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吐蕃禅宗的面向和禅师语录——对敦煌藏文禅宗文献P.t.116的分析
1
作者 刘霁(编译) 牛宏(编译) 《青藏高原论坛》 2024年第2期78-83,共6页
本文的第一部分是以敦煌藏文禅宗文献P.t.116中名为《无所得一法论》的文本为核心,论证该文本之基本面向是禅宗无相戒的授受仪式,认为该文本的编纂和变化是为仪式需要,因为该文本的问答形式是程式化的表现,最后点出写卷文本中不经意的... 本文的第一部分是以敦煌藏文禅宗文献P.t.116中名为《无所得一法论》的文本为核心,论证该文本之基本面向是禅宗无相戒的授受仪式,认为该文本的编纂和变化是为仪式需要,因为该文本的问答形式是程式化的表现,最后点出写卷文本中不经意的注解恰恰指明文本的不完整性和补阙处。第二部分着重分析P.t.116中所出现禅师语录的语言特征,这些语录是仪式的一部分,是施为语,即发挥实际作用的言语行为;这些语录的章法多重复类似,是为在进行指导的同时灌输理念;总之,对禅师语录中出现的禅师名单进行分析,认为他们的出现并非是注重论战和派别,而是为了仪式的权威性和包容性而集合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禅宗 《无所得一法论》 藏文禅师语录 P.t.116
下载PDF
论敦煌藏文禅宗文献中的“吐蕃禅宗” 被引量:1
2
作者 牛宏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7-91,共5页
公元八世纪中叶,中国佛教中最具有特色的禅宗传入吐蕃并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依据敦煌藏文禅宗文献,探讨"吐蕃禅宗"的说法,并通过对禅宗文献被翻译、整理及应用过程的述评,进一步阐述"吐蕃禅宗"的表现形式及其内部关... 公元八世纪中叶,中国佛教中最具有特色的禅宗传入吐蕃并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依据敦煌藏文禅宗文献,探讨"吐蕃禅宗"的说法,并通过对禅宗文献被翻译、整理及应用过程的述评,进一步阐述"吐蕃禅宗"的表现形式及其内部关系,从文献角度揭示藏汉佛教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藏文文献 顿渐法诤 吐蕃禅宗
原文传递
论藏东吐蕃摩崖造像与吐蕃高僧益西央 被引量:13
3
作者 霍巍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63-69,共7页
近年来在青藏高原东麓相继发现了一批吐蕃时期的摩崖造像,其中有三处造像地点都明确记载了造像的组织者为吐蕃高僧益西央(ye-shes-dbyang),这是我们理解这批新发现考古材料关键性的线索之一。文章通过对三处造像题记的解读并结合敦煌出... 近年来在青藏高原东麓相继发现了一批吐蕃时期的摩崖造像,其中有三处造像地点都明确记载了造像的组织者为吐蕃高僧益西央(ye-shes-dbyang),这是我们理解这批新发现考古材料关键性的线索之一。文章通过对三处造像题记的解读并结合敦煌出土古藏文文献,探讨吐蕃高僧益西央的生平事迹,进而更为深刻地理解藏东吐蕃摩崖造像产生的时代与宗教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考古 摩崖石刻 益西央 吐蕃禅宗 汉藏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