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形矫治与SGTB治疗下颌骨后退的效果比较
1
作者 陈双喜 高美琴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3-518,共6页
目的:比较隐形矫治与SGTB双期治疗下颌骨后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未过生长发育高峰期的85例骨性下颌骨后退患者,隐形矫治前导40例,SGTB功能矫治导下颌45例。测量患者治疗前(T0)和矫治结束后(T1)的头颅侧位X线片,采用SPSS 16.0软件包... 目的:比较隐形矫治与SGTB双期治疗下颌骨后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未过生长发育高峰期的85例骨性下颌骨后退患者,隐形矫治前导40例,SGTB功能矫治导下颌45例。测量患者治疗前(T0)和矫治结束后(T1)的头颅侧位X线片,采用SPSS 16.0软件包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的SNB角、NP-FH(面角)增大,ANB角减少,均有显著变化(P<0.001)。T1时,隐形组SNB角、ANB角、NP-FH角的变化量较SGTB组小(P<0.05);SGTB组的MP-FH角和MP-SN角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比隐形组大(P<0.001)。结论:对生长发育高峰期前的下颌骨后退患者进行矫治后,下颌骨明显前移,隐形矫治和SGTB都能促进下颌骨位置改变,改善上下颌骨的协调关系,但后牙垂直向控制,隐形组强于SGTB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矫治 SGTB 下颌后退
下载PDF
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下颌术后骨的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程波 东耀峻 +3 位作者 杨学文 李祖兵 黄群 余世斌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8-360,共3页
目的 :探讨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BSSRO)后退下颌骨以钢丝结扎固定两骨段加颌间固定术后骨的稳定性 ,了解导致复发的有关因素。方法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手术后退下颌的患者 14例 ,于手术前 1周 ,手术后 1周 ,术后 6个月分别... 目的 :探讨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BSSRO)后退下颌骨以钢丝结扎固定两骨段加颌间固定术后骨的稳定性 ,了解导致复发的有关因素。方法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手术后退下颌的患者 14例 ,于手术前 1周 ,手术后 1周 ,术后 6个月分别拍摄定位头颅侧位片及许勒位X线片 ,用于测量下颌移动的距离及确定下颌骨髁状突的位置。结果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后 ,6个月的复发率为 2 7.2 %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下颌后退的距离与复发相关。结论 :BSSRO后退下颌骨的距离越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升支劈开截 下颌后退 下颌稳定性 复发 畸形
下载PDF
功能性矫治器引导下颌后退对大鼠髁突软骨新骨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龚爱秀 胡芳 +1 位作者 顾永佳 陈文静 《口腔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矫治器引导下颌后退所致的髁突软骨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选用4周龄SD雄性大鼠45只,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模拟临床功能性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后退。分别在0、3、7、14及21 d全麻下处死动物各5只。苏木精-伊... 目的探讨功能性矫治器引导下颌后退所致的髁突软骨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选用4周龄SD雄性大鼠45只,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模拟临床功能性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后退。分别在0、3、7、14及21 d全麻下处死动物各5只。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反应,PAS染色观察新骨形成量。结果大鼠在下颌持续后退情况下,实验组髁突后份软骨组织增殖层和成熟层明显变薄,移行区可见破骨细胞增加,此区附近的骨小梁骨沉积减少;实验第3天及第7天,实验组和对照组髁突软骨新骨形成的量有明显区别,第14天和第21天,二者间的差别趋于减小。结论后退大鼠下颌后,髁突软骨后份新骨形成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后退 髁突软 形成
下载PDF
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及其矢状截骨线对面部轮廓的美学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黄伟 李祖兵 +1 位作者 东耀峻 杨学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分析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及其矢状截骨线对下颌骨近心骨段横向位移的改变,探讨手术设计和操作对面部轮廓的美学考虑。方法:20例行SSRO后退术的下颌前突患者,手术前1周(Tl)、术后1周(T2)和6月(T3)分别拍摄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对相关软... 目的:分析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及其矢状截骨线对下颌骨近心骨段横向位移的改变,探讨手术设计和操作对面部轮廓的美学考虑。方法:20例行SSRO后退术的下颌前突患者,手术前1周(Tl)、术后1周(T2)和6月(T3)分别拍摄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对相关软硬组织变化进行测量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下颌升支上段间宽度改变不明显,升支外展角有所增大,1~3月内下颌角间距增加较明显(平均3.59mm),6~12月后恢复较大,总体上有一定增加(1.51mm);且增加量与下颌骨矢状截骨线在冠状面上所成角度负相关,与下颌后退量无关。结论:SSRO后退术对近心骨段和髁突造成一定移位,面下宽度有所增加,不规则的矢状截骨线会加大这种改变。手术操作应尽可能减少这种不利影响,并可结合患者的审美要求和容貌特征进行面部轮廓的手术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矢状劈开截后退 面下宽度 面部轮廓 矢状截线 美学
下载PDF
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对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症状及髁突位置影响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郭美玲 黄臻 +1 位作者 王宠 王予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9-524,共6页
目的探讨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BSSRO)对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TMJ)症状及髁突位置的影响。方法选取24例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分别在BSSRO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2... 目的探讨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BSSRO)对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TMJ)症状及髁突位置的影响。方法选取24例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分别在BSSRO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按Helkimo指数整理记录关节症状,并行锥形束CT(CBCT)扫描,在三维方向上测量髁突水平位及冠状截面最大径、髁突短轴径、髁突颈部宽度、髁突高度、不同角度(45°、90°、135°)下关节间隙宽度、双侧髁突间距及髁突角度(水平角、垂直角、受力角),分析不同时期TMJ症状及骨性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BSSRO术前与术后的Helkimo指数均为Ai、Di 0级或1级,二者之间无差异。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时髁突水平角、45°及90°下关节间隙宽度增大,135°下关节间隙宽度减小(P<0.05);术后12个月时,除髁突水平角增大(P<0.05)外,其余测量项目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BSSRO不会对Helkimo指数为Ai、Di 0级或1级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的TMJ症状及髁突位置产生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后退 性Ⅲ类错[牙合] 下颌关节 髁突 锥形束CT
下载PDF
功能性矫治器后退大鼠下颌对颞下颌关节窝新骨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胡芳 龚爱秀 +1 位作者 顾永佳 陈文静 《广东牙病防治》 2008年第3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矫治器引导下颌后退对颞下颌关节窝软骨新骨形成量的影响。方法选用4周龄SD雄性大鼠45只,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20只,对照组25只。实验组模拟临床功能性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后退。分别在第0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 目的探讨功能性矫治器引导下颌后退对颞下颌关节窝软骨新骨形成量的影响。方法选用4周龄SD雄性大鼠45只,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20只,对照组25只。实验组模拟临床功能性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后退。分别在第0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全麻下分批处死动物。PAS染色法观察新骨形成。结果大鼠在下颌持续后退情况下,实验组颞下颌关节窝软骨后份软骨的骨小梁骨沉积减少;第7天实验组和对照组软骨新骨形成的量区别明显,第14天后,二者间的差别趋于减小。结论后退大鼠下颌后,颞下颌关节窝后份软骨新骨形成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 下颌后退 下颌关节窝
下载PDF
双颌手术升支截骨后退术后下颌稳定性及与关节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爱民 张震康 王兴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探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小钛板坚固内固定与口内入路升支垂直截骨术(BIVRO)下颌后退术后颌稳定性的不同规律,了解导致复发的有关因素特别是髁状突移位在不同手术后复发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升支截骨手术后退下颌的患者共38... 目的 探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小钛板坚固内固定与口内入路升支垂直截骨术(BIVRO)下颌后退术后颌稳定性的不同规律,了解导致复发的有关因素特别是髁状突移位在不同手术后复发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升支截骨手术后退下颌的患者共38例,皆为双颌手术,其中下颌BSSRO19例,BIVRO后退术19例。于手术前1周(T1),手术后1周(T2),3个月(T3)及1年(T4)分别拍摄定位头颅侧位片及定位颞下颌关节薛氏位片用于测量下颌移动幅度及关节髁状突的手术后移位。结果 双颌手术下颌升支截骨后退术后,BSSRO坚固内固定组1年时的复发率为25%,而BIVRO组大部分患者1年时下颌发生了与手术目的相同的移动,两组的不稳定主要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结论 手术使髁状突移位术后位置的调整可导致BIVRO术后的下颌继续后移而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颌升支截 下颌后退 下颌稳定性
下载PDF
下颌骨矢状劈开后退术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玉灿 张武阳 +3 位作者 贾骏麒 常世平 刘洋 马秦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4-376,共3页
目的:评价下颌骨矢状劈开后退术对颞下颌关节(TMJ)的影响。方法:研究我院50例术前有颞下颌关节病(TMD),且行下颌骨矢状劈开后退术的患者,从关节压痛、弹响、张口度、张口型等方面量化评估术前、术后颞下颌关节症状变化情况。结果:从关... 目的:评价下颌骨矢状劈开后退术对颞下颌关节(TMJ)的影响。方法:研究我院50例术前有颞下颌关节病(TMD),且行下颌骨矢状劈开后退术的患者,从关节压痛、弹响、张口度、张口型等方面量化评估术前、术后颞下颌关节症状变化情况。结果:从关节压痛、弹响、张口度、张口型等各方面评估均显示术后颞下颌关节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结论:对于术前有颞下颌关节病的患者,行下颌骨矢状劈开后退术可以有效改善颞下颌关节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关节(TMJ) 正颌外科 下颌矢状劈开后退
下载PDF
不同正颌术式对骨性Ⅲ类错患者上气道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何金龙 王云霁 +3 位作者 胡鸿涛 廖仟 张维奕 范小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67-1472,1477,共7页
目的·系统比较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前移结合下颌骨后退术与单纯下颌后退术对骨性Ⅲ类错患者上气道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 Med、CNKI、万方等中外文数据库中所有比较单纯下颌骨后退术与上颌... 目的·系统比较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前移结合下颌骨后退术与单纯下颌后退术对骨性Ⅲ类错患者上气道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 Med、CNKI、万方等中外文数据库中所有比较单纯下颌骨后退术与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前移结合下颌骨后退术对骨性Ⅲ类错患者上气道影响的文献,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和非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日期止于2016年2月29日。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篇病例对照试验文献,共20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2种术式对气道横截面积(CSA)的影响方面,鼻咽平面(后鼻棘平面)、会厌平面气道CSA改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腭平面气道CSA改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2种术式对气道容积的影响方面,鼻咽气道容积和上气道总容积改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咽气道和喉咽气道容积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下颌骨后退术比较,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前移术结合下颌骨后退术对骨性Ⅲ类错患者鼻咽、喉咽平面的横截面积及鼻咽气道、上气道总容积的影响更小;对于骨性Ⅲ类错患者,尤其有潜在呼吸问题的患者,上颌骨LefortⅠ型截骨前移结合下颌骨后退术的治疗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后退 上颌LefortⅠ型截前移术 性Ⅲ类错 上气道 META分析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颌术后口咽气道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美丽 安玮 姚志涛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218-221,共4页
目的分析和测量下颌骨后退量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颌术前、术后口咽气道容积的变化。方法选取19例下颌前突和ANB角小于-2°诊断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其中男6例,女13例,按照正颌手术中下颌骨后退量分为两组,实验Ⅰ组:... 目的分析和测量下颌骨后退量对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正颌术前、术后口咽气道容积的变化。方法选取19例下颌前突和ANB角小于-2°诊断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其中男6例,女13例,按照正颌手术中下颌骨后退量分为两组,实验Ⅰ组:下颌后退量<5 mm,共9例;实验Ⅱ组:下颌后退量≥5 mm,共10例。所有患者采用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BSSRO)术进行治疗,患者均在正颌外科手术前1周和术后3~6个月分别行CT和肺功能检查。应用Mimics 21.0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和测量研究,使用SPSS 23.0软件对所有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患者下颌骨后退量与口咽气道的关系。结果在腭咽段,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腭咽段术后各组数据均较术前有所增大,但经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舌咽段,两组手术后数值均减小,在横截面积和容积方面,两组的减小量有显著差异(P<0.05),即实验Ⅱ组较实验Ⅰ组减小更加明显。结论正颌手术中BSSRO术会引起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舌咽段横截面积和容积明显减小,下颌骨后退量较大者舌咽段气道横截面积和容积减小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咽气道容积 下颌 正颌手术 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双侧下颌矢状劈开截后退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正颌术前术后舌骨位置变化的CBCT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新娟 曲卫国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年第23期63-64,67,共3页
目的通过CBCT研究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行BSSRO术前一周(T0),术后一周(T1),术后10个月(T2)舌骨的位置变化相关性,分析下颌骨后退量与舌骨位置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5月-2018年12月就诊于大连市口腔医院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均诊... 目的通过CBCT研究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行BSSRO术前一周(T0),术后一周(T1),术后10个月(T2)舌骨的位置变化相关性,分析下颌骨后退量与舌骨位置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5月-2018年12月就诊于大连市口腔医院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均诊断为骨性Ⅲ类错颌畸形需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16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18~28岁,根据其术中下颌骨的后退量将所有受试者分为两组:Ⅰ组(n=7,下颌后退量<5 mm),Ⅱ组(n=9,下颌后退量≥5 mm,<10 mm)。所有受试者均在正颌外科手术前一周(T0),术后一周(T1),手术后10个月(T2)于我院影像科进行了三维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拍摄完成后所得CBCT图像均使用Invivo five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和测量研究。使用SPSS 25.0软件对所有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舌骨位置随时间的变化,以及下颌骨后退量与舌骨的位置关系。结果 1.Ⅰ组病人和Ⅱ组病人T1舌骨的位置相较于T0均发生了向后移动和向下移动;T2舌骨的位置相较于T0均发生了向后下移动。2.Ⅰ组病人和Ⅱ组病人T2舌骨的位置相较于T1发生了向前移动和向上移动,但相较于T0仍位于靠后下的位置。3.在垂直方向上,Ⅱ组病人T1和T2分别与T0相比舌骨移动距离的差值均大于Ⅰ组病人舌骨移动距离的差值。在水平方向上,Ⅱ组病人T1和T2分别与T0相比舌骨移动距离的差值均小于Ⅰ组病人舌骨移动距离的差值。结论 1.下颌后退术后即刻舌骨的位置相较于术前在后下的位置,经过观察舌骨的位置相较于术前也在后下的位置。2.经过发现,舌骨的位置有向前上移动恢复术前位置的趋势,但仍位于相较术前靠后下的位置,且下颌骨的后退量在一定范围内不会影响舌骨这种移动趋势。3.下颌后退术中下颌骨后退距离较大者与术中下颌骨后退距离较小者相比术后舌骨的位置更靠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后退手术 性Ⅲ类错颌畸形 位置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CBCT
下载PDF
功能矫治器引导下颌后退后大鼠髁突软骨组织MMP-3及TIMP-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龚爱秀 胡芳 +1 位作者 顾永佳 陈文静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7年第11期672-674,共3页
目的:探讨功能矫治器引导下颌后退后,髁突软骨组织MMP-3及TIMP-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用4周龄SD雄性大鼠45只,分为实验组20只及对照组25只。实验组模拟临床功能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后退。分别在0d、3d、7d、14d及21d全麻下处死实验... 目的:探讨功能矫治器引导下颌后退后,髁突软骨组织MMP-3及TIMP-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用4周龄SD雄性大鼠45只,分为实验组20只及对照组25只。实验组模拟临床功能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后退。分别在0d、3d、7d、14d及21d全麻下处死实验组及对照组每时间段各5只动物。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MMP-3及TIMP-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3d后,髁突软骨MMP-3及TIMP-1表达量逐渐增加,第7d达高峰,在中后份表达明显增强,肥大细胞层出现较强阳性反应。实验第14d后,表达逐渐减弱。结论:后退下颌可导致大鼠髁突软骨组织中MMP-3、TIMP-1表达发生变化,MMP-3和TIMP-1参与了髁突软骨组织改建过程,可能在髁突软骨内成骨及其随后的新骨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后退 MMP-3 TIMP-1 改建
原文传递
成人双侧唇腭裂前牙反牙合的非手术治疗
13
作者 刘红 李健学 +1 位作者 李璇 周琼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目的:在成人双侧Ⅲ度唇腭裂患者前牙反牙合治疗中应用小型下颌双侧后退位牙合板,适度后退下颌骨,评价其矫治前牙反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小型下颌双侧后退位牙合板治疗48例成人双侧Ⅲ度唇腭裂术后前牙反牙合患者。在打开咬合的同时... 目的:在成人双侧Ⅲ度唇腭裂患者前牙反牙合治疗中应用小型下颌双侧后退位牙合板,适度后退下颌骨,评价其矫治前牙反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小型下颌双侧后退位牙合板治疗48例成人双侧Ⅲ度唇腭裂术后前牙反牙合患者。在打开咬合的同时后退下颌骨,亦可同时侧方调位下颌骨,并同时粘固上下颌牙列托槽进行牙列的排齐整平。正畸治疗结束后进行缺牙区义齿修复。结果:患者侧貌在戴用后退位牙合板后明显改善,下颌骨整体后退,反牙合矫治时间较普通牙合板明显缩短。使患者避免了正颌手术。随访2年以上疗效稳定。结论:小型下颌双侧后退位牙合板适用于下颌可适度后退的成人双侧唇腭裂术后前牙反牙合患者。下颌骨整体地有效后退缩短了矫治时间,也使上颌扩弓的难度明显减少。该牙合板结构小巧不影响上下颌牙列托槽的粘固,是较固定反式TBA更为理想的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下颌双侧后退位牙合板 唇腭裂 前牙反牙合 后退下颌骨 固定反式TB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