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酒酿造后酵工艺对氨基酸态氮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潘慧青 曹钰 +2 位作者 石慧媛 陆健 谢广发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4-150,共7页
黄酒的氨基酸态氮是用来反映其中的氨基酸及小肽总体水平的重要指标,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黄酒的质量等级和整体风味。作者针对黄酒后酵阶段工艺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对发酵过程中蛋白质、氨基酸态氮、活酵母数的动态变化以及酒体的理化指... 黄酒的氨基酸态氮是用来反映其中的氨基酸及小肽总体水平的重要指标,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黄酒的质量等级和整体风味。作者针对黄酒后酵阶段工艺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对发酵过程中蛋白质、氨基酸态氮、活酵母数的动态变化以及酒体的理化指标和氨基酸组成分析,考察后酵时间和温度对氨基酸态氮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氨基酸态氮主要产生在黄酒后酵阶段,后发酵时间从14 d延长至17、20、23 d,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分别提高24.7%、31.7%和37.6%,酵母自溶过程对后酵末期氨基酸态氮的贡献显著。升高后酵温度有利于氨基酸态氮的形成,后酵温度对氨基酸态氮的形成同时受到蛋白质降解酶活性和酵母自溶两方面的综合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氨基酸是氨基酸态氮的主要组成,其含氮量占氨基酸态氮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态氮 后酵时间 后酵温度 母自溶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组分在腐乳后酵过程中的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周荧 潘思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01-104,共4页
研究腐乳后酵过程中大豆异黄酮组成和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腐乳后酵过程中,大豆异黄酮总含量呈下降趋势;当食盐含量较低时,糖苷(daidzin和genistin)分解较快;大豆异黄酮糖苷形式(daidzin和genistin)转化为苷元形式(daidzein和geniste... 研究腐乳后酵过程中大豆异黄酮组成和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腐乳后酵过程中,大豆异黄酮总含量呈下降趋势;当食盐含量较低时,糖苷(daidzin和genistin)分解较快;大豆异黄酮糖苷形式(daidzin和genistin)转化为苷元形式(daidzein和genistein)。说明腐乳后酵有效提高了大豆异黄酮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乳 大豆异黄酮 后酵 食盐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腐乳后酵工艺抑制白点的产生 被引量:1
3
作者 胡雪芬 张锦航 李二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18,共6页
白点是腐乳发酵过程中由于酪氨酸含量过高而产生的白色颗粒,过量的酪氨酸会给腐乳带来颗粒感和苦涩感。为了降低腐乳中的酪氨酸含量,减少白点的产生,提升腐乳的品质,文章通过探究盐浓度、酒精含量及后酵温度3个因素对酪氨酸含量及腐乳... 白点是腐乳发酵过程中由于酪氨酸含量过高而产生的白色颗粒,过量的酪氨酸会给腐乳带来颗粒感和苦涩感。为了降低腐乳中的酪氨酸含量,减少白点的产生,提升腐乳的品质,文章通过探究盐浓度、酒精含量及后酵温度3个因素对酪氨酸含量及腐乳感官评分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的结果结合响应面法优化腐乳后酵条件。结果表明,酒精含量、盐浓度和后酵温度对酪氨酸含量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最佳后酵工艺参数为盐浓度6.64%(质量比)、酒精含量11.36%(体积比)、后酵温度19.45℃,在此条件下后发酵60 d的腐乳中酪氨酸含量为67.0 mg/100 g,文章旨在为腐乳中白点的抑制及腐乳品质的提高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乳 酪氨酸 后酵条件 感官评价
下载PDF
香雪酒后酵期内各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黄国柱 王建华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5-67,共3页
对香雪酒后酵期内不同阶段醪液的总糖、酒精度、总酸、pH值、氨基酸态氮和挥发酯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总糖、酒精度、总酸、pH值、氨基酸态氮和挥发酯的增加十分缓慢。适当延长后酵时间,可增加醪液的生物化学反应,持续积累更多的营... 对香雪酒后酵期内不同阶段醪液的总糖、酒精度、总酸、pH值、氨基酸态氮和挥发酯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总糖、酒精度、总酸、pH值、氨基酸态氮和挥发酯的增加十分缓慢。适当延长后酵时间,可增加醪液的生物化学反应,持续积累更多的营养和风味物质,后酵期一般以5个月左右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雪酒 后酵 成分变化
下载PDF
固态无盐水解后酵同步发酵提高酱油质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清荣 《江苏调味副食品》 1989年第3期7-8,共2页
关键词 酱油 固态无盐水解后酵同步发工艺 产品质量 生产技术
下载PDF
水解后酵同步法新工艺酿制酱油的研究
6
作者 刘清荣 方元祥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24-25,39,共3页
目前,国内市售的酱油大多数是用低盐固态发酵工艺生产的,但各厂家由于受设备、技术资金的限制,没有完全按低盐固态发酵工艺路线要求去做,实质只完成工艺的水解阶段,而未有后酵阶段,所以导致市售酱油风味较差,香气不足。为此我们根据这... 目前,国内市售的酱油大多数是用低盐固态发酵工艺生产的,但各厂家由于受设备、技术资金的限制,没有完全按低盐固态发酵工艺路线要求去做,实质只完成工艺的水解阶段,而未有后酵阶段,所以导致市售酱油风味较差,香气不足。为此我们根据这一事实结合全国各厂家的设备和技术力量,设计出水解后酵同步法新工艺来提高市售酱油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味品 酱油 水解后酵 同步法 工艺
下载PDF
寿生酒的露天堆坛后酵技术总结
7
作者 叶绍林 《酿酒科技》 1990年第3期25-27,共3页
寿生酒(属黄酒加饭酒一类)是金华地方名酒,也是浙江最负盛名的红曲酒。该酒在十九世纪中叶已颇有知名度,曾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1963年被评为国家优质酒。
关键词 寿生酒 露天堆坛 后酵技术
下载PDF
细菌型豆豉纯种发酵工艺优化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华 李铎 +2 位作者 沈立荣 壮晓健 冯凤琴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0-54,共5页
考察了菌种、后酵温度和加盐量对豆豉感官品质和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影响,经统计比较确定,细菌型豆豉纯种发酵的较优工艺条件是:以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BDC3和BBDC4的混合菌为菌种,后酵温度50℃,加盐量10%。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得到的豆豉含蛋... 考察了菌种、后酵温度和加盐量对豆豉感官品质和氨基酸态氮含量的影响,经统计比较确定,细菌型豆豉纯种发酵的较优工艺条件是:以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BDC3和BBDC4的混合菌为菌种,后酵温度50℃,加盐量10%。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得到的豆豉含蛋白质38.93%、脂肪23.90%、灰分14.59%、总酸0.42%,氨基酸态氮和三氯醋酸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分别为0.61%和1.59%,大大高于原料黑豆(0.19%,0.26%),与传统"八宝豆豉"的主要质量指标相符,也符合我国豆豉行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豉 纯种发 枯草芽孢杆菌 后酵温度 加盐量
下载PDF
腐乳生产后期发酵的化学变化 被引量:20
9
作者 余若黔 涂煜 +3 位作者 李杰伟 陈维民 周卫强 汪兴良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4-67,共4页
腐乳生产的后酵是腐乳特有风味形成、蛋白质降解的主要阶段 .实验结果表明 ,腐乳后酵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较直观地反映了腐乳的成熟情况 .当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达到w =18%~ 2 0 % (干基 ) ,氨基酸态氮含量达到w >0 ... 腐乳生产的后酵是腐乳特有风味形成、蛋白质降解的主要阶段 .实验结果表明 ,腐乳后酵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的变化较直观地反映了腐乳的成熟情况 .当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达到w =18%~ 2 0 % (干基 ) ,氨基酸态氮含量达到w >0 .5%时腐乳已基本成熟 .另外对后酵期间的腐乳进行蛋白质凝胶电泳 ,发现后酵 4周后分子质量达到31× 10 3u以上的多肽都已经降解 ,5周后可溶性蛋白质以分子质量为 14× 10 3u的低分子多肽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乳 后酵 蛋白质 氨基酸态氮 生产过程 游离脂肪酸 化学变化
下载PDF
黄色毛霉腐乳发酵过程中主要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9
10
作者 呼晴 殷丽君 +1 位作者 邹磊 李里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5-87,共3页
黄色毛霉是东北地区生产腐乳用的菌种之一。该文对黄色毛霉在腐乳上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并对腐乳在发酵过程中的蛋白、脂肪、游离脂肪酸、氨基态氮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时黄色毛霉生长良好,5d左右菌丝量达到最大;后酵... 黄色毛霉是东北地区生产腐乳用的菌种之一。该文对黄色毛霉在腐乳上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并对腐乳在发酵过程中的蛋白、脂肪、游离脂肪酸、氨基态氮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时黄色毛霉生长良好,5d左右菌丝量达到最大;后酵七周,腐乳的蛋白含量降解到26.1g/100g;脂肪含量较为稳定,达到23.5g/100g,其中游离脂肪酸达到6.10g/100g;游离氨基酸态氮含量达到1.52g/100g,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腐乳的成熟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毛霉 腐乳 后酵
下载PDF
贵州特色水豆豉后发酵及调味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尹爽 王修俊 +4 位作者 艾静汶 刘佳慧 田多 王纪辉 杨志波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1-56,共6页
将贵州特色食品水豆豉,在后发酵处理后经过洗曲、未经洗曲这两种不同条件下,发酵过程中氨基酸态氮、水分、总酸等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洗曲生产的水豆豉与未经洗曲的水豆豉相比,豉香浓郁,口感良好,其氨基态氮质量... 将贵州特色食品水豆豉,在后发酵处理后经过洗曲、未经洗曲这两种不同条件下,发酵过程中氨基酸态氮、水分、总酸等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洗曲生产的水豆豉与未经洗曲的水豆豉相比,豉香浓郁,口感良好,其氨基态氮质量分数也更高。同时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对水豆豉后酵结束后加入的辅料用量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得出其汤汁的较优辅料配比为生姜10%,白酒2%,辣椒面5%,食盐5%,木姜子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豆豉 洗曲 后酵 调味
下载PDF
高温条件下混菌发酵对腐乳风味化学组分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滕钰 周鸿翔 +1 位作者 邱树毅 郭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2-28,共7页
以35℃高温前酵条件下毛霉、根霉复合酿造腐乳及相同条件下毛霉单菌酿造腐乳为研究对象,对后酵成熟过程中主要化学组分、感官评分及蛋白质降解情况进行了测定。并以常温前酵毛霉单菌酿造的腐乳为阳性对照,对后酵9周的两组样品的主要风... 以35℃高温前酵条件下毛霉、根霉复合酿造腐乳及相同条件下毛霉单菌酿造腐乳为研究对象,对后酵成熟过程中主要化学组分、感官评分及蛋白质降解情况进行了测定。并以常温前酵毛霉单菌酿造的腐乳为阳性对照,对后酵9周的两组样品的主要风味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经高温前酵的混菌酿造腐乳的氨基酸态氮、水溶性蛋白及可溶性无盐固形物等化学组分与感官评分一直优于相同条件下单菌酿造腐乳。经高温前酵的混菌酿造腐乳比同条件下单菌酿造腐乳的大分子量蛋白质降解更为迅速彻底。高温前酵混菌酿造腐乳的风味物质为43种,高温前酵单菌酿造腐乳的风味物质为33种,而常温前酵单菌酿造腐乳的风味物质为42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乳 高温 后酵 混菌 风味化学组分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腐乳发酵过程中主要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忠杰 胡燕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0-43,共4页
考察了不同温度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在腐乳中的生长情况,并对腐乳在发酵过程中的蛋白、脂肪、游离脂肪酸、氨基态氮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在35℃左右生长良好,2天左右即可生长成熟。腐乳后酵7周后,蛋白含量由后酵... 考察了不同温度条件下枯草芽孢杆菌在腐乳中的生长情况,并对腐乳在发酵过程中的蛋白、脂肪、游离脂肪酸、氨基态氮的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在35℃左右生长良好,2天左右即可生长成熟。腐乳后酵7周后,蛋白含量由后酵起始的25.7g/100g缓慢降解到20.1g/100g;脂肪含量先是缓慢上升,后酵2周后稳定到24.5g/100g左右;游离脂肪酸含量总体呈降低趋势,达到6.4g/100g;游离氨基酸含量后发酵5周就可达到1.51g/100g,达到腐乳成熟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腐乳 后酵
下载PDF
酶促红油腐乳后酵过程中化学组分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滕钰 周鸿翔 +1 位作者 邱树毅 郭艳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47-250,共4页
通过对加酶红油腐乳与不加酶腐乳在灌装红油后发酵1周至7周的主要化学组分与感官品质的测定,研究其生化动态变化的规律,从而评定添加外源酶对红油腐乳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此过程中,加酶红油腐乳的氨基酸态氮、水溶性蛋白、可溶性无... 通过对加酶红油腐乳与不加酶腐乳在灌装红油后发酵1周至7周的主要化学组分与感官品质的测定,研究其生化动态变化的规律,从而评定添加外源酶对红油腐乳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此过程中,加酶红油腐乳的氨基酸态氮、水溶性蛋白、可溶性无盐固形物等主要化学组分与感官得分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淀粉降解速度也更快。表明外源酶能促进红油腐乳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乳 后酵 外源酶 化学组分
原文传递
发酵过程添加生香酵母改善酱油风味的探讨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琴 杜风刚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7-28,31,共3页
该文详细介绍了低盐固态发酵工艺生产酱油在二油、三油中添加鲁氏酵母AS2.180和球拟酵母AS2.202进行再酵和采用先固后稀添加鲁氏和球拟酵母菌浇淋后酵增香用于改善酱油风味的过程,并取得了显著效果。还探讨了重新发酵后产品的特点和质... 该文详细介绍了低盐固态发酵工艺生产酱油在二油、三油中添加鲁氏酵母AS2.180和球拟酵母AS2.202进行再酵和采用先固后稀添加鲁氏和球拟酵母菌浇淋后酵增香用于改善酱油风味的过程,并取得了显著效果。还探讨了重新发酵后产品的特点和质量指标提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酵 增香 浇淋
下载PDF
高压脉冲电场(PEF)对发酵乳的非热杀菌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丁宏伟 殷涌光 崔彦如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05年第3期100-102,共3页
发酵乳后酵过程中乳酸菌继续产酸,当产酸过多时,发酵乳风味变差,品质降低,为保证发酵乳有高的品质和较长的货架期,需在发酵达到最佳时将乳酸菌杀死。本文采用高压脉冲电场技术对凝固型发酵乳发酵达到最佳时进行非热杀菌,研究表明,该技... 发酵乳后酵过程中乳酸菌继续产酸,当产酸过多时,发酵乳风味变差,品质降低,为保证发酵乳有高的品质和较长的货架期,需在发酵达到最佳时将乳酸菌杀死。本文采用高压脉冲电场技术对凝固型发酵乳发酵达到最佳时进行非热杀菌,研究表明,该技术是可行的;在室温下当电场强度为65kv/cm,脉冲数为6时,可以将发酵乳中的乳酸菌完全杀死;同时由于处理几乎没有升温,对发酵乳的理化性质(如脂肪、酪蛋白、酸度和粘度等指标)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热杀菌 高压脉冲电场技术 凝固型发 乳酸菌 电场强度 理化性质 货架期 脉冲数 酪蛋白 产酸 品质 最佳 后酵 风味 酸度
下载PDF
发酵过程添加生香酵母改善酱油风味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琴 杜风刚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30-32,共3页
详细介绍了低盐固态发酵工艺生产酱油在二油、三油中添加鲁氏酵母AS2.180和球拟酵母AS2.202进行再醇和采用先固后稀添加鲁氏和球拟酵母菌浇淋后酵增香用于改善酱油风味的过程,并取得了显著效果。还探讨了重新发酵后产品的特点和质量指... 详细介绍了低盐固态发酵工艺生产酱油在二油、三油中添加鲁氏酵母AS2.180和球拟酵母AS2.202进行再醇和采用先固后稀添加鲁氏和球拟酵母菌浇淋后酵增香用于改善酱油风味的过程,并取得了显著效果。还探讨了重新发酵后产品的特点和质量指标提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酵 增香 浇淋
下载PDF
从技术帮扶工作引发对腐乳企业如何提质增效的几点思考
18
作者 黄丽娜 胡嵩 刘霓 《食品界》 2024年第3期81-83,共3页
腐乳是一种具有千年历史的传统发酵大豆制品,如今依然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其口感细腻、营养丰富。腐乳根据发酵所采用的不同菌种类型,可分为毛霉型腐乳、细菌型腐乳、根霉型腐乳;按照颜色区分,腐乳又可分为红腐乳、青腐乳、白腐乳。... 腐乳是一种具有千年历史的传统发酵大豆制品,如今依然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其口感细腻、营养丰富。腐乳根据发酵所采用的不同菌种类型,可分为毛霉型腐乳、细菌型腐乳、根霉型腐乳;按照颜色区分,腐乳又可分为红腐乳、青腐乳、白腐乳。腐乳的发酵过程一般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前酵和后酵。其中前酵是菌种生长积累酶系的过程,后酵是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将大豆蛋白水解为多肽、氨基酸等小分子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制品 大豆蛋白 青腐乳 营养丰富 红腐乳 菌种生长 后酵 蛋白酶
下载PDF
曲霉型豆豉快速发酵工艺生产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对比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文鹤 查双龙 +3 位作者 胡祥飞 张盼文 杨慧林 王筱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239-246,共8页
豆豉是中国传统发酵食品,为探究曲霉型豆豉快速发酵工艺生产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C-MS,SPME-GC-MS)对蒸煮、制曲、洗曲及后酵4阶段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结果显示... 豆豉是中国传统发酵食品,为探究曲霉型豆豉快速发酵工艺生产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C-MS,SPME-GC-MS)对蒸煮、制曲、洗曲及后酵4阶段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生产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包括酯、酮、酚、醇、醛、酸、吡嗪、呋喃、芳香族等九大类化合物;蒸煮阶段共检测出67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醇、酚和醛等,挥发性成分含量较高的为1-辛烯-3-醇、正己醇、甲基麦芽酚,其中1-辛烯-3-醇是豆腥味的主要来源;制曲阶段共检测出70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醇、芳香族、酸和呋喃等,挥发性成分含量较高的为1-辛烯-3-醇、苯乙烯、2-正戊基呋喃,并发生了轻度的美拉德反应;洗曲阶段共检测出67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酸、醇、芳香族和呋喃等,大量1-辛烯-3-醇被水洗掉;后酵阶段共检测出81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醛、酸、酚和吡嗪等,该阶段美拉德反应剧烈,苯甲醛、可卡醛、愈创木酚、2,5-二甲基吡嗪、2-甲基吡嗪等挥发性成分大量形成。研究表明,快速发酵工艺曲霉型豆豉生产过程中,无论是从挥发性成分的种类还是从含量来看,在制曲阶段仅形成少量挥发性成分,后酵阶段是豆豉挥发性风味物质形成的主要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曲霉型豆豉 快速发工艺 挥发性成分 蒸煮 制曲 洗曲 后酵
下载PDF
酸奶后酵过程中酸度的控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志泰 潘秋月 孟祥河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8-48,44,共2页
酸奶后酵控制对延长酸奶保质期是至关重要的。主要介绍了控制酸奶贮藏期间过酸化的方法,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酸度 酸奶 后酵控制 贮藏期 超高压处理 菌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