定 血清磷酸酸激酶
下载PDF
经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与传统AF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3
15
作者 福嘉欣 肖联平 +3 位作者 王树森 李晓东 韩立强 王铜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77-1181,共5页
背景:手术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可避免患者长期卧床,恢复胸腰段患者矢状面序列,但按照传统的经脊柱正中沿棘突两旁显露剥离肌肉的方法,创伤大出血多,固定后容易出现肌肉失神经支配及慢性背痛。传统方法为跨伤椎4钉固定,长时间随访... 背景:手术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可避免患者长期卧床,恢复胸腰段患者矢状面序列,但按照传统的经脊柱正中沿棘突两旁显露剥离肌肉的方法,创伤大出血多,固定后容易出现肌肉失神经支配及慢性背痛。传统方法为跨伤椎4钉固定,长时间随访发现容易出现伤椎高度进一步塌陷及丢失。目的:对比胸腰段骨折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康复情况,比较经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与传统AF钉棒系统两种方法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09年7月至2014年6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骨科胸腰段骨折患者96例,入院后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经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方法治疗42例,传统AF钉棒系统治疗54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固定后末次随访引流量、固定后末次随访内固定复位情况,自觉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1)随访时间:经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组随访8-12个月,平均13.4个月;AF钉棒系统组随访8-14个月,平均12.1个月。(2)疗效:与AF钉棒系统组比较,经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组出血量、引流量、固定后Cobb角度、固定后末次随访目测类比评分减少(P <0.05),骨折椎体复位率增加(P <0.05)、固定后ASIA分级的自觉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较好(P<0.05);(3)结果证实:采用经肌间隙入路结合伤椎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治疗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优于AF钉棒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 脊柱 组织工程 人工假体 骨科植入物 胸腰骨折 间隙入路 短节段内固定 传统AF系统
下载PDF
经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钉棒加单枚cag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庆能 方忠 吴巍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4期75-77,共3页
目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采用经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钉棒加单枚cage手术方式进行干预,观察和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在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来本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中,选择其中的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方法... 目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采用经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钉棒加单枚cage手术方式进行干预,观察和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在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来本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中,选择其中的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5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腰椎后路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TLIF)的术式;实验组采取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椎间盘摘除+单枚cage植入椎间融合"的术式。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1年对两组患者的JOA评分、VAS评分、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术后1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植骨融合率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就两种术式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着重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JOA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JOA评分较高,VAS评分较低(P<0.05),实验组在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4个方面的评分都较高(P<0.05);术后3个月、术后1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为5.71%,两组的植骨融合率分别是97.14%和100.00%(P>0.05)。但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肌间隙入路单侧椎弓根钉棒加单枚cage治疗单侧发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康复快、植骨融合率高的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入路 单侧弓根 单枚cage 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对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Cobb角前缘高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钱重阳 杜瑞利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76-78,91,共4页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在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3例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实验组47例,对照组46例,分别施行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后正中入路...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在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3例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实验组47例,对照组46例,分别施行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后正中入路全推板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观察72 h.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于术前及术后7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检测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随时记录术后72h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下地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1),术后72 h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手术时间、术后72 h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施行椎旁肌间隙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缓解疼痛,缩短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脊髓损伤型 间隙入路有限减压弓根固定 后正中入路全板减压弓根固定 术中出血量 手术时间 术后下地时间 疼痛程度 前缘高度 COBB角 并发症
下载PDF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联合伤椎置钉技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松杰 吴晓滨 +1 位作者 张清旭 邱雪立 《黑龙江医学》 2022年第3期277-279,共3页
目的:研究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联合伤椎置钉技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方法:本次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2月汕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进行伤椎置钉技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 目的:研究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联合伤椎置钉技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性。方法:本次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2月汕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进行伤椎置钉技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经胸腰椎后侧正中切口入路,观察组30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术后1周的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分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及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伤椎楔变指数(IVW)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60、6.030、8.659、6.053、6.713、8.326、6.008、2.741、12.553,P<0.05)。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联合伤椎置钉技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骨折 间隙入路 弓根固定
下载PDF
椎间孔镜下椎间病灶清除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伟 陈旸 +3 位作者 蒋刚 赵学辉 阮腊林 唐勇 《医疗装备》 2019年第20期103-104,共2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椎间病灶清除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医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隙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椎间孔镜下椎间病灶清除治疗...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椎间病灶清除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医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隙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椎间孔镜下椎间病灶清除治疗,试验组实施椎间孔镜下椎间病灶清除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术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及术后2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隙感染患者采用椎间孔镜下椎间病灶清除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临床疗效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该术式是治疗腰椎间隙感染患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孔镜 间病灶清除 后路经弓根固定 间隙感染 并发症
下载PDF
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
20
作者 范贵海 熊华美 +3 位作者 邹荣花 熊国安 鄢秋元 郑涛 《当代医学》 2016年第24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6例胸腰段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平均手... 目的探讨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6例胸腰段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80±2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15±35)m L,所有观察对象均接手X线片检查,结果证实,患者术后椎体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显著改善。患者手术治疗前后VAS评分结果、椎体Cobb角、椎体中央和前缘高度压缩率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间隙入路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植骨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胸腰段骨折临床治疗方法,有助于患者骨折部位功能的恢复,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入路 弓根固定 弓根体植骨 胸腰段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