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吐蕃宗论的和会
1
作者 尹邦志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4期64-68,72,共6页
8世纪末期拉萨展开的吐蕃宗论,在世界佛教史上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事件。关于它的内容和结局,《拔协》所记载的摩诃衍败北的结论仍然在学术界有强大的影响力。然而,建立藏传佛教的领袖人物无垢友、毗卢遮那等人对宗论的和会,却为我们理解... 8世纪末期拉萨展开的吐蕃宗论,在世界佛教史上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事件。关于它的内容和结局,《拔协》所记载的摩诃衍败北的结论仍然在学术界有强大的影响力。然而,建立藏传佛教的领袖人物无垢友、毗卢遮那等人对宗论的和会,却为我们理解宗论提供了另外的视角。他们的行为说明,吐蕃宗论是当时的大师们为了弘扬佛法而演出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戏剧。这场戏主题深广,对人类智慧有无尽的启迪作用,千余年来一直引人深思,回味无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宗论 藏传佛教 禅宗 圆融
下载PDF
桑耶寺的香火——《禅定目炬》和《拔协》对吐蕃宗论起因的不同叙述 被引量:2
2
作者 尹邦志 张炜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53-260,共8页
关于吐蕃宗论的历史叙述和学术研究都深受《拔协》的影响。然而,这是一本晚出的史料价值令人质疑的著作。新近翻译出来的吐蕃时期的藏文著作《禅定目炬》,则对事件起因和结果作了另一番完全不同的叙述,给这个耗费了几代汉学界和藏学界... 关于吐蕃宗论的历史叙述和学术研究都深受《拔协》的影响。然而,这是一本晚出的史料价值令人质疑的著作。新近翻译出来的吐蕃时期的藏文著作《禅定目炬》,则对事件起因和结果作了另一番完全不同的叙述,给这个耗费了几代汉学界和藏学界精英心血的课题带来了全新的视野。特别重要的是,它指出了拔.塞囊,通常所说的《拔协》的作者,给吐蕃佛教带来的"障难"。结合相关资料分析,可以推断,拔.塞囊和娘.定埃增等人对吐蕃佛教发展道路的看法不同,导致了吐蕃宗论的产生。摩诃衍、莲花戒等人,都是被动地卷入其中的。而拔.塞囊的障难,源于他对佛教本质精神的疏离。他看重桑耶寺的象征意义和世俗基础,最终给佛教带来灾难,这是发人深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宗论 藏传佛教 禅宗 菩提心 人民利益
原文传递
宗喀巴大师对“支那堪布遗教”的批判
3
作者 尹邦志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2-147,共6页
"支那堪布"即吐蕃宗论中的汉僧摩诃衍。其遗教即藏传佛教中因之流衍而出或攀附于彼的种种修法。"支那堪布"在宗喀巴大师的著作中只是一个修辞符号,他的批判,除了超越自己修行过程中所受教法的影响外,主要是清理同... "支那堪布"即吐蕃宗论中的汉僧摩诃衍。其遗教即藏传佛教中因之流衍而出或攀附于彼的种种修法。"支那堪布"在宗喀巴大师的著作中只是一个修辞符号,他的批判,除了超越自己修行过程中所受教法的影响外,主要是清理同时代藏传佛教中种种"不如法"的势力。所破之义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1)赞无分别,(2)执著住心,(3)破观察慧,(4)毁谤世俗。这四大"遗毒",以赞叹无分别为核心,依中观应成派教理而破斥。这一批判,反映了印藏佛教传统中班智达和瑜伽士修行路线的矛盾,有合理性,也有片面性。但对于导正佛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宗论 无分别 中观 符号 汉藏佛教
下载PDF
萨班对“汉传大圆满”的批判
4
作者 尹邦志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8-124,共7页
萨迦班智达所谓的"汉传大圆满",包括了禅宗、噶举派、噶当派、断派、希解派、宁玛派等派在藏地传续的教法。他的批判,立足于经律论三藏和印度正统,目的是破斥种种不如法的乱象,导正藏传佛教的发展方向。因为具有权威性,它的... 萨迦班智达所谓的"汉传大圆满",包括了禅宗、噶举派、噶当派、断派、希解派、宁玛派等派在藏地传续的教法。他的批判,立足于经律论三藏和印度正统,目的是破斥种种不如法的乱象,导正藏传佛教的发展方向。因为具有权威性,它的历史影响非常深远,布顿、宗喀巴等历代大师都接踵发挥。历史地看,萨班的立场反映了印藏佛教传统中班智达(经院派)和瑜伽士(修传派)的矛盾,既合理合法,又不失偏颇。从汉藏佛教关系的角度来观察,萨班借重"吐蕃宗论"这个典故来描绘后弘期的情形,激活了这一历史话题,给藏传佛教新兴教派之间的关系打上了"中印之别"、"古今之别"和"显密之别"的烙印,将吐蕃宗论时期的宗教格局嵌入了后弘期,对藏传佛教的历史方向产生了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宗论 修辞策略 宗教格局 汉藏佛教关系 禅宗
下载PDF
太虚大师为支那堪布翻案 被引量:1
5
作者 尹邦志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6-101,共6页
公元8世纪末期在拉萨发生的吐蕃宗论,内涵深邃,殊难通达,藏传佛教进入后弘期以来千余年,仍因之聚讼不已。民国时期,随着内地兴起藏传佛教热潮,佛教界对此事也颇为纠结。太虚大师根据自己的见地和法尊法师新译的资料,进行了理性的抉择。... 公元8世纪末期在拉萨发生的吐蕃宗论,内涵深邃,殊难通达,藏传佛教进入后弘期以来千余年,仍因之聚讼不已。民国时期,随着内地兴起藏传佛教热潮,佛教界对此事也颇为纠结。太虚大师根据自己的见地和法尊法师新译的资料,进行了理性的抉择。他解答了四个问题:第一、西藏所传支那和尚,是否可代表中国的禅宗?第二、支那和尚所立的宗,是否当时真是被破?第三、假使不真被破,为什么自认堕负而归?第四、若中国禅宗曾在西藏被破,此刻西藏的教理流到中国,禅宗是否同样的被破而不能成立?太虚大师对吐蕃宗论的抉择,高瞻远瞩,宗说兼通,深入浅出,契理契机,可视为结论性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宗论 显密之争 民国佛教 太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