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直性脊柱炎伴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梁魁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第2期39-43,共5页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伴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大学医院接受后路长节段常规切开内固定治疗(对照组,n=65例)及接受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伴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大学医院接受后路长节段常规切开内固定治疗(对照组,n=65例)及接受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n=54例)的AS伴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疼痛程度(VAS评分),术前、术6个月、术后12个月椎体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术前、术后12个月腰背功能恢复情况(ODI指数),并记录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优良率分别为92.59%、90.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两组组内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组内各时间点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间术后各时间点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组内各时间点ODI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术后各时间点ODI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内,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强直性脊柱炎伴胸腰段骨折患者,应用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可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也能有效地降低术后疼痛,促进腰背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胸腰骨折 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 疗效
下载PDF
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颜崇柏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第5期95-97,共3页
目的研究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骨科在2016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39例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椎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该39例患者分为A、B两个组... 目的研究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骨科在2016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39例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椎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该39例患者分为A、B两个组别,A组有患者19例,B组有患者20例。A组患者行后路长节段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B组患者行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术中、术后的各项指标,以及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不同方式治疗之后,A、B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89.47%和90.00%,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990),但B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下床时间等3项指标上均显著优于A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6、2.657、2.456,P<0.05)。结论后路长节段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以及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两种术式在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均有显著治疗效果,但后者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下床时间,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 强直性脊柱炎 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学群 《中国民康医学》 2021年第20期69-71,共3页
目的:观察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方案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 目的:观察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120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方案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实施后路长节段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疗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伤椎Cobb角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治疗优良率、VAS评分和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效果优于后路长节段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胸腰椎骨折 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 时间 出血 并发症
下载PDF
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5
4
作者 姜平 李念虎 +2 位作者 魏传付 贾梦龙 侯召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3-309,共7页
目的:观察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中医院骨科2014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椎骨折患者共50例,其中完成1年随访患者41例纳入本研究。根据手... 目的:观察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中医院骨科2014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椎骨折患者共50例,其中完成1年随访患者41例纳入本研究。根据手术方式进行分组,21例行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经皮组),男13例,女8例,年龄48~85岁,平均65.0±5.2岁。20例行后路长节段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切开组),男12例,女8例,年龄35~76岁,平均52.0±4.7岁。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28.4±2.3个月。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和术后切口愈合情况,通过术中C型臂X线机透视来计算椎弓根螺钉误置率(螺钉未通过椎弓根置入),术后6个月电话或门诊随访评估患者胸腰椎骨折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所行的CT、MRI上病椎骨折线及信号改变来评估骨折愈合、脊髓损伤情况并测量术前、术后6个月的伤椎Cobb角。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术后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所有患者无椎弓根螺钉位置置入错误、医源性神经损伤、切口感染、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骨折部位均达到临床骨性愈合,未出现钉棒松动断裂现象。经皮组手术时间123.7±9.9min,出血量375.6±30.8ml,平均2.3±0.4d下床活动,而切开组手术时间178.6±14.9min,出血量580.5±27.7ml,平均4.4±0.5d下地活动。经皮组与切开组相比,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皮组术后6个月VAS疼痛评分2.3±0.4分、伤椎Cobb角8.7°±1.2°较术前7.6±0.2分、24.6°±4.6°有明显改善,同样切开组术后6个月VAS疼痛评分2.5±0.5分、脊柱后凸Cobb角9.8°±1.3°较术前7.8±0.7分、25.7°±6.3°也有明显改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所需手术时间较短,创伤较小,出血量少,且在改善患者疼痛及脊柱后凸畸形方面能够达到与传统切开方式相近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并胸腰椎骨折 后路固定 经皮 切开固定 3D打印技
下载PDF
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胸腰段骨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谢晓明 《蛇志》 2021年第3期301-303,共3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伴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伴胸腰段骨折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后路...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伴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伴胸腰段骨折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后路长节段切开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不同时间锥体结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Cobb角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为2.44%低于对照组的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伴胸腰段骨折患者行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治疗,可缩短患者康复用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脊椎结构恢复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胸腰骨折 后路固定 经皮 切开固定
下载PDF
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效果及对JOA、ODI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申雨坤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5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长节段组(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和短节段... 目的探讨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长节段组(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和短节段组(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各34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长节段组的手术时间长于短节段组,术中出血量多于短节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Cobb角均减小,腰椎前凸角度均增大,且长节段组优于短节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均升高,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降低,且长节段组优于短节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长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各有优劣势,长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能够提高脊柱功能,改善Cobb角和腰椎前凸角度,而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这就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酌情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椎弓根棒系统固定 退变性脊柱侧弯
下载PDF
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7
作者 朱士永 《大医生》 2022年第3期66-68,共3页
目的研究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1年2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 目的研究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1年2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4例,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和对照组(32例,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出血量、伤口引流量等手术指标、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伤椎Cobb角度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伤口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和7 d时VAS、ODI评分均较手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7 d和1个月时伤椎Cobb角度均低于手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在改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手术指标中更具优势,创伤性更小,更利于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长节段经皮置钉内固定术 切开复位固定 强直性脊柱炎
下载PDF
经伤椎置钉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矫正率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闫亮 张健 吕守正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0年第9期1354-1355,1421,共3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矫正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跨伤椎置钉...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对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矫正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跨伤椎置钉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观察组采用经伤椎置钉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比较两组临床指标、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矫正率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矫正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置钉行后路短节段内固定术的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其疼痛程度,维持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胸腰骨折 经伤椎后路内固定 椎前缘高度 疼痛程度
下载PDF
后路长节段固定不同置钉密度下脊柱三维运动的稳定性
9
作者 薛静波 李昃鹏 +4 位作者 王程 欧阳智华 李学林 晏怡果 王文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58-1863,共6页
背景:脊柱后路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已成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最为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但使用高密度的置钉方式会对患者造成更大的创伤且增加医疗成本。目的:利用六自由度关节机器人对后路不同置钉密度固定的猪脊柱进行生物力学测试,... 背景:脊柱后路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已成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最为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但使用高密度的置钉方式会对患者造成更大的创伤且增加医疗成本。目的:利用六自由度关节机器人对后路不同置钉密度固定的猪脊柱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探讨不同置钉密度对后路长节段固定脊柱三维运动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在8具猪脊柱标本中,首先制备全椎弓根螺钉固定模型(100%固定),之后依次减少椎弓根螺钉,制备不同密度的椎弓根螺钉固定模型(82%,64%,36%),最后无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脊柱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六自由度关节机器人测试各组猪脊柱标本在屈伸位、侧弯位及轴向旋转位的稳定性。结果与结论:(1)在屈伸位、侧弯位的测试中,全椎弓根螺钉固定组(100%)与部分椎弓根螺钉固定组(82%,64%,36%)脊柱标本的活动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在轴向旋转位测试中,36%椎弓根螺钉固定组相比于全椎弓根螺钉固定组以及82%、64%椎弓根螺钉固定组,轴向旋转的稳定性显著降低(P<0.001);(3)在64%椎弓根螺钉固定组加入横向连接杆固定时,可以显著降低脊柱标本轴向旋转的活动度(P<0.05);(4)提示有限降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密度,不会对脊柱后路长节段固定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后路 矫形 密度 固定 内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后路伤椎置钉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史锐 《微创医学》 2018年第6期797-798,814,共3页
目的比较后路伤椎置钉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伤椎置钉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评... 目的比较后路伤椎置钉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伤椎置钉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末次随访时Cobb角高于研究组,术后3 d、末次随访时椎管面积改善指数均低于研究组(均P <0. 05);研究组术后3 d、末次随访时骨折矫正率均高于对照组,丢失率、内固定失效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 <0. 05);两组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后路伤椎置钉术可显著提高胸腰椎骨折患者的固定效果,减小对神经系统的不良影响,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内固定 后路伤椎
下载PDF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患者Cobb角、ODI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代文杰 李成 +4 位作者 余海宁 路多 刘纪涛 李海涛 凤豪 《贵州医药》 CAS 2021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患者Cobb角、OD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91例,分为对照组(n=44)与观察组(n=47)。对照组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内固定术治疗...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内固定对胸腰椎骨折患者Cobb角、OD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91例,分为对照组(n=44)与观察组(n=47)。对照组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椎体高度恢复情况与后凸Cobb角、腰背功能、骨性融合率与固定失败率。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椎体前缘与后缘高度比均较术前升高,后凸Cobb角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显著(P<0.05);两组术后6个月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骨性融合率较对照组高,固定失败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内固定治疗后可有效缩小Cobb角,降低ODI评分,促进椎体高度恢复,提高骨性融合率,减少内固定失败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后路内固定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