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明确黄淮流域棉区高密种植下适宜的氮、钾肥运筹策略,试验于2017年在北京上庄与河北河间开展,采用裂区设计,主区包括‘鲁棉研28’和‘欣抗4’2个品种;裂区为肥料运筹,设基肥与蕾肥、初花肥、盛花肥配合(上庄点基追比为4∶6、河间点为6...为明确黄淮流域棉区高密种植下适宜的氮、钾肥运筹策略,试验于2017年在北京上庄与河北河间开展,采用裂区设计,主区包括‘鲁棉研28’和‘欣抗4’2个品种;裂区为肥料运筹,设基肥与蕾肥、初花肥、盛花肥配合(上庄点基追比为4∶6、河间点为6∶4)和蕾期、初花期、盛花期一次性追肥共6个处理,N和K2O总用量均为150 kg/hm^2,以不施肥为对照(CK),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结果表明:基施氮肥(60~90 kg N/hm^2)和钾肥(60~90 kg K2O/hm^2)可促进棉花花芽分化、使果枝始节下降0.3个节位。施用氮肥降低了棉花后期吐絮率、延迟了成熟,可能主要与中、下部果枝的外围铃(第3果节及以外)比例较高有关;施用钾肥对吐絮率无显著影响。无论氮肥还是钾肥,盛花期一次追肥的产量最高,分别较CK增产15.8%和17.0%,其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也最高。黄河流域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当N和K2O的施用量为150 kg/hm^2时,以盛花期一次性追施的效果最好;成铃分布较果枝始节对棉花熟期的影响更大。需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成铃结构,避免因施肥(尤其是氮肥)导致晚熟。为建立机采棉丰产优质早熟栽培措施提供依据。展开更多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洞庭湖植棉区不同脱叶剂在田间应用中的脱叶效果及其对棉花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噻苯隆+乙烯利(450 g·hm^(-2)+1200 m L·hm^(-2))、欣噻利(1800 m L·hm^(-2))不仅能够明显提高脱叶率,...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洞庭湖植棉区不同脱叶剂在田间应用中的脱叶效果及其对棉花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噻苯隆+乙烯利(450 g·hm^(-2)+1200 m L·hm^(-2))、欣噻利(1800 m L·hm^(-2))不仅能够明显提高脱叶率,且催熟效果好,对纤维品质基本无不利影响,籽棉产量与清水对照相当。展开更多
为研究早熟陆地棉新陆早60号在两种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化学脱叶催熟效果,采用两种机采种植模式:一膜6行机采模式M1(株行距配置为66cm+10cm)和一膜3行机采模式M2(76cm等行距),分析两种模式下喷施脱叶剂后棉花脱叶率、挂枝率、吐絮率、纤维...为研究早熟陆地棉新陆早60号在两种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化学脱叶催熟效果,采用两种机采种植模式:一膜6行机采模式M1(株行距配置为66cm+10cm)和一膜3行机采模式M2(76cm等行距),分析两种模式下喷施脱叶剂后棉花脱叶率、挂枝率、吐絮率、纤维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24DAS(Days after Spraying Defoliant)时,两种机采种植模式下新陆早60号脱叶率表现为M2>M1,挂枝率表现为M2<M1,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喷施药剂后吐絮率表现为M2>M1,3DAS时,差异达显著(P<0.01)水平;10DAS和17DAS时,吐絮率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喷施药剂后单铃重表现为M2>M1,差异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衣分、籽棉产量、皮棉产量表现为M1>M2,但差异不显著(P>0.05)。喷施药剂后纤维长度、纤维强度、马克隆值、伸长率的表现为M2>M1,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合来看,新陆早60号在M2机采模式下喷施脱叶剂后脱叶、吐絮效果较好,单铃重较高,产量略降低,但其纤维品质性标略有提升,因此新陆早60号配套M2机采模式更适宜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展开更多
为提高机采棉脱叶、吐絮效果,探索脱叶剂的施药方法,筛选出适合于南疆各垦区的棉花脱叶剂产品。分别采用50%噻苯隆WP、80%噻苯隆WP、40%乙烯利水剂、50%敌草隆WP按不同配比在阿拉尔垦区、库尔勒垦区、沙井子垦区、塔里木垦区进行了田间...为提高机采棉脱叶、吐絮效果,探索脱叶剂的施药方法,筛选出适合于南疆各垦区的棉花脱叶剂产品。分别采用50%噻苯隆WP、80%噻苯隆WP、40%乙烯利水剂、50%敌草隆WP按不同配比在阿拉尔垦区、库尔勒垦区、沙井子垦区、塔里木垦区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40 g/L敌草隆·噻苯隆SC 300 m L/hm^2加乙烯利1 050 m L/hm^2处理棉花后脱叶率提高了9.95%,吐絮率提高了7.07%,棉纤维长度增加了-0.91%,增产率达2.42%,其关联系数可达0.720 6,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的关联度。综合各脱叶剂处理棉花后的脱叶、吐絮及对产量、品质的影响程度,南疆棉区使用540 g/L敌草隆·噻苯隆SC 300 m L/hm^2加乙烯利1 050 m L/hm^2更优于其他配比。展开更多
文摘为明确黄淮流域棉区高密种植下适宜的氮、钾肥运筹策略,试验于2017年在北京上庄与河北河间开展,采用裂区设计,主区包括‘鲁棉研28’和‘欣抗4’2个品种;裂区为肥料运筹,设基肥与蕾肥、初花肥、盛花肥配合(上庄点基追比为4∶6、河间点为6∶4)和蕾期、初花期、盛花期一次性追肥共6个处理,N和K2O总用量均为150 kg/hm^2,以不施肥为对照(CK),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结果表明:基施氮肥(60~90 kg N/hm^2)和钾肥(60~90 kg K2O/hm^2)可促进棉花花芽分化、使果枝始节下降0.3个节位。施用氮肥降低了棉花后期吐絮率、延迟了成熟,可能主要与中、下部果枝的外围铃(第3果节及以外)比例较高有关;施用钾肥对吐絮率无显著影响。无论氮肥还是钾肥,盛花期一次追肥的产量最高,分别较CK增产15.8%和17.0%,其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也最高。黄河流域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当N和K2O的施用量为150 kg/hm^2时,以盛花期一次性追施的效果最好;成铃分布较果枝始节对棉花熟期的影响更大。需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成铃结构,避免因施肥(尤其是氮肥)导致晚熟。为建立机采棉丰产优质早熟栽培措施提供依据。
文摘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洞庭湖植棉区不同脱叶剂在田间应用中的脱叶效果及其对棉花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噻苯隆+乙烯利(450 g·hm^(-2)+1200 m L·hm^(-2))、欣噻利(1800 m L·hm^(-2))不仅能够明显提高脱叶率,且催熟效果好,对纤维品质基本无不利影响,籽棉产量与清水对照相当。
文摘为研究早熟陆地棉新陆早60号在两种机采棉种植模式下化学脱叶催熟效果,采用两种机采种植模式:一膜6行机采模式M1(株行距配置为66cm+10cm)和一膜3行机采模式M2(76cm等行距),分析两种模式下喷施脱叶剂后棉花脱叶率、挂枝率、吐絮率、纤维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24DAS(Days after Spraying Defoliant)时,两种机采种植模式下新陆早60号脱叶率表现为M2>M1,挂枝率表现为M2<M1,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喷施药剂后吐絮率表现为M2>M1,3DAS时,差异达显著(P<0.01)水平;10DAS和17DAS时,吐絮率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喷施药剂后单铃重表现为M2>M1,差异达到极显著(P<0.01)水平;衣分、籽棉产量、皮棉产量表现为M1>M2,但差异不显著(P>0.05)。喷施药剂后纤维长度、纤维强度、马克隆值、伸长率的表现为M2>M1,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合来看,新陆早60号在M2机采模式下喷施脱叶剂后脱叶、吐絮效果较好,单铃重较高,产量略降低,但其纤维品质性标略有提升,因此新陆早60号配套M2机采模式更适宜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文摘为提高机采棉脱叶、吐絮效果,探索脱叶剂的施药方法,筛选出适合于南疆各垦区的棉花脱叶剂产品。分别采用50%噻苯隆WP、80%噻苯隆WP、40%乙烯利水剂、50%敌草隆WP按不同配比在阿拉尔垦区、库尔勒垦区、沙井子垦区、塔里木垦区进行了田间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40 g/L敌草隆·噻苯隆SC 300 m L/hm^2加乙烯利1 050 m L/hm^2处理棉花后脱叶率提高了9.95%,吐絮率提高了7.07%,棉纤维长度增加了-0.91%,增产率达2.42%,其关联系数可达0.720 6,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的关联度。综合各脱叶剂处理棉花后的脱叶、吐絮及对产量、品质的影响程度,南疆棉区使用540 g/L敌草隆·噻苯隆SC 300 m L/hm^2加乙烯利1 050 m L/hm^2更优于其他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