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镇痛方法在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中的效果对比
1
作者 曾娘华 易伟宏 +2 位作者 王尔天 杨大志 褚千琨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8期135-137,共3页
目的 对比不同镇痛方法对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镇痛泵方式进行镇痛,研究组给予镇痛... 目的 对比不同镇痛方法对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镇痛泵方式进行镇痛,研究组给予镇痛泵联合切口浸润进行镇痛。比较两组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结果 术后2、4、12、24 h,研究组疼痛评分分别为(1.25±0.15)、(3.11±0.98)、(2.54±0.52)、(1.64±0.36)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6±0.68)、(5.13±1.57)、(4.63±1.65)、(3.79±1.03)分(P<0.05)。结论 对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患者来说,在其治疗过程中加以镇痛泵联合切口浸润进行干预,止痛效果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泵 切口浸润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术后疼痛
下载PDF
腰椎退行性疾病行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病原学、治疗及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栗磊 苏振炎 +4 位作者 张益宏 邱文奎 李晓龙 姬建钧 贾思明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6期966-970,共5页
目的对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后的深部切口感染(surgical site deep infection,SSDI)病原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总结其治疗经验和SSDI发生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自2017年9月~2021年9月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后并发S... 目的对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后的深部切口感染(surgical site deep infection,SSDI)病原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总结其治疗经验和SSDI发生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自2017年9月~2021年9月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后并发SSDI的21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都接受了彻底清创、冲洗、引流术处理(症状严重者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并同期接受抗感染治疗,以及病原学检测。将此21例患者列为SSDI组,另按1:3的原则抽取同期于本科手术、但术后未发生SSDI的63例患者列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相关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针对SSDI的潜在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疗效:21例患者治疗后,切口顺利愈合,触痛消失。经术后1年以上随访,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沉和C反应蛋白指标均恢复正常,且内固定稳固、均已实现椎间融合。②病原菌分布特征:21例分离出病原菌26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7株(65.3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57.69%)最为常见;革兰氏阴性菌9株(34.62%),以大肠埃希菌(23.08%)最为常见。③风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体质量指数(OR=2.759)、饮酒(OR=3.126)、糖尿病(OR=5.524)和引流管放置时间(OR=1.835),均是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后并发SSDI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后并发SSDI的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阳性菌、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大肠埃希菌。给予合理的抗生素治疗,充分清创、冲洗引流处理,尽量保留原内固定物,可避免二次或多次清创。SSDI风险因素较多,对于体质量指数偏高、饮酒和合并糖尿病的人群,术后引流时间较长者,应高度警惕SSD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切口深部感染 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 病原菌特征 风险因素
下载PDF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8
3
作者 黄东永 黄远源 +2 位作者 陈敏 黄仕光 王友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5期2252-2253,共2页
目的评价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DLSS患者为研究对象,以JOA下腰痛治疗评价标准、VAS评价表、ODI功能障碍指数、Henderson疗效标准... 目的评价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DLSS患者为研究对象,以JOA下腰痛治疗评价标准、VAS评价表、ODI功能障碍指数、Henderson疗效标准及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SD)为评价标准,评价PLIF在DLSS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JOA评分升高,VAS评分、ODI指数降低,经检验,以上指标,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Henderson疗效评价标准,50例患者治疗效果为优、良、可、差的患者例数分别为39、5、3、3,治疗优良率为88.00%。随访统计结果显示,术后发生ASD的患者有7例,术后ASD发病率为14.00%,处于正常水平。结论腰椎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且术后ASD发病率较低,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超声骨刀在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马小民 原文琦 +3 位作者 常龙 詹学华 丁惠强 卢荣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12期1436-1438,共3页
目的探讨在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mber interbody fusion,PLIF)中应用超声骨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脊柱骨科应用超声骨刀行腰椎PLIF手术的35例患者(超声骨刀组)和同... 目的探讨在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mber interbody fusion,PLIF)中应用超声骨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脊柱骨科应用超声骨刀行腰椎PLIF手术的35例患者(超声骨刀组)和同期使用传统器械手术的40例患者(传统器械组)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JOA改善率等指标。结果相比于传统器械组,超声骨刀组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JOA评分均高于术前(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JOA改善率以及JOA改善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声骨刀进行PLIF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并能避免硬膜损伤及脑脊液漏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 超声骨刀 日本骨科学会评分 脑脊液漏
下载PDF
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梁晓 邓信昌 +3 位作者 罗登熙 何荣 黄坚辉 吴茂聪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8期998-1000,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骨外科脊柱组收治的96例腰椎管狭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创腰... 目的探讨分析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骨外科脊柱组收治的96例腰椎管狭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指标,术前、术后3个月JOA、ODI评分,术后1年植骨融合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指标以及术后恢复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JOA、ODI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植骨融合等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缓解患者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安全性大大提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 传统全椎板切除术 腰椎管狭窄
下载PDF
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后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蕾 杨丽丽 楚培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第13期1901-1904,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后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240例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术后脑脊液漏发生情况,将发生脑脊液漏22例作为病例组,未发生脑脊液漏21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单...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后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240例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术后脑脊液漏发生情况,将发生脑脊液漏22例作为病例组,未发生脑脊液漏21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术后脑脊液漏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术后体位不当、病程、术后肺部感染是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术后肺部感染、年龄>70岁、术后体位不当、病程>1年是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吸烟史、术后肺部感染、高龄、术后体位不当、病程较长者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后脑脊液漏风险较高,术后应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降低脑脊液漏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 脑脊液漏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高龄 术后体位 肺部感染
下载PDF
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与传统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
7
作者 廖振房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7年第11期36-38,共3页
目的研究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和传统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微创组和传统组,每组30例。微创组采用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治疗,传统组给予... 目的研究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和传统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微创组和传统组,每组30例。微创组采用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治疗,传统组给予传统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腰椎功能指标[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时评估患者的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下腰痛评分(JOA)]和术后12个月椎间融合等级。结果 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2组ODI指数均明显降低,JOA评分显著升高(均P<0.01);治疗3个月后微创组ODI指数低于传统组,JOA评分高于传统组(均P<0.01)。术后12个月2组腰椎植骨融合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应用于老年腰椎管狭窄治疗中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且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 全椎板切除术 老年腰椎管狭窄
下载PDF
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与传统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的疗效对比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廖振房 《哈尔滨医药》 2018年第2期144-145,共2页
目的研究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和传统全椎板切除术用于老年腰椎管狭窄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在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中选出6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手术方式,微创组患者采用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 目的研究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和传统全椎板切除术用于老年腰椎管狭窄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在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中选出6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手术方式,微创组患者采用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治疗,传统组患者给予传统全椎板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微创组与传统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微创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比传统组少,且住院时间比传统组短(P<0.01);术后3个月,微创组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低于传统组,且下腰痛JOA评分高于传统组(P<0.01);术后12个月,微创组植骨融合情况与传统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应用于老年腰椎管狭窄治疗中效果确切,有助于促进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且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 全椎板切除术 老年腰椎管狭窄
下载PDF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俞宏保 《医疗装备》 2016年第21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不同入路方式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效果。方法按照入路方式不同将62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采取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其中试验组选择上关节突外缘...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不同入路方式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效果。方法按照入路方式不同将62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采取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其中试验组选择上关节突外缘的垂线与横突上1/3与下2/3水平线交点作为椎弓根进钉点,对照组选择人字脊顶点作为进钉点,对比两组手术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腰背痛手术评分(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优良率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最佳恢复期JOA和OD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末随访期两组JOA和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确切,上关节突外缘的垂线与横突上1/3与下2/3水平线交点可作为优选进钉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价值
下载PDF
腰椎管狭窄减压融合术后患者使用依降钙素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朔 胡林海 +1 位作者 侯海林 孙军旺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1期-,共2页
目的 探讨对腰椎管狭窄减压融合术后患者使用依降钙素的疗效.方法 对163例行腰椎管狭窄减压术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对比其JOA评分与椎间融合效果.结果 治疗组JO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椎间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 目的 探讨对腰椎管狭窄减压融合术后患者使用依降钙素的疗效.方法 对163例行腰椎管狭窄减压术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对比其JOA评分与椎间融合效果.结果 治疗组JO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椎间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腰椎管狭窄减压融合术后患者应用依降钙素可明显改善其术后的症状体征,提高其椎体融合率,进而改善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降钙素 腰椎管狭窄 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
下载PDF
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的临床价值分析
11
作者 罗家魁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第22期75-75,78,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64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32)与对照组(n=32),对照组采取常规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64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32)与对照组(n=32),对照组采取常规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组均少于及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ODI评分均降低,而观察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显著,术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13%,明显低于对照组18.75%的总发生率,以上指标对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患腰椎管狭窄疾病的患者,采取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的疗效满意及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 老年腰椎管狭窄 腰椎功能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单通道与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及学习曲线 被引量:2
12
作者 卢乾威 沈茂 +5 位作者 徐子航 班超 王国贤 吴帝求 吴昌兵 魏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89-496,504,共9页
目的:比较单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fusion,Endo-LIF)与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fusion,UBE-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 目的:比较单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fusion,Endo-LIF)与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fusion,UBE-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LDD)的早期临床疗效,分析两者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3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开展UBE-LIF术式与Endo-LIF术式治疗的54例单节段LDD患者,其中男26例,女28例;年龄55~71岁(65.0±4.5岁);手术节段:L3/46例,L4/529例,L5/S119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Endo-LIF治疗,n=24)和B组(UBE-LIF治疗,n=30)。根据患者接受手术时间的先后顺序,A组前12例为A1组,后12例为A2组;B组前15例为B1组,后15例为B2组。记录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时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 index,ODI),末次随访时的改良Macnab标准评分及融合情况,计算优良率及融合率。通过曲线回归分析方法分析Endo-LIF与UBE-LIF手术时间随手术例数变化趋势。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时间12~14个月(12.5±0.7个月)。与A2组相比,A1组手术时间较长(P<0.001),但术后住院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B1、B2组(P<0.001),且B1组明显大于B2组(P<0.001)。术后住院时间A组少于B1组(P<0.001),B2组与A组、B1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1组1例硬脊膜撕裂、B1组2例硬脊膜撕裂,均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B1组1例发生类脊髓高压症,可能与手术时间较长、冲洗盐水刺激等有关,卧床休息后好转。A2与B2组未发生相关并发症。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及ODI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01),评分随时间推移较前下降(P<0.001)。末次随访时A组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为91.7%(22/24),B组为90.0%(27/30);A组融合率87.5%,B组融合率90.0%。曲线回归分析示A、B组手术时间分别在12、15例手术后达到相对稳定。结论:Endo-LIF与UBE-LIF治疗LDD是安全有效的。随着手术例数增加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逐渐减少,Endo-LIF与UBE-LIF手术时间分别在12、15例手术后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单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 早期疗效 学习曲线
下载PDF
改良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在腰椎邻近节段退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俊森 张迪 +1 位作者 张文明 李俊辉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3期373-375,468,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crenel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CLIF)在腰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ve disease,ASD)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采用CLIF手术治疗的37例腰椎ASD患者纳入研... 目的观察改良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crenel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CLIF)在腰椎邻近节段退变性疾病(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ve disease,ASD)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6月~2019年6月采用CLIF手术治疗的37例腰椎ASD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13例,女24例。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2周、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指数、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节段前凸角(segmental lordosis,SL)、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及椎管面积均获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2周相比,患者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均进一步改善(P<0.05),但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也有所丢失(P<0.05);与术后3个月相比,患者末次随访时的ODI指数进一步改善(P<0.05)。结论采用CLIF手术治疗腰椎ASD临床效果显著,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可获得良好的LL和S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侧方腰椎椎间融合术 腰椎退变性疾病 邻近节段退变 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
下载PDF
高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后路减压融合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 被引量:16
14
作者 房照 张阳 +2 位作者 张立志 张志成 李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9-404,共6页
目的:分析高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后路减压融合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15年1月~2018年10月共计268例年龄≥75岁患者因腰椎退行性疾病在我院接受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手术,其中随访时间不少于12个月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230例纳入本... 目的:分析高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后路减压融合手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15年1月~2018年10月共计268例年龄≥75岁患者因腰椎退行性疾病在我院接受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手术,其中随访时间不少于12个月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230例纳入本研究。随访时间为12~51个月(23.4±8.0个月)。患者年龄为75~84岁(77.3±2.2岁),单节段手术60例,两节段手术114例,三个及以上的节段手术56例。192例(83.5%)患者有术前合并症,平均每例患者合并有2.2种内科疾病,其中合并高血压病176例(74.6%)、糖尿病88例(38.3%)、心脏疾病48例(20.9%)、脑梗死30例(13.0%)、肺部疾病26例(11.3%)、肿瘤18例(7.8%);术前联系相关内科会诊次数共计302次,平均每例患者术前会诊1.3次。为明确责任节段,70例(30.4%)患者术前进行了神经根阻滞术,其中24例(10.4%)患者进行了2次及以上的神经根阻滞术。收集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评估。结果:230例患者均完成手术,出院。手术时间为120~380min(233.1±67.3min),术中出血量为150~600ml(304.5±92.4ml)。患者术前腰痛和下肢痛VAS评分分别为7.2±1.2分和6.6±1.7分、术后3个月分别为3.4±0.5分和3.3±0.5分、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8±0.4分和1.7±0.5分,术前ODI为(57.1±10.5)%、术后3个月为(19.3±3.0)%、末次随访时为(11.4±1.7)%,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及ODI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8.7%,其中手术相关并发症30例(13.0%),硬膜撕裂14例,切口愈合不良8例,脑脊液漏6例,切口感染1例,神经根损伤1例(因钉位欠佳,调整后1周内恢复);非手术相关并发症36例(15.7%),肠梗阻12例,泌尿系感染8例,尿潴留6例,坠积性肺炎4例,脑梗死4例,深静脉血栓2例;末次随访2例患者出现螺钉松动,未出现螺钉、钛棒断裂。结论:75岁及以上的高龄患者术前合并症较多、围手术期准备更加繁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在系统的术前准备基础上,高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 高龄 并发症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围术期干预模式应用于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冬霞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第13期54-56,共3页
目的:研究快速康复外科围术期干预模式应用于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140例择期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简单... 目的:研究快速康复外科围术期干预模式应用于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140例择期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快速康复外科围术期干预模式。比较2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创伤后应激障碍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回避/麻木症状、再体验症状、警觉性增高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0LI-74)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和躯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围术期干预模式应用于腰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中能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及对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锐 许财元 +1 位作者 孙贺 张义龙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1-496,共6页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DLSS患者103例,按手术方式分为OLIF组(n=51,行OLIF),腰椎后路减压内固... 目的探讨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DLSS患者103例,按手术方式分为OLIF组(n=51,行OLIF),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vertebral fusion,PLIF)组(n=52,行PLIF)。对比两组手术情况、疗效与围手术期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脊髓功能、腰腿疼痛(VAS)、腰椎功能(JOA)。结果OLIF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1年疗效优于PLIF组(P<0.05);OLIF组术后1 d、3 d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低于PLIF组(P<0.05);OLIF组术后1 d、3 d血清晚期蛋白氧化产物、丙二醛水平低于PLIF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于PLIF组(P<0.05);OLIF组术后6个月、1年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JOA评分高于PLIF组,潜伏期、腰腿疼痛VAS评分低于PLIF组(P<0.05)。结论OLIF治疗DLSS效果显著,创伤更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外侧腰椎融合术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 炎症因子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与传统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的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田德洲 朱强 +6 位作者 董永军 唐韬 吴生贵 李全春 胡国良 强京灵 李泽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4年第32期6288-6291,共4页
目的: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的两种治疗方式,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和传统全椎板切除术的治疗疗效进行比较,以及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76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43例采用微创腰椎后路减压... 目的:对老年腰椎管狭窄的两种治疗方式,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和传统全椎板切除术的治疗疗效进行比较,以及研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76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43例采用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A组),33例患者接受全椎板切除手术(B组)。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随访时间1年零7个月。比较分析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JOA评分情况。结果:A组的患者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及住院时间缩短,并且较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JOA评分明显优于B组患者,说明A组疗效优于B组。结论:老年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手术方法创口小,术中出血量少,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 全椎板切除术 疗效比较
原文传递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观察
18
作者 平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8-10,共3页
分析研究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68例研究对象筛选自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对上数患者采取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其治疗效果予以会回顾性分析... 分析研究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效果。方法:68例研究对象筛选自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对上数患者采取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其治疗效果予以会回顾性分析。结果:由下腰痛评分数据方面上可见,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5),由功能障碍指数数据方面上可见,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由疼痛评分数据方面上可见,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中施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较好的改善患者功能障碍,对其疼痛进行缓解,由此可以见得,此种治疗方法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功能障碍 疼痛评分
下载PDF
保留内固定与内固定移除对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后感染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朱峰 顾驰江 +2 位作者 王云 王福生 李骏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080-2083,共4页
目的探讨保留内固定与内固定移除对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医院骨外科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术后出现感染的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对比患者清创前、后半年的白细胞计数(WBC... 目的探讨保留内固定与内固定移除对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6月医院骨外科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术后出现感染的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对比患者清创前、后半年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指标检测值,并分析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后感染移除内固定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94±3.26)个月,末次随访时共12例患者,其中移除内固定者5例,保留内固定者7例,均无感染复发出现。12例患者革兰阴性菌感染4例(33.33%);革兰阳性菌感染6例(50.0%);混合菌感染2例(16.67%);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2例感染患者检查结果显示,术后半年WBC、ESR、CRP检查指标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研究分析,感染类型、是否异体输血及清创次数与移除内固定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输血、迟发感染、超过3次的清创是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后感染移除内固定的危险因素;移除内固定和保留内固定患者的术前、术后1周、2周的VAS评分进行比较发现,采用内固定移除后1、2周的VAS评分显著低于保留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术后感染是临床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应考虑将内固定移除,感染控制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 术后感染 内固定移除
原文传递
导航电子显微镜下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退行性椎管狭窄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成伟益 曾茜茜 +1 位作者 肖宝钧 胡冰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0年第3期286-287,共2页
目的比较导航电子显微镜下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与常规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退行性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7-02诊治的120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64例采用导航电子显微镜下腰椎后路... 目的比较导航电子显微镜下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与常规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退行性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7-02诊治的120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64例采用导航电子显微镜下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组),56例采用常规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6个月ODI指数。结果观察组出现1例轻度硬脊膜撕裂伴脑脊液漏,1例伤口感染;对照组出现3例硬脊膜撕裂伴脑脊液漏,2例切口感染,行对症治疗均治愈,无神经根损伤、融合失败、内固定物断裂、截瘫等并发症。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少,术后6个月ODI指数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导航电子显微镜下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功能恢复方面较常规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老年 导航显微镜 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