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面荒诞:锐利的“后青春”书写——《世间已无陈金芳》《不准眨眼》读札
1
作者 张学昕 张田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1,共7页
石一枫的小说,深入触及、书写我们时代社会生活和世道人心的人性最敏感、最脆弱的部位。聚焦、彰显一代人“后青春”时期生存的焦虑、迷惘、奋斗、荒诞和落寞,极富个性地描摹出“后青春”的灵魂的意绪和神情。石一枫的叙述像极具穿透力... 石一枫的小说,深入触及、书写我们时代社会生活和世道人心的人性最敏感、最脆弱的部位。聚焦、彰显一代人“后青春”时期生存的焦虑、迷惘、奋斗、荒诞和落寞,极富个性地描摹出“后青春”的灵魂的意绪和神情。石一枫的叙述像极具穿透力的钻头,锐利而机智地沉潜至日常生活、身体肌理,蔓延到灵魂,且多有喻象,在文本的符号和指涉的现实之间发生着诡异的联通,繁衍出多重的精神、心理意蕴。本文通过《世间已无陈金芳》和《不准眨眼》两部中篇小说,将这种不按叙事“牌理”出牌的“青春”题材叙事,即“后青春叙事”或“后青春书写”,展开对石一枫小说的体察和阐释,发掘石一枫写作的现实超越性和文本的价值和精神意义,探讨其如何在纷繁驳杂、碎片般的生活语境里,写出生活、存在的严峻和苦涩,审视其如何在风云变幻的存在世界里,书写出当代现实与传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一枫 小说 后青春书写 文本价值
下载PDF
《七月与安生》的后青春电影美学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成良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86-87,共2页
国产青春爱情片在新世纪迎来了新一轮的创作热潮,在多部高票房黑马的推动和影响下,逐渐形成了既定的创作模式。随着"怀旧"之声逐渐远去,国产青春爱情片逐渐走入"后青春"时代,不再拘泥于模式化的"青春怀旧&quo... 国产青春爱情片在新世纪迎来了新一轮的创作热潮,在多部高票房黑马的推动和影响下,逐渐形成了既定的创作模式。随着"怀旧"之声逐渐远去,国产青春爱情片逐渐走入"后青春"时代,不再拘泥于模式化的"青春怀旧",而是开始深刻地探讨青春的内涵。国产青春爱情片《七月与安生》改编自安妮宝贝的同名小说,本文从后青春电影的新浪潮谈起,分析该部电影与文学原著改造方式的同时,深入分析其后青春电影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改编 后青春 电影美学 《七月与安生》
下载PDF
当代德国青春片的后青春文化
3
作者 韩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2-44,共3页
近期,中国电影市场掀起青春片的浪潮,青春片作为新兴的电影热门题材,日益受到电影研究学者和普通影迷的关注。在中国的青春片导演大展才华的同时,德国的众多青春片导演也用他们的艺术语言描述着别样的青春。与中国青春片中流淌出的怀旧... 近期,中国电影市场掀起青春片的浪潮,青春片作为新兴的电影热门题材,日益受到电影研究学者和普通影迷的关注。在中国的青春片导演大展才华的同时,德国的众多青春片导演也用他们的艺术语言描述着别样的青春。与中国青春片中流淌出的怀旧愁绪不同,德国青春片表达出了一种区别于生理成长的精神成长文化,即后青春文化。本文将着重分析当代德国青春片中的后青春文化,鉴赏德国青春片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探索这类影片与整个德国电影行业以及德国社会文化之间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电影 青春 后青春文化 精神成长
下载PDF
电影《匆匆那年》的“后青春”叙事策略
4
作者 闫笋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1-63,共3页
"青春怀旧"是2015年中国电影的关键词之一,大量反映青春校园生活的电影涌现大银幕,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中国青春校园的人文风貌。这些影片虽然艺术风格不尽相同,却集体呈现出"后青春期"的怀旧意识。影片《匆匆... "青春怀旧"是2015年中国电影的关键词之一,大量反映青春校园生活的电影涌现大银幕,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中国青春校园的人文风貌。这些影片虽然艺术风格不尽相同,却集体呈现出"后青春期"的怀旧意识。影片《匆匆那年》以拼贴式的青春岁月的碎片化追忆,表达了一种集体对现实生活的不安和青春记忆的怀念。本文以该片的"后青春"叙事策略为研究对象,并将研究范围扩展至当下的国产青春片的模式化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匆匆那年》 后青春 叙事策略 国产青春
下载PDF
新媒体电影中的后青春叙事
5
作者 王璐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87-89,共3页
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平台延伸到电影业,改变着电影的收看方式、拍摄手法及面貌形态.从目前推出的几部短片来看,后青春叙事是它们一个显著的共同特点。所谓后青春叙事指的是生理年龄已进入成年期,但内心却还停留在青春成长阶段的年轻人所... 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平台延伸到电影业,改变着电影的收看方式、拍摄手法及面貌形态.从目前推出的几部短片来看,后青春叙事是它们一个显著的共同特点。所谓后青春叙事指的是生理年龄已进入成年期,但内心却还停留在青春成长阶段的年轻人所经历的故事。新媒体电影有以下三个叙事特点:即边缘人物的成长阵痛、呓语式的身份认同以及乌托邦式的青春记忆。这种叙事手法也恰恰迎合了广大年轻网民的审美趣味,使得影片点击率一路上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电影 后青春 叙事 身份认同
下载PDF
从《百万元与苦虫女》看日本后青春电影
6
作者 黄婷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22-25,共4页
日本青春电影从最早的"太阳族电影"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日本电影的一支不可小觑的主导力量,它发展丰富了日本青春电影,使其表现的题材方式和艺术特征迈向新的天地。随着日本新锐导演的不断崛起,后青春的表述会更加的全面和多样... 日本青春电影从最早的"太阳族电影"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日本电影的一支不可小觑的主导力量,它发展丰富了日本青春电影,使其表现的题材方式和艺术特征迈向新的天地。随着日本新锐导演的不断崛起,后青春的表述会更加的全面和多样化,日本后青春电影也必然会走向电影艺术的极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青春电影 后青春电影
下载PDF
“后青春电影”的类型化走向
7
作者 张韵 《新闻传播》 2012年第12期45-46,共2页
近年来青春电影的发展轨迹已然有迹可循,在后现代语境下的"后青春电影"有着明显的类型化走向,本文以"青春电影"为线索,对近年来两部青春系列电影进行了类型学分析,试图从中得到对于"后青春电影"创作模式... 近年来青春电影的发展轨迹已然有迹可循,在后现代语境下的"后青春电影"有着明显的类型化走向,本文以"青春电影"为线索,对近年来两部青春系列电影进行了类型学分析,试图从中得到对于"后青春电影"创作模式的规律以及可资借鉴的类型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电影 后青春电影 类型片 类型元素
下载PDF
解读贾樟柯“后青春”影像的民间立场——基于《三峡好人》的电影文本分析
8
作者 王静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9期128-130,共3页
影片《三峡好人》作为贾樟柯"后青春"影像的开篇之作,通过有意遮蔽传统叙事中的"宏大三峡"而捕捉了民间,通过遮蔽英雄诗化的民间而获取了具有真实感的现实,致力于表达民间"人"的存在和尊严。贾樟柯"... 影片《三峡好人》作为贾樟柯"后青春"影像的开篇之作,通过有意遮蔽传统叙事中的"宏大三峡"而捕捉了民间,通过遮蔽英雄诗化的民间而获取了具有真实感的现实,致力于表达民间"人"的存在和尊严。贾樟柯"后青春"影像民间立场的建构,牵涉到视觉焦点和影像内容的转向,以及文化精神和价值立场的坚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后青春”影像 《三峡好人》 民间立场
下载PDF
青春与后青春:中国体育电影中男性的成长模式
9
作者 赵春灿 《西部广播电视》 2019年第19期137-138,共2页
体育电影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处于观众的视野之外,这类影片多以讲述男性世界为主,其成长模式表现为青春和后青春的不同形态。前者大多讲述男性年少义气的励志青春,后者大多呈现男性中年焦虑的青春回归。“青春”与“后青春”是中国近... 体育电影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处于观众的视野之外,这类影片多以讲述男性世界为主,其成长模式表现为青春和后青春的不同形态。前者大多讲述男性年少义气的励志青春,后者大多呈现男性中年焦虑的青春回归。“青春”与“后青春”是中国近几年男性向体育电影“青春崇拜”的两种面孔,本文选取《破风》和《飞驰人生》两部体育电影,分析其中男性成长模式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电影 男性 后青春 青春崇拜
下载PDF
后青春
10
作者 史雪薇 《课堂内外(高中版)(A版)》 2010年第10期42-42,共1页
青春游走在岁月的尾巴上,我用力追赶,试图企及一份希望。 似乎早已倦于感慨岁月的无情,光阴的匆匆。可是每每看到那些关于时光太瘦、指缝太宽的话还是有种奠名的伤感.记忆中的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情感都还历历在目.
关键词 后青春 中学生 作文 史雪薇
下载PDF
“她题材”青春励志剧的形象塑造研究——以《二十不惑》2为例
11
作者 余小泉 《东方娱乐周刊》 2023年第8期111-113,共3页
青春励志剧《二十不惑》2 聚焦四位刚毕业的年轻女性,关注她们的事业状况和情感生活,是当下年轻女性生活的真实写照。本文以《二十不惑》2 为例,探析“她题材”青春励志影视剧成功的形象塑造。
关键词 《二十不惑》2 女性形象 青春励志 后青春
下载PDF
青春走在90后的大路上——兼论青春电影转型之作《无问西东》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婷雅 陈立人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4-106,共3页
青春电影2012年前后在国内商业电影市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更是形成了独特的90后青春电影现状,甚至引发了整个社会对"青春"的思考与怀念,这样的热潮暴露了国内青春情怀表达巨大市场空间的同时,也在质问着市场和行业所显示出的... 青春电影2012年前后在国内商业电影市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更是形成了独特的90后青春电影现状,甚至引发了整个社会对"青春"的思考与怀念,这样的热潮暴露了国内青春情怀表达巨大市场空间的同时,也在质问着市场和行业所显示出的看似有无限的可能,实则故步自封的现状,而如何维系、重现这样的热潮,如何去做"青春之于时代"乃至"青春之超越时代"的青春电影,从2018年初公映的影片《无问西东》中或许能找到一些思路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后青春电影 青春电影 《无问西东》 成长 价值
下载PDF
论王蒙青春体和后青春体小说中的年轻人形象
13
作者 姜欣 《时代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6,共2页
王蒙创作的"青春体"和"后青春体"小说中的年轻人,具有少年布尔什维克和知识分子双重身份的制约,试图建立以集体主义为基础的新家来延长青春的激情和崇高,拒绝日常的庸俗;集体主义构想和个体成长必然规律之间的矛盾... 王蒙创作的"青春体"和"后青春体"小说中的年轻人,具有少年布尔什维克和知识分子双重身份的制约,试图建立以集体主义为基础的新家来延长青春的激情和崇高,拒绝日常的庸俗;集体主义构想和个体成长必然规律之间的矛盾,使他们最终无法抗拒地走向日常。体现出他们单纯、透明、纯洁与真诚的同时,在激情下也潜隐着盲从,内心分裂和必须面对的尴尬,展示了一代人的精神发生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蒙小说 青春 后青春 年轻人形象
原文传递
致我的后青春
14
作者 李华芳 《中国边防警察杂志》 2012年第5期40-40,共1页
夹杂在80、90后中谈论肯春的话题,之于我来说多少有些尴尬。行走在火速“奔四”的路上,如果说还与“青春”这美妙的字眼有什么瓜葛的话,
关键词 散文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致我的后青春
原文传递
当代青年个性追求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5
作者 李春颖 《科教文汇》 2010年第19期201-202,共2页
改革开放以来,青年人对个性的呼声越来越高,追求个性已经成为当代青年在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上表现出来的显著特征。本文就当下青年个性追求的一些现象入手,试图对青年在个性追求的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 个性追求 后青春叛逆期 去中心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